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國家地理美麗中國

中國國家地理美麗中國

發布時間: 2021-01-27 07:39:49

A. 《美麗中國》每一集涉及到的區域及地理事物(不要內容概要)

第一集,龍之心,主要有桂林灕江、紅河梯田、喀斯特地貌地下暗河、張家界、專鄱陽湖等等,動物屬有大鯢、揚子鱷、獼猴等等。
第二集,香格里拉,主要有西雙版納潑水節、香格里拉自然風景和人文風俗等等,動物有滇金絲猴、大熊貓、小熊貓、野象等等。
第三集,青藏高原,主要是青藏高原的雪山、青海湖、珠穆朗瑪峰、可可西里、雅魯藏布江、冬蟲夏草等等。
第四集,萬里長城,主要是大興安嶺、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嘉峪關、沙漠、絲綢、吐魯番葡萄乾、坎兒井、哈爾濱冰雕等等。
第五集,熊貓之地,主要是北京、壺口瀑布、秦嶺、少林寺、峨眉山、九寨溝、黃龍等等。
第六集,美麗中國潮汐更替,主要是扎龍自然保護區、蛇島、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上海、太姥山、福建土樓、惠安女、舟山群島、海南紅樹林、天涯海角等等。

B. 美麗中國第一集視頻里涉及到的區域以及地理事物

第一集《錦綉華南》
長江是世界第三大的河流,總長超過6000公里。它刻出了中回國最精彩的地貌—答—喀斯特地貌,一個石灰石山峰聳立,到處是峭壁深洞的神話世界。沿著長江,可以看到揚子鱷孵化出殼,大鯢發出嬰孩啼哭般的叫聲,大足鼠耳蝠輕掠過水面捕食小魚,貴州黑葉猴和黃山獼猴蹲坐在喀斯特山壁上嬉戲打鬧,鄱陽湖的候鳥如千帆競發呼啦啦飛過天際……身體半透明的盲魚億萬年來悠遊於漆黑的溶洞湖底,而鱗片上閃耀著陽光般金紅色的龍現村鯉魚則以稻田為家。長江滋養出富庶的魚米之鄉,在這里人們種植著中國糧食中產量最大的水稻。水牛、燕子、蜻蜓、水雉,鸕鶿,與水鄉居民結下了不解之緣。

C. 地理作文美麗中國

夏天,我父母帶我去一個美麗的城市旅行,風景優美,樹木繁茂,建築非常獨特,是上海。
在上海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例如,科學和科技館,東方明珠塔,一百五十層的世界貿易中心,電影院,科技館。這使我最多的是科技館流連忘返。
進入科技館,引人眼球的是一輛銀灰色的門,然後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趣的哈哈鏡側。哈哈鏡成為王母,成為國王的父親,把我變成一個美麗的公主。哈哈鏡一個使魔,我們又回到了原來的樣子。我站在哈哈鏡開心的笑了。然後我們去了在世界上的花瓶,有魚燕子魚,沙漠王子,旗魚,大眼魚嗎? ? ? ? ? ?他們是很漂亮,很可愛。然後我們去了世界的植物和恐龍。內部神的恐龍標本,我們看到了恐龍,恐龍可以是非常巨大的,我的父親和我站在下面,手感非常小甚至高大的父親似乎不那麼「高」。心臟還在想著恐龍的世界,我們的解說員帶領參觀大象和鱷魚標本展館的嗎? ? ? ? ? ?科技館之旅,我學到了很多書,沒有知識,也大大的開了眼界。我一直夢想著到科技館參觀,這一次,終於夢想成真。
晚上,我們去了一個五彩斑斕,照明外灘。我看到了一個超豪華游輪,游輪周圍環繞著燈籠裝飾得十分漂亮。板載餐廳,卡拉OK廳,舞廳,咖啡廳,遊客享受。這艘游輪就像是一個移動的城市。簡直太漂亮了,漂亮的像一幅色彩鮮艷的畫,如果你來到上海,如果你去外灘,我保證你會喜歡我墜入愛這個美麗的地方。
上海之行,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在展覽大廳里,有很多樂趣的感覺。更看到了美麗的外灘,看上海老建築,聽到由衷的贊嘆,很多外國朋友「非常漂亮!」我是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的魅力深深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是一個中國的孩子感到自豪!
上海,我會再來哦!

D. 中國國家地理中國最美十大海岸線

浙江普陀山東海岸,山東榮成成山頭,廈門鼓浪嶼,河北昌黎黃金海岸,海南三亞亞龍灣,大連棒槌島,廣東深圳大鵬島海灘,廣西北海銀灘,青島,廣東陽江海陵島東方銀灘

E. 中國國家地理美麗的地球系列一套有幾本

目前只有五本.分別為: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和南極洲。
望採納~

F.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選的中國最美十大海島

1、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南海),

2、潿洲島 (廣西北海),

3、南沙群島以永暑礁太平島等內為代表(南海)

4、澎湖列島容以澎湖島為代表 (台灣海峽),

5、南麂島(浙江溫州),

6、廟島列島(山東長島),

7、普陀山島 (浙江)

8、大嵛山(福建福鼎),

9、林進嶼、南碇島(福建漳州),

10、海陵島(廣東陽江)

G. 如何看待《中國國家地理》最美中國評選活動

用你媽的胸罩看

H. 上榜《中國國家地理》「中國最美的地方」的恩施,說說你與它的邂逅

湖北恩施,這是湖北省唯一的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州,它擁有很多秘境中的美景,卻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它一直沒像麗江或黃山等熱門景點,擁有蜂湧般的遊客。多年以來,它就是那樣異常低調地美麗著,存在著。如果有一天,能真的與它有一場邂逅,那就是值得回味,再回味。

因為它深遠的緣故,神秘又美麗氣息濃厚,所以,這里的美景極少有遊客來打擾,即便是聞名於世的恩施大峽谷,商業氣息也不多,其它的美景,就更是近乎原始狀態了。

I. 寫一篇觀看《美麗中國》地理記錄片作文 觀後感一篇(800字以上)

說真的,《美麗中國》給人的絕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震撼,更是一種心靈上的淘洗。
對於紀錄片,貫徹的宗旨就是客觀,客觀是紀錄片的本質。《美麗中國》創作者富有理性與關懷,執著追求真相與探索心靈,並且能夠開啟這一項打動世人內心的工程。
《美麗中國》遠離現代城市的浮華,把鏡頭瞄準了自然中的生物與沿襲了幾千年傳統生活的人們,表現出中國歷史長河中根深蒂固的和諧淳樸與天人合一的觀念。這個定位是十分准確且適時的,因為在現代都市的快生活中,中國的古典特質已經日漸湮滅了。
很多事物是我第一次得以如此近距離觀賞,有時候真的內心在疑問,這真的是中國嘛?
看到在巨大的洞穴中的小學校,既有同情也有羨慕。西藏幾千年的對自然的敬畏,保護了當地原始的自然生態。那裡的人們貼靠著大地,向著朝聖路,他們一心向善,信仰今生保護關愛這片聖潔之土與萬物,定會有美好的來生。而如今我們大部分人類生活在物慾橫流、人心冷漠的城市,沒有想到中國很多地方,人與自然還是那麼融洽,他們可能在世俗眼中是窮苦貧乏的,但事實是這些人的心靈才更為澄澈與充實。
鏡頭展現了奇趣的動物與絕倫的景色後總會加上諸如此類的解說:此物種已經瀕臨滅絕,此環境帶已經嚴重縮減。這沉重的事實令我不禁生出無限憂心。
紀錄片目的是記錄,更是留給大眾以思考。
中國面臨的不止是環境危機、還有文化危機,我很難想出代表現代中國的符號是什麼?看吧,外國人沒有把鏡頭對准拔地而起的高樓,真正的中國不在大都市,而是在小巷胡同、竹林深處,在香格里拉,在樓蘭。民族的信仰就在那些與自然生活了上千年依依不捨的村民心中。他們會堅守到最後一刻,只為那聖潔的天地。。
喜馬拉雅的巍峨山巒孕育了世界上一半人口,是眾多文明的源頭,幾千年繁衍不息。然而再過30年,80%的冰川將不復存在,領略了神聖的恢宏之餘更多的是對人類自我糟蹋,導致古老文明危在旦夕的震撼
有時候常常面對匪夷所思的鏡頭就想人家是怎麼拍的,為什麼可以在雪山高峰之間平穩地穿梭,拍一年四季的變化得經歷如何漫長的等待。一部優秀紀錄片最為重要的是創作的精神,團隊意識,敢於冒險又耐得住寂寞。
《美麗中國》關注了自然與人生存的大命題。更多了種人文關懷,對古老的風土人情進行了深入地了解。人與自然的不斷疏離違背了宇宙的規律,紀錄片重新喚起了人們對自身環境的審視。自然不會毀滅,即便人類滅絕,天也照藍,歸根結底,人類毀滅的只是自己。
從香格里拉到絲綢之路,從蒙古草原到喜馬拉雅,從大興安嶺到熱帶海洋,整個系列看下來,我更加了解了自己居住的土地,以及土地上幾千年的人與生物。
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中國,一個原味的中國,一片數個世紀以來傳送著的土地。

J. 中國國家地理最美中國具有收藏意義嗎

大學曾立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明陰陽,通八卦,前後各知五百年,與友對飲,笑談江湖諸事」,現在看來目標是過於宏大了~
身為工科男,地理一向是弱項,以及外出機會較少,於是決定從05年開始看《中國國家地理》,有意對地理知識發起總攻。讀起來才發現此書涵蓋范圍極廣,以地理為主線,牽引出民俗、歷史、天文、生物等多個領域的知識,堅持讀兩年的話基本可以在頭腦里搭建一個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框架,剩下的就是通過不斷地學習實踐填充這個體系。
現在最爽的感覺在於攤開地圖,隨手一指就可以對當地的民俗地貌如數家珍,根本不用發愁假期無處可去。有時候就是看哪裡的特價機票便宜來決定度假地點,因為早已在書里見過這些地方,只剩下親身去實踐一番了~前陣子發現去伊寧的機票只有100多,本來想去伊犁河谷溜一圈,不過鑒於局勢混亂未能成行,引為憾事~
大愛此書,只是工作之後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PS.他們家的《中華遺產》也非常不錯,側重人文歷史,水平不輸《中國國家地理》,之

「內容為王」是《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踐行原則。突出圖片和地圖獨立語言的作用,圖文並重,版面達到1:1。以顛覆常識來吸引讀者目光是招牌戰術。但並非是噱頭,而是有著嚴謹的科學態度。雜志在文風定位時強調要文章以第一人稱「我」來講述,令讀者有帶入感。雜志圖片選用上,要求精選圖片並大量選取大尺度航拍片,寫好每張圖片的說明,充分表達圖片信息,保證有足夠文字量和空間。雜志首先通過強大的視覺沖擊讀者視覺,其次通過詳實圖片文字說明引導讀者進入文章內容。缺陷是圖片有片面性的缺陷,僅僅讀圖是無法完全讀懂文章。縱使再好的圖片,如果不能結合文字內容,最終讀者只能浮光掠影。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一般指中國國家地理

《中國國家地理》,1950年創刊於南京,原名《地理知識》,是關於地理的月刊,該刊的文章和圖片經常被中央及地方媒體轉載。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很多家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為重點收藏期刊。
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是中國大陸著名的有關地理的雜志。
因該社隸屬中國科學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家學者作為該社顧問,同時還有許多戰斗在科考第一線的工作者與雜志社保持著密切聯系,因此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