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中國地理
⑴ 如何評價中國國家地理雜志
大學曾立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明陰陽,通八卦,前後各知五百年,與友對飲,笑談江湖諸事」,現在看來目標是過於宏大了~
身為工科男,地理一向是弱項,以及外出機會較少,於是決定從05年開始看《中國國家地理》,有意對地理知識發起總攻。讀起來才發現此書涵蓋范圍極廣,以地理為主線,牽引出民俗、歷史、天文、生物等多個領域的知識,堅持讀兩年的話基本可以在頭腦里搭建一個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框架,剩下的就是通過不斷地學習實踐填充這個體系。
現在最爽的感覺在於攤開地圖,隨手一指就可以對當地的民俗地貌如數家珍,根本不用發愁假期無處可去。有時候就是看哪裡的特價機票便宜來決定度假地點,因為早已在書里見過這些地方,只剩下親身去實踐一番了~前陣子發現去伊寧的機票只有100多,本來想去伊犁河谷溜一圈,不過鑒於局勢混亂未能成行,引為憾事~
大愛此書,只是工作之後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PS.他們家的《中華遺產》也非常不錯,側重人文歷史,水平不輸《中國國家地理》,推薦之
「內容為王」是《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踐行原則。突出圖片和地圖獨立語言的作用,圖文並重,版面達到1:1。以顛覆常識來吸引讀者目光是招牌戰術。但並非是噱頭,而是有著嚴謹的科學態度。雜志在文風定位時強調要文章以第一人稱「我」來講述,令讀者有帶入感。雜志圖片選用上,要求精選圖片並大量選取大尺度航拍片,寫好每張圖片的說明,充分表達圖片信息,保證有足夠文字量和空間。雜志首先通過強大的視覺沖擊讀者視覺,其次通過詳實圖片文字說明引導讀者進入文章內容。缺陷是圖片有片面性的缺陷,僅僅讀圖是無法完全讀懂文章。縱使再好的圖片,如果不能結合文字內容,最終讀者只能浮光掠影。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一般指中國國家地理
《中國國家地理》,1950年創刊於南京,原名《地理知識》,是關於地理的月刊,該刊的文章和圖片經常被中央及地方媒體轉載。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很多家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為重點收藏期刊。
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是中國大陸著名的有關地理的雜志。
因該社隸屬中國科學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家學者作為該社顧問,同時還有許多戰斗在科考第一線的工作者與雜志社保持著密切聯系,因此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
⑵ 中國地理位置的優缺點
中國地理位置的優點:
1、緯度位置好,位於溫帶亞熱帶之間。
2、地理位置、海陸位置好,背靠最大的大陸,面向最大的大洋,倚靠最高的高原。從而有了溫暖濕潤雨水充沛的氣候,青藏高原還有的水塔和屏障等重大戰略作用。
3、地形和水文優勢,擁有多塊世界最大的平原之一,西高東低的地形+河流資源豐富=豐富的水資源、航運資源和水能資源。
4、資源豐富,耕地、水、煤炭油氣、各種礦產、生物等等資源眾多,地大物博,應有盡有。
5、陸地面積大,海岸線長。使中國成為世界為數不多的海陸兼備的國家,而且是擁有全地形地貌的國家,戰略縱深大,海岸線狹長,大陸架寬廣,良港、島嶼眾多。
中國地理位置的缺點:
1、地形復雜崎嶇,山地太多。中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面積超過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導致基建成本高,交通始終是中國西部山區發展的主要障礙。
2、地形氣候差異過大, 西北部氣候乾旱,青藏高原嚴寒且生態脆弱不適宜發展,導致東西部資源、人口的分布和經濟發展極不平衡。
3、自然災害多,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頻繁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洪災、旱災、地震、台風、冰雹、沙塵暴、山體滑坡等。
4、中國石油資源不夠豐富。
5、海權短板明顯,中國既是海洋大國,也不是海洋大國。中國近海被過多的群島、島嶼包圍(即所謂島鏈的封鎖),活動受限於狹小的近海空間里。
(2)評價中國地理擴展閱讀
1、外交情況
中國屬於第三世界國家,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從本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出發,把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發展各國友好合作和促進共同經濟繁榮,作為自己對外工作的根本目標。
在處理國與國關系時,中國一貫主張互不幹涉內政,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指導,而不以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異同為標准。中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和許多國際性組織成員國。
2、音樂情況
中國在世界當代音樂文化中保持著它的獨特體系、獨特思維和獨特風格,因而對世界音樂是具有獨特貢獻的一個組成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音樂的歷史進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嶄新階段,並揭開了新的、更加燦爛篇章。在聲樂、器樂、大型音樂體裁,以及歌劇、舞劇、電影音樂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發展和成就。中國當代音樂有一些作品可以列入世界音樂的經典寶庫。
⑶ 中國地理特點
疆域和行政區劃
1.位置 我國的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中國地圖 我國半球位置:東半球和北半球。 我國的經緯度位置:我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我國東西跨越經度60度多,最東端的烏蘇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高原時差4小時多。 2.遼闊的疆域 我國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我國領土的四端為:最東端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ºE多),最西端在帕米爾高原附近(73ºE),東西跨經度60多度,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最南端在曾母暗沙(4º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53ºN)多,南北跨緯度約50度,南北相距約5500千米。 3.疆界和鄰國 我國陸上疆界兩萬多千米與我國相鄰的國家有14個。東鄰朝鮮,北面是俄羅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接界。南接越南、寮國、緬甸。 我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瀕臨的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我國的領海,是指從海岸基線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瓊州海峽為我國內海。沿海分布有台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南海諸島等50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同我國隔海相望的鄰國有: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和印度尼西亞六個國家。 4.行政區劃 中國地理我國現在行政區基本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和鄉(鎮)三級,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在歷史上全國劃分東北區、華北區、華東區、中南區、西南區和西北區6個大區。香港、九龍、澳門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中英兩國政府於1984年12月簽署有關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我國政府於1997年7月1 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在香港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 我國同葡萄牙政府於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簽署了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聲明重申,澳門是中國領上。我國政府已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在我國行使主權下的澳門實行「一國兩制」。
人口和民族
1..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我國約有13億人口,約佔世界人口總數的21%,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人口的分布是東南多,西北少。從城鄉分布來看,2004年末全國城鎮人口達到54283萬人,占總人口的41.76%,鄉村人口為75705萬人,佔58.24%。 2.華僑與華人 我國的有3000多萬華僑和華人分布世界各地。僑胞原籍以廣東、福建兩省最多,這兩省許多地方一向以僑鄉著稱。 3.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人口素質 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因此,推行計劃生育仍然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人口素質,仍然是加速實現四化的當務之急。現階段我國的人口增長由於政府宏觀調控力度大,已基本完成了從傳統模式向現代模式的轉變,人口增長特點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但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我國每年增長的人口依然很多。因此我國仍要把推行計劃生育當成一項基本國策。 4.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少數民族自治地區分部圖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全國共有56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約佔全國人口的92%。其他55個民族人口較少,統稱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有1500多萬。人口在400萬以上的還有滿、回、苗、維吾爾、彝、土家、蒙古、藏族等。漢族分布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等邊疆地區。總之各民族的分布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
地形
1、我國的地形特徵 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地形齊備,山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2/3;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階梯狀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為第一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雲貴高原東一線以西與第一階梯之間為第二級階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間,主要為高原和盆地。第二階梯以東,海平面以上的陸面為第三級階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為丘陵和平原。 復雜多樣的地形,形成了復雜多樣的氣候;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有利於濕潤空氣深入內陸,供給大量水汽;使大河滾滾東流,溝通東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級階梯流人低一級階梯的地段,水流湍急,產生巨大的水能。 2.主要山脈分布 東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為天山一陰山一燕山;昆侖山一秦嶺;南嶺。東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從西而東為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長白山一武夷山;台灣山脈。 南北走向的2條:賀蘭山;橫斷山。西北一東南走向的有2條:阿爾泰山、祁連山。在我國和尼泊爾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山脈主峰一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特點和分布:青藏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國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點是高峻多山,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湖泊眾多,草原遼闊,水源充足。內蒙古高原在我國北部,包括內蒙古大部和甘、寧、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國第二大高原。其特點:地面開闊平坦,地勢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黃土高原海拔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蓋著疏鬆的黃土層,是世界上黃士分布最廣闊、最深厚的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千溝萬壑。雲貴高原岩溶地形廣布;山嶺起伏;崎嶇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點:四川盆地位於四川東部,因廣布紫色砂頁岩,有『紅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稱,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大盆地: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南部,呈環狀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為戈壁、沙漠,東部多沼澤、鹽湖,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典型的內陸高原盆。准噶爾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是中國第二大盆地,東西長1120千米,南北最寬處約800千米。面積約38萬平方千米,海拔500~1000米。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點:東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稱,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國第二大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位於長江中下游沿岸,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眾多。 主要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等。 4.主要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區 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區:①東南部的台灣和福建沿海;②華北太行沿線和京津唐地區;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雲南兩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肅、寧夏。
氣候
我國屬季風性氣候區,冬夏氣溫分布差異很大。氣溫分布特點為:冬季氣溫普遍偏低,南熱北冷,南北溫差大,溫差近50℃。主要原因在於: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獲得太陽能量少;緯度影響:冬季盛行冬季風。夏季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溫差不大。主要原因在於: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獲得熱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風,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陽高度大,緯度越高,白晝時間越長,減緩了南北接受太陽光熱的差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鎮,夏季最熱地地方是吐魯番。重慶、武漢、南京號稱我國「三大火爐」。 無霜期和生長期:我國各地的無霜期,一般來說,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內地逐漸縮短。 無霜期長則作物的生長期也長。反之則短。 2.降水和干濕地區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 我國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具有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減少的特點。 成因:我國東南臨海,西北深入到亞歐大陸內部,使得我國的水分循環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弱。另一方面,能帶來大量降水的夏季風,受重重山嶺的阻擋和路途越來越遠的制約,影響程度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小。 降水的季節變化 我國各地降水量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國大多數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這個時期的降水量一般要佔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區來看,南方雨季開始早而結束晚,北方雨季開始晚而結束早。 成因:我國降水量的這種時間變化特徵,是與季風因鋒面移動產生的雨帶推移現象分不開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濕氣流與南下的冷空氣在南嶺一帶相遇,雨帶在此徘徊,華南雨季開始;六月份,雨帶隨鋒面推移到長江流域,並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大約擺動一個月左,陰雨連綿,此時正值梅子黃熟時節,稱為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季節;七、八月份,雨帶隨鋒面推進到華北、東北等地,我國北方降水量顯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大,雨帶隨鋒面迅速撤回到長江以南,加上有台風雨配合,此時華南雨水仍較多。 降水量的地區分布:分布極不均勻,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我國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灣的火燒寮,最少的地方則是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
河流與湖泊
1.外流區和內流區 直接或間接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稱為外流區,我國最大的外流河是長江。不流人海洋,流人內陸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內流河。內流河的流域稱為內流區,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是塔里木河。 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徵:以秦嶺一淮河一線為界,南、北方外流河水文特徵差別明顯: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季節變化較小,汛期較長,含沙量小,無結冰期;北方除黑龍江等少數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節變化規汛期較短,含沙量大。其原因是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長,植物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氣溫在0℃以上。北方正好相反。 主要內流河及其水文特徵:我國內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國最長的內流河。高山冰雪融水是內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徵與季節密切相關。 2.長江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正源是沱沱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東西南側,全長6300千米,流經青、川、渝、藏、滇、鄂、湘、贛、皖、蘇、滬等門個省、市、自治區,注入東海。從格拉丹東雪峰至湖北宜昌為長江上游,峽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是其水文特徵,聞名的長江三峽(雷塘峽、巫峽、西陵峽)就位於長江上游;從宜昌到江西湖口為中游,這一段長江河道彎曲,湖泊多,支流多;從湖口以下到長江口為下游,這一段支流少,江闊水深,河段受海潮的影響,水位定時漲落。長江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東西航運大動脈,長江航線具有運量大。投資省、成本低等優點,長江水能資源蘊藏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葛洲壩水利樞紐是長江上第一個大型水利樞紐,是目前我國發電能力最大的水電站;舉世注目的三峽水利工程,1994年12月14日正式開工,到2009年建成將安裝70萬千瓦的發電機26台,年發電量846億千瓦時,比當前世界上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電站還大40%。將原來只能通航到重慶的船隻從1000噸提高到5000噸。使素有「黃金水道」之稱的長江,在我國經濟建設中更加發揮其重要作用。 3.黃河 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陝、豫、魯等9個省、自治區,注入渤海,從巴顏喀拉山的北麓至內蒙古河口鎮為上游,上源的青海段,河水清澈,水流緩慢;青海省東部的甘肅段,峽谷多,水變渾,水量增大;青銅峽以東的定蒙段,水流平穩,水量變少。從河口鎮到河南孟津為中游,先後接納了汾、渭等數十條支流,水深流急,含沙量大;孟津以下為下游,流經平原,河寬水緩,泥沙沉積成為「地上河」。 黃河的上游和下游常有冰壩阻塞水流的凌汛現象,解放前幾乎年年因凌汛決堤而泛濫成災。治黃的關鍵是泥沙問題。 4. 額爾齊斯河 額爾齊斯河是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 5.湖泊 我國的湖泊眾多,天然湖泊有2000多個,主要的淡水湖有:江西的鄱陽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蘇的太湖和洪澤湖、安徽的巢湖。位於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鹹水湖。位於西藏中部的納木錯是我國第二大鹹水湖,也是我國最高的湖泊。
海洋的利用
1.鄰近我國大陸的海洋《中國地理教科書》 我國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以及台灣東側的太平洋海區。其中,渤海是我國的內海。 2.豐富的海洋資源 大陸架:又稱「陸棚」或「大陸淺灘」,是大陸向海洋延伸的淺海地帶。大陸架淺海是海洋資源最富饒的部分,蘊藏著豐富的石油、煤、鐵等礦藏,也是海洋生物資源極其豐富的地方。 我國近海漁場很多。東海素有天然魚倉之稱。舟山漁場是全國性的大漁場,北方的渤海海灣漁場以盛產對蝦著稱。 我國的海鹽產量居世界首位。主要鹽場有長蘆鹽場,鶯歌海鹽場,布袋鹽場。 海底石油資源:我國海洋中礦產資源很豐富,石油、天然氣是重要的海洋礦產。蘊藏量以東海大陸架最佳,南海和渤海次之。
⑷ 中國地理的優缺點
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地形齊備,山區版面積廣大權,約佔全國面積的2/3;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階梯狀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為第一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雲貴高原東一線以西與第一階梯之間為第二級階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間,主要為高原和盆地。第二階梯以東,海平回以上的陸面為第三級階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為丘陵和平原。
復雜多樣的地形,形成了復雜多樣的氣候;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有利於濕潤空氣深人內陸,供給大量水汽;使大河滾滾樂流,溝通東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級階梯流人低一級階梯的地段,水流湍急,產生巨大的水能。
⑸ 中國地理的大概情況
南北跨度緯度將近50度
大部分在溫帶
小部分在熱帶
東西跨越經度60多度
分屬於東5區至東內9區共五個容時區
是世界面積第三國
地勢特徵西高東低
呈階梯狀分布
地形類型多種多樣
山區面積廣大
河流以外流河為主
資源總量豐富
分布不均
等等等等…
⑹ 根據中國地圖描述並評價中國的地理位置
解:(1)我國的地理位置:①海陸位置: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來自海洋專的濕潤空氣屬使我國東部降水充沛,水資源也比較豐富.沿海港灣眾多,便於發展海洋運輸事業.海陸交通便利.②半球位置:中國大部分位於北半球和東半球.③緯度位置:我國南部被北回歸線(重要緯線)穿過,我國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小部分位於熱帶,無寒帶.我國南北跨緯度50度,氣候差異大,有利於農業生產.(2)我國幅員遼闊,疆域廣大,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差不多與整個歐洲的面積相等,在世界各國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積較大的國家.(3)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 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我國領海的寬度是12海里(1海里=1.852千米).按照《聯合國海洋公約》的規定,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故答案為:(1)亞;太平;降水;豐富;眾多;海洋運輸;便利;北;東;北回歸線;北溫;熱;寒;50度;大;農業;(2)3;(4)12.
⑺ 如何正確的評價《中國國家地理》雜志
《雜志鋪雜志訂閱》國家當地這本雜志的內容涉及了天文、地理、生物、人文、歷史諸領域新近發生的有價值的事件。所以使用閱讀的人群體比較廣泛。
⑻ 評價中國地理海陸位置的有利與不利
優勢:(1)利於濕潤的海洋氣流給我國東部地區帶來豐沛降水;
(2)有利於發展海洋漁內業容、造船業,以及開發海洋其他資源;
(3)有利於發展海洋交通,便於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往來;
(4)有利於我國沿海地區接受來自國外的信息、技術,接受來自國外的產業轉移,發展我國經濟.
圖片答案
一
1俄羅斯;2韓國,3日本;C
二
A
滿意
⑼ 如何評價央視節目《地理中國》
廢話很多,許多內容是來消遣觀眾浪費時間的。
⑽ 中國的地理位置好不好,各方面評價一下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疆域南起曾母暗沙(北緯4°附近),北至漠河附近的黑龍江上(北緯55°多),南北相距約5500公里;西從帕米爾高原(東經73°附近),東到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匯流處(東經135°多),東西相距約5000公里。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中國同14個國家接壤,與8個國家海上相鄰:東北與朝鮮接壤,東北、西北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為鄰,正北方是蒙古國,西部毗鄰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與印度、尼泊爾、不丹相接,南面有緬甸、寮國和越南。
地理位置對於交通事業的發展不容懷疑。中國的海洋運輸事業自古以來就很發達,首先歸功於中國擁有東部曲折的海岸線,多優良港灣,為發展海洋運輸帶來奠定基礎。隨著人們交往的增多,物流量人流量的增多,其交通價值更是明顯。這個功能也主要顯示出強烈的區位優勢,向東可到日本,美洲等國家,向南可到東南亞,南亞,西亞,非洲等地區;另外,中國大陸又背靠亞歐大陸,為建設陸上發達交通提供可能。中國的「第二亞歐大陸橋」可以一直從連雲港向西到達歐洲荷蘭國家境內。這充分顯示出我國海陸位置的天然區位優勢。。
優良的地理位置,可以形成世界的集散中心。中國的香港,雖然在早期只是個小小的轉運碼頭,但是其天然的地理位置卻是得天獨厚的。不僅是太平洋與亞洲邊線的完美結合點,也是大西洋尤其是東岸英國與大西泮西岸尤其是美國連線的反向延長線的時區中點位置。這個位置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香港可以不受時差的限制而24小時全程全球性地開展業務工作。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