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地理環境的特徵

中國地理環境的特徵

發布時間: 2021-01-26 01:50:19

❶ 中國地理環境和自然地理環境各有什麼特點

中國氣候較好,有世界最大的高原氣候,大部分是北溫帶,東西跨度長,晝夜時差大,但是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緯度位置,都非常優越。

❷ 簡述中國地理環境基本特徵

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土壤,水文,植被,動物等方面進行簡述。比如中國的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地勢西高東低等

❸ 中國歷史地理環境有哪些基本特徵

中國歷史地來理環境的基本特徵源
1 、中國歷史地理環境的基本特徵包括:疆域、政區、民族、人口、地形、地貌、氣候等.
2 、中國歷史上只有月氏族的主體在公元前2 世紀遷到中亞了,其他各民族都沒有完全離開過中國.
3 、從境外遷入中國的民族是朝鮮族、俄羅斯族、塔塔爾族.
4 、中國歷史上,除漢族以外,匈奴、鮮卑、羯、氐、羌、契丹、女真、蒙古、滿族都曾經建立過統治中原地區的政權,其中蒙古、滿族還統治過整個中國.
5 、商和西周時期實行分封制,從上到下「分土而治」.秦以後,郡縣制基本上推行到了全國.
6 、元朝的中央政府稱為尚書省.
7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形成地形上的三級台階,慣稱為三大階梯.
8 、我國最低的內陸盆地是吐魯蕃盤地.
9 、中國疆域的基礎是在乾隆年間最終確定的.
10、中國的氣候有三個特點:一是季風氣候明顯;二是大陸性氣候強;三是氣候類型多種多樣.

❹ 中國的地理環境的基本特徵是什麼還有形成原因。

我國地理環境的特點,最突出的是:

1)季風影響顯著,范圍廣闊。季風環流使東亞大氣運行發生明顯改變,也大大改變了氣候要素的組合形式與分布規律。季風的強弱和影響的范圍,各年不同,各月不同,但季風在一年中的交替和南北推移,對我國自然景觀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東部和西部的差異以及東部季風區自然地帶的南北遞變,在很大程度上受季風的控制。我國亞熱帶有著廣闊的面積,從南到北跨緯度12°之多,我國的亞熱帶植物在世界同類植物中所佔面積也最大。廣大亞熱帶地區不像世界同緯度許多地區那樣表現為荒漠或草原,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在高溫季節降水豐沛,氣候溫暖濕潤,成為世界上著名的農業發達地區。

2)地形復雜,高原、山地和丘陵佔有很大比重。青藏高原雄踞我國西部,高原上聳立著許多著名的高大山系,位於中尼邊境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占國土面積的25%。我國東部有廣闊的平原,其間也散布著許多中山、低山和丘陵。在自然地域分異中,水平地帶與垂直地帶犬牙交錯。不同水平地帶內的山地各具不同的垂直帶結構,從而加深了我國自然條件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我國自然地域分異具有世界罕見的獨特性。特別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500米,面積約為國土總面積的1/4。它的存在極大地破壞了通常的水平地帶結構。高原上的土壤、植被既與同緯度低海拔的水平地帶不同,屬於垂直地帶性的高寒類型,又與同緯度的山地土壤植被有明顯區別。而類型相似的土壤植被在高原上分布的海拔界限也遠比同緯度的山地為高,植被的旱生性也比同緯度的山地強烈。

3)獨特的自然發展歷史,土壤、生物資源豐富。在我國,某些從地質時期(主要是新生代)承襲下來的因素,在現代自然界中仍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由於第四紀冰川作用遠沒有歐洲、北美同緯度地區那樣廣泛、強烈,生物演化受到的影響較少,所以生物種屬(包括特有種屬)特別繁多,地理成分復雜,分布亦比較混雜。古代紅色風化殼分布范圍很廣,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但甚至在大興安嶺還可見到。在現代土壤中也可能反映古代紅色風化殼的殘留特徵。對歷史過程中遺留下來的許多自然痕跡,必須和現代自然過程比較才能獲得合理的解釋。

4)人類活動使自然界發生深刻的變化。我國歷史悠久,長期的人類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或延緩了自然景觀的演變過程,強烈地改變著自然面貌。

幾千年來,我國勞動人民開墾草原,砍伐森林,疏干沼澤,圩湖築垸,圍海造田,修塘築堰,開河修渠,在祖國大地上開拓了十多億畝耕地,培育了許多作物和牲畜品種,建成了都江堰、大運河等馳名中外的水利工程。解放以來,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展生產,改造山河,使過去經常泛濫成災的黃河、淮河、海河等重要江河得到了治理,修建了許多水庫、分洪、滯洪和水利樞紐工程,發揮了防洪、灌溉、發電、運輸等多方面的綜合水利效益。營建了大面積防風固沙林與海防林,為國民經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同時也使祖國的自然面貌發生重大變化。

但是,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是復雜的,在利用自然的過程中,由於帶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也使生態系統的平衡遭到破壞,從而導致自然環境的惡化。例如,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生產力低下,固然有其自然因素,但和歷史上砍伐森林、濫墾草原、破壞植被等人為因素也直接關聯。嚴重的水土流失,又引起黃河下游的河流演變與洪水泛濫,造成華北平原的旱、澇、鹽、鹼、風沙的危害。烏蘭布和沙漠、毛烏素沙地和渾善達克、科爾沁等地沙丘的出現,也是人類活動破壞草原使草場退化,風沙漫延的結果。不合理的砍伐,過度的捕獵,使森林資源、野生動物大為減少,甚至絕跡。二三百年前祁連山「野牛出飲,數以千計」的情景,已不復見。大興安嶺的黑貂、麋鹿(又名四不象,Elaphurus dividianus)也已絕跡。我國林木種類豐富,但森林覆被率只有12.98%,和世界許多國家相比,和經濟建設對木材的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❺ 中國地理的特點

疆域和行政來區劃
1.位源置 我國的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中國地圖 我國半球位置:東半球和北半球。 我國的經緯度位置:我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我國東西跨越經度60度多,最東端的烏蘇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高原時差4小時多。 2.遼闊的疆域 我國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我國領土的四端為:最東端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

❻ 中國地理位置的特點是什麼

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國土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少部分為寒帶和熱帶,面積960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面積的十五分之一,占亞洲面積的四分之一,差不多等於整個歐洲的面積。在世界上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第三位。領土最北位於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最南端在北緯4°附近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多公里,跨緯度近50度。最東端在黑龍江和烏里江的主航道會合處,最西端在帕米爾高原上,東西時差4個多小時。我國陸上疆界線長達2萬多公里,與朝鮮、越南、寮國、緬甸、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俄羅斯等15個國家相鄰。

我國的地勢

我國地勢的總趨勢是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最高一級階梯是雄踞我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它是世界上地勢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位於我國西南邊境上的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主峰珠穆朗瑪峰就聳立在我國和尼泊爾邊境上,她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越過青藏高原北緣的昆侖山脈、祁連山脈和東緣的橫斷山脈,地勢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左右的第二級階梯。在這一階梯上,分布著許多巨大的高原和盆地。著名的大高原有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主要的大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准噶爾盆地。位於天山東部的吐魯番盆地,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地方,其中艾丁湖海拔為-154米,是中國陸地上的最低點。

翻過第二階梯東緣的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等,就進入了第三級階梯。這一級階梯海拔在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有幾乎連成一片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此外還有交錯分布的丘陵和低山。

第三階級梯以東,是我國大陸向海洋延伸的大陸架和島嶼帶。這里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內。環抱祖國陸地的淺海海底,則是第四級階梯。

我國地形的特點

我國地形多種多樣,類型齊全而又交叉分布,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戈壁、沙漠、融洞無不典型壯觀。我國平原少,山地多,陸地高差懸殊。山地、高原、丘陵等約占總面積的66%,平地約佔34%。全國近70%的縣區分布在山區。

❼ 中國地理位置的基本特徵

中國地理位置的基本特徵: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地形多種多樣。

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還有四周群山環抱、中間低平的大小盆地。陸地上的5種基本地形類型,中國均有分布,這為中國工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條件。

山區面積廣大。通常人們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稱為山區。中國山區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2/3,這是中國地形的又一顯著特徵。山區面積廣大,給交通運輸和農業發展帶來一定困難,但山區可提供林產、礦產、水能和旅遊資源,為改變山區面貌、發展山區經濟提供了資源保證。

(7)中國地理環境的特徵擴展閱讀:

中國一般分為七大地理地區:

華東地區: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台灣省。

華南地區:廣東省,海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華北地區: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華中地區: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西南地區: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西北地區: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西部阿拉善盟。

東北地區: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

❽ 中國歷史地理環境有哪些基本特點

地理環境基本特點

地形,西高東低有3級階梯,山脈大多呈東西走向,

第一版階梯有柴達木權盆地,第二階梯有塔里木盆地准格爾盆地四川盆地,第三級階梯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地理環境造成的氣候特點:

(1)氣溫,南北溫差大,越往北氣溫越低。

(2 )降水,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3)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齊全,人均資源佔有量少。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