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設國家地理
『壹』 國家地理愛好者網什麼時候能打開 大約何時能上
要等三年吧,國家地理愛好者網的創始人因傳播國家地理現在在監獄里,三年後刑期滿
『貳』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從那一年開始紀錄世界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的變遷
c
吉伯特·格羅夫納(貝爾也是創辦人之一)詳見:
1888年10月,國家地理雜志問世,他的創辦人之一,便是發明了電話的科學家貝爾。當時它僅是一份學術性質的科學雜志,讀者僅限於一小群具有專業背景的人。那時的國家地理雜志封面是暗棕色的,完全沒有圖片,只有辛勤治學的研究成果。
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
官方網站
http://lava.nationalgeographic.com/pod/
這個欄目每天向大家提供一幅配有背景資料介紹的國家地理雜志上的照片.內容包
國家地理雜志的改變,是在1899年上任的當時年僅23歲的第一位專職總編輯吉伯特·格羅夫納手裡啟動的。經過之後數十年時間的淬煉精進、琢磨技術,才有了今日的面目。
格羅夫納是最早為地理雜志樹立的傳統之一,以第一人稱撰寫平鋪直敘的文體。到了1910年國家地理雜志又樹立了另一項傳統:黑白與淡彩照片和生動的插畫用得越來越多,封面也加上了橡樹、月桂葉片、橡實、半球圖樣的花邊,此後60年封面一直是這樣的基本格式。到了20世紀的20年代,國家地理雜志首次刊登了一連串探險活動的紀實報道,並附有彩色圖片。30年代萊卡相機和柯達底片的使用,更為國家地理雜志增添了兩項利器,可以將遠方國家的實景送到讀者家中。
1959年9月,國家地理雜志開始固定用彩色照片作封面,這期間,封面上的花邊也逐步去掉,1972年7月首次使用不帶樹葉的封面版式,僅留作為國家地理雜志品牌標志的黃框,以突顯封面的照片。1979年9月,開始永久使用現在的封面版式。
國家地理雜志封面上那個著名的黃色長框,是國家地理雜志品牌的組成部分,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和說著不同語言的人們的心目中,這著名的黃色長框代表著冒險與質量。因此維持這個黃色長框,也就成為國家地理雜志品牌維護的重要部分。
自創刊以來,國家地理雜志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里都是只有英文版,直到1995年,國家地理雜志才出版了第一個外文版,然後無論從發行量還是國際版數量上,它都取得了高速的發展,到2001年已經在世界上出版了20種文字的版本,發行量已經達到1000萬。
地理雜志的視角遍及全球,從極地到內陸,從海底到月球,從草原森林中殘存的部落,到現代化都市中奔忙的人群,都有地理雜志記者們的身影,他們發回的報道文字和圖片,融合了歷史、文學、科學和人類學,因此在大多數讀者的眼中,它不僅僅是一本雜志,而是一本網路全書。因為它不但記錄地理的概貌,而且紀錄了100多年來世界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的變遷,記錄了人類的夢想與追求。
鑒於他的視角如此廣泛,國家地理雜志在創刊之初即有一則編輯方針:「不論任何國家、任何民族的題材,只宜刊登好的一面:不雅的描述、不當的批評,一概不予刊登。」然而到了1970年,雜志的領導層打破了這一堅持了幾十年的傳統,邁進具有爭議的領域,開始報道化學污染、核能發電、非法野生動物買賣和人類演化等等課題。
國家地理的成功和卓越,除了它的成功的辦刊方針及發展策略外,還要歸功於聚集在他旗下的一大批優秀的攝影師。他們不僅學識精湛、技能高超、敬業執著,更是一群對我們這個世界始終保持著激情與好奇的人,所以我們從地理雜志的大量精美絕倫的圖片中,感受到的既有樸素的自然狀態對我們視覺的巨大沖擊,更有被它喚起的發自內心的感動。這也正是國家地理雜志注重人文關懷的鮮明特色。
國家地理雜志數年來堅持的千分之一的選片率,雖然顯得有些苛刻,但卻由此而誕生了一大批充滿理想和浪漫主義的優秀攝影師,同時國家地理雜志所選中的那些有靈魂、有激情的攝影佳作也已經成為了攝影作品的一種標准,幾乎全球的攝影師們都以能在國家地理雜志上刊登自己的攝影作品為攝影生涯的極大榮譽。
國家地理雜志對它的文字的要求同樣嚴格,它講究字字珠璣,強調文字與圖片的和諧。它注意帶給讀者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藝術感。當我們閱讀國家地理雜志的時候,除了為它的精美所折服外,又總會為它所表達的人與自然之間以及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溝通與交流所震撼,所感動,這也正是國家地理雜志唯美卻不自賞,與一般唯美主義和獵奇攝影有著本質區別的地方。
追求革新是國家地理雜志「與生俱來」的品質,它把這個品質一直保持至今。國家地理雜志的發展歷史充滿了創新精神,諸如以會員制發行雜志而不是通常的招收訂戶的方式;把2/3的篇幅讓給圖片;封面的形式等等,但每一個創新都絕不是為了簡單的迎合,而是一種「引領」,是對時代脈搏的把握。
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
官方網站
http://lava.nationalgeographic.com/pod/
『叄』 中國國家地理是核心期刊嗎
這是必須的,權威又核心的中國頂級地理雜志,1950年就已經創刊了,影響了數不勝數的中國人,讀者數以億計,絕對的好,這是毫無疑問的。
《中國國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識》,是中國關於地理的雜志月刊,該刊的文章和圖片經常被中央及地方媒體轉載。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很多家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為重點收藏期刊。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是中國大陸較為出名的有關地理的雜志。因該社隸屬中國科學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家學者作為該社顧問,同時還有許多戰斗在科考第一線的工作者與雜志社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
《中國國家地理》的前身是創刊於1950年的《地理知識》,1997年月發行量約為1萬冊。1998年大幅度改版,2000年改現名,2006年以來期平均發行量穩定在100萬冊以上。
中文簡體版:2011年預計每期發行量不低於90萬冊, 2006年10期「中國人景觀大道」專輯發行量突破100萬冊,2005年「選美中國」特輯持續熱賣,截止2010年底,「選美中國」各種版本累計銷售300萬冊。 精裝本定製:專為大公司製作的禮品書,2007年兩期銷售40萬冊(大國夢15萬冊,典藏大西北25萬冊),2008年計劃兩期精裝禮品版,預計銷售50萬冊; 2008年禮品:選美中國外文版5萬冊,給所有參會的運動員、教練員、官員和外國媒體記者。 入選2008年中國郵政暢銷報刊推介序列,成為全國64城市重點推廣十種期刊之一 各省會城市開設的《中國國家地理》讀者服務站,銷售、訂閱雜志並為讀者提供全方位服務,目前為止已開設21家讀者服務站。 中文繁體版:9.8萬冊(2008年數據) 日文版:5.3萬冊(2008年數據) 發行量及讀者分析由世界權威BPA認證機構誠證國際傳媒信息咨詢(北京)有限公司和中國官方唯一認可的國新出版物發行數據調查中心提供第三方監測。[
『肆』 求國家地理頻道的節目單
看國家地理帶字幕的嘛就去NGFANS嘛。
5月有一個系列 第二季
媽呀…… 我在...
樓上說的什麼CCAV7、10套 那也能能叫國家地理????
http://www.ngfans.com/bbs/showtopic-4902.aspx
媽啊!我在…
過去十年來,迪亞哥布紐爾是法國電視台駐外記者,報導伊拉克、阿富汗或剛果等國家。每次他去采訪時,就會告訴巴黎的製作單位:「別告訴我媽我在哥倫比亞,她會很緊張。」過了幾年的出差生活後,迪亞哥發現他所負責的國際新聞,只把焦點放在最糟糕的頭條。所以迪亞哥開始努力對登上頭條的國家,做出不同的報導,不是專注在同樣的三則基本新聞,而是延伸眼光,觀察這些國家細膩的部分,報導文化、人民、興趣,不受日常新聞的局限。
媽啊!我在…委內瑞拉 DON'T TELL MY MOTHER: VENEZUELA
播出時間:2009年5月4日 星期一 @ 22:00
石油和社會主義是委內瑞拉的兩大輸出品,迪亞哥來到首都卡拉卡斯,遇到針對政治與石油議題抗議美國的社會主義分子。雖然政府的低價政策,讓委內瑞拉人能以每公升幾分錢的價格享用便宜石油,食物卻因為管控而出現嚴重短缺。接著迪亞哥造訪卡拉卡斯最大的貧民區安提馬諾,這里的學校就在路邊上課。在聖非利佩鄉間,農業改革讓蔗田工人從地主手中取回農田,工人用開山刀和錄像帶膠片標示出土地界線,等候當地政府認可。在委內瑞拉境內的安地斯山,迪亞哥跟隨兩名開設流動圖書館的志工,深入山區協助學童。
媽啊!我在…巴基斯坦 DON'T TELL MY MOTHER: PAKISTAN
播出時間: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 22:00
主持人迪亞哥布紐爾,前往《經濟學人》雜志選為2008年全球最危險地區,深入了解讓其它國家坐立難安的巴基斯坦。迪亞哥先參觀每晚吸引大批熱情民眾觀禮,印度軍隊和巴基斯坦邊防軍的例行降旗典禮。接著到喀拉蚩參觀稱為經院的宗教學校,以及一家縫制最新款式性虐待服裝的工廠,最後親身體驗充滿美酒熱舞的喀拉蚩夜店。在一個全國播映的熱門政治節目攝影棚,迪亞哥發現主持人是扮裝皇後,再次證明這個伊斯蘭國家令人意外的另一面。在拉合爾,迪亞哥見到巴基斯坦最大的連鎖美容院老闆,她旗下的美容師都是被男性家人潑酸液毀容的受害者。最後迪亞哥入住屬於塔利班組織勢力范圍,位於阿富汗邊界和克什米爾一座山谷的的五星級度假中心。
媽啊!我在…巴爾干半島 DON'T TELL MY MOTHER: THE BALKANS
播出時間: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 22:00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所發生的最慘烈戰爭,距今已有15年。目前的巴爾干半島,已非媒體焦點,迪亞哥布紐爾只好親自去探訪。他行經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塞爾維亞和科索沃,橫越1千哩,見到試圖收拾殘局,擺脫陳腔濫調的不平凡人民。但當年的戰爭造成超過30萬人死亡,1百多萬人無家可歸,他們是否真的能甩開過去的包袱?請跟著迪亞哥布紐爾,一起去游覽令你意想不到的巴爾干半島。
媽啊!我在…伊朗 DON'T TELL MY MOTHER: IRAN
播出時間:2009年5月25日 星期一 @ 22:00
一般人應該不太會把伊朗跟嘻哈音樂聯想在一起,節目主持人迪亞哥布紐爾卻來到德黑蘭欣賞地下饒舌音樂表演,演出的是當地一名高階傳教士的兒子。此外,迪亞哥來到舉辦《古蘭經》與聖訓奧運會的會場,有超過三十個國家的代表參與這項盛會,參賽者必須憑記憶,誦讀與背記完整的古蘭經篇章。接著迪亞哥前去拜訪一名猶太古董商,並受邀飲用古董商自製的葡萄酒,然後迪亞哥還參觀了猶太教教會跟伊朗國會。在艾斯發罕,迪亞哥欣賞了籃球賽,並且跟一名來自美國、在伊朗知名度極高的球員一起四處游覽。在德黑蘭當代藝術博物館,迪亞哥參觀了畢加索、波拉克、安迪沃荷和莫奈等藝術家的作品。迪亞哥還來到裏海,跟警察一起出勤監控水道,以防堵走私魚子醬的不法人士。
節目及節目內容分類如有更改,以電視台臨時公布為准
『伍』 國家地理雜志的開本尺寸是多少
1,國家地理雜志的開本尺寸是18x26cm。
2,《國家地理》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回的官方雜志答,在國家地理學會1888年創辦的九個月後即開始發行。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一本雜志,其封面上的亮黃色邊框以及月桂紋圖樣已經成為象徵,同時這些標識也是國家地理雜志的注冊商標。雜志每年發行12次,但偶爾有特版發布則不在此限。
3,在過去的幾年,雜志的開篇文章總是涉及到環境,森林砍伐,化學污染,全球變暖和瀕危物種,一系列的主題遠遠超過了地理探索的好奇心。雜志發表的一些文章還重點涉及到歷史和新產品,新技術在當今社會中的應用,比如說一種金屬,基因技術,食物和農產品或者是新的考古發現。有時整個一期雜志的焦點集中到一個國家之上(它的過去的文明,自然資源,或其他題目)。在最近的幾十年裡美國國家地理學會還發行了其他的,主要關於其他主題的雜志。
『陸』 中國國家地理 10月 哪一年開始
中國國家地理創刊於1950年,10月號巨厚版從2005年10月開始的,加厚不加價
『柒』 中國國家地理的發行量
中文簡體抄版:2011年預計每期發行量不低於90萬冊,
2006年10期「中國人景觀大道」專輯發行量突破100萬冊,2005年「選美中國」特輯持續熱賣,截止2010年底,「選美中國」各種版本累計銷售300萬冊。
精裝本定製:專為大公司製作的禮品書,2007年兩期銷售40萬冊(大國夢15萬冊,典藏大西北25萬冊),2008年計劃兩期精裝禮品版,預計銷售50萬冊;
2008年禮品:選美中國外文版5萬冊,給所有參會的運動員、教練員、官員和外國媒體記者。
入選2008年中國郵政暢銷報刊推介序列,成為全國64城市重點推廣十種期刊之一
各省會城市開設的《中國國家地理》讀者服務站,銷售、訂閱雜志並為讀者提供全方位服務,目前為止已開設21家讀者服務站。
中文繁體版:9.8萬冊(2008年數據)
日文版:5.3萬冊(2008年數據)
發行量及讀者分析由世界權威BPA認證機構誠證國際傳媒信息咨詢(北京)有限公司和中國官方唯一認可的國新出版物發行數據調查中心提供第三方監測。
『捌』 《國家地理》鏡像文件里的.cng文件怎麼打開
沒看過《國家地理》,cng不是常見的後綴,cng應該是《國家地理》專用的後綴,下載專用的閱讀器應該可以打開cng文件。
『玖』 國家地理怎麼打開網路
打開數據。
中國國家地理新媒體以網路為旗艦,融合手機媒體、電子雜志等新媒體形式,展現中國國家地理品牌的力量,打造中國第一家以專業地理網路知識為基礎,線上線下為一體的多元化.。
『拾』 《中國國家地理》多少16開的嗎
《中國國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識》,創刊於1950年,當時整本雜志祗有8頁,一年後增至16頁。當時的內容包括地理思想、中外國地理、自然地理、地圖及地理調查法、地理教學、地理資料等。
1954年,《地理知識》因發表披露中國國內的工業地理文章,被中國官方認為是「泄密」而遭受重創。但不久後影響消失,該雜志的內容繼續擴充,至1957年時增至48頁,發行量達到了2萬冊。
中國大陸的一些科學雜志在大躍進及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重大打擊,《地理知識》也不例外,在此期間,《地理知識》發行很不穩定,時斷時續,該情況在文革結束後才有所改善。
1998年,該雜志全面改版,頁數增至84頁,翌年增至100頁。
2000年10月,《地理知識》雜志更名為《中國國家地理》,隨後亦在台灣、香港等地推出繁體字版乃至在日本推出日文版。
2004年,《中國國家地理》增至148頁,並推出青少年版《博物》。
2005年10月,在其創刊55周年之際,推出550頁的「選美中國」特刊,出版量達到55萬冊的歷史新高。該特刊深受消費者的好評,一上市便被搶購一空,乃至出現了部分地區的書報亭出現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的情況。
2008年3月,《中華遺產》正式成為了《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品牌下的一員。
2008年7月,港澳繁體版以「中國名片」的姿態直卷全港。
2009年1月,雜志價格提升至20元,頁碼加到176頁。
2009年4月,《中國國家地理》英文版正式出版。
2010年是《中國國家地理》創刊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