地理中國麗江老君山
❶ 老君山介紹
老君山地處華山之陽,位於陝西省洛南縣巡檢鎮,海拔1700米,是我國的道教名山。所在地陝西省洛南縣巡檢鎮地處洛南縣,潼關縣交界處,屬洛南縣。老君山處於東秦嶺腹地,與著名華山為鄰,老君山亦有觀景台,在天氣情況好的時候可遠眺華山,也是老君山的一大特色。
相傳太上老君在得道成仙,故而得名,山上有老君洞,「煉丹爐」,老君像等。
概況
老君山現已開發為老君山旅遊風景區,位於陝西省商洛市洛南縣巡檢鎮,與陝西商州區、潼關縣、華陰市、河南省靈寶市相鄰,山勢較緩,海拔1700米,地處東秦嶺腹地,山地資源豐富。
2.交通信息
可達老君山的線路有三條,一條是經洛南縣城到達巡檢鎮;一條是經華陰市羅夫鎮走省道s202到巡檢鎮;一條是經渭南市潼關縣走潼洛路到巡檢鎮。
3.總體介紹
老君山群峰俊秀,怪石嶙峋,蒼松勁樹,四季常青。春季山花爛漫,馨香四溢;夏季翠綠可餐,清爽宜人;秋季紅葉似火,熱情奔放;冬季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新建的一千五百一十五米登山盤道,路面平整,曲徑通幽;二千九百九十九級台階周圍老藤錯落,鳥語百囀;山風一起,松濤洶涌,嘯聲陣陣,
老君山群峰俊秀,怪石嶙峋,蒼松勁樹,四季常青。春季山花爛漫,馨香四溢;夏季翠綠可餐,清爽宜人;秋季紅葉似火,熱情奔放;冬季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新建的一千五百一十五米登山盤道,路面平整,曲徑通幽;二千九百九十九級台階周圍老藤錯落,鳥語百囀;山風一起,松濤洶涌,嘯聲陣陣,不絕於耳。雨中登山,薄霧繚繞,風雨瀟瀟,如泣如訴,憑高遠眺,醉若天仙。清理整修的老君山溶洞溶柱林立,景觀別致,燭火通明,古香古色。
太上老君是中國道教的創始人,傳說太上老君在洛南縣巡檢鎮的老君仙洞中修煉成仙,時值正月二十三,玉皇大帝親駕迎接,故民間人士每年此時舉辦老君山廟會,以示祝賀。
老君仙洞中現有天然溶柱形成的「聖君卧榻、系牛柏、煉丹爐、塔林、高山飛瀑、天門、青牛、豆腐坊」等道教信物,成為老君山生態旅遊開發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目前老君山的登山道路、太上老君雕像、遊客休息亭、溶洞照明等旅遊基礎設施工程已完工,初步建成生態旅遊登山觀光區、老君洞喀斯特地貌觀賞區、奇石盆景展覽館、洛南縣文化藝術碑林、太上老君紀念館、群山飛瀑、玉皇殿觀賞區、老君山索道、青牛洞岩溶地貌觀賞區等旅遊風景名勝。
4.景觀特色
老君山新建的一千五百一十五米登山盤道上,路面平整,曲徑通幽;二千九百九十九級台階周圍老藤錯落,鳥語百囀;山風
一起,松濤洶涌,嘯聲陣陣,不絕於耳。雨中登山,薄霧繚繞,風雨瀟瀟,如泣如訴,憑高遠眺,醉若天仙。
老君山溶洞溶柱林立,景觀別致,燭火通明,古色古香,老君仙洞中現有天然溶柱形成的「聖君卧榻、系牛柏、煉丹爐、塔林、高山飛瀑、天門、青牛、豆腐坊 」等道教信物,老君山留有老君廟、玉皇殿等名勝景觀,塑有太上老君像、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牌位供香客朝拜,千百年來一直為道教信眾朝聖之所。天然溶柱鬼斧神工般雕成的大自然奇觀,與天然、原始的自然地貌融為一體,成為老君山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❷ 麗江哪些景點
麗江的著復名景點:麗江古制城、黑龍潭、束河古鎮、白沙古鎮、玉水寨、拉市海、虎跳峽、玉龍雪山、瀘沽湖、千龜山 。麗江的景點在每個季節都是不同的景色,每個景點都有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每個地方都值得去遊玩一次,麗江沒有霧霾,白天只有瓦藍的天空。適合任何季節旅遊。
❸ 麗江在那裡
[編輯本段]簡介
麗江市位於雲南省西北部雲貴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連接部位。市區中心海拔高度為2418米,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位於東經100.25 北緯 26.86 北連迪慶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鄰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東與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總面積20600平方公里。轄古城區、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永勝縣、華坪縣、寧蒗彝族自治縣,共有69個鄉(鎮) 446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110多萬人。麗江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個世居少數民族,其中納西族23.37萬人,彝族20.14萬人,僳僳族10.62萬人。其中納西族佔全縣總人口的57.7%。戰國時屬秦國蜀郡。漢屬越郡。三國屬雲南郡。南朝為遂段縣,大約在此時納西族先民遷於此。唐時曾為姚州都督府地,後為吐蕃,南詔地,稱桑川,屬劍川節度。宋為大理善巨郡地,開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後曾在此駐兵操練,「阿營」遺址仍在,當時居民已有千餘戶,至元十三年改為麗江路,麗江之名始於此,以依傍於麗江(金沙江古名) 灣而得名。明末已具規模,日漸繁榮,本地土司木氏所營造的宮室非常華美,徐霞客在游記中謂其「宮室之麗,擬於王者」,而麗江府「富冠諸土郡」。《明史雲南土司傳》則言「雲南諸土官知詩書,好禮守義,以麗江木氏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於明代。以其位於麗江壩子中心,四周青山環繞,形似一巨硯,故名大研(硯)廂。清為麗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設流,結束木氏土司元代以來的世襲統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麗江縣,1961年成立麗江納西族自治縣。
古城北依象眠山,西枕獅子山,南臨文筆山,翠峰如屏。以不築城牆而馳名,因為古代麗東世襲的土司姓木,若築城牆,木字加上框便成為「困」字,因而古城沒有城牆。玉泉水自城東北黑龍潭湧出,沿街分流,走巷穿戶,常年清流,有「戶戶朝陽,家家流水」的高原水城風貌。民居、街道依山傍水,順山就勢,古樸自然,選址建城充分利用了地理環境。街道、庭院遍植花木,素有「麗郡從來喜植樹,古城無戶不養花」贊語。路面都以麗江特產彩石板鋪成,溪流之上為石拱橋,小橋臨波,曲經通幽,雨季不泥,旱季無塵。麗江當時的街場是個土圩場,雨季泥濘過膝,乾季風沙遍地。明代土司開挖西河,利用西高於東的地勢,人工控制活動石板,定時引西河水入中河,並沖洗五花石鋪成的街面,保持城市的清潔干凈。到了清代,又開挖東河,把中河水東引入城。這樣,三水入城,穿街過巷,又分為無數小渠,與潭泉相連,形成密如蛛網的水系,布滿金城。才有「家家門前流活水,戶戶垂柳拂屋檐」的景觀。有水就有橋,及單孔、雙孔、三孔及多孔橋共七十餘座。許多石拱大橋都是明代納西族木氏大土司從內地聘來能工巧匠,精心設計營造的,具觀賞價值,也有很高的實用性。麗江城中心為四方街,自古商旅雲集,貿易興盛,也是節日聚會處。城內明清建築鱗次櫛比,均保存完好,有皈依堂、黑龍潭、五鳳樓、得月樓、鎖翠橋、解脫林、木氏土司府和成片的古民居,在我國古代城市建設的瑰寶。木氏土司府仿北京明紫禁城,有三大殿、家廟、萬卷藏書樓等數十個院落和獅子山「御苑」,規模宏大、殿宇壯麗,佔地達40萬平方米。尋常百姓民居,格局式樣均三方一照壁,門多東門,廳廊寬敞,天井大方,門窗雕飾花鳥等圖案,極富文化氣息,體現了納西民族的藝術造詣和審美情趣。有「高原姑蘇」高原「威尼斯」之稱。
1997年12月,麗江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成功,填補了我國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無歷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大研古城是一座沒有城牆的古城,光滑潔凈的窄窄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結構的房屋、無處不在的小橋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人文的小城,明亮的陽光下,總會有步履 緩慢的上了年紀的納西老人悠閑地踱步,他們身著遙遠年代的靛藍色衣服,頭戴紅軍時期的八角帽,哼著一首叫納西凈地的歌曲,吟唱著心中的凈地,對眼前身後獵奇的目光視而不見、不屑一顧.
由於位於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的交界地區,麗江境內多山,主要有玉龍雪山和老君山兩大山脈。有金沙江和瀾滄江兩大水系。海拔最高是玉龍雪山的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最低點是七河區江邊坡腳金沙江出境處,海拔1219米,形成了寒、溫、熱兼有的立體氣候這里大多數的城鎮均坐落與雲南人稱之壩的一種小山間盆地中,麗江古城則位於麗江壩中部的獅子山南麓
[編輯本段]麗江景點
玉龍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直插藍天,南北向排列的玉龍十三峰猶如一條騰空的巨龍,它不僅氣勢磅礴,而且秀麗挺拔,造型玲瓏,還隨著時令和陰晴的交替,景觀也變幻無常,時而雲蒸霧涌,玉龍乍隱乍現,時而碧天如水、萬里無雲,群峰象玉液刷洗,晶瑩的銀光,耀目晃眼;有時一條雲帶束腰,上面雪峰皎皎,下面崗巒碧翠。東方欲曉,峰頂早染晨曦,多彩的朝霞映上雪峰,白雪呈緋紅狀與霞光掩映閃爍;傍晚余輝把雪峰染抹得象披上紅紗,雲朵帶著晚霞奇彩,飛歸峰間谷壑,一彈之頃,變態無窮。
玉龍雪山是納西族及麗江各民族心目中一座神聖的山,納西族的保護神「三朵」就是玉龍雪山的化身, 至今麗江還舉行每年一度盛大的「三朵節」。元代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到麗江時,曾封玉龍雪山為「大聖雪石北嶽安邦景帝」。玉龍雪山以險、秀、奇著稱,其內主要有「雲杉坪、白水河、甘海子、冰塔林等景點,是一個集觀光、登山、探險、科考、度假、郊遊為一體的具有多功能的旅遊勝地。
雲杉坪景點
雲杉坪是玉龍山東麓的約一平方多公里的一片草甸,雪山屏立一側,周圍以千年的雲杉林所懷抱,坪內芳草萋萋,牧歌悠揚。雲杉坪還是傳說中進入玉龍第三國的窗口。
白水河景點
白水河景點為一條幽深的山谷,谷內林木蒼蒼,清泉長流,有的成潭,有的成瀑,靜動有別,情趣獨特。現在白水河邊台上 建有停車場、餐廳、購物店、還有進雲杉坪的索道站。
甘海子
是玉龍山東麓的一個開闊的草甸,是個天然的大牧場,每年 春夏之交,百花齊放,組成巨大的花苑,整個草甸充滿生機活力。目前甘海子建有雪度假山莊和直上玉龍雪山冰川附近的大型索道,遊客可乘纜車到雪原去觀賞萬年古雪、冰塔林奇觀和滑雪。
束河古鎮
束河位於雲南麗江城北,是納西族先民最早的聚居點,也是木氏上司的發祥地。這里古跡薈萃,沿柏油馬路向雪山方向行駛,約五公里處左轉, 進入一碎石路段,再前行約2公里,你便可以見到一個古老的村落,這就是束河,又名龍泉村。
沿束河街北走100米,便可找到溪流的源頭「九鼎龍潭 」,潭水透明清澈,日夜湧泉,束河人奉為神泉,於是建有北泉寺。寺內陳設與古城其它寺院沒有什麼區別,倒是源邊臨水一角,有一個「三聖宮」樓閣,為傳統四合院,裡面供奉的皮匠祖師。因為是束河人的驕傲,這里有很多制皮的能工巧匠,同時也是重要皮毛集散之地。
出大研城北走,眼前是一片綿延遼闊的原野,一叢叢樹前,掩映著一個古老的村舍,納西族先民跨過金沙江,從大雪山南下進入麗江壩子,就是在曠野上創建了他們早期的文明。
進入束河村,你可直抵束河中心集市,在這里你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一個類似大研鎮古城四方街的廣場,面積約250平方米,亦稱束河四方 街,趕集的日子裡異常熱鬧,曾是麗江皮毛交易集散之地。廣場四周均為店鋪,古老的木板門面,暗紅色油漆。還有店前黑亮的青石,腳下斑駁的石坡路面,以及閑坐的老人,勾勒出束河古樸自然本色。站在廣場中心,你細細觀察體會,大研古城四方街完全是束河的翻版,納西民族由游牧向農耕,再走向城市,從這里你可找出一些痕跡。
虎跳峽
金沙江劈開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形成世界最深的大峽谷——虎跳峽。虎跳峽全長17千米,上下落差 200米,兩岸雪峰高出江面3000多米,其勢驚險奇絕,懾人魂魄,在虎跳峽上游的金沙江入口處,有一巨石橫卧江心,激流從僅有30米寬的巨石兩側穿流而過,濤聲震天,白浪翻滾,傳說猛虎常靠江心巨石躍上對岸,故名虎跳峽。
登上望峽台,全峽歷歷在目。迤邐下到江邊石灘上,兩岸高崖把高天擠成一縫,大江被擠壓得僅有30多米寬,江中雄踞5米見方的虎跳石,水急似箭,這就是下虎跳。東側大岩洞口,有古崖畫,多為動物形象。
從上峽口看玉龍山巔,酷肖天國城垛。江面平緩,像柔靜少女,但一入峽口便激浪滔天,變成暴戾的怒漢了。先到上虎跳,一道跌瀑高坎是為惹目。坎兩側,絕壁擎天,構成兩扇巨型石門,當中屹立著三角狀的虎跳石,金沙江巨流從此奪路而出,躍過高坎,以雷霆萬鈞之勢摔砸下來,高坎下,千波萬濤沸沸揚揚,迴旋翻滾。看那場面,令人心驚膽戰。往前,不久見到滿天星灘,灘長半里,暗礁棋布,掀起滿江銀浪,濤聲震天,看似銀河繁星,故而得名。全峽有這樣的險灘18個,平均不到一里便有一灘。到大峽中段阿昌谷,核桃園村有簡易旅舍供食宿。 數十戶人家的房屋都用青石板砌蓋,山地像一幅幅地圖掛在牆上。離村往江邊走,就到特險特奇的中虎跳了。只見獠礁林立,危崖四聳,遮天摩雲,嵯峨的虎跳石如鬼怪戲浪。激流撞礁,晶花騰空,驚濤轟鳴,如雷貫耳。
蓋江崖頭亂泉涌流,攔腰有一條半里磴道,人行當中,泉水從頭頂噴瀉而,織成一掛掛奇麗的珠簾,別有洞天。此外在虎跳峽沿江的岩壁上,發現了12個珍貴的古岩畫魚,使這條世界大峽谷又添奇觀。
許多慕名而來的探險家曾試圖征服這座險絕的峽谷。據稱,30年代美國地理學家洛克曾游此地。金沙江漂流的開拓者是我國的堯茂書,他1985年隻身一人首漂長江河源及沱沱河,不幸漂至直門達下游不遠處遇難。1986年中國洛陽長江漂流隊無動力首次漂流虎跳峽成功,但也有兩名隊員殉難。迄今為止,全世界成功漂流這座峽谷的探險家不超過150人
瀘沽湖
瀘沽湖,位於雲南省寧蒗縣永寧鄉與四川省鹽源縣左所鄉之間,距寧蒗縣城76公里。當地摩梭人稱為謝納米,意為母海,因湖的形狀如曲頸葫蘆,故名瀘沽湖。
瀘沽湖是由斷層陷落而形成的高原湖泊,水面海拔為2685米,是雲南海拔最高的湖泊,湖水平均深度40餘米,最深處達73.2米,僅次於撫仙湖,位居全省第二位。整個湖泊狀如馬蹄,南北長而東西窄。這里地處偏僻,交通不便,自然環境破壞較小,水質潔凈。
湖東,有條山樑婉蜒而下,下插湖心,似條蒼龍俯卧湖中汲飲甘泉,形成瀘沽湖上一個美麗的半島,它幾乎將廣闊的湖面一分為二,半島尖端與對岸相距僅2公里,成為湖面最狹窄的地方。
瀘沽湖內,有5個海島,屬雲南境內的3個,屬四川境內的2個。它們像一隻只綠色的船,飄浮在湖面,一般高出水面15~30米,大小各不相同。最小的里格島,位於獅子山下,靠湖的北岸。島北面坡下土地平坦,居住著8戶摩梭人,全是木楞房,木房沿島而築,大門面對湖水,景色迷人。土司島地處湖心,頂端高出水面36米,島周長約700米,東西窄而南北寬,為狹長形。土司島的得名,是因為它過去專為永寧土司消閑游樂之用,現在島上所有建築物盪然無存,只留下殘磚斷瓦。里無比島,又名大堡島,距土司島 3公里,處在一直線上。島高43.4米,長450米,寬200米。里無比島西南坡緩,藤樹密布;東北方向山坡成台,下至海邊,有小沙灘。
黑龍潭
玉泉公園位於麗江城北象山腳下,俗稱黑龍潭。泉水清澈,玉龍雪峰和象山倒影其間,景色十分迷人。周圍翠柳垂簾、芳草如席,古木蔥郁,樓閣亭台掩映在綠樹紅花之中,被譽為滇西北高原上的一塊美玉。
玉泉公園分為玉河、龍潭、清溪、山林等4 個景區。主要有石牌坊、玉泉勝境、碧海玉龍、玉水龍潭、象山靈泉、曲橋羨魚、蘭圃、牡丹園、梅園、見雪亭等10多個景點。古建築有光碧樓、五鳳樓、得月樓.、龍神閣、戲堂、一文亭等。
玉泉公園內薈萃了古代納西族建築群,有省級重點保護的明代五鳳樓、解脫林等,還有眾多的清代建築物。分為三層樓閣的「得月樓」四面臨水,雕梁畫棟,一代文豪郭沫若曾為此揮筆題寫了「得月樓」和兩副對聯,其中一副是「春風楊柳萬千條風景這邊獨好,飛起玉龍三百萬江山如此多嬌」(上下聯均引用毛澤東詩詞)。生動地描繪了公園奇麗的湖光山色。
五鳳樓
五鳳樓原址位於麗江縣城西北11公里的芝山福國寺內,1979年遷至玉泉公園黑龍潭畔。五鳳樓為三重檐多角攢尖頂木結構建築,從四面看都象5隻展翅欲飛的鳳凰,故名。平面呈方形,五鳳樓高20米,進深3間,通面闊18.9米,通進深 17.8米。五鳳樓造型特殊,構思巧妙,明、暗間格門上雕牡丹,梅花、石榴等。飛檐斗拱,彩繪色調絢麗,表現出麗江地區獨有的納西建築風格,為雲南民族地區現存的一項重要方建築。1983年1月,雲南省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木府
麗江古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遺產,而木府是麗江古城文化之"大觀園".納西民族首領木氏自元朝(1253) 世襲麗江土知府以來,歷經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在西南諸土司中以"知詩書好禮守儀"而著稱.
木府位於古城西南隅,明代其建築氣勢萬千,徐霞客曾嘆木府曰:"官室之麗,擬於王者".可惜大部分建築毀於清末兵火,倖存的石牌坊也毀於"文化革命"(1966-1976).1996年大地震後,世界銀行慧眼識寶,貸巨款相助重建木府, 麗江能工巧匠精心設計施工,經三年時間,使木府如鳳凰涅磐般再現於世.
木府佔地46畝,中軸線長369米,整個建築群坐西朝東,"迎旭日而得大氣".木牌坊上大書"天雨流芳" 四字,乃納西語"讀書去"之諧音,體現納西民族推崇知識的靈心慧性;石牌坊通體皆石,結構三層,是國內石建築的精品;議事廳端莊寬敞,氣勢恢弘,是土司議政之殿;萬卷樓集兩千年文化遺產之精粹,千卷東巴經,百卷大藏經,六公土司詩集,眾多名士書畫,皆是翰林珍奇,學苑瑰寶;護法殿又稱後議事廳,是土司議家事之殿;光碧樓乃後花園門樓, 史稱其建築"稱甲滇西";玉音樓是接聖旨之所和歌舞宴樂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產物,而獅山古柏深處,還有木氏土司祭祀天,祖,大自然的場所,木府充分體現了納西民族廣納多元文化的開放精神.
木府是一座輝煌的建築藝術之苑,它充分反映了明帶中原建築的風采,同時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築中古樸粗獷的流風余韻, 而其坐西朝東,府內玉溝縱橫,活水長流的布局,則又見納西傳統文化之精神.
老君山風景區
老君山位於麗江與劍川、蘭坪等縣交界處,屬橫斷山系雲嶺主脈,連綿盤亘數百里,層層疊疊,時起時伏,主峰海拔4240米,金沙江環其左,瀾滄江繞其右,因其嶺脊走向圍成半環狀,恰似一個馬蹄形的老君煉丹爐而得名,傳說中,太上老君曾在此煉丹,故史稱「滇省眾山之祖」。老君山是三江並流風景名勝區的主體部分之一。景區內的丹霞地貌、奇峰異石、碧湖清溪、密林繁花、高山草甸、冰峰奇峽,令人稱絕。每到春夏交替時節,山花爛漫,爭奇斗艷,成片的高山大樹和杜鵑林艷如雲霞;冬天到來,則又是樹掛銀花,山披白雪,一派冰天雪地的北國風光。
在老君山主脊線北東側海拔3800米以上的山地坳里,有湖泊、沼澤數十個,沿溪流成串分布,被稱為「九十九龍潭」。在到九十九龍潭的途中,你會看到九塊奇美的巨石,它們形態各異、厚凝神秘,當地的人們把它們稱為「九子石」。九十九龍潭三潭互依,所以它又被稱為「三眼潭」。潭水來自春天的融雪和夏季的降雨,清澈冰冷,水質優良。湖水溢出後,匯成小溪,形成瀑布,集為小河,穿越原始森林,最終奔向金沙江、瀾滄江。這些冰蝕湖泊,形狀各異,湖水幽深九十九龍潭神秘,在陽光和花木的映照下呈現出藍、橙、黃、綠的絢麗色彩。其中最大的黃龍潭,深不可測,潭中有棵紅珊瑚樹露出水面,不時泛起紅波。相傳潭中有神龍潛居,行人到此若高聲喧嘩,潭水就會翻滾變濁,珊瑚樹也會消失,接著風雨交加,電閃雷鳴,令人膽顫心驚。這是神話,但用科學的觀點來分析,老君山高聳入雲,氣候受印度洋西南季風、太平洋東南季風和青藏高原氣團的交錯影響,所以除冬春少數時間外,山頂都被濃雲籠罩,造成了雷雨的基本條件,由此產生的神奇現象,可以從聲、光、電和雲霧的關系去思考。九十九龍潭也是欣賞原始生態景觀,龍潭的神秘美和杜鵑花林的奇艷的絕佳地點。冬天的九十九龍潭遍布著冰棱,是一個天然的冰雕世界,奇美無比。
❹ 麗江在中國旅遊地理中的地位和意義
相對「大香格里拉」旅遊圈來說,麗江有如下幾個優勢:1、有「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專世界記憶名屬錄東巴文化、「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並流」的核心區老君山這三大世界級品牌;2、有以麗江古城為核心的、融合整合了古典漢文化、中原建築、音樂文化以及納西、納人(摩梭)、藏、白諸民族本土文化於一體的多元文化和諧匯聚之地,與相對來說文化比較單一的該區域其他地區相比,自有其突出優勢;3、從海拔、氣候等諸多方面看,麗江具有可以讓遊客較長時間休閑和度假的良好條件;4、麗江的現代化建設水平較高,適宜當代休閑旅遊的各種現代交通、生活、游樂等設施比較齊備,可以扮演如下角色:既是進入大香格里拉的門戶、又是從大香格里拉長途旅途勞頓後的休整休憩之地,即大香格里拉區域的後花園。
一個著名的旅遊地,要有自己鮮明的文化特色和個性,遊客不僅能在其中有怡情悅性的旅行享受,而且還可以學到各種自然和人文知識。麗江是有三個世界遺產地桂冠的世界名城,真正有條件成為世界一流的旅遊名勝地。
❺ 麗江最值得去的7個景點有哪些能不能說說
麗江最值得去的7個景點有:玉龍雪山、拉市海、草海、束河古鎮、黑龍潭、藍月谷、木府。
1、玉龍雪山
玉龍雪山為雲南省麗江市境內雪山群 ,地處東經100°4′2″~100°16′30″、北緯27°3′2″~27°18′57″之間,在麗江北面約15千米處,全長75千米,是北半球最近赤道終年積雪的山脈,隔江西與中甸雪山、東與綿綿山相並列,北自三江口,向南延伸到北緯27°,如扇面向古城展開。
2、拉市海
拉市海位於麗江城西面10公里處的 拉市壩 中部,是雲南省第一個以「濕地」命名的自然保護區。「拉市」為古納西語譯名,「拉」為荒壩,「市」為新,意為新的荒壩。
7、木府
木府(英語:Mu Fu Mansion)是麗江 木氏土司 衙門的俗稱,位於 麗江古城獅子山下,是 麗江古城 文化之「大觀園」。 整個建築群坐西向東,是一座輝煌的建築藝術之苑。
❻ 老君山的地理位置
老君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公園面專積1110平方公里,類型為屬地質地貌景觀類。公園地貌類型豐富,主要地質遺跡有高山丹霞地貌,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一片丹霞地貌區;冰川地貌,既有古冰川遺跡,又有現代冰川;金沙江河谷地質地貌景觀,由長江第一灣、虎跳峽、多級階地等組成。地質景觀主要有侵蝕高山、侵蝕中山、夷平面、峽谷、寬谷、山間盆地、邊灘、心灘、階地、斷層崖、角峰、刃脊、冰斗、側磧堤、石環、石河、凍土、滑坡、倒石錐、丹霞峰叢、丹霞谷、丹霞柱、丹霞赤壁、丹霞千龜像形石、岩漿岩節理等。區內人文景觀非常豐富,是納西、漢、白、傈僳、彝、普米、苗、藏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區,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吐蕃、白、彝、納西東巴和漢文化的交匯帶。
❼ 麗江的地理概況
呵呵!!提問高手—— 麗江市位於雲南省西北部雲貴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連接部位。位於東經100.25 北緯 26.86 北連迪慶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東與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總面積20600平方公里。轄古城區、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永勝縣、華坪縣、寧蒗彝族自治縣,共有69個鄉(鎮) 446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110多萬人。麗江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個世居少數民族,其中納西族23.37萬人,彝族20.14萬人,傈僳族10.62萬人。其中納西族佔全縣總人口的57.7%。戰國時屬秦國蜀郡。漢屬越郡。三國屬雲南郡。南朝為遂段縣,大約在此時納西族先民遷於此。唐時曾為姚州都督府地,後為吐蕃,南詔地,稱桑川,屬劍川節度。宋為大理善巨郡地,開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後曾在此駐兵操練,「阿營」遺址仍在,當時居民已有千餘戶,至元十三年改為麗江路,麗江之名始於此,以依傍於麗江(金沙江古名) 灣而得名。明末已具規模,日漸繁榮,本地土司木氏所營造的宮室非常華美,徐霞客在游記中謂其「宮室之麗,擬於王者」,而麗江府「富冠諸土郡」。《明史雲南土司傳》則言「雲南諸土官知詩書,好禮守義,以麗江木氏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於明代。以其位於麗江壩子中心,四周青山環繞,形似一巨硯,故名大研(硯)廂。清為麗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設流,結束木氏土司元代以來的世襲統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麗江縣,1961年成立麗江納西族自治縣。 古城北依象眠山,西枕獅子山,南臨文筆山,翠峰如屏。以不築城牆而馳名,因為古代麗東世襲的土司姓木,若築城牆,木字加上框便成為「困」字,因而古城沒有城牆。玉泉水自城東北黑龍潭湧出,沿街分流,走巷穿戶,常年清流,有「戶戶朝陽,家家流水」的高原水城風貌。民居、街道依山傍水,順山就勢,古樸自然,選址建城充分利用了地理環境。街道、庭院遍植花木,素有「麗郡從來喜植樹,古城無戶不養花」贊語。路面都以麗江特產彩石板鋪成,溪流之上為石拱橋,小橋臨波,曲經通幽,雨季不泥,旱季無塵。麗江當時的街場是個土圩場,雨季泥濘過膝,乾季風沙遍地。明代土司開挖西河,利用西高於東的地勢,人工控制活動石板,定時引西河水入中河,並沖洗五花石鋪成的街面,保持城市的清潔干凈。到了清代,又開挖東河,把中河水東引入城。這樣,三水入城,穿街過巷,又分為無數小渠,與潭泉相連,形成密如蛛網的水系,布滿金城。才有「家家門前流活水,戶戶垂柳拂屋檐」的景觀。有水就有橋,及單孔、雙孔、三孔及多孔橋共七十餘座。許多石拱大橋都是明代納西族木氏大土司從內地聘來能工巧匠,精心設計營造的,具觀賞價值,也有很高的實用性。麗江城中心為四方街,自古商旅雲集,貿易興盛,也是節日聚會處。城內明清建築鱗次櫛比,均保存完好,有皈依堂、黑龍潭、五鳳樓、得月樓、鎖翠橋、解脫林、木氏土司府和成片的古民居,在我國古代城市建設的瑰寶。木氏土司府仿北京明紫禁城,有三大殿、家廟、萬卷藏書樓等數十個院落和獅子山「御苑」,規模宏大、殿宇壯麗,佔地達40萬平方米。尋常百姓民居,格局式樣均三方一照壁,門多東門,廳廊寬敞,天井大方,門窗雕飾花鳥等圖案,極富文化氣息,體現了納西民族的藝術造詣和審美情趣。有「高原姑蘇」高原「威尼斯」之稱。 1997年12月,麗江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成功,填補了我國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無歷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大研古城是一座沒有城牆的古城,光滑潔凈的窄窄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結構的房屋、無處不在的小橋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人文的小城,明亮的陽光下,總會有步履 緩慢的上了年紀的納西老人悠閑地踱步,他們身著遙遠年代的靛藍色衣服,頭戴紅軍時期的八角帽,哼著一首叫納西凈地的歌曲,吟唱著心中的凈地,對眼前身後獵奇的目光視而不見、不屑一顧. 由於位於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的交界地區,麗江境內多山,主要有玉龍雪山和老君山兩大山脈。有金沙江和瀾滄江兩大水系。海拔最高是玉龍雪山的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最低點是七河區江邊坡腳金沙江出境處,海拔1219米,形成了寒、溫、熱兼有的立體氣候這里大多數的城鎮均坐落與雲南人稱之壩的一種小山間盆地中,麗江古城則位於麗江壩中部的獅子山南麓
記得採納啊
❽ 老君山的來歷
【費宏偉文集】老子煉丹
很久很久以前,瘟疫流行,哀鴻遍野。瘟神奪去了很多人的生命,華山南邊的秦嶺里的土地都荒蕪了,戀屍的烏鴉到處都是,它們銜著荒野里芸芸眾生屍骨未寒的血肉,滿天亂飛,慘不忍睹,人民的生活痛苦極了。
瘟疫給百姓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災難,必須治好它。當時,一個名叫李耳的人,准備從周國去秦國,路過這里,看到了如此的慘像,決定在這里的一個山洞裡面煉丹,分發給難民治病,救人一命。他究竟用了什麼葯方,煉了多少丹葯,救了多少人,天長日久,誰也沒有記下來,只知道他的義舉感動了上天,玉帝老兒把他接上天庭,封他名號為太上老君,他煉丹的地方被後人稱為老君洞。
又有多少年過去了,太上老君作為仙君故地重遊,看到當年大禹治水的禹平河裡的洪水仍然沒有消退,就從發髻上摘下金簪在干江村的山口邊點了一下,從此以後,干江不幹,水岔沒水,成為一道自然景觀,可謂天下一絕。
時過境遷,神話傳說自然無法考證,可老君山周邊不時還可以看到群飛的烏鴉,而在別的地方看到一個烏鴉都很難,不能不使人產生諸多的聯想,感到這些歷史上的神話,依然是那麼的神奇。
太上老君在此煉丹救民,修煉成仙,民間尊稱他為老子。後來文官武將均到此下馬朝拜,地名里就有下馬溝,回馬坪,太子坪,封王、玉皇殿、老君洞等等地名,足見其影響深遠,千古流傳。文人墨客們也不閑著,聞聲喝譽,子乎者也,齊呼仙道,美其名曰:老子天下第一。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根據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