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西藏
A. 西藏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中華傳統中的優秀文化是人類最高的慧命文化、所以全世界只有中華文明五千年不斷的奇跡。自然、世界、社會都在變、而認識的慧命始終若—、她—著在中華大地上永恆地撫育著這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故有此說。
B. 西藏屬於南方還是北方
西藏位於中國西南方。
西藏自治區位於青藏高原西南部,地處北緯26°50′至36°53′,東經78°25′至99°06′之間的廣大地區。
北鄰新疆,東連四川,東北緊靠青海,東南連接雲南,南與緬甸、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等國毗鄰,西與克什米爾地區接壤。
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復雜多樣,陸地國界線4,000多公里,南北最寬900多公里,東西最長達2000多公里,是中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門戶,無出海口。全區面積120.223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8,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僅次於新疆。
(2)中國地理西藏擴展閱讀: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境內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被稱為除南極、北極以外的「地球第三極」。
西藏的氣候獨特而復雜多樣,總體上具有西北嚴寒、東南溫暖濕潤的特點,呈現出由東南向西北的帶狀分布,即: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寒帶;濕潤—半濕潤—半乾旱—乾旱。
由於地形復雜,還有多種多樣的區域氣候及明顯的垂直氣候帶。西藏氣候總的特點是:日照時間長,輻射強烈;氣溫較低,溫差大;干濕分明,多夜雨;冬春乾燥,多大風;氣壓低,氧氣含量少。
C. 西藏在我國的地理位置,究竟屬於南方還是北方
西藏既不屬於南方,也不屬於北方,雖然看地理位置來說,西藏接近我國的西南地區,和四川雲南距離都不遠,但是西藏實際上屬於青藏高原,無論是文化習俗還是語言,都不屬於我國的南方和北方,也就是不屬於漢文化地區,不僅僅是西藏,包括新疆,內蒙古,都應該單獨討論,因為這些地方已經和漢族所劃分的南方,北方有著太大區別,主要以少數民族風格為主,包括氣候也和平原不太一樣。
除了西藏以外,其實新疆也很難進行劃分,很多人認為新疆屬於西北,但實際上西北也指的是漢族的西北地區,比如說甘肅,寧夏還有青海的一部分,陝西等等,這些地方還是以漢人為主的,到了新疆基本上就是以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居多,論文化來說似乎更接近中亞地區,包括內蒙古也很難劃分,內蒙古有一部分屬於東北,還有一部分屬於華北,甚至有一部分屬於西北地區,因為內蒙古的地理位置太狹長了,也是不太好劃分的。
D. 求:全國地理接線圖,或者四川、西藏、雲南、甘肅、青海地區的地理界線圖也可以。
這幾個地方我都走過了
你是旅行
還是怎麼著
旅行的話
我可以給你路線
不用界限圖也可以的
E. 西藏在中國的國防上有什麼重要地理意義
西藏是中國的領土,作為中國西部的屏障,對中國的國防、國家的統一有重要意義;西藏也是回中答華兒女團結的代表.西藏的地理位置重要,為中國的西南要塞。 舉個例子:西藏如果被佔領了,那麼後邊的阿富汗、印度等國就會以西藏為跳板,進攻內地了。
F. 求中國國家地理2005年9月西藏專輯、2008年增刊西藏的魅力、西藏影像之旅特刊,送給一個嚮往西藏的女孩。
去淘寶。。。我那天看到了有的
G.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 西藏專輯里有沒有贈地圖
國家地理我每期必買,每期必讀,收藏很多了,
剛才給你看了一下,西藏專輯贈的有地圖的。
H. 求2005年09期《中國國家地理》西藏專篇
尼洋河下游:發源於米拉山的尼洋河一路向東流淌,經過八一鎮之後轉向南,匯入雅魯藏布江。在尼洋河的下游,一處處露出水面的沙洲將平靜的河水分成辮狀的河道,水流忽分忽合,滋潤著沙洲上的樹木青草,更是灌溉兩岸農田的淡水來源。河谷中溫暖濕潤,這裏海拔不過2000餘米,與西藏北部和西部寒冷乾旱的高原形成強烈的反差。攝影/謝罡
西藏的溫暖地帶在河谷
凡屬創作,大都追求一種出人意外的效果。一天,四川一位攝影師對我說:「我要去拍西藏的溫暖地帶。」我想:他這句話的潛台詞是:大部分人心目中的西藏是又高又寒的地方,他要拍的溫暖地帶是出人意料的。但我想西藏如此之大,溫暖地帶怎樣把握呢?
過了一段時間,這件事我大約忘記了。忽然有一天,吉林一位攝影師拿來了許多圖片,這是他十幾次去西藏拍攝的。他給這些圖片起了一個總標題:喜馬拉雅五條溝。
看了這些圖片,忽然想起那位要拍「西藏的溫暖地帶」的攝影師。我想告訴他:現在擺在我面前的這些圖片拍攝的就是「西藏的溫暖地帶」。因為西藏的溫暖地帶都在「溝里」,也就是在河谷里。
不僅西藏的「溫暖地帶」在河谷里,西藏的人文精華也都在河谷里。比如西藏的第一大城拉薩在拉薩河谷中,第二大城日喀則在年楚河與雅魯藏布江交匯處的河谷中,昌都在瀾滄江河谷,林芝在尼洋河谷。排在前面的城鎮無一不在河谷中,西藏那些古老的縣城、安寧的小鎮又何嘗不是在河谷中。
西藏地處青藏高原,這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什麼叫高原呢?一個大面積的抬升起來,周邊陡峭的區域叫高原。高原之上並不是沒有河谷高山,而是平緩的地方占據較大的比例。在西藏,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表佔46%,海拔3500—5000米的地表佔46%,海拔3500米以下的地表佔8%(數據來源於《西藏農業地理》)。這是一組很有意思的數據,一是你在這組數據中,可以看到青藏高原確實太高了;還有一個現象:海拔越高的地方占的地方越大,海拔低的地方占據的地方很小,其實這正是高原應該有的特徵,平原和山區則與此相反。海拔3500米以下的區域雖然很少,僅佔8%,但這些區域基本是河谷地帶,西藏的富庶繁華都在這8%的河谷當中。
年楚河上游:懸崖峭壁之上的宗山抗英古堡,讓我們不再懷疑這里就是西藏南部海拔4000餘米的江孜古城。江孜位於雅魯藏布江支流年楚河的北岸,每年7月,江孜會因為油菜花的盛開而變得熱鬧起來。年楚河流域是西藏又一片富饒、繁華之所,本性耐寒的油菜花在充足的日光下生長旺盛,油菜籽榨出的油品質極高。攝影/趙春江
西藏的河谷都是迷人的河谷
西藏的河谷都是一些迷人的河谷,它們是中國境內僅存的沒有被工業文明所污染的一些河谷。西藏最大的河流雅魯藏布江上還沒有出現攔河的大壩,河水還是清亮亮地流淌,它的一些支流更是魚翔淺底,沙鷗群集,不似內地的河流,人喧馬鬧,禽鳥不孵。有一年我從拉薩去機場,一段路在拉薩河畔行駛,我看到岸邊、水中、沙灘上到處是飛來的水鳥:赤麻鴨、鳳頭潛鴨、斑頭雁、棕頭鷗、紅腳鷸成雙結對,追逐嬉戲。
4—5月份的尼洋河谷,滿山滿谷的桃花綻放,若紅雲粉霧,點亮整個山谷。如此說來,似乎西藏的河谷景色優美,滿是田園的安謐,可是你抬起頭來,或者遠望,你就會看到優美的田園之上是雪峰。這時你才明白,用優美的田園來形容西藏河谷的景色是不夠的,田園之上是壯美,是崇高。在米林縣一個叫「派」的小鎮,你站在雅魯藏布江畔,可以看到海拔7000多米的兩座雪峰南迦巴瓦與加拉白壘在江兩岸對峙。那些登山的人就是從這些河谷中桃花掩映的村莊出發,去接近那些冰雪閃耀的高峰。
雅魯藏布江中游:米林一帶的桃花,是藏東南春季不可錯過的風景。在雅魯藏布江的中游,寬闊的河谷孕育了沃土良田,這里村莊田壟掩映於桃林之中。有人把這里比作蘇杭,殊不知雅魯藏布江畔的桃樹並非人工培育的觀賞品種,它們花色秀美,枝幹偉岸,一棵桃樹要幾人才能合抱。桃花盛開的河谷兩側,是海拔5000甚至6000米以上的極高山,雲霧間雪峰閃耀。富饒的高山河谷,景色壯美撼人。攝影/楊樺
溫暖之地是河流製造出來的
在西藏,河流對於人們的意義不僅僅是解決了飲水和灌田的問題,也不僅僅是交通和溝通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河流在高原上製造出了溫暖之地。為什麼這樣說呢?
我們知道氣溫隨著海拔上升而下降,有專家測出在西藏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58℃,反之亦然,地勢每降百米,氣溫升高0.58℃。
青藏高原南部邊緣的喜馬拉雅山脈平均海拔高度達6000多米,高原內部東西橫亘的岡底斯山平均海拔高度也在5500米以上但是被這兩列山脈夾持的雅魯藏布江中遊河谷海拔卻在3000—4000米之間,相對高差在1500—2500米之間;藏東南的橫斷山與其間的河谷平均高差1000—2000米。如此高差,使得河谷比高山和高原的年均溫高出5℃以上,夏季河谷的氣溫就更高了。
河流在高高舉起的寒冷高原上流淌,河流的侵蝕和搬運輸送之功,把高原切開了一道道豁口(在冰期也有冰川的侵蝕挖掘作用)。在高原不斷抬升的過程中,河流用切割拒絕上升,大地在上升,河流要下降,二者較著勁,較勁的結果是周圍在抬升,河谷則不斷加深或抬升較慢。終於河谷變得又寬又深,海拔越來越低,隨之河谷也越來越溫暖了,最終遠離了高原上的寒冷。
西藏的「胡線」:從巴青到吉隆畫一條線
西藏的地勢有一個顯著的特點,西北高,東南低;西北基本是高原,東南多河谷;西北的阿里和羌塘高原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到了東南的墨脫、察隅一帶則降至2500米以下,直至雅魯藏布江的出境口——巴昔卡,海拔才100多米。從巴昔卡到阿里,你看到的景色有如從赤道到南極或北極。
藏西北高原的河大多是內流河,河短水弱,流向高原內的湖泊;東南地區的河流就不同了,大多是外流河,多發源於西北,但流到東南,已是河闊水豐的大河。這些大河的河谷地帶才是農業生產和人類聚集的地方,才是西藏的富裕之地。西藏的人口分布很像整個中國的人口分布,極不均衡,具體說就是西北人稀地廣,東南人稠地狹。在西藏也可以畫出一條「胡煥庸線」,從東北部的巴青縣到西南的吉隆縣畫一條線,此線以西,土地面積佔西藏60%,人口只佔15%;此線以東,地佔40%,人口卻佔85%。此線以東,是農區、林區、半農半牧區;此線以西,是牧區,僅有極少的農區;此線以東,是較溫暖較濕潤的高山河谷區;此線以西,是很寒冷很乾燥的高原極高山區。
西藏的富饒之地主要集中在「一江兩河」,也就是雅魯藏布江中游,還有拉薩河與年楚河的中下游,這兩條河也是雅魯藏布江的支流。雅魯藏布江中游基本上在高原面上流淌,坡降不大,流速緩慢,河谷寬闊,有些地方寬2—3公里,在支流匯入的地方有時寬達10公里左右。這些地方良田沃土,人煙稠密,西藏80%以上的人口聚集在這里。
除了「一江兩河」,西藏還有一個區域很富饒,那就是「三江地區」,這三江就是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這里指的是三江的上游地區。這些地方是深切的河谷,但西藏一些重要的城鎮卻坐落在河谷中,如怒江的邊壩、洛隆;瀾滄江河谷中的昌都、芒康等地;金沙江畔的江達。三江的河谷地帶,熱量頗高,降水較豐,是西藏的田園樂土。
西藏還有一個富饒的區域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南部。喜馬拉雅山脈從印度平原上崛起,阻擋了北上的來自印度洋的雲團水汽,這些洶涌的雲團水汽在爬升過程中,變成了豐沛的降水。這些豐沛的降水匯成奔騰的河流,在喜馬拉雅山脈崛起的過程中,把喜馬拉雅山脈切割得支離破碎。這其中有的河谷又深又長,順著這些曲曲折折的河谷,可以越過喜馬拉雅山脈,從山之北到山之南。這些河谷並不僅僅是通道,它們本身就是生存的富饒之地。
喜馬拉雅山脈南部這些河谷從西向東數來:普蘭河谷、吉隆河谷、樟木河谷、亞東河谷、錯那河谷、隆子河谷,一直到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即墨脫所在的河谷。還有一些較小的河谷,如嘎瑪溝、陳塘溝等,雖然規模不大,但是氣候之溫暖,景緻之美麗並不遜色。這里不能不說的是,喜馬拉雅山脈東南部還有很大一個區域在我們的國境線內,卻被印度非法佔領,即所謂的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區域,這個區域大約接近於一個浙江省的面積,是西藏最溫暖的一個區域,也是西藏可以種植水稻的地方。這個區域有許多河谷,重要的有察隅河谷、丹巴河谷、西巴霞河谷、卡門河谷等,這些河谷無疑都是富饒美麗的河谷。
還應該說一下的是西北部阿里高原上的幾條河谷。雖然阿里高原上河流稀少,但是僅有的幾條河谷恰恰是這一地區的富饒之地。較著名的一條是象泉河,一條是獅泉河。因為去古格王朝遺址,我曾在象泉河畔的一個小村莊逗留,一天早晨,我站在一處山坡上,看著霧氣在河面上飄浮,田野滿是收獲的青稞,村莊在晨霧中醒來,牛羊從一家家湧出,匯合成一群,由牧人趕到河邊的草地。一時間,牛鈴聲聲,炊煙裊裊,我忽然理解了為什麼這里能出現一個古格文明,過去關於阿里高原寒冷貧困的印象煙消雲散了。
西藏河谷的神奇之處
人們為什麼生活在這些河谷中呢?除了因為它們溫暖,還因為它們富饒。
這些河谷有著別處沒有的神奇。有一年我去珠穆朗瑪峰,曾經沿著雅魯藏布江河谷前行,藍天麗日下的油菜花海,黃得耀眼。從珠峰迴來時,我們走的另一條路,進入了年楚河谷。年楚河是雅魯藏布江的一條支流,年楚河谷是西藏的主要農業地區,也是西藏的富裕之地。在這條河谷,我們又與油菜花海遭遇。原來油菜是西藏分布最廣、種植最多的作物之一。西藏人為什麼願意種油菜呢?原來西藏的油菜品質之優,是內地的油菜無法相比的。我看到一本書中是這樣說西藏油菜的:「西藏油菜具有籽粒大、產量高、品質好的特性。千粒重達4.5—6.7克,比內地平原地區高一倍。目前全國三個含油率達50%以上的品種,都分布在西藏。」
不僅是油菜,一些農作物只要是西藏生產的,一定是產量高、個頭大、品質好。比如甜菜,西藏的甜菜比我國北方的甜菜平均單根重20—30%。西藏的蔬菜也一樣出色,蘿卜重20多斤,甘藍直徑可達50厘米,4頭干蒜就是一斤
甚至西藏的森林也比別處有許多特殊之處。西藏東南林芝、波密一帶的雲杉、冷杉林,其林木之高大,木材蓄積量之高,世界罕見。波密一帶的幾塊林地,200年樹齡的雲杉,平均直徑92厘米,高57米,每公頃木材蓄積量達2000立方米。
為什麼西藏的河谷地帶有這些神奇之處呢?
凡是去西藏旅行過的人,都會對西藏的藍天留下深刻印象。其實西藏的藍天就是獨有的優勢,也是西藏農作物和森林生長優於別處的原因。
雖然西藏的這些地方比同緯度的內地平原溫度還是低,但青藏高原上空氣稀薄,塵埃少,透明度高,再加上雨季短,晴天多,因此高原上光照充足,輻射強烈,內地人去西藏,稍不留神,就會被曬得色黑皮爆,這是輻射較內地強烈的緣故。而這些正是農作物和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夏溫偏低,生長期長,光合作用強烈,有機物質積累高,這些都是西藏農作物和植物生長的極特殊的條件,這是上帝對高原寒冷的補償吧
I. 中國西北地區青藏地區的地理知識
1.盆地:新疆准噶爾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青海柴達木盆地(由北至南)
2.山脈:新疆天山山脈、昆侖山、青海祁連山、西藏唐古拉山、西藏可可西里山、西藏喜馬拉雅山脈,山脈太多了。。。
3.民族:
(1)藏族:藏族主要是居住在中國青藏高原地區,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以及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省。人種屬於蒙古人種。藏族信仰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吸收了藏族土著信仰本教的某些儀式和內容,形成具有藏族色彩的「藏傳佛教」。絕大部分藏族以糌粑(漢語:炒麵)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細粉。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重視「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哈達」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厘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2)維吾爾族:維吾爾族是一個多源民族,最主要的來源有兩支:一支是來自蒙古草原的回紇人,另一支是南疆綠洲上的土著居民。全民族使用維吾爾語,該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住房一般為土木結構的平房,經濟條件好的住房講究,設有廊房,並雕花紋或繪制圖案。一日食三餐,早飯吃饢和各種瓜果醬、甜醬,喝奶茶、油茶等,午飯是各類主食,晚飯多是饢、茶或湯面等。以麵食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種類有數十種。最常吃的有饢、羊肉抓飯、包子、面條等。 維吾爾族喜歡飲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新疆盛產綿羊,由此維吾爾族便有了烤羊肉串的習俗。維吾爾族傳統服裝極富特色:男子穿「袷袢」長袍,右衽斜領,無紐扣,用長方絲巾或布巾扎束腰間;農村婦女多在寬袖連衣裙外面套對襟背心;
4.氣候:
(1)西藏:
空氣稀薄,氣壓低,含氧量少
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
氣溫偏低,日溫差大
全年分為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氣候類型復雜,垂直變化大
(2)新疆:
新疆遠離海洋,深居內陸,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濕氣不易進入,形成明顯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變化大,日照時間長(年日照時間達2500-3500小時),降水量少,空氣乾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南疆的氣溫高於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於南疆。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准噶爾盆地為零下20℃以下,該盆地北緣的富蘊縣絕對最低氣溫曾達到零下50.15℃,是全國最冷的地區之一。
J. (16分)西藏自治區是中國一個具有獨特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徵的區域。圖12為該自治區部分地區圖。完成下列各
(1)簡述圖中A城世界遺產的文化特色。(2分)藏佛教寺廟版;古宮。(2分)
(2)根據權該地區聚落分布特點從自然條件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河谷(或山谷)溫暖;取水方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任答三點得滿分,共6分,其它答案酌情賦分)。 (3)簡析該區域「一年無四季,一日見四季」的原因。(8分) 該地區夏季因地勢較高,故氣溫較低;冬季因緯度較低;地勢高,寒潮影響較弱,氣溫並不是特別低,這導致該地區終年氣溫較低,氣溫年較差較小。所以「一年無四季」。(4分)該地區地勢較高,空氣稀薄,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較小,白晝氣溫較高;夜間大氣逆輻射弱,保溫作用差,夜間氣溫較低,導致晝夜溫差大,所以「一日見四季」。(4分)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