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人文地理
① 徐州師范大學地理學(如人文地理,自然地理,規劃)下面方向考研哪個好點那個13年都是考一樣的專業課嗎
關於去向問題是根據你的本來訂最好,因為各自對事物的感性認識不一樣所結論也不一樣。如果你在文科上點優勢前者是你的選擇,理科行後者是你的選擇。
② 2014年徐州師范大學人文地理學專業課科目謝啦
1、自然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
或者;
2、自然地理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③ 2012年徐州師范大學人文地理學專業課科目謝啦
070501自然地理學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618自然地理學④818區域分析與規劃
070502人文地理學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619人文地理學④818區域分析與規劃
618自然地理學參考書目: ①《自然地理學》伍光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②《自然地理學》,楊達源等,科學出版社,2006;
619人文地理學 參考書目:《人文地理學》,王恩涌等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18區域分析與規劃 參考書目:《區域分析與規劃》,崔功豪等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④ 徐州師大人文地理專業研究生
復試內容有英語口語,專業課復試,面試。復試參考徐師大研招網站上有。好不好過變數很多,不好一概而論,好好准備。差額復試,不過如果報考人少,應該沒大問題。以公費為主,今年政策有變,會有20%左右自費。
⑤ 徐州師范大學 人文地理學 考研初試 復試主要考哪幾本書
070502人文地理學
初試參考書目
①《人文地理學》,王恩涌等編著,高等教育內出版社,2000年版;容
②《區域分析與規劃》,崔功豪等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③《高等數學》,同濟大學應用數學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復試參考書目
《中國地理》趙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加試參考書目
《經濟地理學》李小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自然地理學》潘樹榮,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⑥ 徐州人文地理的演變
人文精神造就城市性格
一、城市與人,自有個性特徵。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共有一種秉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經營一座城。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品讀人與城關聯的性格。中國有666座城市,其中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有107座。雖然誰都難以到過每一座城市,但是都能感覺到各個城市的人有所不同,例如:上海人的精明、驕傲、時髦,適應於現代化大都市的節奏;廈門人的閑適、平和、柔婉,襯托出濱海之都的精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留給大家的印象,往往一致。例如中國哪裡有市場,哪裡就有溫州人;世界哪裡有華人,哪裡就有廣東人,等等。
易中天在《城市與人》的書中談及徐州時說:「不知有多少血性男兒在那裡橫刀立馬,揮戈上陣,與守城之軍或來犯之敵一決雌雄。所以這類城市往往有一種豪邁之氣或強悍之風。」人文精神是城市之魂。徐州雲龍山有一方摩崖石刻:「西楚號霸國,子弟夙稱雄。何不奮餘烈,直搗海天東!」,一表民族英雄氣概。落款是「民國二十年為宣傳反日救國至此紀念,余江吳邁題並書」。民國二十年即1931年發生「9.18」事變的那一年,東北淪陷,華北告急,吳邁奔走各地宣傳抗日,行程至桂林的題刻則是:「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無水無山不入神。」意在大好河山,豈容侵犯。觸景生情,同是抒發愛國情懷,也會因城而異,各顯風彩。城市個性愈鮮明,愈顯城市魅力。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比照蘇州與徐州的差異,給人留下一種「南秀北雄」的印象。一個顯得溫文爾雅,一個顯得粗獷豪爽。「寧聽蘇州人相罵,不聽徐州人說話」,竟連吳儂軟語的罵聲,也令人產生好感。蘇州人相罵了大半天,也只是動口不動手。而徐州人往往耐不住性子,對罵沒過三句就打了起來。古城總有各自的記憶,如果讓你例舉二三首印象深刻的古詩,顯露城市的格調也都迥然不同。在徐州想到的是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或是施耐庵在《水滸》中寫的那首山歌「九里山前古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那是一種戰火烽煙造成的悲壯蒼涼;而在蘇州想到的是杜荀鶴的《送人游吳》「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白居易的《正月三日閑行》「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那是一種和平景象造成的閑情逸致。
如果讓你例舉炫耀古今的一個亮點,徐州王陵路的名稱,也能引出歷史的思索。「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滅秦戰爭和楚漢戰爭,在徐州一帶成就一大批良臣武將,「五里三諸侯」的掌故,表露人才輩出的密度,安國侯王陵就是「三諸侯」之一(另是穎陰侯灌嬰、絳侯周勃)。漢初功臣封侯,劉邦共封143人,僅沛縣籍的就有23人。王陵路南側的王陵母墓,古冢綠樹成陰,冢前的石坊和墓碑,篆刻著「漢安國侯太溥右丞相王陵母之墓」。景觀弘揚一位巾幗英雄大義凜烈、無私無懼的精神。楚漢戰爭之際,王陵歸漢,項羽劫持其母,企圖逼降王陵。王母讓使者轉告兒子:切莫顧念母親而動搖輔漢的決心。為斷其子戀母之情,她拔劍自刎,就連老嫗的壯舉,也都氣吞山河。與徐州「尚武」相反,蘇州突出的是「崇文」,享有「狀元之鄉」的美譽。古代的科舉,蘇州及其屬縣共出了54個狀元,量居全國之首。有趣的是,當年張繼赴京趕考,名落孫山,歸途夜泊蘇州楓橋,那夜半的鍾聲不僅啟迪靈感,讓他寫下千古絕唱的詩篇,而且消除不第的煩惱,繼而發奮讀書,終於中了進士。
二、文化背景、生存環境,影響城市性格的形成。
不論是蘇州的「溫柔文雅」,還是徐州的「豪邁強悍」,它們的形成都有各自的必然性。徐州素稱「兵家必爭之地」,根由就在於地理方位的不南不北、倚東朝西,註定它是戰略要地。歷史上,中國政治中心的分布在陝豫的長安、洛陽、開封(為西),江浙的南京、杭州(為南),河北的北京(為北)三個地區,就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而論,徐州正處在連接這三個地區的中心點上。所以歷史上的改朝換代,常以爭奪徐州而論成敗,比輸贏。徐州形勢險峻,用兵可進可退,史學家稱道:「屏障滬寧,遙扼冀魯,俯視東海,仰顧關中,窺蘇皖而撼中原。」縱觀戰史,奪取徐州必得天下,而丟失徐州又必失天下,從楚漢戰爭,到淮海戰役,無數戰例對此作過驗證。徐州古來戰事多,有史記載在這一帶發生大小征戰三四百起。
徐州又稱「洪水走廊」,沂、沭、泗、黃四條大河流經這一帶,屢次泛濫,造成滅頂之災。多年來市區的建設,開挖基坑,屢次發現地下5至7米處被黃河水災湮沒的明代古城廢墟,工程的基坑顯現出大地的剖面,依次可辨疊壓著的不同時代的堆積層。那是徐州沉淪復崛起的見證:當元代朝廷鎮壓芝麻李農民起義軍,用炮火把徐州轟成一片瓦礫以後,明初洪武年間,即在廢墟上重建州城;「洪武城」於天啟四年(1624年)被黃河大水吞沒,水退沙淤,城市被深埋地下;明清之交,重建新城。可是,康熙七年因郯城地震波及,滿城房屋坍塌殆盡。這里所述還僅是近六百多年的歷史,徐州建城史的最早記載,見於《左傳》魯成公十八年(公元前573年),僅就這個年代計算,2580年以來,地層下疊壓了多少古城廢墟、世代人民經受了多少災難,不言而喻。在戰爭和洪水的雙重擠壓下,世代徐州人飽嘗了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榮大辱的生命感受,剛強以自保,便養成了徐州尚武、倔犟、豪爽的秉性。
蘇州與徐州迥然不同,它相對處於平安的境地。自秦漢以後,既便是中國歷史上多次發生的分裂戰亂,偏安江南的蘇州與江北的徐州總不可同日而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它是以人間天堂著稱於世的。自公元前514年吳王闔閭建造「闔閭大城」以來,古城既沒遭遇戰爭屠城之災,也沒陷入洪水滅頂之難。2500多年,蘇州城始終在原有基礎上持續發展。如將現在的古城區與宋代的《平江圖》(平江即蘇州)對照,水鄉城市那種河流與街道並列交織的格局依然,古代的許多街橋名稱還保留著。蘇州古城未遭受過徐州那樣毀滅性的災難,歷代人也缺少徐州那樣的磨礪,性格當然有別。
三、秉性可移,城市的性格適應時代發展而改變。
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其實秉性不是一成不變的。
審視歷史進程,將楚漢文化對照吳越文化,「南秀北雄」的說法,確有一定的局限性。別以為蘇州人只是溫文爾雅的,當年項梁、項羽在蘇州起兵反秦,所率領的八千子弟兵都是吳地人,他們轉戰中原大地,成為滅秦戰爭的骨幹力量,破釜沉舟一決勝負,就是他們的佳話。至楚漢戰爭,他們全都戰死,無一生還。直到唐代蘇州人當兵的還很多,白居易詩雲:「閶門四望郁蒼蒼,始覺州雄土俗強;十萬夫家供課稅,五千子弟守封疆。」他所說的「土俗強」,指蘇州民風豪強,「五千子弟守封疆」是指守邊的戰士不乏蘇州人,歷史上的蘇州還出了6個武狀元;也別以為徐州人只是彪悍的粗獷的,早在西楚之前的古徐國,這里便以「其氣寬舒,秉性安徐」而著稱於世。平和、安詳、舒緩,乃是徐州先民原初的秉性。歷時千載,斗轉星移,兩座城市為何都改變著個性,更換了人們的印象?那是因為地理、歷史的條件,政治、經濟、文化的綜合作用,影響著一方城市與人的性格形成,性格又相隨歷史進程而演變,打上了不同時代的印記。
時代在前進,歷史在發展。戰火硝煙已成往事,徐州昔日的兵家必爭,演變成當今的商家必顧。在經濟學家的眼裡,雖然徐州不是省會,只是個區域性的中心城市,但是它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杠桿作用不可低估。有人作過形象地描述:在我國遼闊的版圖上,彷彿以徐州為軸心,展開了兩個扇面:一面是大西北經濟後進地區;一面是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不南不北、倚東朝西的徐州,以「軸心」的位置,發揮著轉接、過渡、集散、輻射、促進的作用,當代的徐州人,在這樣的境遇里大顯身手。俚語:「南蠻子,北侉子,徐州是個楝喳子。」楝喳子,是一種愛食楝樹果的鳥。這鳥「喳喳」啼鳴,既兼有別樣鳥的音色,又有自己的風格。以此比喻徐州的不南不北、不蠻不侉,那是一種有容乃大,兼容並蓄的個性特徵。從總體上看,大多的徐州人不失南方人的精明、機靈,也具有北方人的耿直、厚道。不南不北,化作了「不精不憨」。誠招天下客,外地人常說「徐州人爽快,義氣,好相處」。
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也徹底改變了蘇州人的印象。50年前,豐子愷作過一幅題為《蘇州人》的漫畫,那人戴著嚴嚴實實的帽子,圍著寬寬厚厚的圍巾,鼻樑上架著眼鏡,全身被包裹著,顯得弱不禁風,手提鳥籠,慢悠悠地走著,無所事事。魯迅在1926年《上海通信》文中描寫江浙人(指蘇杭一帶人),「在這車上,才看見弱不勝衣的少爺,綢衫尖頭鞋,口嗑南瓜子,手裡是一張《消閑錄》之類的小報,而且永遠看不完。」他們筆下的蘇州人,都是懦弱的、懶散的。論說現代的蘇州人,不妨先看看改革開放以來他們的業績,據2005年統計:在中國大陸城市中,蘇州利用外資名列第一;工業總量名列第二;進出口額名列第三;固定資產投資名列第四;GDP名列第五;地方財政收入,名列第六。透過這系列數據論蘇州,可想而知,創造業績的人們必定是剛毅的、勤奮的、精明的。
人文精神有繼承性,適應時代的需求,又在揚棄中發展完善。歷史上蘇州出了多少個狀元,似乎無關緊要。人們熱衷談論的,現在已有100個蘇州籍人,獲得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殊榮。徐州性格也有新的展示,據2006年9月6日新華報業網報道:屈指算來,徐州籍運動員在奧運會、世界盃和世界錦標賽這世界三大體育賽事中,共有19人獲得45次世界冠軍,22人45次獲得亞洲冠軍。21年來,徐州平均每年產生兩名世界冠軍,韓曉鵬、閻森、楊影、孫晉、宮魯鳴、胡衛東等一批體育明星家喻戶曉。中國青年女子足球隊奪得女足世青賽亞軍,徐州籍門將張艷茹憑著出色表現獲得銀球獎,成為徐州的「新科」亞洲冠軍和世界亞軍。徐州健兒在世界大賽中還必將會創造新的輝煌。(作者系原徐州日報社主任編輯)
⑦ 江蘇師范(原徐州師范)人文地理導師都有誰 請簡介下謝謝
你考多少分 我也是考這個學校的人文地理的
⑧ 雲南師范大學與徐州師范大學的人文地理學哪個學校比較好
當然是雲南好了,氣候雲南四季如春,徐州一般;人文徐州稍強;地理現如今大家都要出去旅遊,若是考慮到花費,不如就考到景點去,省了不少。
⑨ 徐州師范大學人文地理方向的研究生怎麼樣,幫忙介紹一些導師,大概多少分可以考上,希望師兄師姐多多指教.
徐師人文地理今年報的人挺多的。戶口應該沒問題。
導師的話有幾個還可以的,沈正平、馬曉冬、沈山、仇方道。。。。
可以來學校看看
⑩ 徐州城市變化
現在的戶部山步行街那以前比較臟亂,現在比以前干凈了可是以前的一些傳統小吃也隨之銷聲匿跡了。以前雲龍公園和體育場一牆之隔,現在和平路一直通到了新吳庄路,佔了體育場的不少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