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茶業地理分布

中國茶業地理分布

發布時間: 2021-02-08 02:37:05

Ⅰ 我想知道中國有哪幾大產茶區

中國處在亞熱帶、溫帶地區,大部分的南方省區都產茶,長江以北也有一些省區的部分地區產茶。包括台灣在內,中國有20個省、市、自治區產茶,它們是浙江、福建、安徽、江蘇、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廣東、海南、河南、陝西、山東、甘肅、台灣、西藏、上海、重慶。

上述產茶省、市、區按照所處的地理位置、生態條件和茶葉生產特點可以分為四個茶區:江南茶區、華南茶區、西南茶區和江北茶區。

江南茶區:這是我國茶葉生產最集中的茶區。它包括長江中下游以南的浙江、皖南、蘇南、上海、江西、湖南和閩北等區域。這個茶區的年平均氣溫在16℃~18℃,降水量為1300~1800毫米,大部分地區生態條件較好,是種茶適宜區域,只有局部地區夏季有旱害,冬季高山地區有凍害。江南茶區以生產綠茶為主,也生產紅茶、烏龍茶、白茶、緊壓茶、花茶。

華南茶區:這是茶樹種植的最適宜地區。它包括嶺南以南的廣東、海南、廣西、閩南和台灣等區域,這個茶區的年平均氣溫在19℃~20℃,降水量在2100毫米以上,熱量豐富,一年四季幾乎都有茶采。 華南茶區以生產紅、綠茶為主,也是我國烏龍茶的主產地,產量高,品質優良。

西南茶區:這是茶樹原產地域,也是我國西南高原茶區,地形地勢比較復雜,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重慶和西藏的一部分地區。這個茶區的年平均氣溫在9℃~15℃,降水量為1000~1700毫米。區內有我國最古老的茶園和茶樹。西南茶區以生產紅茶、綠茶和邊銷緊壓茶為主。

江北茶區:這是我國茶樹生長條件較差的區域。它包括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山東、皖北、蘇北、河南和甘肅南部。這個茶區的年平均氣溫為14℃~16℃,年降水旱煙800~1100毫米。茶樹在冬季最易遭凍害,乾旱季節要依賴灌溉,因此,產量要低一些。江北茶區主要生產綠茶。

西南茶區和華南茶區的雲南、海南、廣西、廣東等省區是紅茶的適宜生產區,品質也較好。我國的烏龍茶主產於福建、台灣、廣東三省。茉莉花茶主要產於福建、廣西、湖南、四川等地。緊壓茶主產於雲南、四川、湖南、湖北、廣西等地。

Ⅱ 全國各種茶葉的產地

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屬綠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龍井村周圍群山,並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歷史 。清乾隆游覽杭州西湖時,盛贊西湖龍井茶,把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西湖龍井按外形和內質的優次分作1~8級。

廬山雲霧

產自中國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而得名。廬山雲霧茶是漢族傳統名茶,是中國名茶系列之一,屬於綠茶中的一種。最早是一種野生茶,後東林寺名僧慧遠將野生茶改造為家生茶。始於漢朝,宋代列為"貢茶"。


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產於安徽省黃山(徽州)一帶,所以又稱徽茶。


太平猴魁

安徽黃山山脈的猴坑一帶 中國傳統名茶,中國歷史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尖茶,為尖茶之極品,久享盛名。


六安瓜片

安徽省金寨縣麻埠齊頭山附近的後沖,唐稱"廬州六安茶",為名茶;明始稱"六安瓜片",為上品、極品茶;清為朝廷貢茶。


白毫銀針

現在產地主要集中在福鼎、政和兩地。政和縣在1889年選育繁殖了政和大白茶茶樹品種,隨即也開始了用該品種產制白毫銀針。福鼎所產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產制的白毫銀針稱"北路銀針"。政和所產的白毫銀針稱"南路銀針"。


武夷岩茶

產於福建閩北"秀甲東南"的武夷山一帶,茶樹生長在岩縫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

祁門紅茶

安徽省西南部黃山支脈區的祁門縣,以安徽省祁門縣為核心產區,以祁門櫧葉種及以此為資源選育的無性系良種為主的茶樹品種鮮葉為原料,按傳統工藝及特有工藝加工而成的具有「祁門香」品質特徵的紅茶。

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洞庭山。只有山上才產茶,湖邊怎麼可能產茶呢?而且洞庭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東洞庭山、西洞庭山兩地的統稱。

英德紅茶

它產自廣東英德市坑口嘴一帶,研製於1959年,1964年工藝基本定型。

峨山銀毫

這個峨山與峨眉山,可謂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這里說的峨山,是指雲南峨山彝族自治區。而峨山銀毫是產於雲南峨山的條形烘青綠茶。

鶴岡紅茶

是主產於台灣花蓮縣瑞穗鄉鶴岡村的條形紅茶,採摘阿薩姆品種一芽二三葉,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製成。干茶呈條狀,色澤深褐,湯色橘紅,有焦糖香,滋味濃醇鮮爽,主銷台灣及歐、美、日本。

普洱茶

普洱茶,產自雲南,原產地是普洱市。現在普洱茶的產地幾乎遍布雲南全境,西雙版納、臨滄、普洱,楚雄、德宏、保山、大理、文山、玉溪、紅河等地,也都是普洱茶的地理標志保護范圍。

拓展資料:

茶葉,指茶樹的葉子和芽。 別名茶、檟(jiǎ),茗,荈(chuǎn)。泛指可用於泡茶的常綠灌木茶樹的葉子,以及用這些葉子泡製的飲料,後來引申為所有用植物花、葉、種子、根泡製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種葯材泡製的"涼茶"等,在中國文學中亦稱雷芽。

陸羽《茶經·八之出》

Ⅲ 中國茶葉之鄉

中國十大名茶-黃山毛峰

舉世聞名的黃山座落在安徽省黃山區境內,巍峨奇特的山峰,蒼勁多姿的勁松,清澈不湍的山泉,波濤起伏的雲海,號稱黃山"四絕",引人入勝。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把黃山推為我國名山之冠,留下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名言。

黃山地區,由於山高,土質好,溫暖濕潤,"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雲霧縹緲,很適合茶樹生長,產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黃山茶在400餘年前就相當著名。《黃山志》稱: "蓮花庵旁就石隙養茶,多清香冷韻,襲人斷齶,謂之黃山雲霧茶"。黃山雲霧茶就是黃山毛峰的前身。《徽州府志》記載: "黃山產茶始於宋之嘉佑,興於明之隆慶"。

黃山毛峰茶原產於黃山風景區和毗鄰的湯口、充川、崗村、芳村、揚村、長潭一帶,其中桃花峰、布水峰、雲谷寺、慈光閣、崗村、充川等的品質最好。

黃山毛峰分特級和一、二、三級,特級黃山毛峰在清明前後採制,採摘1芽1葉初展芽葉,其他級別采1芽1、2葉或1芽2、3葉芽葉。選用芽頭壯實茸毛多的制高檔茶。經過輕度攤放後進行高溫殺青、理條炒制、烘焙而製成。

特級黃山毛峰形似雀舌,白毫顯露,色似象牙,魚葉黃金。沖泡後,清香高長,湯色清澈,滋味鮮濃、醇厚、甘甜,葉底嫩黃,肥壯成朵。其中"魚葉金黃"和"色似象牙"是特級黃山毛峰外形與其他毛峰不同的兩大明顯特徵。

黃山毛峰的品飲,沖泡時水溫也以80℃左右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一般可續水沖泡2-3次。

中國十大名茶——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中國極品名茶,全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黃山區新明鄉,尤以猴坑高山茶園所採制的尖茶品質最優,特稱「猴魁」。外形兩葉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翹,不曲;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葉面色澤倉綠勻潤,葉背淺綠,葉脈綠中藏紅;入杯沖泡,芽葉成朵,或懸或沉,懸在明澈嫩綠的茶計之中,似乎有好些小猴子在杯中對你伸頭縮尾,有「刀槍雲集」、「龍飛鳳舞」的特色。其滋味鮮綠醇甘甜,香氣高爽持久,湯色清綠明凈,有爽口、潤喉、明目、提神之效。

中國十大名茶——祈門紅茶

祁門產茶可追溯到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留下:「湖州上,常州次,歙州下」 的記載,當時的祁門就隸屬歙州。

祈門產紅茶,事出近代。當時的英國、法國、俄國、丹麥等國家都有著巨大的紅茶市場。公元1875年前後,祁門人士胡元龍借鑒了外省的紅茶製法,在祁門加工出了紅茶。

英國是世界上飲紅茶最多的國家之一,而飲下午茶更是一種高雅的社交活動。在英國,人們在進下午茶點時,茶要點點潤飲;點心要細細品嘗;著裝要典雅入時,人們將飲茶視為一種高貴身份的象徵,而當時的祈門紅茶是下午茶中的極品。

祈門境內,海拔600米左右的山地面積佔九成以上,氣候濕潤,雨量充沛,早晚溫差大,這些優越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

祈門紅茶的採摘季節,是在春夏兩季。茶農們只採鮮嫩茶芽的一芽二葉,然後,經初制、揉捻、發酵、等多道工序。紅茶的加工與綠茶相比,最重要的是增加了發酵的過程,揉捻細碎的嫩芽發酵後,由綠色變成了深褐色,還要經過人們細心挑選、將茶梗剔除,加工一千克上好的紅茶,一般需要六千克鮮嫩的芽葉。

一百多年過去了,祁門紅茶早已走紅了世界。而祁門百姓以茶待客的習俗,也由綠茶改為了紅茶。人們閑暇相聚,談今論古,海闊天空,一杯紅茶伴著老人們度過一個愜意的午後。

由於祁門所產的紅茶有一種特殊的芳香。外國人稱祁門紅茶為「祁門香」;「王子香」;「群芳最」。早在公元1915年的《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上,「祁門紅茶」曾獲得了特等獎憑和金牌。所以,英國緯氏大辭典中收錄「祁門紅茶」這一片語,也就不足為怪了

黃山布水峰茶廠座落在黃山

布水峰腳下,是黃山高山綠茶優質產區之一,主要產品有:黃山毛峰 太平猴魁。

Ⅳ 茶葉的生長特點及優勢產區分布

中國茶葉分布在北緯--37度,東經94--122度的廣闊范圍內,有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福建、雲南、廣東、廣西、貴州、江蘇、江西、陝西、河南、台灣、山東、西藏、甘肅、海南等19個省區的上千個縣市。地跨中熱帶、邊緣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和暖日溫帶。在垂直分布上,茶樹最高種植在海拔 2600米高地上,而最低僅距海平面幾十米或百米。在不同地區,生長著不同類型和不同品種的茶樹,從而決定著茶葉的品質及其適制性和適應性,形成了一定的茶類結構。

我國茶葉資源遼闊,茶葉區劃分採取3個級別,即一級茶區,系全國性劃分,用以宏觀指導;二級茶區,系由各產茶省(區)劃分,進行省區內生產指導;三級茶區,系由各地縣劃分,具體指揮茶葉生產。

國家一級茶區分為4個,即華南茶區、西南茶區、江南茶區、江北茶區。 江北茶區 南起長江,北至秦嶺、淮河,西起大巴山,東至山東半島,包擴甘南、陝西、鄂北、豫南、皖北、蘇北、魯東南等地,是我國最北的茶區。江北茶區地形較復雜,茶區多為黃棕土,這類土壤常出現粘盤層;部分茶區為棕壤;不少茶區酸鹼度略偏高。茶樹大多為灌木型中葉種和小葉種。 江南茶區 在長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連江以北,包括粵北、桂北、閩中北、湘、浙、贛、鄂南、皖南、蘇南等地。江南茶區大多處於低丘低山地區,也有海拔在1000米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廬山、安徽的黃山等。江南茶區基本上為紅壤,部分為黃穰。該茶區種植的茶樹大多為灌木型中葉種和小葉種,以及少部分小喬木型中葉種和大葉種。該茶區是發展綠茶、烏龍茶、花茶、名特茶的適宜區域。 西南茶區 在米侖山、大巴山以南,紅水河、南盤江、盈江以北,神農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東的地區,包括黔、川、滇中北和藏東南。西南茶區地形復雜,大部分地區為盆地、高原,土壤類型亦多。在滇中北多為赤紅壤、山地紅壤和棕壤;在川、黔及藏東南則以黃為主。西南茶區載培茶樹的種類也多,有灌木型和小喬木型茶樹,部分地區還有喬木型茶樹。該區適制紅翠茶、綠茶、普洱茶、邊銷茶和名茶、花茶等。 華南茶區 位於大樟溪、雁石溪、梅江、連江、潯江、紅水河、南盤江、無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閩中南、台、粵中南、海南、桂南、滇南。華南茶區水熱資源豐富,在有森林覆蓋下的茶園,土壤肥沃,有機物質含量高。全區大多為赤紅壤,部分為黃壤。茶區薈集了中國的許多大葉種(喬木型和小喬木型)茶樹,適宜制紅茶、普洱茶、六堡茶、大葉青、烏龍茶等。

茶葉的生長特點

葉片是茶樹生命中最活躍的營養器官,它具有行使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膊作用的功能,又是供人們採收的主要對象,因而掌握葉片的生長規律,具有重要意義。

葉片的形成,開始於生長錐下方葉原座,由葉原座邊緣組織及頂端的細胞分裂,兩側出現隆脊,再繼續分裂向外生長而形成葉片。當新梢生長錐休止時,芽內部不斷分化形成葉原基,當新梢開始伸長後,就一邊展葉。一邊頂端生長錐繼續分化出新的葉原基。隨著葉片的成長,葉肉組織和維管束組織發生組織分化,形成葉片的各個部分。隨著葉片表面積不斷擴大,葉內葉綠體的數目和大小不斷增加,直至葉片成熟定型,葉肉組織才達完善。葉綠素的含量也最高,同時伴隨著葉片的生理機能的加強。

新梢上的葉片自開展後,葉面積迅速增大.其中以每輪梢中部的葉片增長比率最大。葉片的成熟定型期與葉面積的增長速率以展葉24天內最快,以後隨葉片的增厚,葉面積的變化日趨減小,其中春梢時間較長,夏梢較短。葉片在伸展過程中,首先由內折到反卷,再由反卷卿平展,最後至定型。經過幾次伸展活動,葉背的許多白毫會自行脫落,而進人成熟階段。

Ⅳ 中國的茶區是怎樣劃分的呀

中國現代茶區劃分:地理分布范圍在18°-36°N,94°-122°E;垂分布最高到海拔2600m的高山,低至幾米的低丘。茶區主要分布在秦嶺以南的浙江、湖南、安徽、四川、台灣、福建、雲南、湖北、貴州、廣東、廣西、江西、江蘇、陝西、河南以及山東、甘肅、西藏等18個省區。其中山東、甘肅、西藏等三個省區是近年來開發種植成功的。中國現有茶園1616萬畝,茶葉產量1985年為44萬噸。生產的茶類以綠茶為最多,其次是紅花,還有烏龍茶、黃茶、白茶、花茶、緊壓茶以及多種特種名茶。 華南茶區:位於福建省大漳溪、雁石溪,廣東省梅江、連江、廣西壯族自治區潯江、紅水河,雲南省南盤江、無量山、保山、盈江以南。本區南部屬熱帶季風氣候,境內高溫多雨,長夏無冬。本區的北部地帶,屬南亞熱帶氣候,溫暖而濕潤。區中存在著喬木型大茶樹,呈野生狀態與其它常綠闊葉樹種混生。栽培品種主要為喬木型大葉種,生產的茶類有紅茶、普洱茶、烏龍茶、六堡茶,還有鐵觀音、鳳凰單樅等名茶。 西南茶區:位於米倉山、大巴山以南,紅水河、南盤江、盈江以北,神農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東。包括貴州省、四川省全部、雲南省中北部以及西藏自治區東南部。本區地形復雜,地勢高,屬於高原。屬亞熱帶范圍,水熱條件較好,光照對茶樹生育有利。有紅茶、綠茶、邊銷茶、沱茶及花茶等。 江南茶區:北起長江以南,南到南嶺以北,東鄰東海,西與雲貴高原為界。包括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福建省中北部,安徽省、江蘇省、湖北省南部以及湖南、江西、浙江等省。本區氣候特徵是春和、夏熱、秋爽、冬寒,四季分明。水熱條件尚好。生產的茶類有紅茶、綠茶、烏龍茶、白茶、黑茶以及各種特種名茶。 江北茶區:南起長江北岸,北至秦嶺、淮河以南,西起大巴山,東至江蘇省東部沿海。包括甘南、陝南、鄂北、豫南、皖北和蘇北部分地區。處於北亞熱帶北緣,氣溫和降水量都相對減少。缺水,茶樹品種多為灌木型中小葉群體,抗寒性較強。全區均生產綠茶,有炒青、烘青、曬青等。 此外,在山東半島東部和東南部、江蘇省東北部,由於氣候受到海洋調節,也種植了一部分茶樹。該地區屬暖溫帶季風氣候,由於夏秋高溫多雨,夏秋茶比重大,所產的綠茶,具南方高山茶風格。 世界茶區:茶樹在世界地理上的分布,主要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最北界限已達49°N(俄羅斯外喀爾巴地區),最南為22°S(南非納塔爾),垂直分布從低於海平面到海拔2300m(印度尼西亞爪哇島)范圍內,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茶。世界茶葉產量中,亞洲佔89%,非洲佔9%,南洲和其它地區佔2%。世界茶區可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東非和南美等6區。

Ⅵ 中國茶區的,氣候地理位置及代表名茶

中國現代茶區的分布
中國茶區平面分布在北緯18~37°,東經94~122°的廣闊范圍內,有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雲南、湖北、廣東、廣西、貴州、江蘇、江西、陝西、河南、台灣、山東、西藏、甘肅、海南等19個省區的上千個縣(市)。地跨6個氣候帶,即中熱帶、邊緣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和暖日溫帶,各地在土壤、水熱、植被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在垂直分布上,茶樹最高種植在海拔2600米高地上,而最低僅距海平面幾十米或百米,同樣構成了土壤、水熱、地物等差異。地域的差異,對茶樹的生長發育和茶葉生產影響極大。
在不同地區,生長著不同類型和不同品種的茶樹,從而決定著茶葉的品質及其適制性和適應性,形成了一定的茶類結構。
茶葉生產的發展,除受上述諸因子的制約外,還受栽培歷史、勞力、社會經濟、技術力量、交通運或、飲茶習俗、生活水平等影響。茶區屬於經濟概念,它的劃分是要在國家總的發展生產方針指導下,綜合自然條件和經濟、社會條件,注意行政區域的基本完整來考慮的。我國茶區遼闊,茶類繁多,茶樹品種豐富,加之地形復雜,因此,茶區劃分採取3個級別,即一級茶區,系全國性劃分,用以宏觀指導;二級茶區 系由各產茶省(區)劃分,進行省(區)內生產指導;三級茶區,系由各地縣劃分,具體指揮茶葉生產。
目前,國家一級分為4個茶區,即華南茶區、西南茶區、江南茶區、江北茶區。
江北茶區 南起長江,北至秦嶺、淮河,西起大巴山,東至山東半島,包括甘南、陝南、鄂北、豫南、皖北、蘇北、魯東南等地,是我國最北的茶區。
江北茶區地形較復雜,茶區多為黃棕土,這類土壤常出現粘盤層;部分茶區為棕壤;不少茶區酸鹼度略偏高。與其它茶區相比,氣溫低,積溫少,茶樹新梢生長期短,大多數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5.5℃以下,≥10℃的積溫在4500~5200℃,無霜期200~250天,多年平均極端最低溫在-10℃,個別地區可達-15℃,因此,茶樹凍害嚴重。
江北茶區的不少地方,因晝夜溫度差異大,茶樹自然品質形成好,適制綠茶,香高味濃。降水量偏少,一般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個別地方更少。四季降水不均,夏季多而冬季少。全區乾燥指數在0.75~1。00,空氣相對濕度約75%。植被系綠闊葉樹,夾雜針葉樹種。茶樹大多為灌木型中葉種和小葉種。
江北茶區中不少地區種茶的不利條件是冬季既旱又凍,致使茶樹遭受旱寒兩害,生長發育受阻,因此,江北茶區在發展茶葉生產時要特別慎重。
江南茶區 在長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連江以北,包括粵北、桂北、閩中北、湘、浙、贛、鄂南、皖南和蘇南等地。
江南茶區大多處於低丘低山地區,也有海拔在1000米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廬山、安徽的黃山等,幾乎都是「高山出好茶」的名茶產區。江南茶區基本上為紅壤,部分為黃壤。土壤酸鹼度一般在5.0~5.5。有自然植被覆蓋下的茶園土壤,以及一些高山茶園土壤,土層深厚,腐殖質層在20~30厘米,缺乏植被覆蓋的土壤層,特別是低丘紅壤,「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團糟」,土壤發育差,結構也差,土層淺薄,有機質含量很低。整個茶區基本上屆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則為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5.5℃以上,≥10℃積溫為4800~6000℃,極端最低溫度多年平均不低於-8℃,無霜期230~280天。但晚霜和北方寒流會對該茶區的北部帶來危害。降水量比較充足,一般在1000~1400毫米,全年降水量以春季為多。部分茶區夏日高溫,會發生伏旱或秋旱。
江南茶區產茶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歷史名茶甚多,如西湖龍井、君山銀針、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等等,享譽國內外。中國目前已審定或認定的良種,如福鼎大白茶、鳩坑種、祁門種以及龍井43、福雲6號、湘波綠等等,均出自該茶區。該茶區種植的茶樹大多為灌木型中葉種和小葉種,以及少部分小喬木型中葉種和大葉種。該茶區是發展綠茶、烏龍茶、花茶、名特茶的適宜區域。
西南茶區 在米侖山、大巴山以南,紅水河、南盤江、盈江以北,神農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東的地區,包括黔、川、滇中北和藏東南。
西南茶區地形復雜,大部分地區為盆地、高原,土壤類型亦多。在滇中北多為赤紅壤、山地紅壤和棕壤,江川、黔及藏東南則以黃壤為主,酸鹼度一般在5·5~6·5,土壤質地粘重,有機質一般含量較低。
西南茶區各地氣候變化大,但總的來說,水熱條件較好。四川盆地年平均溫度為17℃以上,而川西雅安則為16℃;雲貴高原年平均氣溫為14~15℃。整個茶區冬季較溫暖,除個別特殊地區,如四川流不息源冬季極端最低溫度曾到-8℃以外,一般僅為-3℃。≥10℃積溫為5500℃以上,無霜期在220天以上。年降水較豐富,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有的地區如四川峨嵋,年降水量則達1700毫米。茶區年平均乾燥指數小於1.00,部分地區小於0.75。該茶區霧日多,但冬季仍顯乾旱,降水量不到全年的10%。
西南茶區茶樹資源較多,由於氣候條件較好,適宜茶樹生長,所以栽培茶樹的種類也多,有灌木型和小喬木型茶樹,部分地區還有喬木型茶樹。該區適制紅碎茶、綠茶、普洱茶、邊銷茶和名茶、花茶等。
華南茶區 位於大樟溪、雁石溪、梅江、連江、潯江、紅水河、南盤江、無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閩中南、台、粵中南、海南、桂南、滇南。
華南茶區水熱資源豐富,在有森林覆蓋下的茶園,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全區大多為赤紅壤,部分為黃壤。不少地區由於植被破壞,土壤暴露和雨水侵溶,使土壤理化性狀不斷趨於惡化。整個茶區高溫多濕,年平均溫度在20℃以上,≥10℃積溫達6500℃以上,無霜期300~365天,年極端最低溫度不小於-3℃,大部分地區四季常青。全年降水量可達1500毫米,海南的瓊中高達2600毫米。但冬季降水量偏低,形成旱季。乾燥指數大部分小於1.00,只有海南等少數地區才大於1.00。
華南茶區茶樹資源極其豐富,薈集了中國的許多大葉種(喬木型或小喬木型)茶樹,適宜加工紅茶、普洱茶、六堡茶、大葉青、烏龍茶等。

其實茶區劃分經歷了一定的歷史演變才到現代的茶區劃分。

Ⅶ 茶葉的地理分布

中國大部地區(我國主產長江以南各地)、東南亞大部分地區、斯里蘭卡等其它地區。

Ⅷ 中國哪個省份產茶葉最多

我國有四大產茶區:

一、西南茶區,位於四川、重慶、雲南、貴州這4個省和直轄市。主要種植適合棕壤、赤紅壤的茶樹生長。

二、華南茶區,位於廣西、廣東、海南、福建、台灣這5個省份。主要種植喬木和灌木類的茶樹。

三、中南茶區,位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這6個省份。適宜種植灌木類的茶樹。武夷岩茶、天目青頂、普陀佛茶等名茶多生長於此。

四、江北茶區,位於河南省。主要適宜種植小葉種茶樹和灌木型中葉種的茶樹。比較適宜綠茶的種植。

(8)中國茶業地理分布擴展閱讀:

中國現有茶園面積110萬公頃。

茶區分布遼闊,東起東經122度的台灣省東部海岸,西至東經95度的西藏自治區易貢,南自北緯18度的海南島榆林,北到北緯37度的山東省榮成市,東西跨經度27度,南北跨緯度19度。共有21個省(區、市)967個縣、市生產茶葉。

茶葉源於中國,茶葉最早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但從春秋後期就被人們作為菜食,在西漢中期發展為葯用,西漢後期才發展為宮廷高級飲料,普及民間作為普通飲料那是西晉以後的事。發現最早人工種植茶葉的遺跡在浙江餘姚的田螺山遺址,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

茶樹種植的自然條件包括地貌、氣候、土壤類型等。地形以丘陵為主,排水條件要好。降水充沛,年溫差小、日夜溫差大,無霜期長,光照條件好,這樣的氣候條件適宜各種類型的茶樹生長,尤其適合大葉種茶樹生長。

冬末至夏初日照比較多,夏秋雨多霧大(雲南茶區),日照較少利於茶樹越冬和養分積累,利於夏秋茶的品質。磚紅壤、磚紅壤性紅壤、山地紅壤或山地黃壤、棕色森林土,這些土壤發育程度較深,結構良好,適合茶樹生長。

Ⅸ 中國十八個產茶省分別是哪些地方

中國十八個產茶省(含重慶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共二十個省級產茶):
版01、安徽省:黃權山毛峰、祁門紅茶、屯溪綠茶、霍山黃芽、太平猴魁等;
02、浙江省:西湖龍井等;
03、江蘇省:碧螺春等
04、江西省:廬山雲霧茶等;
05、四川省:峨嵋竹葉青、青城倒茶等
06、湖北省:恩施玉露、峽州毛峰等;
07、湖南省:君山銀針等;
08、福建省:大紅袍、肉桂、鐵羅漢、金佛等;
09、海南省:水滿茶、鷓鴣茶、白沙綠茶等;
10、雲南省:普洱茶等;
11、廣東省:鐵觀音等
12、河南省:信陽毛尖等;
13、山東省:泰山女兒茶、日照雪青、嶗山雲霧等;
14、甘肅省:商南泉茗等;
15、貴州省:都雲毛尖、遵義毛峰等;
16、陝西省:紫陽毛尖、午子仙豪等;
17、廣西自治區:凌雲白豪、廣西紅碎等;
18、西藏自治區:茶禺綠茶等;
19、重慶市:景星碧綠、清明香、雲霧毛峰、滴翠劍茗等;
20、台灣省:凍頂烏龍、青心烏龍、青心大方、硬枝紅心、四季青等。

Ⅹ 求全國名茶地理分布圖

中國十大名茶由1959年全國「十大名茶」評比會所評選,包括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蘇州洞庭東西山),黃山毛峰,廬山雲霧茶,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