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部地理學專著
❶ 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專著《地理學》的作者是誰
托勒密 (c.90–c.168) - 編譯希臘及羅馬知識而成著作《地理學》
❷ 北魏的什麼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地理學家他寫的什麼是一部綜合性地理學專著
《水經注》是我國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酈道元編寫的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版專著,記述了許權多前人沒有記載過的河流,全書以水道系統為綱,詳細介紹了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跡等.
故選B.
❸ 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是什麼
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3)中國第一部地理學專著擴展閱讀:
第一部歷史評論著作:《史通》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詩——《左傳》
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
我國第一部語錄體儒家經典散文作品——《論語》
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孫子兵法》
我國第一部專記一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晏子春秋》
我國第一部斷代體史書——《漢書》
我國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曹丕的《典論·論文》
我國第一部文學理論和評論專著——劉勰的《文心雕龍》
我國第一部詩歌理論和評論專著——鍾嶸的《詩品》
我國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夢溪筆談》
我國第一部水文地理專著——《水經注》
我國第一部著名的戲曲作品——關漢卿的《竇娥冤》
我國第一部日記體游記——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
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說——吳承恩的《西遊記》
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❹ 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地理學著作是什麼
我國歷史上最來早的地理學著作是自《山海經》,其作為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體上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此外,這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這部書的作者沒有詳細記錄。
(4)中國第一部地理學專著擴展閱讀: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最早提到《山海經》的是司馬遷,其《史記·大宛列傳》中說,《禹本紀》和《山海經》中的內容過於荒誕無稽,所以作史時不敢以為參考。並在《大宛列傳》中指出《山海經》與當時現實地理不符。
❺ 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什麼會出現著名的農學和地理學著作呢
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更替不斷,居民遷徙頻繁,民族融合日盛。農業文回明中,人們對自然環境的依存答度大,決定了異地而居的人們,一方面給移居地帶去了不同的生產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面臨如何「服水土」的生存發展問題,分立的政權主與各地居民都需要地域的土地高產穩產,於是,主觀需要和客觀實際為農學著作的產生創造了條件,前人的認識和紙媒介的廣泛應用,也為記錄整理提供了可能。所以會這樣。
❻ 我國第一部地理學著作是什麼
《水經注》
❼ 地理在古代人眼裡有多重要,古代地理學有哪些著作
在中國古代,歷史學與地理學密不可分,又互相獨立,地理學還有個獨特的名稱——“輿地”,就是取自《淮南子》以地為輿的說法。
❽ 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專著《地理學》的作者是誰
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50年代,是近代地理學時期。近代地理學形成的標志是德國洪堡德的《宇宙》和李特爾的《地學通論》兩書的問世。
❾ 請告訴我一部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學專著
你問的其實不是水利學的專著,而是關於水——河流的地理類圖書《水經注》吧?但該書稱不上水利學專著,實為水文學專著。
西漢司馬遷的《史記》里有《河渠書》一篇,可稱之為中國第一部水利通史。
東漢班固《漢書》里有專志《溝恤志》一篇,可稱之為中國第二部水利通史。
《水經》,東漢桑欽著。《水經》是中國第一部記述水系的專著。
《水經注》北魏酈道元著,是我國古代較完整的一部以記載河道水系為主的綜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國長期歷史發展進程中有過深遠影響。
《水經注》全面而系統的介紹了水道所流經地區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等諸方面內容,是一部歷史、地理、文學價值都很高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水經注》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第一部水文地理專著,是中國古代水文地理的又一項中國之最。《水經注》全書三十多萬字,詳細介紹了我國境內一千多條河流以及與這些河流相關的郡縣、城市、物產、風俗、傳說、歷史等。《水經注》文筆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學的優秀作品,是一部具有文學價值的地理著作。
《河防一覽》,明代河工專家潘季馴作。
《水經註疏》,清楊守敬作著。
《水經注圖》,清楊守敬、熊會貞作。
附:一、李冰父子留下的治水法寶——深淘灘與低作堰
「深淘灘、低作堰,逢正抽心、遇彎截角。」是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留下的治水箴言。正是李冰父子掌握了治水的規律,才成功地修建了都江堰,在擁有現代科學技術的今天,人們還在為李冰父子而嘆服。
都江堰分魚嘴、寶瓶口和飛沙堰三個部分,分別承擔分流、泄洪和排沙的功能,科學合理。史記記載先有都江堰,後有成都平原的天府之國,2600多年過去了,都江堰還在繼續發揮著巨大的防汛和灌溉作用。
「 深淘灘」就是深挖河床,讓水在自己的渠道中流動,「低作堰」就是不依賴堤埧擋水,充分發揮自然的作用。
在治理社會、管理人民的過程中,必須注意這個問題。依靠正確的政策,引導人民群眾發揮主觀能動性,而不去過分地限制人們的行為,干擾人們的生活。
「逢正抽心」是指當河流在流向端正時要清理干凈河心,使水流更暢通,與「低作堰」意義相近。「遇彎截角」是指在河流彎道處截去一角,可減少對右岸大堤的沖擊,使水流圓滑,可保證河流的安全。
二、都江堰邊上的「二王廟」有一幅對聯:「逢正抽心,遇彎截角」的對聯,它的意思是:河道有拐彎的地方,一定要把直角修改成為弧度的樣子,拿現在的專業術語叫:搗角。這樣可以讓江水流淌的更順利一些,不會損毀堤壩。這就是遇彎截角的意思。「逢正抽心」的意思是,在主河道的中心,一定要深挖,讓江水按照一定的軌道流淌,如同現在的都市輕軌,一定要跑在軌道上的道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