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戰略地理

中國戰略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1-27 17:23:08

⑴ 地緣戰略是指什麼,如何理解中國地理地緣戰略。

地緣戰略其實都是大師的謀劃.地緣戰略主要講的還是外交和游說.

⑵ 中國地理在軍事上的特點

中國地理?從地形方面分析一下吧。
我國地形否則,分開來說說吧,
中國東北方平原地形,一馬平川,難以防守,一旦對方強勢進攻,往往守不住。因此,俄羅斯經常南下,在東北佔領了我國大片土地。而日本多次從旅順、大連等地進入,直接進攻佔領東北領土。
而華北平原同樣如此,一旦攻陷東北,只有一個山海關阻擋,在冷兵器時代倒還好,近代以來,難以呈現作用,若東北淪陷,平津則危險!
若是從海路,近代中外戰爭,多次有軍隊從渤海直接攻入,天津登陸後直接威脅北京。因此,山東和遼寧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必須鎮守住渤海。
南部上海必須守住,否則,沿長江而上,半邊中國危矣!上海位於長三角平原,本來並不好守。不過,由於上海乃大城市,可以巷戰。浙江、江蘇也是平原,古代倭寇多次在此騷擾,說明較難守。
再向南,福建江西等地多丘陵,難以行軍,且易守難攻,故,很少見有外國軍隊從福建等地登陸,而共產黨也是在這些地方建立了許多革命根據地。
而廣東地形將平坦,且多良港,難以守住,近代多有從此入侵我中國的。
至於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候冷,少有從這里進攻的,只有印度與以前的英國人比較喜歡找茬。
新疆雖然氣候惡劣、多沙漠,但是居住民族復雜,附近國家較多,事情也較多。地形比較平,只要受得住氣候進攻不難。俄羅斯在這里佔領了我國許多土地。
個人見解,希望對你有用

⑶ 設想一下中國能有美國那麼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戰略環境

中國地理位置的劣勢抄就襲是生活在國家堆里,鄰國眾多人口也多,導致地緣環境復雜,很多問題處理起來很棘手。但中國地理位置也有優勢,就是陸地被高山所包圍,形成了陸上阻隔外敵入侵的有利天然屏障,這點可以與美國東西兩大洋的價值相媲美了。俄羅斯(緯度高,領土大多是平原,難於防守)、巴西(領土雖大,但占據領土面積大部分的熱帶雨林不可開發)、印度(陸上地緣環境太封閉)、澳大利亞(領土接近百分之七十是沙漠或半沙漠地區,缺乏淡水)的地理條件其實都不如中國。

⑷ 中國的地理位置有什麼戰略優勢嗎

要想征服中國需要先征服東三省,要征服東三省需征服朝鮮。。。不過中國地大物博,誰來拖死誰。。。

⑸ 中國首都為什麼會選擇北京,到底是什麼原因。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還是因為軍事戰略優勢

當初選擇北京為新中國的首都,有以下幾點考慮:
1.南京離東南沿海太近,回從當時的國際形勢看,這是答它的很大缺陷;

2.西安,它的缺陷是太偏西。現在中國的疆域不是秦漢隋唐時代的狀況了,那時長城就是邊境線,現在長城橫卧於中國的腹地,地理位置上已不再具有中心的特點。特別從經濟的角度看,東部沿海和江南相對西北內陸具有明顯的優勢,這樣一來,選西安為都也不適合;

3.黃河沿岸的開封、洛陽等古都,因中原經濟落後,而且這種局面不是短期內能夠改觀的,加之交通以及黃河的水患等問題,也失去了作為京都的地位;

4.北京位於沿海地區,屬於經濟發達圈內,而且扼守連結東北與關內的咽喉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謂今日中國的「命脈」之所在。同時,它靠近蘇蒙,當時無戰爭之憂,雖然離海近,但渤海是中國內海,有遼寧、山東兩個半島拱衛,戰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國際上有事,不至立即使北京震動。

5.此外,北京是明清兩代五百年帝都,從人民群眾的心理上,也容易接受。

鑒於以上諸多原因,政府將首都定在了北京。

⑹ 說一個地方地理位置獨特,戰略位置重要是什麼意思,最好舉個例子

易守難攻,比如全部都是大山,中間一條路可以通過,如果守在山上,那就很不容易通過,那麼這個地方就是戰略位置獨特。

⑺ 中國的地理位置在戰略上有什麼意義

中國東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可以有效的牽制太平洋的敵軍艦艇,而且,回可以派遣潛艇進入馬六答甲海峽,有效地摧毀敵軍商船,破壞其補給線,使其工業癱瘓。中國最西邊深入亞洲,且西邊地勢高敵軍要翻越高聳的山脈,定疲憊不堪,可在半路阻擊,並殲滅之。

⑻ 國戰略地理的特點是:既是一個陸上大國,又是一個()

我國戰略地理的特點是:疆域海陸兼備,既是一個陸地大國,又是一個海內洋大國.

我國是一容個海陸兼備的大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陸上鄰國有l4個,陸上國界線長20000多千米,說明我國是個陸地大國.我國東部瀕臨4海1洋(黃海、東海、渤海、南海和太平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是一個海洋大國.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長18400多公里,島嶼岸線14000多公里,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個,其中台灣島最大,約為35989.76平方公里。省級行政區劃為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首都北京。

⑼ 如何評價東北在中國的地理戰略意義

東北北面抄東面與俄羅斯接壤,西面襲與蒙古接壤,南部又與朝鮮隔江相望,與日本也僅是一海之隔,俄羅斯素來對東北虎視眈眈,朝鮮又是一隻喂不飽的狼,蒙古也不懷好意,日本就更不用說了狼子野心,東北毫不誇張的說是四戰之地,東北是華北的門戶,北京的屏障,同時東北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也是中國主要的的農業基地,還有著歷史悠久的的工業基地,對國防、對資源儲備、食物儲備都十分重要。東北戰略地位對於現今中國就如同秦國的函谷關,當年清軍入關就是從山海關入關問鼎中原,小日本當年也是從東北開始進軍中國,當年日本曾說過要想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東北,從這可以看出東北的重要性。

⑽ 中國能源戰略(從地理角度分析)

分析了全球石油、天然氣、煤和鈾等主要生化能源可采儲量和年開采量的關系,結論認為:石油、天然氣和鈾枯竭的時限將在2040年,煤炭在2100年也將退出歷史舞台。同時認為,上述生化能源是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增加、氣候變暖的主要根源,也是國際地區沖突的重要原因。在全球生化能源枯竭的大背景下,我國主要生化能源的保障程度下降,石油的國際依存度提高,面臨的國際能源形勢日益嚴峻。作者認為,21世紀前20年是調整我國能源戰略的最後機會,合理的能源戰略將是保證2020年後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建議根據生化能源特點及我國現狀,通過採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保證2020年前我國能源的安全供應;同時加強對「陽光經濟」戰略的研究,尋求2020年以後解決能源出路的長久性戰略,為制定我國長期能源發展戰略提供重要依據。

當今世界各國都把本國能源資源情況作為規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作為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正日趨扮演一個與其人口規模相應的角色。這意味著,中國將是能源需求的大國。面對未來世界生化能源必將日益枯竭的現實,我們不得不認真的思考:當前中國的能源開發正面臨一個怎樣的國際大環境?中國主要能源的潛力究竟有多大?我們能否找到一條理性的途徑,以求獲得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1生化能源—現代經濟的基礎 生化能源主要是指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資源,以及作為核能材料的鈾。人類社會生產、交換和消費的能源主要是生化能源。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