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酉陽
1. 酉陽在不同的季節發生過哪些自然災害
從這些發生過哪些自然災害?究竟在西安的酉陽也有過很多病人,泥石流或者地震都是經常發生的
2. 酉陽最出名的旅遊地名
二、旅遊資源概況
酉陽內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豐厚,民俗民風獨特,旅遊資源豐富,集世外桃源、千年古鎮、百里畫廊、民族風情、紅色經典、宗教文化和綠色生態之大成。豐富多樣的資源類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十大核心精品旅遊景區:桃花源國際休閑旅遊度假區、龔灘古鎮景區、龍潭古鎮景區、紅色景區(含趙世炎同志故居、南腰界革命根據地)、酉水河景區、阿蓬江景區(含菖蒲蓋、石泉古苗寨、龍頭山)、大坂營原始森林景區、筍岩大峽谷景區、小河鎮丹霞地貌景區、百家祠堂景區。
(一)桃花源國際休閑旅遊度假區:李鵬同志親筆題名「中國酉陽桃花源風景區」,規劃面積27.8平方公里,其核心景區面積7.8平方公里,由退化天坑世外桃源、金銀山國家森林公園、伏羲洞岩溶地質奇觀、桃花源土家擺手廣場、渝東南民俗風情街五大部分組成,與1600多年前晉代大詩人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毫釐不爽,是一個集秦晉歷史文化、土家民俗文化、自然生態文化、天坑溶洞地質奇觀於一體的復合型景區。先後被評為市級文明旅遊風景區、國家4A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十大文化休閑旅遊品牌景區」、「2010年度.最負國際盛名景區」。今年4月,被中香港旅遊營銷峰會組委會授予「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旅遊品牌」榮譽稱號。目前,正全力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打造國際休閑旅遊度假區。
(二)龔灘古鎮景區:龔灘古鎮坐落在阿蓬江與烏江交匯的烏江東岸,三面環水,是山水景觀和古鎮文化緊密結合的典範,是全國唯一的山水古鎮。古鎮源自蜀漢,置建於唐,距今1700多年的歷史,素有「錢龔灘」之美譽。2公華里長的青石板街光可鑒人,12處文物古建築別具一格,封火牆氣勢磅礴,四合院古樸幽靜,土家吊腳樓形態各異,是國內保存完好且頗具規模的明清建築群,被專家學者譽為「建築奇葩」、「絕壁音符」。國畫大師吳冠中稱:「是唐街,是宋城,是爺爺奶奶的家。」古鎮還是著名室外寫生基地、影視拍攝基地和自然攀岩基地。《武陵山剿匪記》、《奇人安世敏》、《趙世炎》、《桐子花開》等影視片均在此拍攝。2002年5月,在這里成功舉辦了首屆國際攀岩挑戰賽,上演了一幕幕「絕壁上的芭蕾」。如今,龔灘古鎮已建成重慶市第一歷史文化名鎮、國家4A級旅遊景區。
(三)龍潭古鎮景區:龍潭古鎮是全國第二批歷史文化名鎮,古有「小南京」和「貨龍潭」之美譽。古鎮為「縣丞」、「巡檢」、「州同」、「縣佐」所在地,清雍正13年因毀於火災而由梅樹遷建於現址,面積1.5平方公里,規模龐大,保存完好。3公里長的石板街被磨蹭得光可鑒人,青幽如玉;土家吊腳樓翹角飛檐,形態美觀;封火牆壁壘森嚴,氣勢恢弘。街上店鋪林立,巷道相互連通,四合院古樸幽靜,頗具特色。王家大院、吳家院子、萬壽宮等,見證了古鎮厚重的歷史。
(四)紅色景區:酉陽是一片紅色土地。趙世炎故居稱趙庄,位於酉陽龍潭鎮,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慶市廉政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2010年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故居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佔地1605平方米,建築面積710平方米,磚木結構,復四合院布局,共有房屋32間。修繕整治後的故居分為六大部分:趙世炎同志故居、趙世炎烈士陳列館、趙世炎烈士憑吊廣場、遊客接待中心、生態停車場和綠化帶,總佔地面積118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670平方米。南腰界革命根據地位於酉陽西南部,距縣城80公里,是賀龍、任弼時、關向應、蕭克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創建的川黔湘鄂革命根據地,也是重慶市唯一的省級蘇維埃政權。景區完好地保存著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司令部舊址、紅軍會師紀念亭、紅軍烈士墓、紅軍石板街、紅二六軍團會師舊址、紅軍紀念亭、十大政綱、南腰界區蘇維埃成立大會會址、大壩場戰斗遺址等革命遺址景點共56處。
(五)酉水河景區:酉水河發源於湖北省宣恩縣,流經酉陽大溪、酉酬、後溪三鎮,於秀山縣境內注入沅江,素有「渝東南小桂林」之美譽,是國家濕地公園。河流兩岸植被茂盛,濕地類型特徵明顯;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價值突出;山水結構獨特,景觀優美,土家人沿岸聚居,是土家文化的發祥地。古樸的後溪古鎮,古老的擺手堂,獨特的土家擺手,原味的河灣古寨,悠揚動聽的民歌山歌,風味獨特的飲食文化,散發著特有的民族氣息。
(六)阿蓬江景區:阿蓬江全長249公里,為烏江第一大支流。酉陽境內流經蒼嶺、兩罾、龔灘等鄉鎮,全長75公里,薈萃了大河口、神龜峽、梯子洞、石柱門、石丘田、間隙噴泉、罾潭巡檢司遺址、上罾潭、下罾潭、紅花大絕壁等諸多精品景點,兩岸濕地特徵明顯,生物種類繁多,已申報為國家濕地公園。石泉古苗寨位於阿蓬江國家濕地公園核心區蒼嶺鎮大河口村阿蓬江畔,小地名「火燒溪」。古寨分上中下三寨,被1000多棵古樹、500多丘梯田和滿山翠竹緊緊包圍,寨上有70多棟木質民居,全是石姓。古寨是重慶市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苗寨。菖蒲高山大草原距渝湘高速大涵出口約10公里處,平均海拔1500米,草場方圓百平方公里,是開發旅遊地產、房車營地、跑馬場、狩獵場、山地高爾夫球場和高山滑雪等高端旅遊的絕佳境地,被譽為「江南的鄂爾多斯」、「重慶的川西大草原」。龍頭山位於酉陽宜居鄉境內,海拔1600多米,在歷史上與梵凈山齊名。有三王洞飛靈寺、金頂龍頭寺等佛教遺存,集天梯、石林、草場、捨身橋、天生橋等特色景觀,是融自然山水、宗教文化、民俗風情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七)大坂營原始森林景區:大板營原始森林位於酉陽縣木葉鄉境內,與湖北平壩營林區、黔江灰千林場接壤,面積900多公頃。林區平均海拔1600米以上,古木參天,野獸出沒,有香獐、雲豹、獼猴、武陵鯢、小靈貓、紅腹錦雞等國家珍貴保護動物,有成片的珙桐、香果樹、中華蚊母等古老珍稀植物,是地球北緯「神秘28度」森林面積最大、生態保存最好的神秘地區,是我國不可多得的動植物基因庫,是科考、探險的理想勝地。
(八)筍岩大峽谷景區:位於酉陽龍潭鎮,長10餘公里。峽谷里曲徑通幽、溪水潺潺,最寬處8至10米,最窄處僅有2至3米,峽谷垂直落差達1000米以上。峽谷融「萬畝杜鵑、千山紅葉、百年古寨、八百奇峰、十里悠峽」於一體,以雄、奇、險、秀、峻、幽著稱,景觀十分獨特。已吸引全國各地近萬名驢友和遊客前來領略峽谷風光,成為探險、體驗、徒步以及峽谷旅遊的新亮點。
(九)小河丹霞地貌景區:桃坡位於酉陽西南部,處小河鎮以北,總面積20平方公里。景區內山峰連綿、河谷幽深,構成了依山傍水的田園風光。奇特的丹霞地貌,以其褐紅的丹霞赤壁,拔地而起的孤峰窄脊,儀態萬千的奇山異石與綠色森林、飛瀑、流泉相映成趣,具很高的旅遊觀賞價值。沿河而進,「赤壁丹崖」綿延十里,嘆為觀止;兩岸翠竹連綿、茂林修竹,形成了奇特的「萬馬歸槽」、「和尚岩」、「轎子頂」等獨特的丹霞地貌景觀。整個景區青山疊翠、小橋流水、民居錯落、民風獨特,彷彿世外桃源,讓人流連忘返。
(十)百家祠堂景區:百家祠堂景區是酉陽百家祠堂文化有限公司於2009年11月啟動打造的展示土家文化、傳承中華民族感情的主題公園,總面積736畝,其中建設面積336畝。景區以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為背景,以中國姓氏及祠堂文化為主線,以尋根歸宗的百家姓為單位,以古建築風格為形式,挖掘、保護、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展現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景區建設計劃投資10億元人民幣,主要規劃建設百家祠堂(504家)、雙百人物塑像、天堂廣場、華夏祠庫、華夏總祠、百壽公寓、祠都賓館、民族風情長廊、丹青華夏、萬壽步道、酉州大峽谷等。目前,該項目已於5月9日正式奠基,打造「中國首創、世界唯一」的集尋根、祭祖、續譜、集會、賞景與居住於一體的綜合人文景區
3. 重慶酉陽縣在哪裡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位於渝鄂湘黔四省市結合部,東鄰湖南省龍山縣,南與秀內山縣、貴州省松桃、印江容縣接壤,西與貴州沿河縣隔江(烏江)相望,西北與彭水縣,正北與黔江縣、湖北省咸豐、來鳳縣相連。地理坐標為東經108°18′25″—109°19′18″。東西寬98.3公里,南北長119.7公里。酉陽幅員面積5173平方公里,是重慶市幅員面積最大的區縣,發展空間十分廣闊。下轄桃花源、龍潭、麻旺、酉酬、大溪、興隆、黑水、丁市、龔灘、李溪、泔溪、後溪、蒼嶺、小河等 14 個建制鎮和塗市、板溪、銅鼓、可大、五福、偏柏、木葉、毛壩、花田、後坪、天館、宜居、萬木、兩罾、板橋、官清、南腰界、車田、腴地、清泉、廟溪、浪坪、雙泉、楠木等 24個鄉,278 個行政村(含8個社區)。縣城坐落於兩山之間,酉城河穿城而過,像一顆鑲嵌在武陵山區的璀璨明珠,宛如一條巨龍遊走在神秘的桃花源AAAA級風景區和滿目蒼翠的金銀山國家級森林公園之間。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4. 中國重慶酉陽是怎麼樣的一個地方
去酉陽公眾信息網上一看便知 我們說的還不如他標准 雖然我是酉陽人
5. 重慶酉陽的風俗人文地理
重慶市酉陽土家族復苗族自治縣為土製家族聚居地,陽戲、儺戲是土家族最具民族民俗特色的民間文化珍寶:
陽戲是地道的土家族劇種。早先叫揚花柳,為民間藝人行乞或風塵女子賣唱糊口的表演藝術,後經藝人的加工改造,才形成生旦凈醜末行當齊全的地方劇種。陽戲表演重做工少武打,多演文戲、家庭戲、悲劇,生活氣息濃。旦角在陽戲中居各行之首。陽戲唱腔由正調和小調兩部分組成,共17個曲牌。
在酉水河流域的酉陽縣,「陽戲」之「陽」,一說酉陽位於酉水之北謂之陽,二說戲是因為面具朝上,三說「揚花柳」與「陽」諧音,而「揚花柳」又有淫色之嫌,故定名為「陽戲」
流傳在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境內的儺戲,可追溯到殷商時期,距今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戲劇的活化石。
儺戲,又叫「儺願戲」、「儺堂戲」,它源於原始社會圖騰崇拜的儺祭,是土家先民為驅鬼逐疫舉行的一種祭祀儀式。主要特點是角色都戴木製假面,扮做鬼神歌舞。
6. 酉陽是什麼地方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簡稱為酉陽縣)位於重慶市東南部,地處武陵山區腹內地,是出渝達鄂容、湘、黔的重要門戶,素有「渝東南門戶、湘黔咽喉」之稱。
酉陽縣東鄰湖南省龍山縣,南與秀山縣、貴州省松桃、印江縣接壤,西與貴州沿河縣隔江(烏江)相望,西北與彭水縣,正北與黔江縣、湖北省咸豐、來鳳縣相連。[1]
至2014年底,酉陽縣幅員面積5173平方公里,轄39個鄉鎮;常住人口為56.24萬人(戶籍人口86.04萬人)。以土家族、苗族為主,另有漢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共18個民族。
酉陽縣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獲得過」全國文明縣城「、「中國綠色名縣」、」市級生態縣「等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國家民委命名為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
酉陽網路資料
7. 重慶市酉陽縣的地理位置
住在湖北,湖南,貴州,重慶毗鄰,武陵山區土家族山,和兩個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中國湖北省西南部,地理坐標東經109°4'48「?109°58'42」北緯和29°50'24「?30°40'00」。重慶相鄰的宜昌市,南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神農架林區東北部,西部和東北部。轄恩施,利川兩個縣級市和6個縣,巴東,來鳳,咸豐,建始,鶴峰,宣恩。資本恩施市。區?的24111平方公里,人口3.94萬,其中包括中國漢族佔45%左右,約46%的土家族,苗族約6.5%。古巴的春秋戰國時期,成立於1949年恩施地區的國家,在1970年成為恩施地區,家在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於1983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自治州之一。其目前的名稱於1993年4月。在南方的湖北西部山區的情況下,「希爾說,原來的」。
2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區東部,雲貴高原,毗鄰重慶市,貴州省,湖北省,湖南省進入國家「西部大開發」的唯一地區。北湖北西部山區,東南部雪峰屏幕。東部,東北部和湖南省,懷化市,張家界市的交界處西南貴州省銅仁地區接壤,毗鄰西部秀山,酉陽縣毗鄰,西北恩施州,湖南,湖北,重慶和貴州交界處的土地省市。地勢南低,東,北西,從西到東逐漸減少的第二個步驟的東部邊緣,地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武陵山脈西北中山市山原始景觀,可分為北東,南西斜一致的,中央的原始地貌,山的底部,中部和東南部的部分。原來的低山Qiugang平地貌區,,海拔高達1737米,最低海拔為97.1米。
8. 酉陽桃花源的地理位置
酉陽桃花源
酉陽桃花源地處武陵山腹地,渝、鄂、湘、黔四省(市)在此接壤,版距重慶主城九區權360公里,從重慶市區出發經G65渝湘高速(包茂高速)即可到達。桃花源是離酉陽縣城不到500米處的石灰岩溶洞,高、寬約30米。洞前的桃花溪水自洞內流出,溪畔有一個四角木質小亭。傳說是當年漁人問津之處,故名「問津亭」。仰視洞口高處,著名歷史學家馬識途先生題寫的「桃花源」三個大字。
中國重慶酉陽桃花源國家5A級旅遊景區,由伏羲洞、桃花源廣場、桃花源國家森林公園、酉州古城、桃花源風情小鎮、二酉山世外桃花源文化主題公園等六大部分組成,毗鄰長江三峽、張家界、鳳凰古城、梵凈山等知名景區。
桃花源集秦晉歷史文化、土家民俗文化、自然生態文化、天坑溶洞地下河共生岩溶地質奇觀於一體。桃花源風景區與陶淵明筆下描述的「世外桃源」極其吻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委員長李鵬親筆題詞「中國酉陽桃花源風景區」。是「遠離塵世喧囂、步入秦晉田園、探尋科學奧秘、回歸綠色天堂」的絕地方。
9. 重慶酉陽地區是什麼民族有什麼特色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地處渝東南邊陲的武陵山區,渝、鄂、湘、黔四省(市)在此接壤,是渝東南重要門戶。全縣面積5173平方公里,是重慶市面積最大的縣,轄39個鄉鎮,人口73萬,其中土家族44.5 萬,苗族16.5萬人,還有滿、彝、回、黎等16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縣總人口的83.6%,是土家族苗族的主要聚居地。這里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西面有灘急浪高的烏江天險;東面有被喻為「土家族搖籃」的酉水河和古樸的民風民俗。歷史上,酉陽曾是2000多年的縣府和八百年州府所在地,是明、清時代川東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現今渝東南少數民族文化的主要分布區。2003年3月,國家文化部授予該縣「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擺手舞)稱號,2003年10月,重慶市授予我縣「重慶市民歌之鄉」的稱號。 古樸的民族民間文化 土家族、苗族是古老的民族也是英雄的民族,在強烈的生態壓力下頑強地抗爭,繁衍生息,鑄造了山一般的民族體魄,孕育了燦爛的民族文化。 土家先民經歷了從圖騰崇拜到祖先崇拜到土王崇拜的歷史過程,這三種崇拜形式構成了土家文化的基本架構。 擺手舞。擺手舞是土家族最主要的標志性文化形態之一。是以擺手為特徵的祭祀性舞蹈,是土家先民在進行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土王崇拜和漫長的生產生活實踐活動中創造出來的。 2001年10月,原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委員長李鵬同志來酉陽看望老區人民時,在桃花源廣場與酉陽各族群眾同跳擺手舞,並欣然題詞,「酉陽:土家擺手舞之鄉」。 梯瑪跳神。「梯瑪」即土老司的土家語稱謂,是土家人信奉的本民族「巫師」,是溝通人與神的中介。土老司是土家先民進行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和土王崇拜的組織者、指揮者和具體實施者,作為土家原生文化模式的主要角色,土老司在婚喪嫁娶、擺手祭祖、敬神驅邪、治病消災、祈求幸福吉祥等社會活動中,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職能。 打繞棺。廣泛流傳在酉陽東部一帶的「打繞棺」是一個集吹打與舞蹈於一體的獨特而古老的民族民間藝術形式,她起源和適用於喪葬活動,是土家人在進行喪葬活動時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其舞蹈動律的基本特徵,人們習慣上又稱為「穿花舞」或「穿喪堂」。 面具陽戲。酉陽中、西部的面具陽戲起源於上古時期的「儺儀」是一個既古老又年輕的復合文化形態。它是在保留了儺戲面具的基礎上,又融合了地方土戲和花燈唱腔的特色逐漸演變而成的。 豐富多彩的山歌民歌與花燈。我縣的山歌、民歌種類繁多,特色濃郁,源遠流長。不論男女老少,都喜歡唱歌,有的唱現成的歌,有的觸景生情,即興而歌。我縣的蒼嶺、井崗、後溪、可大等地是遠近聞名的「山歌民歌之鄉」,曲調以其高亢和優美而著稱。花燈是該縣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形式,境內各地均有分布,且各具特色,其中尤以井崗的花燈最賦盛名,唱腔優美、曲調豐富。此外,我縣還有蘊藏豐富的車燈、馬馬燈、高腳車燈、土戲、吹打樂等民族民間藝術形式,或高亢、或低徊、或激昂、或輕柔,匯成了歌、舞、樂的海洋。 相傳漢將軍馬援伏波當年駐扎酉陽,因當地多瘴氣,使士兵的健康受到威脅,將軍便用合茗葉、茱萸、芝麻等研成末,再加鹽製成湯,供士兵飲用以防瘴氣。 後來當地百姓紛紛仿效,漸成習俗,遂演變成今天的「油茶湯」。早在清嘉慶二十三間(1819)纂修的《龍山縣志》上也有清楚的記載:「有所謂油茶者,取黃豆、苞谷、芝麻、米花、腐乾、干松茹、臘肉飣,以脂油炮炒之,撩起;下水,油鍋內加茶葉,煎數沸,酌碗中,泡諸物餉客以示敬。」 後來當地百姓紛紛仿效,漸成習俗,遂演變成今天的「油茶湯」。「油茶湯」味道鮮美,既能作為食品充飢,又能作為飲料提神。土家族有一首歌謠這樣唱道:「土家兒女愛唱歌,只因燒了油茶湯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