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學的實踐
1. 人文地理學的主要特徵
以人地關系的理論為基礎
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版會活動的地域權結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又稱人生地理學。它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人文」二字與自然地理學的「自然」二字相對應,泛指各種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現象,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僅指社會文化現象。人文地理學一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社會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等,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則指社會文化地理學。
2. 人文地理學野外實踐
我上讀秀學術抄搜索找了一下,給你發了一個原文傳遞,打開鏈接就能看到網頁形式的書本內容,應該就是這本書把?
書名:人文地理學野外方法
著者:周尚意
ISBN:978-7-04-027483-7
頁數:424
原書定價:34.7
3. 討論人文地理學科在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價值
從某種程度上講, 人文地理學是一門應用科學,其生命力就在於應用性,在於能對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實踐發揮作用。認為 地理學的研究主題包括仁弟關系的傳統,區域研究的傳統以及 空間分析的傳統,這些都促使人文地理學在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學的傳統實踐領域主要集中在國土整治、區域規劃、生產力布局、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城鎮體系布局、旅遊規劃和投資環境規劃等領域。
人文地理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極大的作用,從最初的選擇最佳居住環境到如今的企業區位選擇,人文地理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人文地理學對於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也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如最佳居住城市的選擇,企業最佳布局等。人文地理學的社會性、區域性、綜合性的特性更加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人文地理學在我國的發展歷程並不像其他學科一樣順利,在建國之初,人文地理學被認為是為帝國主義服務的偽科學,所以在這一時期人文地理發展緩慢,主要體現在經濟地理學的發展,社會主義建設者在此期間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針,促進了中國的社會主義發展,而從1980年以後,人文地理學全面發展,在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上有課較大的進展。 人文地理學作為一種知識體系和認識活動,不僅具有科學認知的價值,而且還能直接知道和參與社會實踐。人文地理學對中國社會的貢獻和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科學地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人文地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它的存在肯定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當今地理學的研究始終離不開地球表層,離不開人類環境,離不開人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在中國社會不斷發展的時候,以人居環境為例,人們不再像以前那樣認為只要是大城市就適合居住,而是認為當今最適宜的居住環境是綜合各方面來看的,如近幾個月進行的中國十大宜居城市的評選以及幸福城市的評選,這些都體現了人文地理學對科學認知的貢獻。
在如今人文地理學的范圍已經不僅僅局限於起初的經濟建設方面,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擴展到了環境保護民族關系等方面,以環境保護為例,中國飛速發展的GDP有一部分是建立在以犧牲環境的代價上的,有了環境保護等政策的陪伴,經濟會更加健康的發展。
(二)、為國家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和技術方面的作用
人文地理學的發展需要通過社會實踐,其發展形成的理論是對社會經濟建設實踐的總結,這些理論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決策者正確進行決策。 以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為例,一個區域的決策者應該根據該地的自然條件如水源,日照植被等判斷該地區是否適合土壤開發,並根據以往開發的歷史確定該地區適合進行何種類的開發。
(三)、為文化及教育發展做出貢獻
作為一門科學的學科,人文地理學研究各國和地區的人文地理特徵,是一門基礎學科,為了揭示全國各地人文現象的分布的規律性,從中總結經驗,協調好人地關系,更好的為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服務,就必須積極而有計劃的向社會宣傳和普及人文地理學及其主要分支學科的知識。通過人文地理學的學習了解各地的不同文化掌握當今世界特別是我國的人文現象的分布特徵及其演化規律,使他們正確理解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認識本國國情,充分不同地區發展的優勢和劣勢,在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過程中,趨利避害,和諧發展。 總而言之,人文地理學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它在我國經濟,政治及文化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類對於自然和社會的關系有了較為全面的科學的認識,要求以智力資源為依託,充分考慮資源利用的環境效應,科學、合理、綜合、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從而使知識經濟時代高科技產業支撐下的可持續發展又有了新的內涵。由於可持續發展一直是人文地理學的重要研究領域,所以知識經濟時代人文地理學將繼續並深化可持續發展研究。
4. 人文地理學的目錄
上編 基礎理論
第一章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
第一節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一、人文地理學的定義
二、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三、人文地理學的學科特性
第二節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任務
一、建立正確的人地觀
二、完善學科的理論體系與知識結構
三、增強學科的科學性、實踐性和預測性
四、普及人文地理知識
第二章 人文地理學的發展軌跡與趨勢
第一節 古代人文地理學
一、古希臘地理學的祖師——荷馬及其史詩《奧德賽》
二、《馬可·波羅游記》
三、伊斯蘭世界的人文地理學——東西方地理思想交流的樞紐
四、地理大發現與萬者學者——洪堡
五、中國古代的人文地理學——地誌、游記、地理專著
第二節 近代人文地理學
一、人文地理學學科體系的確立
二、人文地理學的學術流派
三、中國近代人文地理學的發展
第三節 現代人文地理學
一、現代人文地理學的主要特徵
二、人文地理學的發展趨勢
第三章 人文地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論
第一節 人文地理學的基本理論
一、人地關系論——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二、區位論——古典區位論、現代區位論
三、景觀論——文化景觀
四、生態論——人類生態學
五、行為論——地理物象與人類行為地域類型
第二節 人文地理學的方法論
一、實證主義方法論
二、人本主義方法論
三、結構主義方法論
四、技術方法論
下編 分支學科
第四章 人口地理學
第一節 人口分布
一、人口分布因素分析
二、世界人口分布
三、中國人口分布
第二節 人口遷移
一、世界人口遷移
二、中國人口遷移
第三節 人口增長與構成
一、人口增長
二、人口構成
三、中國人口構成的基本特徵
第四節 人口與發展
一、人口與環境
二、人口與資源
三、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第五章 資源地理學
第一節 概述
一、資源地理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
二、資源地理學的學科地位
三、資源地理學的學科發展
第二節 資源分類與資源特徵
一、資源分類
二、資源特徵
第三節 資源的評價與保護
一、資源評價的原則、內容與方法
二、資源的保護與保護區
第四節 資源問題
一、資源問題產生的原因
二、資源問題的表現特徵
三、對資源問題的認識與對策
第六章 經濟地理學
第一節經濟地理學概述
一、經濟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二、經濟地理學的學科特性
三、經濟地理學的科學體系及其任務
第二節 農業地理學
一、影響農業生產布局的基本因素
二、農業生態系統
三、農業生產布局
四、農業生產地域專門化與農業區劃
第三節 工業地理學
一、工業生產特點與區位選擇、布局條件
二、主要工業部門的生產布局特徵
三、工業地域系統及其類型
第四節 交通運輸地理學
一、研究對象、內容與學科特性
二、交通運輸業的基本特徵
三、影響交通運輸布局的因素分析
四、各種運輸方式的運輸性能與布局要求
第七章 政治地理學
第一節 政治地理學概況
一、政治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及主要內容
二、國家政治活動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二節 西方政治地理學的主要流派——地緣政治學
一、地緣政治學的產生
二、地緣政治學的主要學說
三、地緣政治學評價
第三節 國家領土及領土結構
一、國家與領土
二、國界與國界問題
第四節 國家行政區域系統
一、行政區域與行政區劃
二、行政區域劃分的系統規律
三、行政區劃的原則
四、首都
五、中國的行政區域系統
第五節 世界政治地理的基本格局
一、當代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演變與現狀
二、當代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演進趨勢
第八章 文化地理學
第一節 文化地理學的發展過程
第二節 文化地理學的研究內涵
一、文化景觀
二、文化生態學
三、文化整合
四、文化區
五、文化源地與文化擴散
第三節 人種與人種分布
一、世界人種的形成與劃分
二、世界人種的分布
三、反動的種族主義
第四節 民族、語言及其分布
一、民族數量與民族特點
二、民族分布
三、語言的分類與傳播特徵
四、語言分布
第五節 文化地理學的重要分支——宗教地理學
一、宗教地理學的研究內容
二、宗教地理學的重要性
三、宗教的種類與分布
第九章 旅遊地理學
第一節 旅遊地理學概述
一、學科性質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 旅遊業的發展
一、基本概念
二、旅遊業發展簡述
三、旅遊業發展的區域影響
四、影響旅遊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第三節 旅遊地類型
一、旅遊資源分類
二、旅遊地主要類型
三、旅遊規劃
第四節 中國與世界的主要旅遊地
一、中國的主要旅遊地
二、世界主要的旅遊地
第十章 歷史地理學
第一節 歷史地理學概述
一、歷史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二、歷史地理學的性質、學科特徵及其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三、歷史地理學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 歷史地理學的研究領域
一、中國歷史地理學研究的主要領域
二、國外歷史地理學研究的主要領域
三、歷史地理學基本理論的研究
四、歷史地圖的研究
第三節 歷史地理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一、歷史地理學的研究方法
二、歷史地理學的研究手段
第十一章 聚落地理學
第一節 聚落地理學概論
一、聚落的含義和分類
二、農村聚落的產生和分類
第二節 城市地理學概述
一、城市的形成和發展
二、城市職能與分類
三、城市體系
四、城市內部功能分區
第三節 城市化及其模式選擇
一、城市化的含義及其類型
二、世界城市化的基本特徵
三、中國城市化的水平與特點
四、中國城市化道路選擇
第四節 城市帶
一、世界主要城市帶
二、中國主要城市帶
第十二章 社會地理學
第一節 社會地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社會地理學的含義
二、社會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三、社會地理學的研究內容
四、現代社會地理學的主要思想
第二節 社會群體的空間分析
一、社會群體的概念及類型
二、社會群體的成因、特徵與功能
三、社會群體活動的空間型式與過程
第三節 社會地理學研究的熱點問題
一、犯罪地理學
二、選舉地理學
三、時間地理學
第四節 社會規劃
一、社會規劃的概念
二、社會規劃的類型
第十三章 社區地理學
第一節 社區地理學的基本概念
一、社區與地理區
二、社區研究的主流理論——人文區位理論
第二節 社區地理學的研究領域
一、社區數量、類型及其地區分布
二、社區構成要素
三、社區效率
四、社區演化
第三節 影響社區發展與分布的主導因素
一、社區的形成與演化
二、影響社區發展分布的主導因素
第四節 社區類型
主要參考書目
5. 《人文地理學》選擇一個經濟活動與地理環境相結合的實踐項目進行案例分析
人文地理學以人文現象為研究主體,側重於揭示人類活動空間結構及其地域分布的專規律性。人文現象的空間分布屬及其演變不僅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人文地理學與自然地理學研究正由分離走向相互結合,深入研究國家建設和解決社會問題,為社會發展和政策決策起到愈益顯著的作用
6. 人文地理類的研究生
我是學地理的,不過不是人文地理!據我所知,中山大學和南京大學的都很好,有的考數學,有的不考數學!人文地理與區域規劃有關的應該很有前途,不過其他的就不行了!我的師哥在福建師范大學畢業的人文地理研究生,最好去高中當老師了,還是拖得關系!所以我建議你有數學的優勢可以考個船舶方向的,大連理工大學就很喜歡學數學的,另外你要是很喜歡地理,那你可以考地質大學的勘探或地質工程,如果非要靠人文地理,那就選擇好的名牌大學!!!學規劃方向的!舉個例子:
中山大學:
070502 人文地理學
01區域發展與旅遊規劃
02區域發展與城鄉規劃
03區域發展與城市規劃
04旅遊規劃與景觀設計
05城市規劃與人居環境
06城市地理與城市規劃
07區域文化與旅遊規劃
08旅遊規劃與管理
09城市發展理論與規劃
10城市規劃與城市經濟
11土地開發與城市建設
12區域開發與城市規劃
13區域發展與土地利用
14城市規劃與景觀設計
15城市空間與景觀
16城市歷史與理論
17空間研究與城市規劃
18城市規劃實踐與理論
19文化地理學
20城市發展與交通規劃
21城市發展與社區規劃
22城鄉規劃與管理
方向(01-21)
(1)101政治理論
(2)201英語
(3)635高等數學(B)
(4)856地理學基礎或857城市規劃原理(含城市道路與交通)
復試專業課:
旅遊地理學或區域規劃與城市規劃
方向(22)
(1)101政治理論
(2)201英語
(3)649城鄉規劃
(4)878地理學綜合
復試專業課:
綜合考試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1 北京大學 A+ 5 西北師范大學 A 9 南京師范大學 A
2 華東師范大學 A+ 6 安徽師范大學 A 10 浙江師范大學 A
3 中山大學 A 7 東北師范大學 A
4 北京師范大學 A 8 蘭州大學 A
B+ 等 (15 個 ) : 遼寧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河南大學、陝西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西北大學、南京大學、西南大學、江西師范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廣西師范學院、四川師范大學、寧夏大學
B 等 (15 個 ) : 河北師范大學、雲南大學、武漢大學、寧波大學、山東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延邊大學、曲阜師范大學、雲南師范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山西師范大學、新疆師范大學、貴州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青海師范大學
另外:你需要做的是:到人家的網站看招生簡章、招生專業目錄、參考書目錄三個文件,都在招生信息里,或者在招生就業里!網站在網路輸入學校名就有了. 或者直接某大學2008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參考08年的,09年的每年7月後出!對應相應編號找 ,總之你只要會電腦,就在他的網站找到招生專業目錄及參考書!一定要去他的網站
考研究生,大家通常必須考的科目是政治、英語,屬於國家統考科目,沒有參考書,不過考研書店一大堆,你看看那買就可以!你考的是外語專業,也就意味著英語換成二外,剩下的還有兩門專業課,是學校自己出題!
http://grs.dlmu.e.cn/
http://yz.chsi.com.cn/zsml/zyfx_search.jsp
http://learning.sohu.com/kaoyan.shtml
http://bbs.kaoyan.com/
僅供參考!!!!!!
7. 人文地理實習報告的格式怎麼弄
人文地理學社會考察實習大綱(青島)
人文地理學社會考察實習是高等院校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從事對某一地區人文地理環境或某一人文地理現象進行調查和研究,藉以獲得感性認識,掌握一定的調查方法和研究技能,驗證課堂中所學理論知識,並將理論應用於實踐中的一種特殊的教學方法。他是高等院校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繼續,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研究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的客觀必然要求。
一、 人文地理學進行社會考察實習的意義
1.人文地理學進行社會考察實習是人文地理學本身的研究對象和學科性質決定的。
人文地理學是一門區域性、時間性很強的學科。
人文地理學研究的各種人文現象空間分布的不均一性,使同一人文現象在不同地區表現出空間差異性,區域性是人文地理學的核心,區域綜合開發是人文地理理論應用性的關鍵。正是人文地理學研究對象的區域性差異決定了人文地理學社會考察的不可替代性。盡管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衛星遙感、計算機模型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等高技術在人文地理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但實驗室模擬終究不能代替社會考察,因為復雜的人文現象不可能搬到實驗室中來,而人與環境的關系在各種開發規劃中表現出來的結果是無法模擬出來的,況且各種開發理論也要到社會中得到驗證。
現代人文地理學不僅僅在於認識世界,更重要的是直接參與和指導改造世界的活動,諸如:城市與鄉村發展與布局規劃、國土規劃、農業區化、旅遊開發等,這些實踐行為均離不開對社會實際的全面考察,這足以說明人文地理學進行社會考察實習的必要性。
2、人文地理社會考察實習是培養學生科學的人文地理思維能力和掌握專業技能的重要途徑
無論進行那種規劃都要掌握一定的分析研究技能,如:對生態環境的分析技能、旅遊資源的評價、土地資源評價、工業布局、配置技術,人口遷移、城市演化及結構分析技能,這些技能僅僅通過課堂講授是難以掌握的,必須通過現場考察和實際應用才能掌握。
同時,人文地理學科學的思維能力,單憑課堂教學是難以完成的。所謂科學的人文地理思維是指面對紛雜的人文現象,採取科學的區域性、綜合性思維,以人地關系為核心,發現各種人文現象的時空聯系與差異,揭示它們相互作用的特徵與規律。人文地理思維的獨特性便是綜合性思維、區域性思維及人地相關性思維,具有廣放性。,他遵循其他學科的理論原則,但又不拘泥於其他學科的桎梏。實踐證明:作為大學階段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學生,只有在積極接受書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面向外部環境,在實踐中學習才能掌握各種專業技能。
3、人文地理社會考察實習是學習其他規劃專業課的基礎。
無論資源開發規劃、生態規劃、還是城鄉發展規劃,做規劃前都要對當地的人文環境有充分的認識,只有充分認識規劃區的人文地理環境,各種區域開發規劃才能進行。因此,掌握人文地理環境的考察方法是學好其他規劃課的基礎。
二、 人文地理學進行社會考察實習的目的
1、 認識考察區人文環境的特徵
2、 掌握認識人文環境的方法
3、 檢驗課堂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
4、 了解考察區各種資源開發布局規劃、工業發展與布局規劃、城鄉發展與布局規劃
5、 分析掌握考察區發展成為綜合性大城市的條件。
三、 人文地理學考察實習(青島)內容
1、 青島工業考察實習
實習方法是對典型企業調查實習:海爾集團、海信集團、青啤集團
(1)企業總體特徵調查:本項內容主要調查所選區工業企業的屬性(包擴企業從屬於那一生產部門、其生產加工對象是什麼、加工程度如何、企業生產與管理的組織形式是什麼等等)、總體規模(包括企業佔地規模、固定資產規模、全員勞動力規模、產值規模、利稅規模)以及企業在本區、本行業中的相對地位與作用。
(2)企業區位特徵調查:本項內容首先調查企業所在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如地質構造基礎、地貌類型特徵、並在調查基礎上進行對企業布局影響的評價;其次,調查其經濟區位特徵,如;所屬的經濟區、城市功能區、與交通線、通訊線及其他基礎設施的空間關系,與原料地、市場地、生產協作地的宏觀空間關系(距離、通達性、通過能力)等。
(3)企業內部結構調查:首先調查企業內部主要環節構成及其順接關系,如原料的選取與初加工、深加工直到半成品、成品,最後到包裝、監測等的整個過程;其次要調查各環節的空間排列組合關系,如在上述生產環節中各部分在場區是如何布局的,它們之間靠什麼方式連接。
(4)企業對外聯系調查:首先了解企業與上級主管部門、地方政府的關系,以及與橫向協作企業、與企業集團、與分支機構的關系;其次要調查企業資金投入來源與投入結構,技術設備來源及構成,原料、燃料、半成品、輔助品來源;第三調查產品銷售去向,產品市場范圍、市場佔有率及覆蓋率、產品銷售方式等。第四要調查企業對外聯系的具體路線,包括交通線、通訊線的具體構成形式傳輸能力等。
(5)企業發展規劃調查:本項內容主要包括企業生產與建設規劃的目標(近期、中期、遠期目標)、規劃的主要任務(擴建、改組、改造、轉產等)、規劃布局藍圖、規劃實施措施與對策、規劃實施的具體步驟等。
(6)企業綜合分析:通過進行上述單項內容的調查分析,對所調查企業各方面進行合理性評價,總結其中存在的問題,對企業的發展未來提出建議和對策。
2、青島港考察實習
(1)調查港口的發展歷史、碼頭的分布及功能、港口吞吐、貨物的種類及數量、腹地范圍、集裝箱班輪航線等情況。
(2)調查分析青島港對青島經濟、社會、文化、城市發展的影響和作用。
3、青島城市地理考察實習
(1)調查青島市產生的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城市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分析不同歷史時期影響城市產生的主要因素,判斷城市所處的發展階段,預測城市發展趨勢,確定城市職能。
(2)調查青島市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城市的地理位置,城市所在經濟區與周圍城市的聯系,城市在地區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城市的規模和行政級別等。
(3)調查青島市城市職能的演替,城市中心及地域范圍的變化,城市人口及結構的變化,城市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歷史事件及人文遺跡等。
(4)調查青島市城市地域結構及土地利用功能區的劃分的歷史演變和目前的土地利用功能區分布特徵。
(5)調查青島市內外交通發展與分布情況。
4、青島市旅遊資源的考察實習
(1)旅遊資源本身狀況的調查分析;包括資源類型、特色、科學價值與美感程度、資源的豐富度及組合等。對人文旅遊資源要調查其歷史文化背景,對自然旅遊資源要弄清其自然地理成因。
(2)旅遊資源的環境條件,如交通條件、市場條件。
(3)資源的開發利用狀況,如開發規劃程度、利用強度。
5、青島市商業考察實習
(1)調查青島市的商業中心
(2)調查分析青島市商業中心的形成條件極其沿革。
(3)分析商業中心等級結構的合理程度。
6、青島市宗教考察實習
(1)考察青島市宗教發展狀況。包括信仰宗教的人數,所存在的宗教的類型
(2)調查宗教對青島社會文化發展的作用
(3)調查各種宗教景觀(如教堂、道觀)對城市規劃、城市景觀的作用。
8. 如何理解人文地理學研究中空間/區域的典型性
1、人文地理學的產生是一個漫長的階段,對未知區域的探索和描述構成了古回代人文地理學答的主要內容。
2、西方人文地理學的近代時期的研究是不斷探索的時期,這一時期相繼產生了從不同角度探討人文地理學的學派。
3、隨著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西方人文地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20世紀50年代出現計量地理學,60年代引發理論地理學,70年代傾向於人本主義。
由於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空間科學的發展以及自動化制圖的進步,現代人文地理學進一步加強了地理學學的理論創新及其實踐應用能力。研究趨向傾向於以下幾點:
(1)科學理論與方法論的建立,如可持續發展觀的提出等等。
(2)新的研究方法,如計量方法的應用、心理學分析法的引入、信息資料收集手段的變革。(3)新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向,如注重生態觀點且傾向於社會化、人文化、實用化。而邊緣學科的分支也顯示出勃勃的生機
9. 選修課人文地理學什麼是文化整合
所謂文抄化整合,是指不同文化襲相互吸收、融化、調和而趨於一體化的過程。特別是當有不同文化的族群雜居在一起時,他們的文化必然相互吸收、融合、涵化,發生內容和形式上的變化,逐漸整合為一種新的文化體系(司馬雲傑,2001)。文化整合的概念起初由文化人類學、文化社會學界提出並關注,後漸為地理學者重視並開始研究,也是文化地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10. 人文地理學在地理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地理學是以人地關系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地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又稱人生地理學。
它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人文」二字與自然地理學的「自然」二字相對應,泛指各種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現象,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僅指社會文化現象。
人文地理學一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社會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等,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則指社會文化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的發展對於地理學的發展有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學同經濟學、人口學、政治學以及環境科學、生態學、區域科學行為科學結合,可以為解決世界性的資源短缺、人口危機、自然災害、環境污染和生態平衡以及城市問題等作出貢獻,尤其是對於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規劃起到重要作用。
(10)人文地理學的實踐擴展閱讀:
人文地理學的分支學科和研究課題中,有許多也是其他學科的基本研究內容之一。如經濟地理學對於經濟學、人口地理學對於人口科學、城市地理學對於城市科學、政治地理學對於政治學、軍事地理學對於軍事科學、民族地理對於民族學、語言地理對於語言學、宗教地理對於宗教學、人種地理學對於人類學,都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人類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質)和科學技術的作用日益顯著,使得地理學人文化的趨勢加強。人文地理學地位的提高,將使地理學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