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地理觀後感
A. 地理中國觀後感200字左右,3篇
《地理·中國》是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科普類電視欄目。該欄目以地質科考為線索,以普及地理學知識為宗旨,介紹地質學的新發現、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質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帶著觀眾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時,傳播科學知識,並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對於我們正在汲取知識營養的青少年來說,觀賞性特強。
《地理·中國》欄目,採用外景行進式拍攝與主持人演播室串聯的形式,展示地質科考的過程,講述地質科學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對關鍵的科學知識、原理進行介紹,並通過道具、實驗進行演示,展現地質地貌的結構、成因及演變,展示地質學的魅力。
首先它題材寬廣,觀賞性強。中國的遼闊大地,蘊涵著全世界最豐富的地理、地貌資源,這為《地理·中國》欄目提供了豐富的選題內容和創作空間,大自然神奇、瑰麗、壯美的景觀,也會使節目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識性強。《地理·中國》欄目,以對自然現象的探問為發端,以地質科考為線索,通過展示地質科考的推理和求證過程,揭示科學原理,普及科學知識,以滿足觀眾對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強的知識性。
其三它行進式科考拍攝,可視性強。 「以行進中的地質科考」為主線,攝制組跟隨地質專家,在科考行進中發現問題,求證問題,解答問題。既有科考問題求證過程的懸念吸引,又有行進式拍攝的新奇看點,使節目具備很強的期待性和可視性。
B. 觀看地理中國寫一篇800字隨筆
觀《地理中國》有感
又看了一遍《地理中國》,再次感慨萬千,不得不為攝影師的獨特視角和中國博大的人文情懷所折服。冰清玉潔的雪山,雄奇秀麗的山川,一望無際的草原,詩情畫意的湖泊,波瀾壯闊的大海,層次分明的梯田,一切都美得令人窒息。機靈可愛的金絲猴,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威風凜凜的東北虎,亭亭玉立的丹頂鶴,珍貴稀有的揚子鱷,如此豐富的多樣性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這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全面反映中國人文地理的極為罕見的優秀紀錄片。紀錄片的內容涵蓋整個中國的遼闊疆域:從北到南,從西到東,無一遺漏。整部片子的背景音樂、畫面、解說詞配合得簡直是令人無可挑剔。尤其是裡面的解說詞,簡直是令人拍案叫絕。它時而俏皮,時而深沉,不經意間非常自然地引出一段哲理,啟迪著我們的思想。《地理中國》實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極為優秀的紀錄片。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被中國的魅力所吸引,還有為國家今後的發展的擔憂,這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文明史時間是最古老的,其人口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十三多億的人口,五十六個名族,各型各色的傳統生活方式。雖然中國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及環境保護問題,但還是有它最美的一面。中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脈--- -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瑪峰,中國有寬廣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僅次於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其溫差可以從灼熱高溫降到令人麻痹的寒冷,中國有雲霧迷茫的叢林庇護者稀有動物,一望無際的曠野草原及豐饒的熱帶海洋。
而如今的中國面對的是怎麼樣的環境問題?令人矚目的全世界三大酸雨區,其中之一就在中國的長江以南地區,而全國酸雨面積占國土資源的30%;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萬公頃的速度侵蝕土地,而中國每天都有500公頃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森林面積減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萬公頃的森林消失,而中國年均消失天然林40萬公頃,;水資源危機,作為世界21個貧水國之一的中國,全國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積已達367萬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億噸沃土付之東流;與日俱增的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圍了我國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氣污染已使中國600多座城市的大氣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的不到1%。
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是更需要我們去精心呵護,有很多稀有物種已經永遠的消失,我們就不能讓現在還存在著的東西消失,所以我們要做好自己,讓我們國家越來越美麗
C. 地理中國觀後感600字
大自然是美妙的,它之所以美妙,是為它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這些的貢獻,是大自然的功勞。使一個個生態系統得以維持。昨天我看了一期關於冰川的《地理中國》節目。冰川這個名字大家一聽就很熟悉,顧名思義——冰川就是用冰匯集成的河川,它帶給了河西走廊了一筆巨大的財富。我國在研究這方面時,是在1958年開始的,人們克服了一切困難在祁連山這個地方建起了第一座冰川研究基地,在那不足1公里有一條透明夢柯冰川,是專家研究對象。這座冰川,有十分典型的冰川特點和地貌。為我國研究冰川動力學和極大陸型氣候有著重要意義。但生活條件不足,被迫放棄了。但時隔46年後,我國冰川學家重新殺了回來,一切條件都具備,研究工作開始進行了。來到他的末端,專家們發現冰川已融化了許多。經過專家分析,從1958年一直到七十年代末,約20年時間里,他呀就消融了不到50米,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大約20年裡,他就消融了100米,然後從九十年代末到現在,十幾年時間里退縮了100米,這意味著從五十年代末開始,冰川融化速度逐漸加快。從二十年變為十年,透明夢柯冰川每退縮100米,融化的時間就越來越短。在這樣的融化作用下,透明夢柯的末端,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出水口。在夏季,出水口裡的水充滿著,不斷的為下游提供水源。 在下游,水一直保持著固定狀態,為河西走廊地區人們支撐著經濟和作物的來源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是代表大自然的傑作,我們應盡力保護。
D. 地理中國觀後感
生命之石
1978年夏天,延慶縣千家店鄉幾個村民上山砍柴,偶遇奇特景象,密林草叢間遍布嶙峋怪石,紋理密布、年輪清晰、栩栩如生,經過地質專家的研究是火山噴發留下的硅化木。
塘中的發現
在海南的密林間兩座圓形的池塘赫然出現在科考隊員眼前,水塘外形規則依照圓弧形狀整齊排列,看起來就像是人為挖成的,附近的村名說這兩塊水塘很有靈性是兩座神湖,地質學家懷疑村民的說法,為了揭開謎團,隊員展開了一系列的考察,最後發現,這兩座池塘是火山噴發的結果。
天柱山地質考察
一位村民在安徽省潛山縣廟口村附近發現一塊不尋常的石頭,經過專家探究,在石頭中發現了柯石英,科學家由此推斷石頭所在地曾經經歷過超高溫高壓的洗禮。科學家們又在天柱山一帶進行進一步勘測,終於得出了結論。在1.3億年前,由於地下岩漿的不斷涌動,將地下花崗岩層推擠到了距地表10千米的位置。而距今八千萬年前,一條地下超高溫高壓帶被帶到了地表,這也是揚子和華北板塊的碰撞、俯沖、折返的有力證據。
《神奇的硅化木》
上個世紀70年代,硅化木在北京延慶縣的山區被當地農民發現,引來地質學家的關注。由此,專家們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科考,最終確定,硅化木孕育於距今一億年前的侏羅紀,而它的形成,則是億萬年復雜地質運動和外力作用的結果。本片將跟隨地質專家,一探硅化木的成因之謎
《大峽谷的奧秘》
四川大渡河大峽谷最深2675米,是世界最深的大峽谷之一。正因為深,在峽谷兩岸,保存完好並充分暴露的不同地質時代的岩層,從谷底向上整齊排列。岩石中含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是一部完整且形象的「地質及生物衍變的教科書」,厚達數千米的完美地質剖面,記錄了十多億年來地質演化的歷史。
望採納,謝謝(只有5篇)
E. 2篇地理中國的觀後感200字到300字
《地理中國》觀後感
——山水長安 冰湖神話
太白山,秦嶺山脈的主峰。它,雄偉俊秀,風光綺麗,千百年來引得無數文人墨客吟詠感嘆。尤其是山頂上那個橢圓形的湖泊———大爺海,如同一隻幽藍的天眼,向塵世間拋出一個個足以令人動心的眼神。在山下,在寶雞,在陝西民間對其神秘的猜測經年不斷。
有一個傳說,在天上玉皇大帝讓他的兒子們下凡來到太白山上修煉,被太白山那錦綉的風景所吸引住了,於是便不願意離去,就化為一個個湖泊,從此以高山相伴。相傳大爺海就是玉皇大帝的大兒子變的。
大爺海東、南、西三面高聳著山,北面為山谷。大爺海周長約為300米,以此推算面積約為13000平方米,它的最深處是18米,有23萬立方米的儲水量。在大爺海的背後崖壁上有一個巨大的洞穴,難道那就是傳說中的水晶宮嗎?
洞內常年有冰,寒氣逼人,好像一個"天然冰庫"。在洞內有許多冰錐、冰筍、冰旗琳琅滿目,景象萬千,這就是大爺海的源頭——水晶宮。它裡面之所以有那麽多的冰體,是因為他正好處於背陰的山坡,常年沒有陽光的照射,而岩石中滲出的水滴,到了這里,就化成了冰錐、冰筍。一部分的水化成了冰錐、冰筍的奇觀,更多的則形成一條地下暗河,在侵蝕岩石的同時,也注入了下方湛藍的湖泊——大爺海。
在神奇的世界中,蘊含著那麼多神秘而又神奇的地方,這是大自然的恩賜,送給我們那麽多美麗的自然景觀,在著神秘的世界中,到底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神秘景觀?讓我們慢慢的來破解大自然中的神奇密碼吧!
地理中國 觀後感
今天,我觀看了地理中國的蓬萊灘尋夢。
這一集講的是一位叫金玉稈的教授到蓬萊灘時被蓬萊攤上的重重疊疊的岩石吸引了,從此,他無數次的來到這里考察。蓬萊灘上的岩石記錄了兩億多年前二疊紀的生物大滅絕事件,而破解這個事件的就是金玉稈教授。金玉稈教授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研究這些岩石,有幾次,他病倒了,但是,這並沒有消磨他的意志,他帶病前去考察。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研究終於取得了重大成果——他在蓬萊灘研究出了一個「金釘子」,從此,地質時期的研究中出現了中國人的名字。所謂「金釘子」,就是用生物從一個物種演化到另一個物種的時間點來標定地質時期的時間點。
我們要學習金教授這種執著、堅持不懈、勇於探索、為科學事業獻身的優秀品質。
F. 一篇1000字左右的中國地理地形觀後感
中國大陸上東西走向的山脈較為明顯的有三列,由北向南依次為:天山-陰山-燕山;昆侖山-秦嶺-大別山;南嶺。青藏高原上的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和咯喇昆侖山也可大致看作東西走向的山脈。
這些山脈阻擋著南來氣流的北上和北來氣流的南下,對中國南北地理環境有巨大的影響。中國自然地理的三條明顯的分界線,實際上就是與三條東西走向的山脈相對應的。其中,南嶺為熱帶與亞熱帶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是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地理分界線;天山-陰山是暖溫帶與溫帶的地理分界線。
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為橫斷山、六盤山和賀蘭山。其中尤以橫斷山脈中段南北走向的特點最為明顯。四川、雲南兩省西部自東向西依次排列著大雪山、怒山、玉龍山、高黎貢山,高度都在4000米以上。金沙江谷地、瀾滄江谷地和怒江谷地相夾其間,形成了嶺谷相間、山險流急的地形。
東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脈中,有兩列在陸地上,一列在海中。最東面的台灣山脈,向東北方向延伸,連結琉球群島-日本列島-千島群島-勘察加半島,形成太平洋西岸的一個邊緣弧,因此得名「島弧山脈」。沿中國海岸排列的沿海山脈,從北向南依次為小興安嶺-長白山-山東丘陵-以武夷山為代表的浙閩丘陵。最西面的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位於中、蘇、蒙邊境上的阿爾泰山是典型的西北-東南走向山脈。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中國地形上最高一級的階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面積達23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它雄踞西南,在高原上橫卧著一列列雪峰連綿的巨大山脈,自北而南有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唐古拉山脈、喀喇昆侖山脈、岡底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
第二級階梯:越過青藏高原北緣的昆侖山—祁連山和東緣的岷山—邛崍山—橫斷山一線,地勢就迅速下降到海拔1000~2 000米左右,局部地區可在500米以下,這便是第二級階梯。它的東緣大致以大興安嶺至太行山,經巫山向南至武陵山、雪峰山一線為界。這里分布著一系列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和盆地,自北而南有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秦嶺山脈;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
第三級階梯:翻過大興安嶺至雪峰山一線,向東直到海岸,這里是一片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它們可作為第三級階梯。在這一階梯里,自北而南分布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長江以南還有一片廣闊的低山丘陵,一般統稱為東南丘陵。前者海拔都在200米以下,後者海拔大多在200~500米之間,只有少數山嶺可以達到或超過千米。
<從海岸線向東,則是一望無際的碧波萬頃、島嶼星羅棋布、水深大都不足200米的淺海大陸架區。也有人把它當作中國地形的第四級階梯>
中國這種西高東低、面向大洋逐級下降的地形特點,不僅有利於來自東南方向的暖濕海洋氣流深入內地,對中國的氣候產生深刻而良好的影響,使中國東部平原、丘陵地區能得到充分的降水,尤其是最多的降水期和高溫期相一致,為中國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水、熱條件;而且也使大陸上的主要河流都向東奔流入海,既易於溝通中國的海陸交通,也便於中國東西地區之間經濟貿易的交流;同時,這種階梯狀的地形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河流,使之形成較大的多級落差,從而蘊藏著有利於多級開發的異常巨大的水力資源。
西部多山地,由於遠離海岸,與外界聯系接觸較少,導致經濟發展比較滯後;東部地形平坦,則因為靠近太平洋,與周圍國家聯系密切,經濟交流多,時刻與世界經濟保持較緊密的聯系,經濟發展比較快。
西部深處內陸,缺水,毗鄰國家也較落後,無法發展較好的對外貿易;東部有充足的太平洋的水,利於經濟發展,與周圍國家發展對外貿易方便。
G. 《地理中國》觀後感
《地理中國》 20121231 系列節目《五嶽》—西嶽華山
華山古稱「西嶽」,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位於陝西省華陰市境內,距西安 120 公里。它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扼守著大西北進出中原的門戶,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
華山是由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岩體構成的,它的歷史衍化可追溯到 1.2 億年前,據《山海經》記載:「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
現在的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三峰鼎峙,「勢飛白雲外影倒黃河裡」,人稱「天外三峰」。還有雲台、玉女二峰相輔於側, 36 小峰羅列於前,虎踞龍盤,氣象森森,因山上氣候多變,形成「雲華山」、「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給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謂的西京王氣之所系。
華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清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考證,「中華」、「華夏」 皆因華山而得名。《尚書》里就有有關華山的記載;《史記》中也有黃帝、堯、舜華山巡遊的事跡;秦始皇、漢武帝、武則天、唐玄宗等十數位帝王也曾到華山進行過大規模祭祀活動。
華山還是道教勝地,為「第四洞天」,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最為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現存七十二個半懸空洞,道觀 20 余座,其中玉泉院、東道院、鎮岳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
華山是一座無法攀登的山峰,這是自然雕塑師創造的絕品。然而險絕之地自古就有人類的足跡,這些人在絕壁上行走,留下了永不磨滅的歷史記憶。
望採納
H. 地理中國觀後感100字最近的
《中國國家地理》讀後感
在景色迷人的中國,藏著無數個你不知道的神秘而古老的東西。打開《中國國家地理》這本書,能使我們明白成千上萬個迷,並能了解到一些搞不懂的地理知識。
自從我閱讀了《中國國家地理》這本書,便可以解答同學之間問的簡單的地理問題了。比如:包公祠建在河南省開封市、象鼻山在桂林、五公祠建在海南,等等,這本書使你知道了一些高中生也難以解答的古怪問題。
本書圖文並茂,它讓你知道這東西長什麼樣兒,那東西是什麼,有些字難認又難理解,這本書將為你解答。
有一些大人也買它,好幫他們找資料,它把所有名勝古跡都記下來了,讓你對它愛不釋手。
I. 觀看中央10台《地理中國》欄目觀後感至少1000字 急用!!
2019年1月28日中央電視台cctv-10,頻道播放了錄像節目,題目是坑底異像,其中間的一段異像是有一處鍾乳石是橫著的方向生長的。在觀看電視的時候我拍了五張照片,我是頭一次在電視節目中看到這個橫向生長的鍾乳石。電視中貴州師范大學的王恆松教授認為是風的作用才產生了這個橫向生長的鍾乳石。我對這個結論產生了質疑,我認為如果是風的作用的話,那麼在這個橫向生長的鍾乳石左右大約五十公分的左右還有向下生長的鍾乳石,為什麼那兩處距離較近的鍾乳石沒有受到風的影響。根據我的觀察,這個橫向生長的鍾乳石是由於這塊產生鍾乳石的太空岩石,或者是由地底拱出來的岩石當時是呈現融化半融化的狀態,當鍾乳石的溶液向下流淌的時候,逐漸冷卻而固定了,可是這個流淌的鍾乳石的基礎由於較厚還是呈現半融化的軟化狀態,這塊基礎的岩石較重,受到地球的引力下垂於上面的岩石脫離,又由於左面基礎岩石的粘連拖累促使這塊岩石面下沉左面牽扯這個已經與地面垂直流淌的鍾乳石順時針旋轉了90度,才把那個原來豎著流淌的鍾乳石橫了過來,由於這個橫著的鍾乳石還沒有徹底冷卻,受到地球的引力產生了微小的彎曲,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的這個發現,是建立在鍾乳石並不是經過幾十百千萬年才形成的,而是在很短的時間里瞬間形成的,我的這個想法看法不一定正確,還有待於科學界科學家們做出科學的判斷。我當時看過這期節目後幾天給節目組的主持人於勝春郵寄過掛號信,問過這個問題,因為沒有迴音也不知道收到沒有?我的名字:劉君電話號碼:13703619431.我還有我自己認為的天文地理方面的科學發現,可是沒有找到地方發表,希望看到這段評論的,聯系我微信號是實名頭像是紅色背景大海中的帆船,謝啦
J. 2016地理中國江山多嬌觀後感
溫婉富庶、水天一色的水鄉澤國,歷來就是文人墨客不斷稱頌的對象。洞庭湖畔、岳陽樓上,范仲淹抒發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西湖邊、斷橋前,留下了許仙與白娘子的愛情傳說;白陽淀上、微山湖邊、沙家浜里,抗日英豪用生命與鮮血,譜寫出抗擊敵人、保衛家園的壯麗篇章。
在我們抒發著對湖光山色的眷戀時,又有誰想到,中國到底有多少個湖泊?這些湖泊又分布在哪裡?它們對我們的生活,又產生著怎樣的影響?
根據科學統計,截至2010年,我國面積大於1平方千米的湖泊,接近2700個。這些湖泊,按照分布區域,被劃分為東北平原與山地湖區、蒙新湖區、青藏高原湖區、雲貴高原湖區、東部平原湖區五個部分。不同湖區里的湖泊,有著截然不同的自然風貌和自然資源,一些地方的湖泊,甚至呈現出與其所在區域的其它湖泊,完全相反的自然風貌。
地處西北內陸的博斯騰湖,為何呈現出一派江南水鄉的景象?東北平原上,為何出現毫無生命氣息,卻又蘊藏著特殊財富的湖泊?青海湖畔,是什麼因素在影響著候鳥的生存?棕頭鷗的種群又為什麼離奇消失?哪個湖區,養育著全國近38%的人口、提供了全國約30%的糧食產量?特別節目《江山多嬌》,為您全景展示中國湖泊的絕美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