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民族
㈠ 56個民族的地理資源
中國地域遼闊,資抄源豐富。民族區襲域自治制度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推進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證少數民族當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據《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白皮書載,中國的55個少數民族中,有44個建立了自治地方,實行區域自治的少數民族人口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71%。中國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積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64%左右;草原面積佔全國的75%,中國著名的5大天然牧區,都在少數民族地區;森林面積佔全國的43.9%;林木蓄積量佔全國的55.9%;水力資源蘊藏量佔全國的65.9%。此外,還有大量的礦藏資源,以及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旅遊資源。
㈡ 中國的地理位置和面積人口民族各是什麼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
人口14億。
民族56個,漢族人口最多。
㈢ 地理,中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
維吾爾族 傣族 朝鮮族 蒙古族
D
㈣ 中國各少數民族在地理分布上有甚麽特點
大雜居,小聚居,西南民族種類最多,其次是西北,東部少數民族最少,但東北較多,中國最多的少數民族為壯族,有2000多萬人,有大約二十各民族人口在10000人一下。
㈤ 56個民族的地理分布
中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內,少數民族地區容有漢族居住。這種分布格局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間相互交往、流動而形成的。中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布很廣。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少數民族居住,絕大部分縣級單位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寧夏、廣西、西藏、雲南、貴州、青海、四川、甘肅、遼寧、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灣等省、自治區。中國民族成分最多的是雲南省,有25個民族。
㈥ 中國各少數民族在地理分布上有什麼 特點
少數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等邊疆地區。雲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我國各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分布圖】:
【中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有漢族居住。這種分布格局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間相互交往、流動而形成的。中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布很廣。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少數民族居住,絕大部分縣級單位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寧夏、廣西、西藏、雲南、貴州、青海、四川、甘肅、黑龍江、遼寧、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灣、重慶市等省、自治區。中國民族成分最多的是雲南省,有25個民族。
(6)中國地理民族擴展閱讀:
少數民族是指多民族國家中除主體民族以外的民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除主體民族漢族以外的其餘55個法定民族均是少數民族。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為制定和實施民族政功各民族實現平等權利,組織力量對民族名稱與族群進行辨別。這項工作,就是民族識別。經過努力,科學家理清了我國民族大家庭的基本構成,確認了56個民族成分。民族識別的順利進行,為開展民族工作提供了依據,打下了基礎。
在這個總原則的指導下,實際工作中主要依據兩個具體原則開展民族識別:
一是依據民族特徵。民族特徵是識別民族的基本依據。任何一個人們共同體,在長期歷史發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的特徵。我國民族識別工作,從我國民族的實際出發,靈活運用了斯大林關於民族的四個特徵。
在我國,有些人們共同體在形成發展過程中,常常出現分化或融合的現象,構成民族特徵方面,呈現出不平衡性。在民族的諸特徵中,顯得比較突出的,有時是這個特徵,有時是那個特徵,有時又是另一個特徵。
因此,在民族識別過程中,不能孤立地看民族的每個具體特徵,而應歷史地把民族諸特徵,包括分布地域、族稱、歷史淵源、語言、經濟生活、物質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心理素質等,作為一個整體來全面地、綜合地進行分析考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逐一謹慎地確定一個人們共同體的族屬和族稱。
二是尊重民族意願。民族意願,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民族意識,是人們對於自己的族體究竟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究竟是一個單一的少數民族還是某個少數民族的一部分的主觀願望的表現,也是對人們共同體意識的具體反映。
當然,這種意願不是憑空臆造出來的,而是建立在具備有一定的民族特徵的科學依據基礎上的,是民族特徵的一種總的反映。因此,在民族識別中,應當尊重民族意願,堅持「名從主人」的原則。
㈦ 中國各民族的地理位置
京族
主要聚居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市的(氵萬)尾、山心、巫頭潭吉4個自然村。
蒙古族
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其餘分布在中國的東北、西北地區。
景頗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隴川、 盈江、瑞麗、梁河五縣,少部分散居於其他州縣。
白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部以洱海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少部分散居在四川、貴州、湖南等地。
保安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保安」是保安族的自稱,歷史上曾被稱作「回回」、「保安回」等。
藏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以及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臨近省。
達斡爾族介紹
在中國東北富饒美麗的嫩江兩岸,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莫力達瓦斡爾族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和新疆塔城等地。
朝鮮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龍江、遼寧省,其餘散居於內蒙古自治區和內地一些城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區。
拉祜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瀾滄江流域的思茅、臨滄以及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高山族介紹
主要居住在中國台灣省,其餘3000多人,散居大陸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高山族有許多支系,主要包括阿美人、泰雅人、排灣人、布農人、魯凱人、卑南人、曹人、雅美人和賽夏人。
黎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東方、 白沙、陵水、昌江黎族自治縣 和樂東、瓊中、保亭黎族苗族 自治縣。
哈尼族介紹
絕大部分集中聚居於滇南紅河和瀾滄江的中間地帶。
哈薩克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和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其餘分布在甘肅、青海等部分地區。
珞巴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西藏東起察隅、西至門隅之間的珞瑜地區。"珞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為"南方人"。
赫哲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的饒河、撫遠兩縣,聚居在街津口、四排、八岔3 個民族鄉。
基諾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 傣族自治州景洪縣的基諾民族鄉.
滿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遼寧省為最多,少部分散居在全國各大中城市。
門巴族介紹
主要 聚居在西藏墨脫縣和錯那縣。
納西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雲南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其餘散布於維西、中甸、德欽、寧蒗、永勝等縣。
傣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部*邊境的弧形地帶, 西雙版納傣族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元江、新平等自治縣。
徳昻族介紹
主要散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縣和臨滄地區鎮康縣。
東鄉族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的東鄉族自治縣,少數散居在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侗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廣西三省(區)毗鄰的黔東、玉屏、新晃、通道、芷江以及三江等縣。
鄂溫克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呼 倫貝爾盟的鄂溫克族自治旗。鄂溫克族生活的地區,處於大興安嶺支脈的丘陵山區。
鄂倫春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 東北部的鄂倫春自治旗、扎蘭 屯市、莫力達瓦旗、阿榮旗, 黑龍江省的塔河、呼瑪、遜克、嘉蔭縣和黑河市。
柯爾克孜族介紹
主主要 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西南部的克孜勒蘇柯爾克 孜自治州以及北部的特克 斯、昭蘇、額敏等縣。
毛南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的環江縣。
怒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雲南省怒江僳僳自治州的瀘水、福貢、貢山、蘭坪縣。
苗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貴州(約占苗族總人口的50%)、湖南、雲南、廣西、海南等省(區)。其中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區。
仫佬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 部山區,9 0 %聚居於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普米族介紹
主要居住在雲南西北高原 的蘭坪老君山和寧蒗的氂牛山麓。少數分布於麗江、永勝、 維西、中甸以及四川的鹽源、木里等地,與當地民族雜居。
撒拉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其餘分布在青海、甘肅、新疆等州縣。
獨龍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境內的 獨龍河兩岸的河谷地帶。
布朗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勐海縣的布朗山和西定、巴達、打洛山區,其餘的散居在臨滄、思茅等地。
瑤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中國的廣西、湖南、雲南、廣東、貴州和江西等省區。
仡佬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自治縣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畲族介紹
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兩省的廣大山區,其餘分布在江西、廣東和安徽省境內。
土族介紹
青海特有的少數民族
佤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滄源、孟連、耿馬等縣。
彝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三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
裕固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和酒泉市黃泥堡裕固族鄉。
壯族介紹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他們的主要聚居地。
羌族介紹
主要聚居區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汶縣。
烏孜別克族介紹
分散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南部和北部,與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和睦相處。
錫伯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區的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和遼寧、 吉林等省。
塔吉克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塔塔爾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寧、塔城、烏魯木齊。
你的分可不好掙呀。
㈧ 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名稱和分布的具體省份
1、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林省、黑龍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肅省、雲南省。
2、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河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雲南省、河北省、山東省、安徽省、遼寧省、北京市、黑龍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陝西省。
3、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青海省、甘肅省和雲南省。
4、湖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5、貴州省、雲南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四川省、廣東省和湖北省。
6、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
7、壯族自治區,雲南省,廣東省和貴州省。
8、布依族:貴州省。
9、韓語:吉林省、黑龍江省、遼寧省。
10、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內蒙古自治區。
11、貴州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
12、瑤族自治區,湖南省,雲南省,廣東省,貴州省,四川省。
13、雲南白族和貴州白族。
14、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土家族。
15、雲南哈尼族。
16、甘肅省哈薩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7、雲南傣族。
18、海南黎族。
19、四川省傈僳族南部省份。
20、雲南佤族。
21、畲族,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廣東省,安徽省。
22、高山人,台灣省,福建。
23、雲南拉祜。
24、貴州水族,廣西壯族自治。
25、甘肅省東鄉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6、納西族,雲南省,四川。
27、雲南景頗。
28、黑龍江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柯爾克孜。
29、青海省土族和甘肅省。
30、內蒙古自治區達斡爾族自治區,黑龍江省,新疆維吾爾自治。
31、廣西壯族自治區木洛族。
32、四川羌族。
33、雲南省布朗市。
34、薩拉、青海和甘肅省。
35、廣西茂南。
36、仡佬族,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
37、錫伯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
38、阿昌族,雲南省。
39、普米族,雲南省。
40、塔吉克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41、怒族,雲南省。
42、烏孜別克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43、俄羅斯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44、鄂斯克族,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
45、德昂族,雲南省。
46、保安族,甘肅省。
47、裕固族,甘肅省。
48、京族,廣西壯族自治區。
49、塔塔爾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50、獨龍族,雲南省。
51、鄂倫春族,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
52、赫哲族,黑龍江省。
53、門巴族,西藏自治區。
54、珞巴族,西藏自治區。
55、基諾族,雲南省。
56、漢族
(8)中國地理民族擴展閱讀:
一、民族昵稱:
1、中華民族還有兩個別名。一個是「中國孩子」。
2、第二種是「黃帝後裔」(黃帝和炎帝的後裔,或僅「黃帝後裔」)。這兩種稱呼有時可以泛指中華民族。然而,大和聲與近代才出現的「中國兒童」二字有一些不同。它的意義特別強調文化(一個共同接受中國文化的群體)。
3、炎黃子孫一詞自古就有,其含義強調血緣關系(共同祖先)。一些少數民族更願意接受「中國孩子」一詞,而不是「黃帝子孫」。即使這些詞最初只是指漢族人。
二、民族融合:
1、中國文化可以指「中國傳統文化」(指漢族傳統文化)或中華民族。
2、現代民族文化」。因此,由於現代化的推進和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的處理,中國文化內涵界定的差異將導致國家政策和文化的差異或融合。
3、例如,以陳獨秀、胡適為代表的20世紀初中國文化界發起的新文化運動,主張用現代民主和西方科學文化取代中國傳統文化,促進和提高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現代進步意義。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北洋軍閥政府提倡儒學。
三、民族分布:
1、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統計,中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總人口為126583萬人,其中漢族人口115940萬人。佔全國人口的91.59%,少數民族人口10643萬,佔全國人口的8.41%。
2、與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1692萬人,增長11.22%;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523萬人,增長16.70%。由於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從建國初期的96%左右下降到今天的91.59%,少數民族人口比重從8.41%上升到現在的91.59%。
3、根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結果(下同),全國55個少數民族中有18個人口在100萬以上的民族。他們是:壯族、蒙古族、回族、西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朝鮮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等少數民族,其中壯族人口最多。超過1600萬人。
4、人口不足10萬的民族有15個。他們是傈僳族、佤族、畲族、拉祜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爾族、木洛族、羌族、格魯族和錫伯族。
5、人口10萬以下、1萬以上的民族有15個。他們是布朗、莎拉、毛南、阿昌、普米、塔吉克、怒族、烏茲別克、俄羅斯、鄂溫克、德昂、保安、裕固族、北京和基諾。
6、有7個民族,人口不足1萬。他們是門巴、鄂倫春族、獨龍族、韃靼族、赫哲族、阿爾卑斯族和洛巴族(按現場普查區人數計算)。此外,還有73.4萬多人的民族組成不明。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華民族
㈨ 中國的地理、山河、民族、歷史
可是你具體要問什麼呢?或者說問的這個具體要用來寫什麼?或是回答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