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人文地理精品課程

人文地理精品課程

發布時間: 2021-01-27 15:07:42

㈠ 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的學院簡介

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歷史悠久,其前身為年創建的勷勤大學博地系,1946年成立廣東省立文理學院地理系,1952年全國高等院系調整時,南昌大學地理系、湖南大學經濟地理專業相繼並入,組建華南師范學院地理系,1982年改為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系,2004年12月成立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曾昭璇、吳壯達、鍾功甫、劉南威、吳正、吳郁文、韓淵豐、卓正大、黃少敏、陳敬堂等老一輩地理學家,在丹霞地貌、珠江三角洲發育、歷史地理學、華南沿海風沙地貌、古天文航海、農業區劃、區域經濟開發、城鎮規劃與布局、中國區域地理等研究領域取得了輝煌成果。
地理科學學院的發展傾注了以著名地理學家曾昭璇教授為代表的一大批老一輩學者的心血,他們在諸如「丹霞地貌」概念的提出、珠江三角洲發育的歷史過程、華南沿海風沙地貌的發育、珠三角海岸地貌、廣東農業區劃、中國區域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輝煌的成果。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地理科學學院教師在環境及其演變、全球變化及其區域響應、海岸地貌的發育與管理、區域經濟與區域規劃、植被生態等方面進行卓有成效的研究,發表了大量教學和科研論文與著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建國50多年以來,地理科學學院為華南地區特別是廣東地區,培養了大量地理教育與科學研究人才,目前已累積畢業各種層次學生5000餘人,他們當中大多數目前都在各自戰線上成為業務骨幹。 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在職教工54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1人,副研究員2人,高級工程師1人,副研究館員1人。教師中獲博士學位27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1人,博士生導師5人,省「千百十」重點培養教師2人。1995年以來,學院教師曾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等16項;1人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3人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二等獎,1人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2人獲省、部級先進教師稱號,2人獲「南粵優秀教師」稱號。學院教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近20項,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項目(研究專題)、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霍英東」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攻關項目等課題30餘項,各級橫向課題50餘項。出版專著及教材40餘部,其中《自然地理學》、《中國區域地理》為「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發表論文800餘篇,多篇發表在《Quaternary International》、《Palaeo-geography,Climatology,Ecology》、《The Holocene》、《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地理學報》、《地質學報》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被SCI、EI等世界檢索系統收錄。在某些領域,如李保生教授、周尚哲教授在華南熱帶、亞熱帶風塵堆積環境意義、季風亞洲第四紀古冰川與環境演變等方面的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學院一直貫徹、實行多層次形式辦學和人才培養的模式,已經培養了大量各種層次的地理學人才。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現擁有自然地理學專業博士點和自然地理專業、人文地理專業碩士點以及地理科學、地理信息系統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3個本科專業和房地產經營與土地管理專科專業,同時在繼續教育如教育碩士、函授本科、夜大專科等方面,近年來也有較大發展。學院有兩門省級重點課程,「自然地理學」長期為廣東省重點建設學科。其中,地理科學本科專業2003年獲得「廣東省名牌專業」稱號;2003年「自然地理學」獲批廣東省重點建設學科。2007年,「自然地理學」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區域環境分析與信息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被評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院獲得「土地規劃機構甲級資質」。2008年,《自然地理學》被評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地理科學(師范)專業主要側重於培養地理教育人才;地理信息系統專業主要培養能在資源、環境、規劃、旅遊、交通等相關部門、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信息技術企業與軟體公司進行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應用工程、技術開發和決策與土地管理的綜合人才;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主要培養能在資源、環境、國土、經濟、旅遊、交通、房地產等政府部門、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從事規劃管理、決策咨詢、相關政策法規研究工作的綜合型人才;房地產經營與土地管理專業主要培養適應城市開發建設和管理的應用型人才。學院現有各類在冊學生近千名;擁有激光粒度儀、原子吸收元素分析儀、陰離子分析儀及全站儀、彩噴繪圖儀、掃描儀、數字經緯儀等一批先進的實驗儀器和設備。各類中英文藏書12萬冊,期刊220種。
地理科學學院建立有完整的教學和科研組織,確保教學、科研的順利進行。現設有三個系:地理科學系、地理信息科學系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系。另設有熱帶地貌研究室、旅遊研究所、區域和城鎮規劃研究中心、歷史地理研究室、港澳研究室和熱帶地理研究室等科研機構,以及自然地理、區域自然地理、經濟地理、地圖遙感函授教學法、地質地貌等5個教研室和導游培訓中心。本院主編、出版的專業學術期刊《熱帶地貌》面向全國發行。
地理科學學院高度重視學科建設和課程建設,專業課程全部達到了合格課程標准。其中中國經濟地理、中國自然地理被評為省級重點課程。在科研方面,突出地貌與環境變遷、自然災害防治對策、GIS研究、城市與區域經濟開發、城市生態與生態旅遊等方向的研究。在教學方面,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和師德教育,大力改善教學環境,增建新的多媒體教室,全系教學水平有新的提高。
在應用地理方面,地理科學學院教師結合廣東省實際情況,為社會服務,先後在旅遊規劃、經濟發展戰略、土地利用規劃等方面獲得了較多的橫向科研項目。此外,在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統、景觀生態、區域城市經濟開發等方面都有了開創性的研究,已積累了一批研究成果,年輕的學術帶頭人已在茁壯成長。
具有悠久歷史的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正煥發著青春,朝著建設國內一流、研究型地理學科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基地邁進。在未來歲月中,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會更加努力地將地理學教育深入持久地進行下去,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地理學人才。我們的目標是:立足廣東,面向華南;立足當前,面向未來,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科研水平,發揮地理科學學院優勢,突出地理科學學院特色,把地理科學學院辦成國家在華南地區地理教育、科研和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成為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的地理教育與科研單位。

㈡ 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的學院簡介

南京師大地理科學學院的歷史可追溯到1919年的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當時南高師改國文部為文史地部,增設地理學科。1920年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擴建為東南大學,1921年建地學系,竺可楨為創辦人,任系主任。1928年東南大學經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改為國立中央大學,1930年地學系分為地理系和地質系,胡煥庸任地理系主任。 1943年李旭旦接任系主任。1949年4月,南京解放後,中央大學改名為南京大學,李旭旦仍擔任地理系主任直至1952年院系調整中,李旭旦偕金祖孟等同志來南京師范大學(時稱南京師范學院)創辦地理系。在治學思想上秉承前中大地理系和金陵女大地理系勤奮、務實、開拓、創新的學風,開始了南師大地理科學學院的創業歷程。
1952年南師大(時稱南京師范學院)開始招收一年制專修班和二年制專修科。1953年春江蘇師范學院地理科並入。1956年建地理系,招收地理本科,同時招收兩年制專科,共計8屆兩年制專科。1958年在校學生達 381人,為當時全院學生人數最多的系科之一。1963年起停止招生,在校學生逐年減少,1966屆學生畢業後,地理系已沒有學生,但建制和師資設備均未變動。1969年江蘇教院地理科並入。1973年恢復招生,共招4屆工農兵學員,學制3年,曾一度副修歷史。1977年恢復高考後,地理專業招收四年制本科。1989年增設旅遊管理專業,招收三年制的專科生,1995 年招收本科生。1993年地理系增設土地管理專業,招收兩年制專科生,1999年招收本科生。 1999年創辦GIS本科專業並招生。
1980年區域地理專業招收碩士研究生,1981年地圖與遙感專業招收碩士研究生,1986 年自然地理專業和第四紀地質等專業先後招收碩士研究生,1987年地理教學論招收碩士研究生.1994年自然地理專業招收博士研究生,1998年招收地圖與GIS專業博士研究生,2000年建立地理學博士後流動站並接受進站研究人員,2001年地理學所屬三個二級專業全面招收博士研究生。2002年地圖與GIS專業,被批准為國家級重點學科。2003年新增「環境地理學」、「海洋地理學」和「第四紀地質學」3個博士點,「環境地理學」、「海洋地理學」和「旅遊管理」3個碩士點。 2002年汪永進教授在美國Science期刊上發表論文1篇、入選全國優秀百篇博士學位論文並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2年沙潤等5位教授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林振山教授、張鷹教授等人分別獲得中國高校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國家海洋局創新成果獎二等獎。2003年王橋教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閭國年教授等人獲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林振山教授負責的「環境演變與種群演化的研究」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王建教授主持的《現代自然地理學》和湯國安教授支持的《地理信息系統》兩個課程都榮獲國家精品課程稱號。
2004年虛擬地理環境實驗室入選江蘇省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點。2006年17000平方米嶄新的「地理科學樓」將坐落在南京美麗的仙林校區,該樓將設有5000平方米的虛擬地理環境開放實驗室、3500平方米的環境演變與生態建設開放實驗室、1500平方米的人文地理與旅遊綜合開放實驗室、3000平方米的教學實驗室和3000平方米的圖書資料室。
2014年學院的目標是朝著建設國內一流、研究型地理學科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基地邁進。新起點、新氣象、兼容並蓄、團結拼搏,全院教職員工願為我國地理科學這座雄偉的科學宮殿添磚加瓦。 白世彪 蔡祖聰 曹敏 曹芳東 查勇 陳霞 陳曄 陳仕濤 陳鎖忠 儲少瑩 崔靜 戴金霞 戴科偉 鄧歡 丁正山 董平 董福田 杜明霞 方斌 葛軍蓮 龔建新 管衛華 郭飛 韓睿明 郝麗莎 賀德剛 侯國林 胡斌 胡迪 黃昌春 黃克龍 黃麗娟 黃新琦 黃震方 賈國正 江南 江亭桂 蔣建軍 金燕 金昌偉 靳誠 孔興功 李楊 李安波 李發源 李紅波 李吉均 李劍波 李時銀 李 碩 李玉鳳 李雲梅 林潔 林冰仙 林振山 劉惠 劉健 劉嬪 劉晴 劉榮 劉殿兵 劉國飛 劉紅玉 劉會玉 劉金娥 劉樹鳳 劉曉艷 劉學軍 龍毅 陸玉麒 閭國年 呂恆 羅明慧 彭元 齊相貞 錢誼 喬偉峰 邱群 任娜 商志遠 申衛收 沈婕 沈陳華 沈冠軍 沈永明 盛業華 盛重義 舒強 宋志堯 蘇錦 孫劍 孫一鳴 孫毅中 孫在宏 湯國安 湯茂林 陶卓民 萬露 汪閩 汪濤 汪永進 王紅 王建 王靜 王平 王冬梅 王風賀 王國祥 王俊淑 王美珍 王亞華 王延華 王永君 王宇飛 王在峰 韋玉春 魏巍 魏正貴 溫騰 溫永寧 吳江 吳長彬 吳江瀅 吳明光 吳啟焰 夏忠歡 蕭家儀 謝標 謝澤林 徐旳 徐敏 徐良將 徐淑琴 徐曉明 嚴蜜 楊浩 楊林 楊柳 楊山 楊昕 楊燕 楊勝利 楊文燕 姚亦鋒 葉超 葉春 俞肇元 袁林旺 張郴 張東 張宏 張卡 張莉 張鷹 張勇 張嶂 張卓 張金波 張茂恆 張明禮 張書亮 張顯球 張小林 張雪英 張益民 章婷曦 趙侃 趙林 趙媛 趙志軍 鄭洪波 鍾文輝 周衛 周安寧 周潔雨 周進明 周良辰 周年興 朱嶺 朱玲 朱長青 朱國偉

㈢ 有道精品課包易正地理百度雲

zy00044【地理包易正】2020高考復習聯報班(完結)中國地理 世界地理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www.lexuebus.com/.html

存儲:網路網盤

——/樂學巴士/高中階段/高考沖刺/2020高考文綜課程/zy00044【地理包易正】2020高考復習聯報班(完結)中國地理 世界地理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贈課】高三地理期中沖刺班

| ├──**地理選擇題搶分必修課.mp4 210.40M

| └──**地理主觀題搶分必修課.mp4 264.06M

├──人文地理系統班(完結)

| ├──**01- 人口自然增長.mp4 241.17M

| ├──**02- 人口遷移增長.mp4 212.45M

| ├──**03- 城市功能分區.mp4 224.02M

| ├──**04- 城市化與城市群.mp4 225.80M

| ├──**05- 農業(上).mp4 282.99M

| ├──**06- 農業(下).mp4 385.95M

| ├──**07- 工業(上).mp4 242.13M

| ├──**08- 工業(下).mp4 168.31M

| ├──**09- 交通運輸業.mp4 386.19M

| └──**10- 可持續發展.mp4 166.94M

├──世界地理系統班(完結)

| ├──**01.世界地理概況.mp4 177.74M

| ├──**02.東亞與日本.mp4 266.77M

| ├──**03.東南亞.mp4 372.57M

| ├──**04.南亞與印度.mp4 237.34M

| ├──**05.中亞與哈薩克.mp4 432.33M

| ├──**06.西亞.mp4 334.19M

| ├──**07.歐洲西部.mp4 363.26M

| ├──**08.歐洲東部與俄羅斯.mp4 356.44M

| ├──**09.非洲.mp4 220.27M

| ├──**10.北美洲.mp4 248.45M

| ├──**11.南美洲.mp4 269.25M

| ├──**12.大洋洲.mp4 197.92M

| └──**13.北極和南極.mp4 217.42M

├──中國地理系統班(完結)

| ├──**01.中國地理概況(上).mp4 426.57M

| ├──**02.中國地理概況.mp4 314.78M

| ├──**03.東北平原.mp4 169.45M

| ├──**04.華北平原.mp4 243.79M

| ├──**05.長江中下游平原.mp4 176.24M

| ├──**06.東南丘陵.mp4 234.10M

| ├──**07.內蒙古高原.mp4 214.51M

| ├──**08.黃土高原.mp4 268.47M

| ├──**09.四川平地.mp4 273.72M

| ├──**10.雲貴高原.mp4 544.30M

| ├──**11.2019年高三地理一輪班家長會.mp4 159.37M

| ├──**12.准噶爾盆地與塔里木盆地.mp4 412.92M

| ├──**13.青藏高原.mp4 494.98M

| └──**14.海南島與台灣島.mp4 292.78M

├──自然地理習題課(完結)

| ├──**1. 地球運動計算.mp4 332.94M

| ├──**2. 地球上的大氣.mp4 176.67M

| ├──**3. 地球上的水.mp4 179.93M

| ├──**4. 內力與外力作用.mp4 191.90M

| ├──**5. 地理環境整體性與差異性.mp4 200.04M

| ├──**6. 等值線判讀與計算.mp4 143.47M

| ├──**7. 實戰50條地理技巧(上).mp4 127.86M

| ├──**8. 實戰50條地理技巧(中).mp4 214.68M

| └──**9. 實戰50條地理技巧(下).mp4 150.15M

└──自然地理系統班(完結)

| ├──**01- 地球運動基本原理.mp4 206.43M

| ├──**02- 地球運動計算(上).mp4 160.86M

| ├──**03- 地球運動計算(下).mp4 346.35M

| ├──**04- 大氣運動基本原理(上).mp4 277.62M

| ├──**05- 大氣運動基本原理(下).mp4 261.90M

| ├──**06- 氣候及難點突破.mp4 270.52M

| ├──**07- 天氣系統及難點突破.mp4 257.96M

| ├──**08- 水循環.mp4 235.87M

| ├──**09- 陸地水.mp4 210.99M

| ├──**10- 海洋水.mp4 242.47M

| ├──**11- 岩石圈循環.mp4 240.83M

| ├──**12- 地球內力作用.mp4 167.62M

| ├──**13- 地球外力作用.mp4 227.01M

| ├──**14- 自然環境整體性與差異性.mp4 298.73M

| └──**15- 等值線判讀與計算.mp4 349.88M

㈣ 魯東大學地理與規劃學院的學科設置

學院設有地理科學、來自然地理與源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4個本科專業。自然地理學是山東省「十二五」重點學科,地理科學專業和地理信息科學專業是省級特色專業。地理信息科學專業於2012年被確定為省「特色名校工程」建設專業。已建成省級精品課程8門,校級精品課程5門。學院還擁有地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地理課程教學論、學科教學(地理)兩個碩士學位授權方向。

㈤ 南昌大學和雲南大學哪個人文地理好

說「南昌大學是南昌唯一的一所綜合性大學,是幾個專科學校合並的,在南昌的大學中它回的檔次最高」的,答未必太沒有常識了吧?南昌大學是一所「文理工醫滲透、產學研結合」的綜合性大學,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是國家和江西省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學校辦學始於1940年創建的國立中正大學。1993年,江西大學與江西工業大學合並組建南昌大學。1997年,學校被列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4年,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簽署共建南昌大學協議。2005年,南昌大學與江西醫學院合並組建新南昌大學。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中心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國家級臨床葯理基地1個,國家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1個。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江西省「十一五」重點學科41個。……這是部分資料介紹。

㈥ 求南京師范大學人文地理精品課程的課件,急用,大家幫幫忙。。。。感激不盡。。。。。呵呵,。。。。。

你在360下載個關於做課件的軟體

然後你就會了

㈦ 西北大學地理系好嗎

西北大學的地理相關專業不在地理系,叫做城市與資源學系下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城市規劃三個專業另有環境科學系,下設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兩個專業。該系與城市與資源學系是兩塊牌子,統一管理。地質與地理都屬地學,但具體的研究對象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一下為一些資料供你參考:西北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環境科學系的前身為地理系,是西北大學歷史悠久的院系之一,創建於建校之初的 1902 年。始設時為史地科, 1937 年設置地理系, 1992 年順應學科發展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將原地理系更名為城市與資源學系, 1996 年,適應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人才需求,在原地理系自然地理專業生態環境研究方向的基礎上,吸收化學、化工、管理等學科的教學與科研人員,創立了新的交叉和應用型學科 —— 環境科學系,和城市與資源學系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合署辦公。一個多世紀以來,西北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環境科學系幾代人艱苦創業,薪火傳承,為國家和西部地區的開發建設與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黃國璋、傅角今、王成組、王成敬、李學曾、殷祖蔭、張保升、雷明德、張奠坤、李治武、陳宗興等一批著名學者先後在本系執教,並陸續培養出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昌明、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牛文元等一批著名學者和 4000 余名活躍在祖國建設各條戰線上的優秀人才。
我系目前具有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博士 2 個學位授予權,具有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城市規劃與設計、區域經濟學 7 個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5 年獲得地理學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和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並擁有環境工程專業碩士授予權。同時,我系設有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城市規劃、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五個本科專業,其中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本科專業分別於 2002 年和 2004 年榮獲陝西省普通高等院校名牌專業,目前,我系的城市規劃與設計和環境工程逐步形成為具有綜合性大學特點的特色專業,受到同行和用人單位的好評。《人文地理學》和《區域分析與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等課程先後被評為陝西省精品課程。近年來,在教學方面,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積極改革課程體系。根據國家與區域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城鄉建設及規劃管理的現實需求,調整課程設置,加強地理科學、環境科學與與相關學科(管理學、經濟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等)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在教學中,增加案例教學,要求教師把科研工作成果應用於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之中,形成了教學與科研工作協調發展、相得益彰的教學特色。同時,各專業貫徹畢業實習報告會、學年論文交流匯報會、專業師生座談會等形式,建立了規范的師生互動機制。
城市與資源學系、環境科學系現有教職工 70 人,其中專職教師 52 人,專職教師中教授 10 人,副教授 21 人,博士生導師 11 人,已獲博士學位者 20 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者 5 人,高級職稱教師所佔比例為 52% 。除此之外,繫上聘請了劉昌明院士為雙聘教授,選聘了陳宗興、趙榮、李銳等學者為博(碩)士生導師。
經過多年學術積累,城市與資源學系圍繞「區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這一地理科學、環境科學和城市科學的交叉領域,形成了具有鮮明學科特點和地域特色的三個研究方向,即以人文地理學和城市規劃與設計為載體的「西北不同尺度國土空間功能分區與持續發展」;以自然地理學和環境科學為載體的「黃土高原現代地表過程環境響應及其生態安全調控」;以地理信息技術為載體的「 3S 」平台建設及其在區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中的應用。
西北不同尺度國土空間功能分區與持續發展方向,主要在對國土主體功能區劃的理論、方法、類型、指標體系等方面進行系統研究的基礎上,將國土主體功能區分為優化開發區、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禁止開發區和灰色彈性區等 5 大類,在此基礎上分別開展西北地區、陝西省、渭河流域、大西安地區、秦巴山區、陝北黃土高原以及典型區縣等的資源開發利用的功能區劃研究。選擇渭河流域、大西安地區、漢中地區、黃陵縣、榆林(錦園)生態產業園,基於 SD 模型進行區域 PRED 系統模擬模擬,建立不同約束條件下資源-生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耦合模型,提出不同區域 PRED 時空協同及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
黃土高原現代地表過程環境響應及其生態安全調控,則重點針對黃土高原人類強度活動區、資源開發區、生態保育區等典型區域,基於遙感技術提取土地利用、覆被動態信息,利用 GIS 空間分析模擬技術和情景分析方法等,結合區域環境演變,揭示自然與人為活動之間的動態反饋機制,認識土地利用變化的環境效應,闡明人類行為變化機制,揭示人類需求的驅動力下環境如何變化及人類如何適應自然與社會經濟的變化。從區域生態安全出發,在對各種脆弱性的辨識、評估和歸類方面,建立不同尺度上的土地利用、覆被變化風險和脆弱性的指標體系,提出科學的適應預案,以便決策者正確評估土地利用變化對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影響,並將結果傳遞給公眾。同時,應用生態學的方法與技術對不同類型的典型區域開展生態規劃,構建區域持續發展空間生態安全格局。並對區域適宜生態建設模式與技術進行集成與示範,加強技術和模式推廣。
在「 3S 」平台建設及其在區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中的應用中,將地理信息技術與區域發展有機結合,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基於數字高程模型的區域水土流失模擬模型及相關演算法研究;基於數字遙感影像和時序分類的土地利用變化信息自動提取研究;基於 DigMap 的區域現代地表過程模擬及數字遙感影像分析中間件開發; DigMap GIS 軟體系統及其組件化開發平台的升級開發。
城市與資源學系、環境科學系在教學與科研中,有機融合地理科學、環境科學與土建科學,在學科交叉領域積極開拓,不斷創新,取得了很多有影響的應用型成果,受到學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展望未來,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堅持「拓寬口徑、夯實基礎、提倡交叉、注重應用」的教學科研宗旨,為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綜合型應用人才的培養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㈧ 皖西學院是幾本

皖西學院是二本。

皖西學院在安徽是第二批次招生,所以我們通常說皖西學院是二本大學。如果你不是安徽考生,皖西學院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一批招生的話,你也可以說皖西學院是一本大學。

註:教育部門並沒有說皖西學院是一本還是二本,皖西學院是幾本只是民間說法(某大學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的話,就說該大學是一本大學,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話,就說該大學是二本大學)。

皖西學院是2000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的省屬綜合性本科院校,由原皖西聯合大學、六安師范專科學校和六安師范學校三校合並組建。學院位於安徽省六安市,校園佔地1581畝,設有13個二級學院,54個本科專業,人文地理學為省級重點學科。

(8)人文地理精品課程擴展閱讀:

教學建設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生物工程。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通信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新聞學、財務管理、制葯工程。

國家級特色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省級特色專業:英語、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生物工程、法學。

省級精品課程:原子物理學、生物化學、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抽象代數、民間文學、經濟地理學、食物的營養與保健價值、中國古代文學、電路分析及實驗。

省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動物科學。

㈨ 有什麼學校的師范地理專業好點的

遼寧師范大學人文地理學科是遼寧省重點學科,是該校六個重點學科之一。
還有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系,其中的自然地理學是國家級精品課程,地理科學是廣東省名牌專業。地理系在華師還行,地理學院的學風也不錯。關鍵看你對地理的興趣怎樣,有興趣的話,華師地理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另外上海師范大學地理系也不錯。
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發展較早,南京師大地理科學學院的歷史可追溯到1919年的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當時南高師改國文部為文史地部,增設地理學科。1920年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擴建為東南大學,1921年建地學系,竺可楨為創辦人,任系主任。1928年東南大學經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改為國立中央大學,1930年地學系分為地理系和地質系,胡煥庸任地理系主任。 1943年李旭旦接任系主任。1949年4月,南京解放後,中央大學改名為南京大學,李旭旦仍擔任地理系主任直至1952年院系調整中,李旭旦偕金祖孟等同志來南京師范大學(時稱南京師范學院)創辦地理系。在治學思想上秉承前中大地理系和金陵女大地理系勤奮、務實、開拓、創新的學風,開始了南師大地理科學學院的創業歷程。
1980年區域地理專業招收碩士研究生,1981年地圖與遙感專業招收碩士研究生,1986 年自然地理專業和第四紀地質等專業先後招收碩士研究生,1987年地理教學論招收碩士研究生.1994年自然地理專業招收博士研究生,1998年招收地圖與GIS專業博士研究生,2000年建立地理學博士後流動站並接受進站研究人員,2001年地理學所屬三個二級專業全面招收博士研究生。2002年地圖與GIS專業,被批准為國家級重點學科。2003年新增「環境地理學」、「海洋地理學」和「第四紀地質學」3個博士點,「環境地理學」、「海洋地理學」和「旅遊管理」3個碩士點。
此外,東北師范大學地理學院也不錯。參見網路——http://ke..com/view/1946139.htm

㈩ 福建師范大學歷史地理專業

選擇專業很重要,本人對地理專業比較了解(其他不敢妄言)回答如下:1、先從興趣愛好考慮:地理學專業方向分為三支:自然地理學(研究方向有水文、地貌、氣候、生物、泥炭等)、人文地理學(研究方向有城市規劃、區域經濟、人口資源與環境等)、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方向有地圖、遙感、GIS等)。樓主是學經濟學的,初步建議考慮人文地理學,當然其他二支也絕對可以學。具體考試科目不同招考學校也不同,建議進一步咨詢,有的放矢。2、再從從就業方面考慮:1、中學教師(初中、高中地理教師)2、大學教師(城鄉規劃、旅遊方向,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學士學位及以上)2、城鄉規劃研究院(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城市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等)3、國土資源廳(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自然地理學、城市規劃等)4、公司(例如大名鼎鼎的北京超圖信息公司等,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研究方向主要為城市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等)5、水文水利廳(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學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自然地理學等)6、環境保護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學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自然地理學,研究方向為綜合地然地理等)7、氣象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學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自然地理學,研究方向為氣候學等)8、研究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各專業均需求)9、其他就業方向(本人尚未了解到的)3、考研該怎樣選擇學校?從考不考高等數學考慮:據我了解東北師大三專業都考高數(二),不考高數的我知道兩所學校:華中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當然到相關網站查詢各校的招生簡章才是關鍵。4、考福建師大的人文地理學研究生難嗎?個人認為相對自然地理專業要難一點,不過能考上研究生總是有實力的,建議加強個人修為,堅持到最後!希望對你有幫助!個人宣言:我是hk——honestking——誠實的國王,不是香港的英文縮寫,切記切記……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