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大興安嶺—張家口—榆林—蘭州—昌都內
(2)黃土高容原四川盆地雲貴高原這里是我國平原向山地的過渡區,斜坡較多,又是東南季風與西南季風相互作用的地區,降水較多,還是黃土喀斯特等可蝕性物質集中分布地區;同時人類活動廣泛且程度大,這些都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條件
⑶ 中國地理位置最好 而且災害最少的省是哪個
第一個,山東省。
山東地址災害很少。
再一個,山東半邊靠海,離韓國和日本也近,港口多,交通發達。
氣候方面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水果和蔬菜都很適宜生長,蔬菜供應很多省市,水果種類齊全,除了熱帶的水果,在山東基本都有種植,也格外好吃。
因為水土問題和飲食習慣、基因,不僅山東人身材高大,山東大漢歷史留名,連蟈蟈都是兇猛個大,在蟈蟈界獨占頭魁。
歷史上更是孔孟之鄉,人傑地靈,出過很多在歷史中成為標桿的大家。
山東的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質量優,堪稱是中國資源種類最多的省份,目前已發現各類礦產128種,佔全國己發現礦產種類的78%。在已探明儲量的74種礦產中,有30多種儲量居全國前10位。其中,居第一位的有黃金(岩金)、自然硫(佔全國儲量90%以上)、石膏(佔全國儲量70%);居第二位的有石油、金剛石(儲量佔全國40%,產量佔80%)、菱鎂礦、鈷、鉿、花崗石;居第三位的有鉀鹽、石墨、滑石、膨潤土、石灰岩等。另外,煤、天然氣、鐵、重晶石、硅藻土、鋯石英、鋁土礦、輕稀土、耐火粘土、珍珠岩、沸石、油頁岩、石英砂、雲母、長石、磷、硫鐵礦、石棉、稼等儲量都非常豐富。
山東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勝利油田是中國第二大石油生產基地,中原油田的重要采區也在山東,全省原油產量佔全國1/3。山東境內含煤地層面積5萬平方公里,兗滕礦區是全國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山東電力資源充足,山東電網是全國六大電網中唯一的省獨立電網。
另外山東海洋資源得天獨厚,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黃海總面積的37%,灘塗面積佔全國的15%。近海棲息和回遊的魚蝦類達260多種,主要經濟魚類有40多種,淺海貝類百種以上。其中,對蝦、扇貝、鮑魚、刺參、海膽等海珍品的產量均居全國首位。此外,山東已建成多處大中型鹽場,是全國四大海鹽產地之一。山東還有可供養殖的內陸水域面積400多萬畝,淡水植物40多種,淡水魚類70多種。
⑷ 中國地震災害地理分布
原因:中國位於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回帶和地中海答-喜馬拉雅地震帶的交界處,地殼活動劇烈、頻繁.
分布:一帶四區:一帶:東經105度線穿過地帶;四區:華北、台灣、新疆、西南
中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的交匯部位,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大地構造位置決定,地震頻繁震災嚴重.中國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個區域:台灣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23條地震帶上.
⑸ 中國地理的自然災害
中國經常發生的自然災害有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其中氣象災害包括旱澇、專台風、寒潮,而地質屬災害包括海嘯、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
中國是多地震的國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區:①東南部的台灣和福建沿海;②華北太行沿線和京津唐地區;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雲南兩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肅、寧夏。

⑹ 中國地理必背知識四 中國的河流與自然災害
外流區和內流區
界限:北段大致與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一致(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的東端),
南段大致與200mm等降水線一致。
外流區:面積佔全國2/3,水量佔全國95%以上;
內流區:面積佔全國1/3,水量佔全國不到 5%。
結論
中國以外流區為主,絕大多數河流在東部外流區;內流河在西北內陸。
·長江與黃河水系的界線:巴顏喀拉山、秦嶺。
·長江與珠江水系的界線:南嶺。
·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徵
Ⅰ.外流河的水文特徵:因為外流河的補給水源是雨水,所以其水位變化深受季風氣候影響。夏季風盛行時,隨雨帶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大增,水位上漲,形成汛期。隨冬季風的加強,雨帶南撤,水量減少,水位逐漸下降,河流進入枯水期。南方河流汛期長,北方河短,汛期由南向北逐漸變短。北方河流冬季結冰,越向北冰期越長。
Ⅱ.內流河的水文特徵:∵西北內陸降水稀少,氣候乾旱,河水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冰雪融水最多,山地降水也較多,河水增多;夏季過後,河水逐漸減少,甚至斷流。∴內流河多屬季節性河流。有顯著日變化。
Ⅲ河流的地區差異:在地圖中找到下列河流,並認識它們的水文特徵。秦嶺——淮河一線劃南北方。
附1:塔里木河:最大內流河,新疆人民「母親河」,天上、昆侖山冰雪融水,現調博斯騰湖水補給。
附2:在地圖中找出下列分水嶺或河流發源地的名稱:松遼分水嶺、太行山、秦嶺、大別山、南嶺、武夷山;唐古拉山、巴顏喀拉山;天山、昆侖山、祁連山。
附3:河流水文特徵分析:
①徑流量大小(以雨水補給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積大,一般流量大)。
②水位季節變化(決定於河流補給類型,以雨水補給的河流,水位變化由降水特點決定;冰川融水補給的河流,水位變化由氣溫特點決定;地下水湖泊補給的河流,徑流季節變化小)。
③含沙量(決定於流域內地面植被狀況)
④結冰期有無或長短(最冷月月均溫0℃)
⑤水能(由流域內的地形坡度,河流落差,是否峽谷,河流水量大小)。
湖泊的分布
⑴青藏高原湖區: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青海湖(青,最大鹹水湖,湖西有鳥島)、納木錯(最高,藏)。內陸湖面積減少的原因:全球氣候變暖,氣候更加乾旱,降水少,蒸發強;引河水灌溉,注入湖泊河水少。
⑵東部平原湖區:主要在長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東省南部。有洞庭湖(湘)、鄱陽湖(贛,最大淡水湖,4-9月為汛期;10-3月枯水期,沿岸多湖灘、草洲、沼澤濕地、淺水湖泊,成為候鳥越冬地)、太湖(澙湖、蘇南)、洪澤湖(蘇)、巢湖(皖)等。外流湖面積減少的原因:泥沙淤積,圍湖造田。
[問題探究]:為什麼內流湖多為鹹水湖,外流湖屬淡水湖?答:因為內流湖湖水流不出去,水分不斷蒸發,鹽份不斷沉澱下來導致鹽份越積越多,成為鹹水湖.外流湖與外界水系相溝通,水不斷更新,鹽份沒有沉澱下來,水所以不咸。
【資料擴展】湖泊的分類:
·從湖泊水文和化學特性分:鹹水湖(如裏海、鹹海、巴爾喀什湖東部、死海等);淡水湖(如貝加爾湖、洞庭湖、興凱湖等)。在潮濕氣候區,多形成水量豐富的、河湖串通的淡水湖,在乾燥氣候區,多形成水淺的和無排水口的鹹水湖。
·湖泊的成因類型:構造湖(如貝加爾湖、死海、坦噶尼喀湖);海跡湖(如裏海、鹹海);冰川湖(如青藏高原上的多數湖泊、北美五大湖區、芬蘭的多數湖泊);火山口湖(白頭山天池);堰塞湖(鏡泊湖、五大連池等);風蝕窪地湖(如我國內蒙古、新疆乾旱地區的一些湖泊);牛軛湖等。
長江的概況;水系及水文特徵;
經濟意義;開發利用和治理
Ⅰ.長江的概況:
⑴全長6300千米;流域180萬km2;水量10000億m3;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東;注入東海。
⑵幹流經過11個的省級行政區:青藏川滇渝,鄂湘贛,皖蘇滬。
⑶長江依次經過的峽谷和地形區:一二級階梯的虎跳峽;二三級階
梯的三峽。依次經過青藏高原、
橫斷山區、雲貴高原、四川盆地、巫山、長江中下游平原。
⑷在圖中早出長江上中下游分界線名稱: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Ⅱ.水系及水文特徵;
⑴長江的水系構成:上游:雅礱江-攀枝花;岷江(有支流大渡河)-宜賓;-嘉陵江-重慶;烏江-涪陵;中游:湘江等洞庭湖水系-岳陽;漢江-武漢;-贛江等鄱陽湖水系-江西湖口、九江;下游:京杭運河-江蘇鎮江;黃浦江-上海。
⑵長江不同河段的名稱和特點:
A.上游(湖北宜昌以上):
①沱沱河:長江正源。
②通天河(至玉樹):流淌於起伏和緩的青藏高原,河谷寬坦,流速緩慢,兩岸草灘茫茫,是良好牧場。
③金沙江(至宜賓):奔流於山高谷深的橫斷山區,第一二級階梯交界處,落差大(3000多米),江流湍急,水能十分豐富。「長江第一灣」在雲南麗江。宜賓以下始稱長江:進入四川盆地,接納眾多支流,江面展寬,流量大增。宜賓-宜昌稱川江,奉節-宜昌又稱峽江(第二、三級階梯交界處)。
B.中游(湖北宜昌-江西湖口):地勢低平,河道蜿蜒,水面寬闊,流速銳減,荊江有「九曲回腸」之稱,易發生洪水災害。中游支流、湖泊眾多,南北對稱,正常年份對幹流有天然調節作用。
C.下游(江西湖口以下):江闊水深,地勢更趨低平,江面更為開闊(入海口80千米)。兩岸水網如織,湖泊星羅棋布,水鄉澤國。
⑺ 我國乾旱災害的地理分布特點
我國旱情最嚴重的抄地區是襲華北地區,它發生在春季和夏季。(因為我國大部分處在季風氣候區,加上我國的雨季推移受季風的強弱·遲早的影響)西北地區和東北西側而是常年受旱。(因為該地區受來自海洋的水汽的影響小,再加上地表植被覆蓋率小,旱情就更為嚴重了)長江中下游地區是發生在夏季的伏旱(因雨帶推移到北方,再者夏季炎熱)
⑻ 讀「中國滑坡和泥石流災害的主要分布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滑坡的地理分布以_______
(1)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大興安嶺一張家口一榆林一蘭州一昌都 (2)黃土高內原;四川盆地;雲貴容高原;這里是我國平原向山地的過渡區,斜坡較多,又是東南季風與西南季風相互作用的地區,降水較多,還是黃土、石灰岩等可蝕性物質集中分布地區,同時人類活動廣泛且程度大,這些都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條件。 |
⑼ 《自然地理》全球氣候變暖,各種極端性的自然災害頻繁發生,你認為中國人有什麼辦法可以從理論上來說
建議去看一下竺可楨先生的《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初步研究》目前的專氣候,實際上是偏冷的,
河南簡稱「豫」,在甲骨文中是一個人手持長矛獵殺大象的圖案,河屬南在甲骨文(商代)應該有大象存活,春秋戰國的吳國(上海,江蘇一帶)的精銳部隊叫犀甲兵,這個犀字不是犀利的意思,就是指的犀牛皮,說明當時江蘇一帶犀牛存量很多。
這都是古代比現在暖和的證據。
在漢朝,甘肅的酒泉,武威一帶,有大片的綠洲,是因為氣候暖和,水汽能一直延伸到這里,實際上,對中國西部地區是有利的。
在唐-宋,北京-天津一帶,有大片的湖泊,北京的很多地名,都是海子,葦子等名稱,說明暖和的氣候導致燕山山脈腳下是大片的濕地,降水豐富,如果真的恢復到哪個時期,南水北調也許就不需要了
⑽ 我國洪澇災害的地理分布有何規律
中國洪澇分布主要的雨澇區分布在大興安嶺—太行山—武陵山以東。
根據歷史內雨澇統計資料,雨容澇最嚴重的地區主要為東南沿海地區、湘贛地區、淮河流域,次多雨澇區有長江中下游地區、南嶺、武夷山地區、海河和黃河下游地區、四川盆地、遼河、松花江地區。全國雨澇最少的地區是西北、內蒙和青藏高原,次為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和東北地區。概括而言,雨澇分布總的特點是東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內陸少;平原湖區多,高原山地少;山脈東、南坡多,西、北坡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