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青城山
1. 地理中國之最集錦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珠穆朗瑪峰,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中國最長的河流且水能豐富 長江,最長的河流:長江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
最長的國際河流:黑龍江
最大的內陸河:塔里木河
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額爾齊斯河
最長的運河:京杭運河
最古老的運河:靈渠
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
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
五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巢湖、洪澤湖、太湖
最深的湖泊:長白山天池
最深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最大的瀑布:黃果樹瀑布
最大的領海:南海
最大的海峽:台灣海峽
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最大的草原:內蒙古草原
最大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
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陸上最低處:艾丁湖
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最長的山脈:昆侖山
最大的群島:舟山群島
最大的半島:山東半島
最大的島嶼:台灣島
最大的林區:大興安嶺林區
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
人口最少的民族:赫哲族
人口最多的省(直轄市、自治區):河南省
民族最多的省(直轄市、自治區):雲南省
面積最大的省(直轄市、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海岸線最長的省(直轄市、自治區):廣東省
最高的城市:日喀則
最大的城市:上海
最北邊的城鎮:漠河
最西邊的城市:喀什
最南邊的城市:三亞
四大名鎮:漢口鎮、佛山鎮、景德鎮、朱仙鎮
五嶽:東岳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三大名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
最古老的石拱橋:河北趙州橋
最古老的鐵索橋:雲南霓虹橋
古代四大園林:頤和園、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
三大古建築群:北京故宮、避暑山莊、孔廟
古代三大石窟:敦煌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
六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
最大的陵墓:秦始皇陵
五大名泉:鎮江中冷泉、無錫惠山泉、蘇州陸羽井、濟南趵突泉、杭州虎跑泉
四大道教名山:江西龍虎山、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齊雲山。
五大佛教石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大足石窟
三大中國家譜:曲阜孔氏家譜、愛新覺羅氏家譜、旌德江氏家譜。
中國最早的鐵塔:廣州光孝寺西鐵塔。
2. 青城山和都江堰在哪
青城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千米處。
人們常說,「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自古以來,這里就是家喻戶曉的風景名地。
這里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古木參天,濃蔭覆地,狀若城郭,故名青城山。
青城山形成於1.8億年前的一次造山運動,山體抬升時受強烈擠壓,岩層破碎,起伏較大,褶皺明顯,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絕壁深壑,斷崖裂石,處處顯現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東漢張道陵根據巴蜀地區少數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奉老子為教主,以《道德經》為經典,創立了五斗米道,又稱天師道。
天師道的建立,標志著中國道教體系的正式建立。
張道陵也被後世尊為天師。此後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祖山,全國各地歷代天師均來青城山朝拜祖先。
因此,青城山歷代宮觀林立,至今尚存38處。
全山的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為核心,包括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10餘座。
這些建築充分體現了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一般採用按中軸線對稱展開的傳統手法,並依據地形地貌,巧妙地構建各種建築。
建築裝飾上也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長壽和升仙的思想。
對於深入研究中國古代的道教哲學思想,有著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青城山因其秀麗的自然風光和眾多道教建築而成為天下名山,自古就是游覽勝地和隱居修煉之處,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了珍貴的「墨寶」,為這座名山增添了豐富的人文景觀。
特別是為數眾多的楹聯,不但贊美了青城山的美麗,還頌揚了道教思想、道教經典,表達出對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由衷的敬意,以及對國家興衰、民生榮辱的關注。
都江堰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位於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今都江堰市城西。
它處於岷江從山區瀉入成都平原的地方。
在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江水常泛濫成災。
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當地人民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整修工程由渠首和灌溉網兩大系統工程組成。渠首工程包括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魚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築的分水堤壩,形似大魚卧伏江中,它把岷江分為內江和外江,內江用於灌溉,外江用於排洪。飛沙堰是在分水堤壩中段修建的泄洪道,洪水期不僅泄洪水,還利用水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漩渦作用,有效地減少了泥沙在寶瓶口前後的淤積。寶瓶口是內江的進水口,因其形似瓶頸得名。
它除了引水,還有控制進水流量的作用。
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成為「天府之國」。
都江堰水利工程以獨特的水利建築藝術創造了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水利形式。它創造了成都平原的水環境,由此孕育了蜀文化繁榮發展的沃土。
都江堰是世界上唯一具有2000多年歷史,且至今尚在發揮重要作用的古代水利工程。
它不僅是中國水利工程技術的偉大奇跡,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
它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
它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
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調統一,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
為紀念李冰父子,後人還在附近建有二王廟、伏龍觀。
都江堰李冰父子像
3. 青城山與三清山同為道教名山 二者有何不同
第一。一個在四川一個在江西。地理位置不同
第二。青城山道教氛圍比三清山好
第三。三清山景色比青城山好
4. 青城山的景點
青城山是道家聖地之一,空氣好,景不景色就各花入各眼了,最好爬上去,住一晚。冬天有雪,夏天無蚊,既然天下幽,到此尋樂就很可能會失望的,且傳說青城山有一個黃種人文明的地獄入口,要不怎會幽?因此,我認為最好的攻略:找青城山下一個小古鎮住下作為據點,然後從據點出發玩青城、成都、峨眉、川西川南等等地方,最好自駕,因為高速公路很方便出行。
山大體上分為前山後山,前山主要都是一些宮觀之類的。常規的玩法沒有必要講,網上各種圖片和攻略估計是很全的。如果是常規的遊玩,那實際上和黃山或者泰山區別不是很大,只不過景色稍有不同。但是如果是作為一個玄門中人來玩的話,那確實另有一番天地。
首先,可以觀察一下青城山的地氣,確實是一個風水很獨特的山。這點去過不同的山的人都能有所體會,山間清氣確實有獨特之處。當然科學一點來講可以說是什麼「氧負離子」之類的東西,不過這個怎麼解釋無所謂,重在感受。
然後山上的天師像等,還有黃帝像等,都是正經的有道士在管的。去年(按農歷來說是今年)羅天大醮我沒去,去過的人都知道這個地方還是不尋常的。估計玄門弟子多少都有自己的參拜步驟之類的,按照自家門派的做法可以得到一些東西。但是畢竟山野,精怪也比較多,所以慎重一點省的自己成了出馬仙。
最後山上貌似有些隱秘的地方,興許就像玩游戲一樣會遇到隱藏NPC。並且有些地方的空間不太尋常,例如山頂老君閣。至於是否有什麼隱秘的東西,反正我也不知道,只是有這種感覺而已。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青城山確實是個好山。我也就是個看熱鬧的外行,門道也是道聽途說而已。
5. 天師道的青城山
青城山青城山位於成都平原西北部邊緣都江堰風景區內,東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僅10多公里。主峰老霄頂海拔1600米,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青城之幽素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1940年前後,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舉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宮。他尋幽探勝,潑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還篆刻圖章一方,自號「青城客」。六十年代,張大千在遠隔重洋的巴西聖保羅畫民巨幅《青城山全圖》,供自己及家人臥遊。晚年自雲:「看山還故鄉青」,「而今能畫不能歸」,終身對故鄉青城仙山充滿著眷戀之情。
青城山上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天師道發源地之一。傳說天師道張道陵晚年顯道於青城山,並在此羽化。此後,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祖山,全國各地歷代天師均來青城山朝拜祖庭。
青城山分前、後山。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的主體部分,約15平方公里,景色優美,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後山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蔚為奇觀,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聖母洞、山泉霧潭、白雲群洞、天橋奇景等。鶴鳴山鶴鳴山又稱鵠鳴山,位於四川成都西部大邑縣城西北12公里的鶴鳴鄉三豐村,屬岷山山脈,海拔1000餘米,山勢雄偉、林木繁茂,雙澗環抱,形如展翅欲飛的立鶴,是著名風景旅遊區和避暑勝地。它北依青城山(約30公里),南鄰峨眉山(約120公里),西接霧中山(約10公里),足抵川西平原,距成都約70公里。因山形似鶴、山藏石鶴、山棲仙鶴及明代著名地理學家羅洪先《廣輿圖》詞句「鶴鳴山岩穴中有古鶴,鳴則仙人去。」和《詩經》詩句「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而得此名。為古代劍南四大名山之一。據有關史書記載:東漢順帝漢安元年(142年)、沛國豐(今江蘇豐縣)人張陵(張道陵)於大邑縣境鶴鳴山倡導正一盟威之道(俗稱五斗米道,亦稱天師道),奉老子李耳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為主要經典。在張道陵之前,鶴鳴山就一直是異人的修煉之地,據說先秦的廣成子(馬成子)和西漢的周義山都在這里跨鶴飛升(東晉華僑撰《紫陽真人周君內傳》謂周義山「乃登鶴鳴山,遇陽安君受《金丹經》、《九鼎神丹圖》」)。相傳曾有隱士老聃後人李傕隱居於此山,養鶴為伴,弈棋悟道,山下時聞鶴鳴。歷代的許多著名道士曾在此修煉過。如唐末五代的杜光庭、北宋的陳摶(希夷)、明代著名道士張三豐等都在此修道。一些皇帝也曾到鶴鳴山祭祖,如明代嘉靖皇帝御定鶴鳴山為舉行全國性祈天永命大醮的五大醮壇之一,明成祖朱棣曾親手書寫御旨交給龍虎山道士吳伯理讓他到鶴鳴山迎請仙道張三豐,後來吳伯理在鶴鳴山的山麓處修建了迎仙閣。唐代唐求、唐末五代杜光庭、宋代文與可、陸游、明代楊升奄及清代諸名流均有題詠於鶴鳴山。景區內古跡、詩文處處可見,人文景觀異常豐富;主要的景點有三宮廟、文昌宮、太清宮、解元亭、八卦亭、迎仙閣以及建設中的「道源聖城」等。鶴鳴山道觀1985年被成都市政府批准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又被批准為道教開放點。「中國道教文化節」也在鶴鳴山設立了會場。
6. 成都青城山的具體位置
青城抄山,全球道教全真道聖地,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青城山位於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東距成都市區68公里,處於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處。
青城山分為青城前山和青城後山。
1,青城前山
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路
地理位置:
離青城前山距離有12.5公里左右。
7. 青城山有哪些著名景點青城山為什麼是道教聖地
青城山下白素貞,每當人們聽到青城山,都會不約而同的想起《新白娘子傳奇》這一部曾經的回憶。當然,《新白娘子傳奇》也使人們認識到了青城山這一座道教名山。作為我國著名的旅遊景區,早在很多年前青城山就被納入我國第一批風景名勝景區。
如今的青城山隨便找上一座道觀,可以說都是歷史的濃縮。整座青城山不僅僅是旅遊勝地,同時也是一座鮮活的博物館。
8. 歷史上有哪些道人活動在道教聖地青城山
漢順帝漢安二(143)年,道教的祖天師張陵以一百零九歲高齡,從洛陽越秦嶺歷時近年,始抵「西山」,在青城一帶山區傳道11年, 漢桓帝永壽二(156)年,羽化於青城山。終年一百二十二歲,葬於青城山混元頂,今青城山天師洞張陵羽化飛升之處。
張陵死,傳張子衡,稱嗣師;子衡傳張魯,初為益州牧劉焉的都義司馬,後據漢中以其祖道術傳人稱為「師君」,後為巴西太守。
三張之後,天師道另一個重要首領是范長生。范長生率范姓千餘家依青城山,率眾耕食,並團結自保。范長生是天師道的重要首領,他「善天文,有術數,民奉之如神。」
唐中和元(881)年道教學者杜光庭隨僖宗入蜀,遂留成都。於前蜀天復四(904)年隱居青城,卒於後蜀明德一年(933).
青城山歷代著名道士::
唐代有薛昌、楊通幽、徐佐卿。薛昌在青城山創煉丹術。楊通幽為唐玄宗尋覓楊玉環(見白居易《長恨歌》)。北宋有丈人觀道士溝谷符,宋哲宗元佑(1086-1093)年間張陵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張繼光,興天師道正一派。
南宋時通惠真人朱洞元、保一真人李少微、混隱真人南畢道等將宋代盛行的內丹術與符籙術咒相結合,創天師道清微派。南畢道,眉州人,他學問很好,通曉天文地理,仕宗,官至廣西巡撫,後棄官在青城山精研道學,為青城山道教發展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清初,武當山的全真龍門派道士陳清覺、穆清風、張清青、張清雲等在青城創丹台碧洞宗,再傳至彭椿仙、易心瑩,現任中國道教協會會長傅元天大師,為天師道丹台碧洞宗第二十三代宗。
9. 那為什麼有的是 鶴鳴山 而不是青城山
兩千多年前,老祖天師張道陵夢中接到老君爺的法指到鶴鳴山地區版弘道,鶴鳴山是中權國道教最早的發源地,老祖天師在此宣揚道教,建立道場,創建了最初的道教-五斗米教,也就是現在的正一天師派。所以鶴鳴山是道教最早的起源地。祖天師得道飛升後,按照老君爺的指示,後輩們移居龍虎山,在祖天師煉丹壇的原址建立了現在的正一觀,繼續發展道教,設立道教祖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