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人文地理文化屬性特徵

人文地理文化屬性特徵

發布時間: 2021-02-06 15:55:52

① 亞洲人文地理特徵

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西面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洲名釋義:古代腓尼基語,意為「東方日出之地」,與歐洲「西方日落之地」相反。
種族:黃種人約佔全洲人口的3/5以上,其次是白種人,黑種人很少。
語言:分屬於漢藏語系、南亞語系、阿爾泰語系、朝鮮語系、日本語系、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達羅毗荼語系、閃米特-含米特語系、印歐語系。
宗教:亞洲是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發源地。
氣候:亞洲大陸地跨寒、溫、熱三個氣候帶。氣候的主要特徵是: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影響范圍廣,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亞洲唯一不具備的氣候是:溫帶海洋性氣候。
自然資源:礦產種類多,儲量大,石油、鐵、錫等儲量居各洲首位;森林總面積約佔世界可開發森林總面積的13%;可開發水力資源年可發電量達26000億千瓦時,佔世界可開發水力資源量的27%;沿海漁場面積約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的40%。
經濟:除日本、新加坡、韓國、中國等國家外,亞洲大多數國家的經濟以農業、礦業為主。各國各地區工業發展水平和部門、地域結構差異顯著,絕大多數國家工業基礎薄弱,采礦業、農產品加工業及經紡工業佔主要地位。
三大人類文明發祥地:亞洲的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因其由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沖積而成,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因其適宜的溫帶或熱帶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別成為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以上來自網路)

② 人文地理特徵包括哪些方面

人文地理特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人口:人口分布、人口數量和素質、宗民族、教、文化、民居等。

經濟:經濟發展水平、農業、工業、城市分布、交通、商業、市場、科技等。

社會:國防需要、個人偏好、鄉土觀念、政策等。

③ 地理要素和地理特點有什麼區別

地理要素是地圖的地理內容,包括表示地球表面自然形態所包含的要素,如地貌、水系、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與人類在生產活動中改造自然界所形成的要素,如居民地、道路網、通訊設備、工農業設施、經濟文化和行政標志等社會經濟要素。
自然地理環境由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組成。
自然地理包括地球和地球儀,地圖,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的運動和結構特徵,大氣環境,水環境,陸地環境,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自然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等等。人文包括人口,城市,城市化,農業,工業,地域聯系,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等等。這些都是大方面,聯繫到國家或者地區來說,就不必答宇宙環境,地球結構之類的,只要把比如大氣環境縮小為氣候,水環境縮小為降水,河流等。很簡單。下面給你資料,要自己有選擇性的抄。
中國
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緯度位置:南北跨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
經度位置:東西跨經度60多度,分屬東五區至東九區的五個時區
地勢特徵: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山脈構成地形骨架,各類地形呈網狀排列。
地形:山地面積廣大,山地多,平地少。
氣溫:冬季南暖北寒,南北溫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及個別山地外全國普遍高溫。
降水:空間分布是由東南向西北內陸遞減;時間分布是季節分配不均,降水集中。
氣候: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期,氣候復雜多樣。
河流:以外流河為主,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是內、外流區域分界線。
資源狀況:呈現資源總量豐富,種類齊全,但人均佔有量少,開發程度低的狀況。
面積:世界第三大國
其他:長達2萬千米的路上疆界和18000千米的大陸海岸線、5000多個島嶼、14個陸上鄰國和6個海上鄰國
人文地理包含面很廣,包括人口,城市等,這里略說,詳細的會給你網站去查找。
人口:13億,自然增長率低,但基數大,增長快。
城市:多分布在東南沿海
城市化:起步晚,發展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發展不合理
農業:北方旱田農業,南方水田農業。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其實就是十分落後),牧業主要為游牧業(也落後),
工業:這個比較復雜,更多資料還得去查。主要成就就是已經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
地域聯系:這里只說交通,特點是分布不均,東部稠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其他還有通信,商業,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這個你就知道比較落後就行了。
環境問題:這個沒有找到可以概括的特點。基本都是先污染後治理。
日本
亞洲東部,面積37.8萬,人口1.27億,亞歐大陸東側,太平洋中,海洋性季風氣候,有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河流短小,森林、硫磺、水能等較豐富,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匱乏。3/4為山地丘陵,平原狹窄,多火山地震。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擁有獨特的水田小型機械化生產。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等,以加工工業為主,因此經濟對外依賴大,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人力資源豐富,科技水平高。是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
印度
大部分在10°N~30°N之間;跨熱帶、溫帶。地處印度半島,北與中國為鄰。地形:北為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恆河平原,南部為德干高原;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降水地區差異大,迎風坡多,西北部稀少。耕地廣大,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棉花,黃麻,茶葉。煤鐵錳資源豐富,是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發展中大國。基礎工業發展迅速,新興工業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分布區有東北部的鋼鐵工業,加爾各答的麻紡和孟買的棉紡工業,班加羅爾的電子工業。它的軟體和航天工業十分有名。人口世界第二。
美國
位於北美洲中部和大洋洲(夏威夷),西靠太平洋,東臨大西洋,面積937萬,人口3億,本土48個州,兩個海外州,一個哥倫比亞特區。西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東部為山地,平原面積佔全國面積一半以上。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復雜多樣,東部有亞熱帶濕潤性氣候(要與亞洲的對比哦),煤鐵石油,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豐富,森林、草場豐富,資源耗費量大。其傳統工業主要分布在東北五大湖區,石油工業和航天工業分布在休斯頓,高新科技產業分布在舊金山(矽谷)。南北水運便利,因此東西向鐵路線發達。大西洋沿岸有許多優良海港。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穀物農業生產國(大豆)。擁有水稻的旱地直播技術。同時是世界上最發達、經濟實力最強、軍事實力的國家。汽車工業是其經濟支柱。
俄羅斯
地跨東西半球,亞歐兩洲,面積1708萬,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人口只有1.43億,集中分布在東歐平原上。地勢東高西低,70%為廣闊平原,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亞寒帶針葉林氣候),也有極地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氣溫南高北低,降水西多東少。區域流經伏爾加河,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水能豐富,但封凍時間長。貝爾加湖是世界最深的淡水湖。淡水資源,森林資源豐富,石油、天然氣、煤、鐵、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豐富,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資源能夠自己的國家。其鋼鐵、機械、化學、核工業、宇航工業發達,輕工業落後。工業分布在莫斯科、聖彼得堡、烏拉爾、新西伯利亞,鐵路交通便利,有亞歐第一、二大陸橋。它的歐洲部分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就以鐵路為主,東西方向運量大。莫斯科是首都及最大城市,聖彼得堡是最大海港,第二大城市;摩爾曼斯克是著名的不凍港。它的農業機械化水平高,屬於商品穀物農業。以小麥,玉米,馬鈴薯為主,因為寒冷麵積很大,糧食產量少,甚至需要進口。

④ 人文地理特徵包括哪些方面

人文地理特來征主要包括自人口、民族、宗教、工業、農業、分布、成因、重要城市、港口、交通等。

人文地理是人類的社會,文化和生產生活活動的地域組合, 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團,經濟, 交通,軍事,社會行為等許多成分。它們在地球表面構成的圈層, 稱為人文圈或社會圈,智慧圈,技術圈。
人文地理環境是指人類為求生存和發展而在地球表面上進行的各種活動的分布和組合,如疆域、政區、軍事、人口、民族、經濟(農業、手工業、商業)、城市、交通、文化等等。
人文地理環境地理環境的的重要方面,人類是引起以上各類地理分布及變化的主要載體,民族又是人類中具有特色的群體,於是人口的增長、分布和遷徙,民族分布和融合,成為歷史人文地理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⑤ 人文地理特徵怎麼描述

人文地理特徵抄是人類的社會,文襲化和生產生活活動的地域組合, 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團, 經濟, 交通, 軍事, 社會行為等許多成分·它們在地球表面構成的圈層, 稱為人文圈或社會圈, 智慧圈, 技術圈·.人文地理環境是 指人類為求生存和發展而在地球表面上進行的各種活動的分布和組合,如疆域、政區、軍事、人口、民族、經濟(農業、手工業、商業)、城市、交通、文化等等。

⑥ 人文地理學的主要特徵

以人地關系的理論為基礎
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版會活動的地域權結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又稱人生地理學。它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人文」二字與自然地理學的「自然」二字相對應,泛指各種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現象,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僅指社會文化現象。人文地理學一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社會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等,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則指社會文化地理學。

⑦ 1,什麼是人文地理學其研究對象,特徵及其內涵是什麼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
人文地理是關於人類活動的空間差異(包括不同國家內、不容同地區、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思想意識)和空間組織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學科。
人文地理學的特徵:
人文地理學是地理學中的社會科學,他既有社會科學的特徵,又有地理學的特點,人文地理學的主要特徵是社會性、區域性、綜合性。
人文地理學的內涵是:
人文地理學是地理學科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以地球表面人類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以人文現象為研究主體,側重於揭示人類活動的空間結構及其地域分布的規律性。人文地理學一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社會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等,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則指社會文化地理學。

⑧ 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

四川位於我國大陸地勢三大階梯中的第一級和第二級,即處於第一級青藏高原和第二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帶,高差懸殊,西高東底的特點特別明顯。川西貢嘎山海撥7556米,為省內第一高峰;川東巫山附近的長江河谷,海撥僅80米左右,兩者相差7000餘米。東西差異大,是四川地貌的總特徵。大致經龍門山、大相嶺、大涼山為界,以西為高原山,海撥都在3000米以上;經東為四川盆地,由海撥750米以下的盆地底部和2000米左右的盆周山地組成。
簡 稱: 川或蜀
面 積: 約48萬平方千米
人 口: 8323萬
省 會: 成都
民 族: 有漢、藏、回、羌等民族
地 形: 本省東部為海拔約5OO米的四川盆地,這里有富饒的成都平原。四川西部為高原山地,屬青藏高原東緣,海拔3000-4000米。邛崍山、岷山一帶設有卧龍等自然保護區多處。氣候:復雜多樣,盆地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暖夏長。西南山區干濕度分明。川西北高原長冬無夏,較為干寒。年降水量約一千毫米
工 業: 四川省是我國內地綜合性工業基地。成都電器、量具刃具,攀枝花鋼鐵、川中油氣田、自貢鹽化工、內江製糖、瀘州和宜賓等地的釀酒工業等都很有名
農 業: 四川農業發達,號稱"天府之國"。是我國水稻、小麥、油菜籽、甘蔗、黃紅麻、桑蠶、茶葉、水果的重要產區。川西高原、山地分別為本省重要牧區和林區
地理位置: 地處我國西南地區、長江上游。春秋戰國時為蜀國地。秦代置蜀郡。漢屬益州。唐屬劍南道。宋置川陝四路。元置四川行省。明清起為四川省
管轄范圍: 設重慶直轄市後四川省轄12地級市、4地區、3自治州,18縣級市、124縣、3自治縣。其中有50餘個市縣對外開放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