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海軍地理

中國海軍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1-24 23:50:34

㈠ 中國未來海軍的走向是什麼

該名詞以及做法是在1951年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首次明確提出並付諸實施的。它有地理和政治與軍事上的含義。其用途是對蘇聯、中國等共產國家形成威懾之勢。地理上分為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第三島鏈三部分。實際上,「島鏈」從地理名詞成為了國際政治名詞,其根源是源於冷戰時期,主要對付前蘇聯,以及中國。

第一島鏈是指花彩列島中,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台灣島,南至菲律賓群島、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在第一島鏈的「封鎖鏈條」中,最為關鍵的是台灣島。它位於第一島鏈的的中間,具有極特殊的戰略地位,掌握了台灣島就能有效地遏止東海與南海的咽喉戰略通道。也有了與「第二島鏈」內海域的有利航道及走向遠洋的便捷之路。 第二島第二島鏈是指北起日本群島,經小笠原諸島、火山列島、馬里亞納群島、雅浦群島、帛琉群島,延至哈馬黑拉群島。 第三島鏈主要由夏威夷群島基地群組成。對於美國而言,它既是支援亞太美軍的戰略後方,又是美國本土的防禦前哨。 太平洋鎖鏈是美國目前在亞洲戰略部署的重點,而它所要圍困的主要目標就是中國,這條鎖鏈是以太平洋上的第一島鏈為基礎,東起靠近北極的阿留申群島,日本群島,韓國是這條鎖鏈的中心,而台灣島和關島則是中軸,其一直延伸至東南亞中南半島的新加坡、菲律賓群島以及印度尼西亞等。 從戰略意義上看,黃海和南海都處於美國對中國戰略封鎖的「第一島鏈」。依美國戰略看來,如果中國在周邊海域取得戰略優勢,將突破美國對華封鎖的「第一島鏈」。從「冷戰」期間開始,美國通過各種雙邊、多邊軍事合作方式,先後在「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上建立了以日韓為核心的東亞軍事基地群,以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為核心的東南亞軍事基地群,以美國關島為核心的第二島鏈軍事基地群。這些軍事基地體系配置有序,並能相互支援,扼守住了亞洲大陸走向太平洋的所有咽喉要道。對美國而言,這些「島鏈」既是遏止亞洲大陸國家向海洋發展的重要籌碼,也是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重要依託。 2010年4月10日中國海軍在公海的一次合成演練成了日本政府和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日本防衛相在四月十三日上午舉行的閣僚會議之後的記者會上表示,本月十日在沖繩本島與宮古島之間的公海上發現了正在南下的中國艦隊(含2艘潛艇在內共計10艘)。
根據自衛隊統合幕僚監部的資料,中國艦隊於本月7日在東海舉行訓練之後一直處於海上自衛隊艦艇的監視之中,10日晚8時左右出現在沖繩本島西南約140公里的公海上。艦隊內含2艘基洛級潛艇,2艘現代級導彈驅逐艦,3艘護衛艦等10艘艦艇。13日上午,艦隊出現在太平洋上,航向指向沖之島向南航行。
根據統幕監部的資料,這次中國艦隊出現的海域,上月18日也發現了包含導彈驅逐艦在內的6艘艦艇,由10艘軍艦及艦載直升機組成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駛入沖繩島和宮古島之間海域,並與日本海上自衛隊軍艦進行了「近距離接觸」,日本政府對此高度關注。有分析認為,隨著中國海軍的不斷壯大,走出「第一島鏈」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戰略趨勢,但日本對此並不適應。對此日本海上自衛隊參謀長赤星慶治稱,中國海軍直升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險」。日本自衛隊總參謀部也聲稱,中國可能在進行「間諜活動」或是在進行「挑釁」。但同時日本政府也表示,目前日方只會監視中國海軍的行動,因為在國際水域航行和進行訓練演習並不違背國際法。而中國方面也早已表示,解放軍海軍最近的行動是在進行遠水部艦演習。也就是說,此次令日本方面「高度緊張」的中國海軍編隊只是在公海進行了一次常規演練而已。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建成了亞洲最強大的海軍,一度稱霸遠東海域。二戰後,在美國的扶植下,日本組建了以「八八艦隊」為主力的強大的海上力量,輔以「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無論是在先進大型水面艦艇數量上,還是在反潛領域,日本海上自衛隊都要強於鄰國海軍。上世紀中葉,冷戰的序幕剛剛拉開,美國就提出把中國圍堵在「島鏈」中的戰略構想。美國環球戰略網曾報道,因為島鏈的限制,中國海軍潛艇部隊的遠洋訓練年均只有3.4次,活動最頻繁的2009年也不過12次,遠比不上美軍一年上百次的訓練強度。
這一對比充分說明了中國海軍的不足。盡管從目前來看,中國海軍已開始了一定程度的遠洋活動,但許多軍事專家認為,中國海軍眼下仍是一支近海防禦型海軍。這主要體現在其關注的重點區域目前仍然限定在近海范圍內,例如台灣海峽、東海大陸架、南海海域等,訓練活動也大多在這一范圍內展開。
與之相比,由於長期受裝備以及「島鏈」限制,中國海軍此前主要在近海活動。上世紀90年代以後,在引進俄制艦艇的同時,中國又獨立研發出「江凱」級護衛艦、「中華神盾」驅逐艦等大批先進艦艇,具備了一定的遠洋行動能力,而日本方面對鄰國逐步強大的海軍卻不適應,擔憂失去海上優勢。中國的對外貿易及能源需求正不斷擴大。據估計,到2020年,中國將有60%的石油需要進口,海洋安全已成為中國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預見中國海軍的實力還會不斷壯大,穿越「第一島鏈」的活動也會日益增多,這是中國海軍在發展過程中的必由之路。中國海軍全力開展遠航訓練,發展遠洋海軍,正是基於這種大國戰略的需求,作為中國鄰邦的日本應理性對待不斷強大的中國海軍。在未來十年,中國海軍將建造三艘航母,這為中國海軍沖出第二海鏈,走向世界奠定基礎。我們可以預期,在未來中國海軍必將一天天強大,突破島鏈封鎖只是時間問題,歷史必然會告訴世界,中國必將日益強大,這是歷史的必然!是任何敵人都不可阻擋的!

何謂島鏈,先做一介紹。該名詞以及做法是在1951年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首次明確提出並付諸實施的。它有地理和政治與軍事上的含義。其用途是對蘇聯、中國等共產國家形成威懾之勢。地理上分為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第三島鏈三部分。實際上,「島鏈」從地理名詞成為了國際政治名詞,其根源是源於冷戰時期,主要對付前蘇聯,以及中國。

第一島鏈是指花彩列島中,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台灣島,南至菲律賓群島、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在第一島鏈的「封鎖鏈條」中,最為關鍵的是台灣島。它位於第一島鏈的的中間,具有極特殊的戰略地位,掌握了台灣島就能有效地遏止東海與南海的咽喉戰略通道。也有了與「第二島鏈」內海域的有利航道及走向遠洋的便捷之路。 第二島第二島鏈是指北起日本群島,經小笠原諸島、火山列島、馬里亞納群島、雅浦群島、帛琉群島,延至哈馬黑拉群島。 第三島鏈主要由夏威夷群島基地群組成。對於美國而言,它既是支援亞太美軍的戰略後方,又是美國本土的防禦前哨。 太平洋鎖鏈是美國目前在亞洲戰略部署的重點,而它所要圍困的主要目標就是中國,這條鎖鏈是以太平洋上的第一島鏈為基礎,東起靠近北極的阿留申群島,日本群島,韓國是這條鎖鏈的中心,而台灣島和關島則是中軸,其一直延伸至東南亞中南半島的新加坡、菲律賓群島以及印度尼西亞等。 從戰略意義上看,黃海和南海都處於美國對中國戰略封鎖的「第一島鏈」。依美國戰略看來,如果中國在周邊海域取得戰略優勢,將突破美國對華封鎖的「第一島鏈」。從「冷戰」期間開始,美國通過各種雙邊、多邊軍事合作方式,先後在「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上建立了以日韓為核心的東亞軍事基地群,以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為核心的東南亞軍事基地群,以美國關島為核心的第二島鏈軍事基地群。這些軍事基地體系配置有序,並能相互支援,扼守住了亞洲大陸走向太平洋的所有咽喉要道。對美國而言,這些「島鏈」既是遏止亞洲大陸國家向海洋發展的重要籌碼,也是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重要依託。 2010年4月10日中國海軍在公海的一次合成演練成了日本政府和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日本防衛相在四月十三日上午舉行的閣僚會議之後的記者會上表示,本月十日在沖繩本島與宮古島之間的公海上發現了正在南下的中國艦隊(含2艘潛艇在內共計10艘)。
根據自衛隊統合幕僚監部的資料,中國艦隊於本月7日在東海舉行訓練之後一直處於海上自衛隊艦艇的監視之中,10日晚8時左右出現在沖繩本島西南約140公里的公海上。艦隊內含2艘基洛級潛艇,2艘現代級導彈驅逐艦,3艘護衛艦等10艘艦艇。13日上午,艦隊出現在太平洋上,航向指向沖之島向南航行。
根據統幕監部的資料,這次中國艦隊出現的海域,上月18日也發現了包含導彈驅逐艦在內的6艘艦艇,由10艘軍艦及艦載直升機組成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駛入沖繩島和宮古島之間海域,並與日本海上自衛隊軍艦進行了「近距離接觸」,日本政府對此高度關注。有分析認為,隨著中國海軍的不斷壯大,走出「第一島鏈」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戰略趨勢,但日本對此並不適應。對此日本海上自衛隊參謀長赤星慶治稱,中國海軍直升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險」。日本自衛隊總參謀部也聲稱,中國可能在進行「間諜活動」或是在進行「挑釁」。但同時日本政府也表示,目前日方只會監視中國海軍的行動,因為在國際水域航行和進行訓練演習並不違背國際法。而中國方面也早已表示,解放軍海軍最近的行動是在進行遠水部艦演習。也就是說,此次令日本方面「高度緊張」的中國海軍編隊只是在公海進行了一次常規演練而已。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建成了亞洲最強大的海軍,一度稱霸遠東海域。二戰後,在美國的扶植下,日本組建了以「八八艦隊」為主力的強大的海上力量,輔以「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無論是在先進大型水面艦艇數量上,還是在反潛領域,日本海上自衛隊都要強於鄰國海軍。上世紀中葉,冷戰的序幕剛剛拉開,美國就提出把中國圍堵在「島鏈」中的戰略構想。美國環球戰略網曾報道,因為島鏈的限制,中國海軍潛艇部隊的遠洋訓練年均只有3.4次,活動最頻繁的2009年也不過12次,遠比不上美軍一年上百次的訓練強度。
這一對比充分說明了中國海軍的不足。盡管從目前來看,中國海軍已開始了一定程度的遠洋活動,但許多軍事專家認為,中國海軍眼下仍是一支近海防禦型海軍。這主要體現在其關注的重點區域目前仍然限定在近海范圍內,例如台灣海峽、東海大陸架、南海海域等,訓練活動也大多在這一范圍內展開。
與之相比,由於長期受裝備以及「島鏈」限制,中國海軍此前主要在近海活動。上世紀90年代以後,在引進俄制艦艇的同時,中國又獨立研發出「江凱」級護衛艦、「中華神盾」驅逐艦等大批先進艦艇,具備了一定的遠洋行動能力,而日本方面對鄰國逐步強大的海軍卻不適應,擔憂失去海上優勢。中國的對外貿易及能源需求正不斷擴大。據估計,到2020年,中國將有60%的石油需要進口,海洋安全已成為中國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預見中國海軍的實力還會不斷壯大,穿越「第一島鏈」的活動也會日益增多,這是中國海軍在發展過程中的必由之路。中國海軍全力開展遠航訓練,發展遠洋海軍,正是基於這種大國戰略的需求,作為中國鄰邦的日本應理性對待不斷強大的中國海軍。在未來十年,中國海軍將建造三艘航母,這為中國海軍沖出第二海鏈,走向世界奠定基礎。我們可以預期,在未來中國海軍必將一天天強大,突破島鏈封鎖只是時間問題,歷史必然會告訴世界,中國必將日益強大,這是歷史的必然!是任何敵人都不可阻擋的!

㈡ 中國海軍到底有多強

我也真是服你網路答者的水平,一點料都沒有都敢強答。你靠什麼支撐論點?腦補加意淫嗎?中國海軍多強,對此我不敢說具體有多強,僅列一下主戰艦艇數據你們自行感受。航母:現役一艘 遼寧艦 滿排6萬噸 艦載機J-15 驅逐艦:現役32艘,其中盾艦有17艘。盾艦皆為近十幾年入列的新艦,今年將入列4艘盾艦。 052D:9艘 052C:6艘 051C:2艘 現代級:4艘 051B:1艘 052B:2艘 052:2艘 051:6艘。 護衛艦:97艘(並不太准,因為入列速度太快一個月就可能差幾艘,目前這個數值接近總值)護衛艦不再分列型號。
總值:中國海軍垂發數:1880
日本海自垂發數:1160
美國海軍垂發數:8836
俄羅斯海軍垂發數:1204
英國海軍垂發數:704
法國海軍垂發數:224
總結垂發並不能完全反映戰力,但至少可以表明海軍現代化規模。
再列個盾艦數目對比: 單位:艘
中國海軍:15
日本海自:6
美國海軍:84
俄羅斯海軍:待定(未有符合常認盾艦標准)
英國海軍:6
法國海軍:2
盾艦是用軍迷常認的標准,並非裝有相控陣雷達就是神盾艦。
我們國家的盾艦皆為有源四面固定陣,英法為有源旋轉陣,美日為無源四面固定陣。哪個先進自己網路,我怕各種屁股的人咬我。

㈢ 中國近代海軍介紹

中國近代海軍的戰略布局

--------------------------------------------------------------------------------

海軍的戰略布局,即指一國海軍由戰略使命決定在特定空間內進行的兵力部署。嚴格地
說,中國古代只有水師而沒有海軍,其部署特徵是各地分防,散而無當。19世紀80年代隨
著中國近代國防體系轉型的完成,中國海軍的建設與部署也逐漸定型。其初始形態為:北
洋、南洋、福建、廣東4支地方區域型.海軍,分北;東、j南三個方向警戒海上。4支海
軍、3個方向的布局形態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深刻反映出近代中國在海洋方向面臨嚴峻形勢
的歷史背景。1840年後,連遭海上入侵的清朝政府被迫在建立海洋防禦體繫上向前邁出了
一步。但是,對於建立近代海軍問題卻在10餘年的時間內遲遲沒有動作。1867年,身為地
方文官的丁日昌向朝廷提出以新式輪船為標志的未來中國海軍應分為三路:其一為北洋提督
管轄,駐扎大沽,禁衛京門,防禦北向海上,范圍是直隸(河北)、盛京(遼寧)、山東沿海。
這一范圍基本上概括了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將渤海視為海上門禁。其二由中洋提督統帥,
駐扎吳湘江口,防禦東海洋面,范圍是蘇、浙沿海。其三歸南洋提督指揮,駐扎廈門,主要
防禦福建與廣東沿海。丁日昌提出三個方向海軍平時各守一方,戰時「則一路為正兵,兩路
為奇兵,飛馳援應」,利用中國海區一水相通的特點,相互呼應支援,使中國沿海七省海上
防禦聯為一氣。這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最早一個有關近代海軍部署與使用的完整方案,它在
中國近代軍事歷程上首倡海軍按方向統一部署的意義極為重大,實際上,中國海軍後來戰略
布局的形成基本上也是按此思路進行的。今天來看,這種戰略布局既參照了當時沿海各省的
海防現狀,同時也兼顧了沿海的地理和人文條件。

南洋方向的設置以閩粵兩省為重,廣東在19世紀中國經濟重心北移之前是戰略前哨之
地。1840年和1856年兩次中外戰爭廣東均首當其沖。』福建與廣東相鄰,閩省防禦關系廣
東側翼的安全,且與台灣島艉O嗤

㈣ 海軍地理學屬於什麼

海軍地理學是研究海軍建設和軍事行動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

是內軍事地理學的分容支學科,屬部門軍事地理學范疇。

主要揭示海洋及其毗鄰陸地的地理環境對海軍軍事活動的影響與利用地理條件的規律,為海軍制定作戰方針,進行戰場准備,實施作戰行動,以及軍事地理保障等提供科學依據。

按研究對象可分為綜合海軍地理、專題海軍地理和區域海軍地理。

㈤ 中國海軍扶航索馬里的地理意義和物流意義

索馬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經濟以畜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20世紀70年代初,由於國有化政策過激,加上自然災害等因素,經濟嚴重困難。連年戰爭給索馬里人民帶來無窮的無窮災難。2006年年底,索馬里過渡聯邦政府在衣索比亞軍隊幫助下擊敗反政府武裝,控制了摩加迪沙和索馬里大部分地區,但此後反政府武裝不斷在摩加迪沙等地發動襲擊。目前索馬里已有110萬難民,首都摩加迪沙每月就會新增約2萬名難民。由於難民不斷增加,難民們生活沒有著陸,糧食價格飆升,過度的通貨膨脹和乾旱等自然災害更加劇了國內危機。國內頻繁的暴力活動使聯合國等機構的人道主義努力也無法實施,無法向索馬里運送糧食等生活必需品,即使運進去了也無法進行合理的分配,還會遭到搶劫。近來,索馬里安全形勢進一步惡化,針對聯合國工作人員及援助機構人員的襲擊事件頻頻發生,國際援助機構大多已撤離索馬里。難民們缺衣少穿,度日如年,飢寒交迫,更使暴力活動增加,因此,海盜只是在海上的一種暴力活動表現形式。這些舉動得到了難民和居民的支持,使海盜活動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由於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使海盜活動變得更為頻繁兇殘。
目前活躍在索馬裏海域的海盜主要有四大團伙:
一夥叫「邦特蘭衛隊」(PuntlandGroup),他們是索馬裏海域最早從事有組織海盜活動的團伙;
一夥叫「國家海岸志願護衛者」(NationalVolunteerCoastGuard),規模較小,主要劫掠沿岸航行的小型船隻;
第三伙叫「梅爾卡」(Merkah),他們以火力較強的小型漁船為主要作案工具,特點是作案方式比較靈活;
勢力最大的海盜團伙叫「索馬里水兵」(SomaliaMarine),其活動范圍遠至距海岸線200海里處。

㈥ 中國海軍在亞洲第二,世界第八沒問題吧

051型導彈驅逐艦 北約代號「旅大」
052型導彈驅逐艦 北約代號「旅滬」(哈爾濱號、青島號)
051B型導彈驅逐艦 北約代號「旅海」(深圳號)
052B型導彈驅逐艦 北約代號「旅洋」(廣州號、武漢號)
052C型導彈驅逐艦 北約代號「旅洋II」(蘭州號、海口號)
051C型驅逐艦 北約代號「旅洲」(沈陽號、石家莊號)
053系列導彈護衛艦 北約代號「江衛」「江湖」「江東」等
054型護衛艦 北約代號「江凱」
054A型護衛艦 北約代號「江凱II」
956型導彈驅逐艦 北約代號「現代」
629型潛艇 北約代號「G級」「Golf級」(前蘇聯629型,中國後期作為彈道導彈試驗艇,僅一艘)
033型潛艇 北約代號「R級」「羅密歐級」
033G型潛艇 北約代號「武漢級」(「R級」改型,飛航導彈潛艇,僅一艘)
035型潛艇 北約代號「明級」
039型潛艇 北約代號「宋級」(僅一艘,因為設計缺陷太多,量產型改為039G型潛艇)
039G型潛艇 北約代號「宋改」
039A型潛艇 北約代號「元級」
887型潛艇 北約代號「K級」「基洛級」
636型潛艇 北約代號「K級」「基洛級」
636M型潛艇 北約代號「K級」「基洛級」(具備水下發射巡航導彈能力)
091型核潛艇 北約代號「漢級」
092型核潛艇 北約代號「夏級」
093型核潛艇 北約代號「商級」
094型核潛艇 北約代號「晉級」
可以了畢竟海軍看綜合不過我國海軍弱點太明顯了╮(╯▽╰)╭劫持船隻那起看出來看看歐美各國表現只適合近海作戰遠洋不保險

㈦ 目前中國海軍所有艦艇,以哪個省份地名命名的最多

對水面艦艇的命名也有一定嚴厲的規則的,要不然就容易叫混了。最終的命名規則就是:航空母艦和巡洋艦以行政省、自治區、直轄市或片語命名;驅逐艦、護衛艦以大、中城市命名;掃、布雷艦以“州”命名;獵潛艇以“縣”命名;兩棲攻擊艦、直升機母艦、船塢登陸艦、坦克登陸艦均以“山”命名;步兵登陸艦以“河”命名;補給艦以“湖泊”命名。以這種方式來命名的話,也讓我國人民對我國海軍有了很強的歸屬感。

再回到效果自身,當然是江蘇省了。重新中國海軍成立之初不時到如今,以江蘇省內地名命名的海軍艦艇最多,從驅逐艦、護衛艦到掃雷艦、綜合補給艦,一應俱全。位列全國第一。

其中有名的艦艇有:南京號驅逐艦、泰州號驅逐艦、無錫號護衛艦、徐州號護衛艦、常州號護衛艦、鹽城號護衛艦、揚州號護衛艦、宿遷號護衛艦、淮安號驅逐艦、崑山號掃雷艦、太湖號綜合補給艦、洪澤湖號綜合補給艦、紫金山號登陸艦...

㈧ 中國海軍是亞洲第一嗎

亞洲軍事格局很復雜,如果就海軍總體實力而言至少還要十到二十年時間,因為中國的地回理位置答很悲劇,第一島鏈基本把中國海軍的深藍夢想鎖死了,東邊日本沖繩海域唯一可以進入太平洋的大門被美國的關島軍事基地鎖死,南邊的馬六甲還是被老美控制住。所以即使代表海軍實力的中國航母下水也只是在中國內海游弋,在中國有能力突破第一島鏈之前,航母就是一個移動的海上棺材板。海軍要成為亞洲第一可不是裝備好就行的,至少一點,海軍要有能力在短時間內收回南中國海,只有戰爭才是檢驗軍隊戰鬥力的最佳途徑。如果只談裝備,不談局勢,中國完全可以在十年內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第一,因為中國政府不差錢,差錢的是老百姓而已。

㈨ 軍事上中國地理基本常識

與國防建設和軍事活動有關的地理事實、地理現象和地理知識的統稱。是國家和軍隊統帥與總參謀部以及各級司令部必須研究的內容,中國古代稱「地利」。
公元前7世紀的兵書《軍志》有:「失地之利,士卒迷惑,三軍困敗。飢飽勞逸,地理為寶」。清代施永圖編撰有《武備地利》一書。
中國歷史上與地利相似的用語還有「地勢」、「形勝」,如《 史記 ·高祖記》有:「 秦 ,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近代,又稱「武事地理」、「兵要地理」,主要是指地球表層存在的與國防建設和軍事活動有關的地理事實和地理現象,其空間范圍相當於大氣圈對流層頂至岩石圈沉積岩底部之30—35公里,有時也擴及到海洋底部、陸地深部和外層空間。
由於太陽能在地球表面和控制地球活動的內能在各處分布不均,地球表層各處的地理環境存在著明顯差異,成為對國防建設和軍事活動具有不同影響的地理區域和地理環境。探索地理環境對軍事行動與國防建設相互關系規律的學科,稱軍事地理學。它是人類在長期武裝斗爭實際中認識、利用地理條件的知識積累和經驗總結,是對軍事與地理關系的規律性認識,對於科學地指導國防建設和軍事行動等方面的地理研究有重要意義。
我國地大物博,我國基本上涵蓋了各種地形,我們有平原 ,高原,山地,海島,等等地形。在軍事上對我國提出了很嚴峻的要求,從發達國家來看,對於各種不同的地形來說,作戰基本上分給不同的兵種,或者著軍中,比如美國,兩棲登陸戰,和城市作戰,以佔領為任務一般交給海軍陸戰隊。而類似於二戰時期的大兵團機動化作戰,以消滅敵軍為目的的一般交給美國陸軍。同時他們在獲得空軍和各兵種航空兵的支援,以及國民警衛隊的配合,來完成作戰目標。
但是對於我們國家雖然依然也有這樣的兵種,軍種,想海軍陸戰隊,空降兵,和陸軍戰甲部隊。但是如果只依靠這些部隊,我們一是再局部很難形成優勢兵力,二是無法向他們提供完整的武器裝備(不是說我們沒有,而是沒錢),所以這些部隊大部分一般只作為中央直轄的反應力量。小部分在各軍區成為突擊力量。
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大軍區制。也覺是說一個軍區的部隊在正常情況下在本軍區地區駐扎,換防,訓練。部隊對本軍區的情況可以說說是了如指掌。一旦作戰就有不可比擬的優勢。所以我們所看到的演習中所進行的部隊長途運動,集結,和作戰的科目,以前基本上只有海軍陸戰隊,空降兵,和陸軍戰甲部隊這類似的部隊,但是現在來說我國經濟發展很好,部隊裝備水平越來越高,那些往往要還換裝的部隊也要參加這種訓練。實際上地形對於我國軍事上來說還是限制了很多。我們經濟不到位是很難打破的,在這也不是一會兩會能說完。
軍事上中國的地理位置比較可靠,東臨太平洋,西靠亞歐大陸,在亞洲最東部,全國3分2的面積是高原,其餘多為丘陵,利於打游記戰,但對機動部隊的大規模作戰(如閃電戰)比較不利,且位置有限,這對於依賴機動部隊作戰的國家是不利的因素.而且中國在南北處有長江和黃河做為天險,易守難攻,是要塞地位.但不足處是政治中心北京過於靠近大陸邊緣,容易遭受嚴重打擊,而且地理位置對機動部隊作戰較為有利,所以成為致命的缺憾!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