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繪本
Ⅰ 適合7歲女兒推薦下的科技和天文方面的知識的書
、《國家地理兒童彩繪本·最迷人的知識》(全九冊)(內容為王!科學精準!顛覆常識!親專子閱讀,適合5-10歲兒童)屬
2、《小小牛頓幼兒館》(第1輯,共六冊。含主題書+游戲本+親子手冊+伴讀MP3)台灣銷量第一,專為0-7歲兒童設計的貼心益智科普書,台灣出版最高獎金鼎獎,台灣新聞局優良兒童讀物
3、最美的科普.幼兒版(全六冊套裝)—耕林文化精選好書
4、《美國國家地理少兒版網路》(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為孩子量身定做。內容超級豐富,圖片精美絕倫,知識前沿時尚)
5、《孩子最想明白的疑問天文》
6、《孩子最感興趣的101個天文奧秘 》
7、《動手做系列——天文 孩子們的游戲》
8、《啟迪孩子智慧的十萬個為什麼:天文地理(注音版)》
9、《世界上最臟最臟的科學書》(肯定不會有比這更好看、更耐人尋味、更適合孩子們閱?的科學書了!)
10、《從小愛科學·神奇的化學》(全7冊,從孩子最感興趣的問題開始學習科學)
11、《妙想科學(全八冊)》(適合兒童閱讀、內容活躍不死板) 我建議看這幾本書。
Ⅱ 國內什麼出版社的書質量比較好
1.人民文學出版社。文學類書籍看這家的准沒錯,都是嚴肅作品。我現在淘文學書感覺真累,出版得太多了,人民文學永遠不讓我失望。他們家一套藍白封面的當代學人散文集我特別喜歡,現在還沒湊全,估計也湊不全了。文學書包括現當代作家和古典文學,目的都偏普及性。除了文學書,人民文學還出版學術書籍,我的收藏里它家這類書比較偏詩,。比如《杜甫詩選》,《李白詩選》,納蘭的集子,李清照的集子等等。去年入手的蔣凡等人的《世說新語》,幾乎是我見到最好的簡體字版本了。在這個條目下,劉先生的答案所犯的錯誤包括但不限於:1.作家出版社現在也有,並且獨立性很強,相對來說作家主要出版文學書,而且水平比較參差,好的非常好,差的相當差,懷疑也有些人情書號弄出去;2.所謂「註解不詳細」,並不對,可見前面舉例的書;3.《白鹿原》的初版就是人民文學出版,彼時陳忠實並不是「取得一定成就和榮譽的作家」;4.所謂「紙質、印刷無可挑剔」雲雲,基本屬於胡扯。
2.中華書局(此處並不是上海譯文出版社,是因為劉先生的排名過於詭異,所以大有調整)。學術書籍方面,一套繁體豎排的二十四史是愛書人永遠的愛與痛。良心價格(我開始收集的時候,綠皮那套平均十塊錢一本),高端內容,劣質紙張。好在零八零九以後,印刷有很大改觀,應該是換了印刷廠,可惜這定價也是一版高過一版。除去這套大部頭,繁體豎排的古代名家文集古代作品校箋集也有好大一套,學了商務印書館的樣子,按照顏色來加以區分,但是封面風格都很接近。除去這兩套大書,我個人還很喜歡收集中華書局出版的筆記,包括白色為主色調也用顏色加以區分的唐宋,元明,清人筆記,這都是繁體豎排的,橫排的有以藍色為主色的晚清民國筆記。這幾套書也是很難搜羅,印數都不高,選書也很難選,因為簡介都差不多,只能翻實體書。我在書店裡只要見到喜歡的也一定買下來。除了數不盡的繁體豎排,中華書局也出版一些普及性的古典作品,比如簡體字的前四史,四大名著等等,也是弄個精裝硬殼子唬人,不過性價比還是很高的。現當代作品有馬未都於丹等人的書,印量很大,市面上很好找。
3.商務印書館。外文翻譯的學術書籍巨頭,實際上還是延續民國的思路,藍綠橙黃四種顏色代表不同門類的專業書。封面整齊劃一,不好說好壞,個人感覺印刷比中華書局好些。可惜學術書籍的選題方面主要偏重社科人文,沒有科普作品。除了這套外文學術名著叢書之外,商務印書館也有其他的學術書籍,印數很低,能不能找到得看運氣。
Ⅲ 環球國家地理百科全書 套裝共10冊適合多大孩子
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邀請了旅遊學院的部分教師,博採眾長,編輯了內這套《彩色環球人文容地理》,該書共分為五卷,分別為亞洲卷、歐洲卷、美洲卷及非洲卷、大洋洲卷,涉及所有國家和地區。全書系統而詳細地介紹了各國家及地區的地形、氣候、自然資源、地球位置、行政區劃、人口、民族、歷史、文化及其旅遊名勝等方方面面的知識,配以5000多幅精美圖片,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各國家及地區的人文地理狀況。該書融知識性、實用性、趣味性於一體,使讀者在閱讀本書的同時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對世界有更廣泛更深入的認識與了解。該書著重於世界人文地理知識的傳播,讀者既可以作為閑暇翻閱之用,也可以通過實用的國家旅遊資料查詢,把它作為一本速查的旅遊手冊。
Ⅳ 美國國家地理少兒百科 哪個出版社的好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成立於1983年,是一家以少年兒童為主要讀者對象的專業專出版社。出書屬范圍包括: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低幼啟蒙讀物、兒童文學作品、文教助學讀物、繪畫本、科普網路讀物、游戲益智讀物、家庭教育讀物等,同時出版《幼兒智力世界》、《幼兒故事大王》兩種期刊。建社30年來,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堅持健康向上的出版導向,出版的圖書中,有1000多種在國際、國內(省以上)圖書評獎活動中獲獎。
Ⅳ 書籍分類
A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B 哲學、宗教C 社會科學總論D 政治、法律E 軍事F 經濟 文化科學、教育、體育H 語言、文字I 文學J 藝術K 歷史、地理N 自然科學總論O 數理科學和化學P 天文學、地球科學Q 生物科學R 醫葯、衛生S 農業科學T 工業技術U 交通運輸V 航空、航天X 環境科學、安全科學Z 綜合性圖書A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A1 馬克思、恩格斯著作A11 選集、文集A12 單行著作A13 書信集、日記、函電、談話A14 詩詞A15 手跡A16 專題匯編A18 語錄A2 列寧著作A3 斯大林著作A4 毛澤東著作A49 鄧小平著作A5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著作匯編A7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生平和傳記A8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學習和研究 B 哲學、宗教B0 哲學理論B1 世界哲學B2 中國哲學B3 亞洲哲學B4 非洲哲學B5 歐洲哲學B6 大洋洲哲學B7 美洲哲學B80 思維科學B81 邏輯學(論理學)B82 倫理學(道德哲學)B83 美學B84 心理學B9 宗教C 社會科學總論C0 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論C1 社會科學現狀及發展C2 社會科學機構、團體、會議C3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C4 社會科學教育與普及C5 社會科學叢書、文集、連續性出版物C6 社會科學參考工具書[C7] 社會科學文獻檢索工具書C8 統計學C91 社會學C92 人口學C93 管理學[C94] 系統科學C95 民族學C96 人才學C97 勞動科學D 政治、法律D0 政治理論D1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D2 中國共產黨D33/37 各國共產黨D4 工人、農民、青年、婦女運動與組織D5 世界政治D6 中國政治D73/77 各國政治D8 外交、國際關系D9 法律D90 法的理論(法學)D91 法學各部門D92 中國法律D93/97 各國法律D99 國際法E 軍事E0 軍事理論E1 世界軍事E2 中國軍事E3/7 各國軍事E8 戰略學、戰役學、戰術學E9 軍事技術E99 軍事地形學、軍事地理學F 經濟F0 經濟學F0-0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總論)F01 經濟學基本問題F02 前資本主義社會生產方式F03 資本主義社會生產方式F04 社會主義社會生產方式F05 共產主義社會生產方式F06 經濟學分支科學F08 各科經濟學F09 經濟思想史F1 世界各國經濟概況、經濟史、經濟地理F11 世界經濟、國際經濟關系F12 中國經濟F13/17 各國經濟F2 經濟計劃與管理F20 國民經濟管理F21 經濟計劃F22 經濟計算、經濟數學方法F23 會計F239 審計F24 勞動經濟F25 物質經濟F27 企業經濟F28 基本建設經濟F29 城市與市政經濟 F3 農業經濟F4 工業經濟F49 信息產業經濟(總論)F5 交通運輸經濟F59 旅遊經濟F6 郵電經濟F7 貿易經濟F71 國內貿易經濟F72 中國國內貿易經濟F73 世界各國國內貿易經濟F74 世界貿易F75 各國對外貿易F76 商品學F8 財政、金融F81 財政、國家財政F82 貨幣F83 金融、銀行F84 保險G 文化、科學、教育、體育G0 文化理論G1 世界各國文化與文化事業G2 信息與知識傳播G3 科學、科學研究G4 教育G64 高等教育G8 體育H 語言、文字H0 語言學H1 漢語H11 語音H12 文字學H13 語義、詞彙、詞義(訓詁學)H14 語法H15 寫作、修辭H159 翻譯H16 字書、字典、詞典H17 方言H19 漢語教學H2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H3 常用外國語H31 英語H32 法語H33 德語H34 西班牙語H35 俄語H36 日語H37 阿拉伯語H4 漢藏語系H5 阿爾泰語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語系)H61 南亞語系(澳斯特羅-亞細亞語系)H62 南印語系(達羅毗荼語系、德拉維達語系)H63 南島語系(馬來亞-玻里尼西亞語系)H64 東北亞諸語言H65 高加索語系(伊比利亞-高加索語系)H66 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系)H67 閃-含語系(阿非羅-亞細亞語系)H7 印歐語系H81 非洲諸語言H83 美洲諸語言H84 大洋洲諸語言H9 國際輔助語I 文學I0 文學理論I1 世界文學I2 中國文學I200 方針政策及其闡述I206 文學評論和研究I207 各體文學評論和研究I209 文學史、文學思想史I21 作品集I22 詩歌、韻文I23 戲劇文學I239 曲藝I24 小說I25 報告文學I26 散文I269 雜著I27 民間文學I28 兒童文學I29 少數民族文學I299 宗教文學I3/7 各國文學J 藝術J0 藝術理論J1 世界各國藝術概況J2 繪畫J29 書法、篆刻J3 雕塑J4 攝影藝術J5 工藝美術[J59] 建築藝術J6 音樂J7 舞蹈J8 戲劇藝術J9 電影、電視藝術 K 歷史、地理K0 史學理論K1 世界史K2 中國史K3 亞洲史K4 非洲史K5 歐洲史K6 大洋洲史K7 美洲史K81 傳記K85 文物考古K89 風俗習慣K9 地理K90 地理學K91 世界地理K92 中國地理K93/97 各國地理K99 地圖N 自然科學總論N0 自然科學理論與方法論N1 自然科學現狀及發展N2 自然科學機構、團體、會議N3 自然科學研究方法N4 自然科學教育與普及N5 自然科學叢書、文集、連續性出版物N6 自然科學參考工具書[N7] 自然科學文獻檢索工具N8 自然科學調查、考察N91 自然科學研究、自然歷史N93 非線性科學N94 系統科學N941 系統學、現代系統理論N945 系統工程N949 系統科學在各方面的應用[N99] 情報學、情報工作O 數理科學和化學O1 數學O1-0 數學理論O1-8 計算工具O11 古典數學O119 中國數學O12 初等數學O13 高等數學O14 數理邏輯、數學基礎O15 代數、數論、組合理論O17 數學分析O18 幾何、拓撲O19 動力系統理論O21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O22 運籌學O23 控制論、資訊理論(數學理論)O24 計算數學O29 應用數學O3 力學O31 理論力學(一般力學)O32 振動理論O33 連續介質力學(變形體力學)O34 固體力學O35 流體力學O369 物理力學O37 流變學O38 爆炸力學O39 應用力學O4 物理學O41 理論物理學O42 聲學O43 光學O44 電磁學、電動力學O45 無線電物理學O46 真空電子學(電子物理學)O469 凝聚態物理學O47 半導體物理學O48 固體物理學O51 低溫物理學O52 高壓與高溫物理學O53 等離子體物理學O55 熱學與物質分子運動論O56 分子物理學、原子物理學O57 原子核物理學、高能物理學O59 應用物理學O6 化學O61 無機化學O62 有機化學O63 高分子化學(高聚物)O64 物理化學(理論化學)、化學物理學O65 分析化學O69 應用化學O7 晶體學P 天文學、地球科學P1 天文學P2 測繪學P3 地球物理學P31 大地(岩石界)物理學P33 水文科學(水界物理學)P35 空間物理P4 大氣科學(氣象學)P5 地質學P51 動力地質學P52 古生物學P53 歷史地質學、地層學P54 構造地質學P55 地質力學P56 區域地質學P57 礦物學P58 岩石學P59 地球化學P61 礦床學P62 地質、礦產普查與勘探P64 水文地質學與工程地質學[P65] 地震地質學[P66] 環境地質學[P67] 海洋地質學P68 宇宙地質學P691 行星地質學P692 災害地質學P7 海洋學P71 海洋調查與觀測P72 區域海洋學P73 海洋基礎科學P74 海洋資源與開發P75 海洋工程[P76] 海洋環境科學[P77] 潛水醫學[P79] 軍事海洋學P9 自然地理學P90 一般理論與方法P91 數理地理學[P92] 古地理學P93 部門自然地理學P94 區域自然地理學[P951] 環境地理學[P954] 災害地理學P96 自然資源學[P97] 地理探險與發現P98 自然地理圖Q 生物科學Q1 普通生物學Q2 細胞生物學Q3 遺傳學Q4 生理學Q5 生物化學Q6 生物物理學Q7 分子生物學Q81 生物工程學(生物技術)[Q89] 環境生物學Q91 古生物學Q93 微生物學Q94 植物學Q95 動物學Q96 昆蟲學Q98 人類學R 醫葯、衛生R1 預防醫學、衛生學R2 中國醫學R3 基礎醫學R4 臨床醫學R5 內科學R6 外科學R71 婦產科學R72 兒科學R73 腫瘤學R74 神經病學與精神病學R75 皮膚病學與性病學R76 耳鼻咽喉科學R77 眼科學R78 口腔科學R79 外國民族醫學R8 特種醫學R9 葯學S 農業科學S1 農業基礎科學S2 農業工程S3 農學(農藝學)S4 植物保護S5 農作物S6 園藝S7 林業S8 畜牧、動物醫學、狩獵、蠶、蜂S9 水產、漁業T 工業技術TB 一般工業技術TB1 工程基礎科學TB2 工程設計與測繪TB3 工程材料學TB4 工業通用技術與設備TB5 聲學工程TB6 製冷工程TB7 真空技術TB8 攝影技術TB9 計量學TD 礦業工程TD1 礦山地質與測量TD2 礦山設計與建設TD3 礦山壓力與支護TD4 礦山機械TD5 礦山運輸與設備TD6 礦山電工TD7 礦山安全與勞動保護TD8 礦山開采TD9 選礦TD98 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TE 石油、天然氣工業TE0 能源與節能TE1 石油、天然氣地質與勘探TD2 鑽井工程TD3 油氣田開發與開采TD4 油氣田建設工程TD5 海上油氣田勘探與開發TD6 石油、天然氣加工工業TD8 石油、天然氣儲存與運輸TD9 石油機械設備與自動化[TD99] 石油、天然氣工業環境保護與綜合利用TF 冶金工業TF0 一般性問題TF1 冶金技術TF3 冶金機械、冶金生產自動化TF4 鋼鐵冶金(黑色金屬冶煉)(總論)TF5 煉鐵TF6 鐵合金冶煉TF7 煉鋼TF79 其他黑色金屬冶煉TF8 有色金屬冶煉TG 金屬學與金屬工藝TG1 金屬學與熱處理TG2 鑄造TG3 金屬壓力加工TG4 焊接、金屬切割及金屬粘接TG5 金屬切削加工及機床TG7 刀具、磨料、磨具、夾具、模具和手工具TG8 公差與技術測量及機械量儀TG9 鉗工工藝與裝配工藝TH 機械、儀表工業TH11 機械學(機械設計基礎理論)TH12 機械設計、計算與制圖TH13 機械零件及傳動裝置TH14 機械製造用材料TH16 機械製造工藝TH17 機械運行與維修TH18 機械工廠(車間)TH2 起重機械與運輸機械TH3 泵TH4 氣體壓縮與輸送機械TH6 專用機械與設備TH7 儀器、儀表TJ 武器工業TK 能源與動力工業TL 原子能技術TM 電工技術TM0 一般性問題TM1 電工基礎理論TM2 電工材料TM3 電機TM4 變壓器、變流器及電抗器TM5 電器TM6 發電、發電廠TM7 輸配電工程、電力網及電力系統TM8 高電壓技術TM91 獨立電源技術(直接發電)TM92 電氣化、電能應用TM93 電氣測量技術及儀器TN 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TN0 一般性問題TN1 真空電子技術TN2 光電子技術、激光技術TN3 半導體技術TN4 微電子技學、集成電路(IC)TN6 電子元件、組件TN7 基本電子電路TN8 無線電設備、電信設備TN91 通信TN92 無線通信TN93 廣播TN94 電視TN95 雷達TN96 無線電導航TN97 電子對抗(干擾及抗干擾)[TN98] 無線電、電信測量技術及儀器TN99 無線電電子學的應用TP 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技TP1 自動化基礎理論TP2 自動化技術及設備TP3 計算技術、計算機技術TP30 一般性問題TP31 計算機軟體TP311 程序設計、軟體工程TP312 程序語言、演算法語言TP313 匯編程序TP314 編譯程序、解釋程序TP315 管理程序、管理系統TP316 操作系統TP317 程序包(應用軟體)TP319 專用應用軟體TP32 一般計算器和計算機TP33 電子數字計算機TP34 電子模擬計算機TP35 混合電子計算機TP36 微型計算機TP37 多媒體技術與多媒體計算機TP38 其他計算機TP39 計算機的應用TP391 信息處理TP392 各種專用資料庫TP393 計算機網路TP399 在其他方面的應用TP6 射流技術(流控技術)TP7 遙感技術TP8 遠動技術TQ 化學工業TS 輕工業、手工業TU 建築科學TU1 建築基礎科學TU19 建築勘測TU2 建築設計TU3 建築結構TU4 土力學、地基基礎工程TU5 建築材料TU6 建築施工機械和設備TU7 建築施工TU8 房屋建築設備TU9 地下建築TU97 高層建築TU98 區域規劃、城鄉規劃TU99 市政工程TV 水利工程U 交通運輸U1 綜合運輸U2 鐵路運輸U4 公路運輸U6 水路運輸[U8] 航空運輸V 航空、航天V1 航空、航天技術的研究與探索V2 航空V4 航天(宇宙航行)[V7] 航空、航天醫學 X 環境科學、安全科學X1 環境科學基礎理論X2 社會與環境X3 環境保護管理X4 災害及其防治X5 環境污染及其防治X7 廢物處理與綜合利用X8 環境質量評價與環境監測X9 安全科學Z 綜合性圖書Z1 叢書Z2 網路全書、類書Z3 辭典Z4 論文集、全集、選集、雜著Z5 年鑒、年刊Z6 期刊、連續性出版物Z8 圖書目錄、文摘、索引
Ⅵ 第一副世界地圖是誰繪制的中國人是否在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前就已發現美洲
國內現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幅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利瑪竇繪制的《坤輿萬國全圖》。世界最早的地圖集——托勒密的《地理學指南》。第一次將世界完整地表現在地圖上——被稱為「墨卡托投影」的「世界平面圖」。最早發現美洲的不是哥倫布而是中國人。 《坤輿萬國全圖》是義大利耶穌會的傳教士利瑪竇在中國傳教時所繪制的世界地圖,該圖於明萬曆三十年在北京付印後,刻本在國內已經失傳。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輿萬國全圖》為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宮廷中的彩色摹繪本,是國內現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幅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 著名的數學、天文、地圖學家托勒密(公元87-150年)著寫了8部地圖學著作《地理學指南》是對地圖學發展的極大貢獻。所附27幅地圖,是世界最早的地圖集。 墨卡托是16世紀的地圖制圖學家。精通天文、數學和地理。1512年3月5日出生於荷蘭佛蘭德斯省(現比利時安特衛普附近)。1530—1532年就讀於盧萬大學。1552年移居德國的杜伊斯堡。早在1537年繪制了第一幅地圖(巴勒斯坦),後接受對佛蘭德斯進行實地測繪任務,採用哥倫布發現的磁子午線為標准經線,為實測地圖的開端。1540年在盧萬開設地圖作坊,印出依比例實測地圖,引起廣泛重視,並製成了地球儀,1568年製成著名航海地圖「世界平面圖」,該圖採用墨卡托設計的等角投影,被稱為「墨卡托投影」,可使航海者用直線(即等角航線)導航,並且第一次將世界完整地表現在地圖上,1630年以後普遍被採用,對世界性航海、貿易、探險等有重要作用,至今仍為最常用的海圖投影。晚年所著《地圖與記述》是地圖集巨著,轟動世界,封面上有古希臘神話中的撐天巨人阿特拉斯像,後人將「Atlas」用作地圖集同義詞,至今沿用。墨卡托是地圖發展史上劃時代人物,結束了托勒密時代的傳統觀念,開辟了近代地圖學發展的廣闊道路。 1月16日將在北京和倫敦同時展出的一張古代地圖,可能將證明最早發現美洲的不是哥倫布而是中國人。這張地圖是中國航海家於1418年繪制的並在1763年復制的,地圖上標有北美洲和南美洲。英國媒體指出,這張地圖正讓歷史學家對15世紀的世界歷史進行徹底的思考。
英國獨立報報導說,這張即將展出的在1418年繪制的地圖,將會證明中國航海家鄭和首先發現美洲的理論,鄭和船隊曾在1405年至1435年進行遠洋航行,而哥倫布只是在71年後才「發現」了美洲大陸。
此外,鄭和的船隊還抵達過非洲南部的好望角,比達.伽馬早76年;鄭和船隊環行世界,也要比麥哲倫早了100多年;鄭和船隊也要比詹姆斯.庫克船長早了三個多世紀抵達澳大利亞。
獨立報說,這個非凡的世界航海修正史表明,中國人已經率先發現了這個世界的真正范圍,但卻沒有象歐洲人那樣去佔領殖民這些「新大陸」,相反,中國卻從外部世界撤回到一個長期的自我封閉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