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地理概述
㈠ 中國北緯30度地區的地理概況,風土人情與文化
北緯30度,從來西藏,四源川,重慶,湖北,江西,浙江,上海。
首先說地理概況,地勢,西高東低,從青藏高原到第二階梯,再到長江中下游平原。一路走低。
氣候,西藏和四川這邊是溫帶大陸性氣候,而長江中下游至上海都是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可以說由干到濕。提一下西藏的藏南谷底,因為它海拔較低,氣候溫暖。又有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增溫增濕。所以有水稻。
關於土壤,南方絕大部分是酸性的紅壤。
風土人情,西藏是藏族,佛教盛行。
民族基本和全國一樣,大雜居,小聚居。
㈡ 中國文化地理概述的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地理研究中國文化的分布規律,包括區域文化特徵及其形成背景,文化中心的形成及其地域轉移,文化的擴散路線與融合過程,綜合文化區以及宗教區、語言區、民俗區等部門文化區。中國文化地理是邊緣性學科,在地理學科、社會文化藝術學科和自然技術學科的交融中成長,既要吸收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又要發揚本學科的特色,防止與相關學科重疊。中國文化地理是中國區域地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文化地理研究可以防止就經濟論經濟,就自然資源論經濟,可以把握區域發展的深層次原因,把握區域發展的規律性。
一、文化的結構
文化是人類創造的精神成果和物質成果的總和,是一個龐大的體系。
(一)意識文化 制度文化 物質文化
通常將文化分成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意識文化,又稱精神文化、觀念文化。意識文化包括兩部分:(1)純意識文化,如心理、心態、觀念、思想、價值觀、認知方式等;(2)理論化和對象化的意識文化,如哲學、倫理、道德、宗教、美學、音樂、詩歌、文學、繪畫等。
第二層次,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包括三部分:(1)反映社會形態的基本制度,如封建制度、資本主義制度;(2)具體制度,如政治、法律、經濟方面的制度,家庭、婚姻等方面的制度;(3)一般規章制度,如生產管理條例、獎懲條例。
第三層次,物質文化。物質文化是在物質產品中融有意識文化要素。建築、園林、服飾、飲食等物質產品都有文化內涵,在不同程度上都是意識文化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