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國家地理百度雲

中國國家地理百度雲

發布時間: 2021-01-27 05:33:04

1. 霧霾天有雲嘛地理知識

陰天沒有霧霾來了——臟源顆粒被冷空氣推到下游去。
但雲在不同高度還有分層,粗分就有低雲族、中雲族、高雲族三層。
冷空氣掃過來能迅速地生成低雲族的雲彩,而木有冷氣吹來時,中高雲族則有可能是從別處飄過來的。
中高雲也能遮蔽陽光啊,比如蔽光高積雲蔽光高層雲啥的(這倆貨是中雲!),它們過來擋住了陽光,近地面的大氣依然穩定,於是陰天與霧霾共存。

2. 中國國家地理2019百度雲

應該是的瑞式

3. 用地理知識說明為什麼白天雲多降溫晚上升溫,晴天溫差大。謝謝

白天如果是多雲天氣的話,雲量多,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少,白天氣溫就不高,晚上,雲量多,大氣逆輻射作用弱,保溫作用強,所以晚上溫度不低,晝夜溫差就小

4. 求2009到最新的中國國家地理雜志pdf版.給個下載地址或網盤吧

沒問題,我這里有

5. 貴州值得一去的景區排行榜是什麼

貴州值得一去的景區排行榜是:黃果樹瀑布、千戶苗寨,梵凈山、小七孔、西江千戶苗寨、鎮遠版古鎮、青權岩古鎮、百里杜鵑、安順龍宮、花溪濕地、黔靈山、雷公山。

需要做大量的攻略,所以也很自由,但很麻煩,要自己提前訂房訂票,找車,做計劃什麼的,花的時間和費用過大(別不信,自己玩我的預算是3000,自由行套餐就一千多一點)然後去寨子看錶演啊這種景點還容易讓包車師傅給坑,切記一定要提前做好所有的功課。

6. 地理知識,白天無雲的時候,氣溫為什麼不低,晚上無雲的時候氣溫不高

白天無雲的時候,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比較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強,氣溫高。夜晚烏雲,大氣逆輻射弱,大氣對地面的保溫這作用弱,還給地面的熱量少,氣溫低。

7. 地理知識:四川盆地冬季究竟是雲量多還是晴天多

作為一來個四川人我可以告訴你,四川自盆地肯定是日照最少的省份了。所以晴天不可能多。知道三星堆遺跡里為什麼那麼多眼睛文物嗎?其中一個解釋就是,這里日照太少了!看不見陽光,古人渴望太陽。特別是像成都平原這種處於盆地底部的地區,日照更是少的可憐,其他地方太陽高掛了,我們這里太陽還沒爬過盆地坡……
還有一個佐證可以證明我們這日照少,就是四川人的習慣是不分南北西東的,只分左右上下……其他地方的古城還是古墓,都是南北坐落,要嘛是面南背北,要嘛是向陽的。只有四川的三星堆墓葬,或者其他墓地,是歪起斜起,根本就沒有對正!為什麼?因為四川人是不習慣以東南西北作為參照的,盆地里陽光不好,看不清楚!我們現在四川人如果給別人指路是怎麼解釋的?往左拐,往右拐,前面直走多遠,然後再左拐……而江南地方的人給人指路是什麼樣的?往南走,往東走,多少米後再往西……是不是很不習慣……

8. 看雲識天氣是地理知識嗎

准確說屬於氣象學

地理學包括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有時也分為版自然地理學、人權文地理學和經濟地理學三類),其中自然地理學包括地質學、地貌學、氣象學、土壤地理學、植物地理學、水文等等。人文地理學包括人口地理學、旅遊地理學、政治地理學、歷史地理學、文化地理學等等。因此,從地理學的角度來說,氣象學是屬於地理學中的自然地理學。

9. 有關地理知識 , 成雲致雨的條件有哪些…

從降水的形成過程看,主要需要三個條件:足夠的水汽、足夠的凝結核、空氣降溫條回件。
如果從自然條件答看,影響降水的主要過程要素:能否有足夠的水汽,例如沿海水汽就多於內陸、暖流影響地區水汽充足;能否出現空氣降溫,從自然演化過程看,由於對流層中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因此如果某地區出現氣流上升過程,就會形成降溫條件,如地表炎熱形成對流空氣、空氣運動遇到地形阻擋形成的迎風坡上升氣流等。
如果從人工降水過程看,主要影響凝結核條件、空氣溫度條件。例如向雲中播撒乾冰、碘化銀、鹽粉等物質,就是通過想辦法促進空氣溫度變化、增加凝結核等方式促進降水的形成。(人工消雨的方式正好相反)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