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人文地理學範式

人文地理學範式

發布時間: 2021-03-14 14:20:15

1. 江西和安徽的人文地理詳細點謝謝

江西的人文
江西素有文章節義之邦的美譽,贛文化的精髓所在,核心奧義為:「文、章、節、義」。可以說自古以來文章與節義並重,不僅是對贛文化主體精神的評判之一,而且是江西人士遵循的人生信條和追求目標。
在宋代以前,江西所出人才並不突出,除陶淵明之外幾乎舉不出其他有份量的文化名人,但在北宋中後期迅速崛起並完全取代了河南作為文化中心的位置(單就詩家而言,唐時「唐詩大家胥出中州」,至宋時,則轉而為「宋詩大家胥出江西了」,唐有「李杜韓白」,三位中州人一位蜀人;宋有「歐王蘇黃」,三位江西人一位蜀人),並且一直保持到明代中前期。況且宋朝是華夏文化的造極之世,宋明時期又是中國學術文化史上的第二個諸子百家時代,江西文化人無疑是其中的主角。兩宋時期,眾多文化巨子從江右噴薄而出,叱吒風雲,開宗立派,引領潮流,晏殊、晏幾道、歐陽修、李覯、曾鞏、王安石、黃庭堅、陸九淵、楊萬里、姜夔、周必大、文天祥等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這一時期也無疑是江西人文輝煌燦爛、如日中天的極盛之期,並且為華夏文化之登峰造極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從而對中華文化的進程作出了無與倫比的巨大貢獻。元代至明初,江西文人承宋代之餘烈,在正統的文化領域里,取得的成就和地位仍然首屈一指,之後也在比較高的水平上運行。元代以來江西所產的著名文化名人有馬端臨、虞集、揭傒斯、劉時中、吳澄、羅欽順、解縉、魏良輔、湯顯祖、宋應星、王猷定、魏禧、朱耷、蔣士銓、陳三立、文廷式、李瑞清、陳寅恪、蕭公權、傅抱石、梅汝璈、程懋筠、胡先驌、黃秋園、古龍、公劉等等,亦可稱得上超超玄箸矣!這樣一個在中國文化極盛之期取得最高成就的省份應該占據其中之一席。
贛派學術與文化:
江西產生,並直接以江西或其古稱江右、豫章命名的文化流派:
【江西心學】,是由南宋理學家陸九淵創始,因其為江西人,故稱為江西心學,它是我國思想史上出現的第一個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這個哲學體系,後來被王守仁加以擴充和發揮,便推向了高峰。它對中國的學術思想和政治思想發生過重大作用。至明代又有「王門七派」,七派里有三大派的影響最大,江右派,王畿派,王艮的泰州學派,而江右派,恪守師說,保持王學的基本觀點,故也稱王學正統派 。
【江西詩派】,呂本中於崇寧元年(1102)至二年之間,作《江西詩社宗派圖》,選入黃庭堅、陳師道等25人之詩,因「其源流皆出豫章」,稱江西詩派。元初方回以杜甫、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一祖三宗。詩派中人論詩反對西昆體,師法唐杜甫、韓愈、孟郊,強調效法活脫,崇尚工力,注重琢磨,但要求「無一字無來歷」,提倡「點鐵成金」和「脫胎換骨」之法。至清末同光體又分三大支派,贛派即其中之一派,以陳三立為魁首,學韓愈、黃庭堅,直接繼承宋代江西派,後繼者夏敬觀、華焯、胡朝梁、王瀣、王易、王浩等,或出入於梅堯臣、陳師道諸家。
【江西詞派】,五代南唐馮延巳、宋初晏殊、歐陽修的詞打破了從晚唐到五代前期以花間派為代表的香艷熟軟、無深意寄託的詞風,賦詞以較深邃的思想蘊含和更誠摯的情感寄託;在藝術上引入詩歌的比興手法,並從民歌中汲取養料,對宋詞日後的繁榮昌盛起到開先河的作用,從而形成了詞壇上承前啟後的重要流派,這就是以二晏一歐為骨乾的北宋江西詞派 另有:宋末元初以劉辰翁為翹楚的江西詞派,厲鶚絕句言:送春苦語劉須溪,吟到壺秋句絕奇,不讀鳳林書院體,豈知詞派有江西?
【江右詩派】,明初江西派,代表人物為劉崧(江西泰和人),標榜唐音,實際對他影響最深是鄉先賢虞集、范德機,揭傒斯等。而後來的台閣體又是江西派的直接產物。《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劉崧「大底以清和婉約之音,提導後進,迨楊士奇等嗣起,復變為台閣博大之體。」作為台閣體創始者的楊士奇歷任四朝內閣大臣,為太平時期宰相。江西平易自然的詩風正宜於奉敕頌聖、歌詠昇平之作。因此錢謙益說:「江西之派,中降而歸東里,步趨台閣,其流世界冗卑而不振。」
【豫章社】,「明之末年,中原雲擾,而江以南文社乃極盛.其最著者:艾南英倡豫章社,衍歸有光等之說而暢其流」(見於《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他們反對前、後「七子」,推崇「唐宋派」歸有光。豫章社中有陳、艾、章、羅四大家之說,他們還致力於八股文的寫作,與繼起江蘇金壇周鍾、太倉張溥之"金沙派"、"婁東派",相互爭奪海內制義範式的領導權。
【江西畫派】簡稱「江西派」,又稱「西江派」。中國畫流派之一。以清初畫家羅牧為代表。羅牧系寧都(今屬江西)人,居南昌(今屬江西),畫山水初得魏石床傳授,後學黃公望,筆意空靈,在江淮地區頗有學之者。
【贛劇】
贛劇是江西的一個兼唱高腔、亂彈、崑腔及其它曲調的多聲腔劇種。它有俗稱饒河班、信河班兩大流派,這兩派於1950年相合,隨後進入省會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贛劇團。改名為贛劇。贛劇起源於明代的弋陽腔。
贛劇的腔調計有〔高腔〕、〔二凡〕、〔西皮〕、〔文南詞〕、〔秦腔〕、〔老撥子〕、〔浙調〕、〔浦江調〕、〔崑曲〕、〔梆子〕等。
解放後整理改編的弋陽腔劇目有《珍珠記》、《尉遲恭》、《張三借靴》、《送衣哭城》等;青陽腔戲《雙拜月》、《百花贈劍》;彈腔戲《梁祝姻緣》、《借女沖喜》、《白蛇傳》、《裝瘋罵殿》、《孟姜女》等;崑腔戲《悟空借扇》、《相梁刺梁》等。弋陽腔戲尚有根據史籍改編的《西域行》,根據湯顯祖《牡丹亭》改編的《還魂記》;青陽腔戲有改編的《西廂記》上、下集等等。創作的現代戲有《一群穆桂英》、《紅色宣傳員》、《奇襲邊平》、《盜種》、《鐵肩紅心》、《祭碑出征》等等。其中《珍珠記》、《還魂記》拍成舞台藝術片;《借女沖喜》攝為連環畫。石凌鶴董解元、王實甫改編的《西廂記》被譽為「石西廂」。

2. 地理屬於什麼學科

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是一門復雜版學科體系的總權稱。地理學是一門古老的研究課題,曾被稱為科學之母。

geography一詞源自希臘文geo(大地)和graphein(描述)。描述地球表面的科學。最早使用」geography」的人為埃拉托斯特尼,他此用詞來表示研究地球的學問。地理學描述和分析發生在地球表面上的自然、生物和人文現象的空間變化,探討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重要的區域類型。

地球是地理學主要研究對象

地理學沒有一個公認的分類體系。在西歐,地理學分為通論地理學(即部門地理學)和專論地理學(即區域地理學)兩部分,通論地理學中分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分支下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自然地理環境

前蘇聯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經濟地理學兩大分支,然後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西方學者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部分,或分為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系統地理包括兩部分,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

3. 地理是文科還是理科

地理高考算文科科目,但屬於理科思維,地理大致可分為自然地理、GIS 和人文專地理,也就人文地理偏文科,大學屬中很多地理專業都是招理科生的。

地理學(geography),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綜合體空間分布規律、時間演變過程和區域特徵的一門學科,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交叉,具有綜合性、交叉性和區域性的特點。

隨著地理信息技術發展與研究方法變革,新時期的地理學正在向地理科學進行華麗轉身,研究主題更加強調陸地表層系統的綜合研究,研究範式經歷著從地理學知識描述、格局與過程耦合,向復雜人地系統的模擬和預測轉變。

(3)人文地理學範式擴展閱讀:

文科是指以人類社會獨有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文科學科主要有:語文、英語、政治、地理、歷史。

理科是指自然科學、應用科學以及數理邏輯的統稱,與文科相對立。理科學科主要有: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計算機軟體應用、技術與設計實踐等。理科的誕生與發展是人類智慧發展的結果,標志著人類真正懂得了思考自然,因此理科的發展也是人類科學與自然思維發展的關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理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理科

4. 地理高中論文

地理
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英文中地理一詞則來源於希臘文hê gê(意為「地球」)和graphein(意為「寫」)。

中國古代最早的地理書籍包括了《禹貢》和《山海經》等。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研究對象

地理學研究地球表面同人類相關的地理環境。

* 地球表面:地理殼-景觀殼-地球表層-大氣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類圈-陸地-海洋

山脈-大陸架-氣候-植被

人類生活:鄉村-集鎮-城市-人種

國家 -- 世界政區 -- 各國首都 -- 洲 -- 地區 -- 州 -- 省 -- 自治區 -- 特別行政區 -- 聯盟 -- 市 -- 縣 -- 自治縣 -- 旗 -- 郡 -- 城市 -- 城鎮 -- 村落 -- 地名 paz

學科分支

地理學沒有一個公認的分類體系。在西歐,地理學分為通論地理學(即部門地理學)和專論地理學(即區域地理學)兩部分,通論地理學中分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分支下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前蘇聯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經濟地理學兩大分支,然後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西方學者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部分,或分為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自然地理學

自然地理學利用生物學來研究,是一種系統的地理學、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動物區系樣式,利用數學、物理學來研究地球本身的運動以及它和其他太陽系中星體的關系,是研究位置和空間上地球變化的學科。

* 綜合性
o 綜合自然地理學
o 古地理學
* 部門性
o 地貌學
o 氣候學
o 水文地理學
o 土壤地理學
o 生物地理學
+ 植物地理學
+ 動物地理學
o 化學地理學
o 醫學地理學
o 冰川學
o 凍土學
o 物候學
o 火山學
o 地震學

人文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更注重地理學中社會科學的成分,從非物理的層面來考察整個地球的行為模式,是以人地關系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象及人類活動的地理分布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它可以被劃分為以下及格廣義的分支:

* 社會文化地理學
o 人種地理學
o 人口地理學
o 聚落地理學
o 社會地理學
o 文化地理學
o 宗教地理學
* 經濟地理學
o 農業地理學
o 工業地理學
o 商業地理學
o 交通運輸地理學
o 旅遊地理學
* 政治地理學
o 軍事地理學
* 城市地理學

其他分支學科

* 歷史地理學-區域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方誌學-理論地理學-應用地理學-地理數量方法-計量地理學-景觀生態學-地理信息系統,其中地圖學-地理數量方法-計量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地理實察方法,可合稱為地理技術方法學門。

5. 地理thp分類是什麼意思

大家都知道地理這門學科,不過大家知道地理這門知識里其實還有很多內分類的嗎,不知道容不要緊,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地理的分類,以下就是全文閱讀,歡迎大家跟小編一起了解。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

學科分支

1、自然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地質學、地貌學、岩層學、礦物學、氣象學、氣候學 、 水文地理學 、 土壤地理學 、 生物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 化學地理學 、 醫學地理學 、冰川學 、凍土學、 物候學 、火山學 、地震學;

2、人文地理學:人種地理學、人口地理學、聚落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宗教地理學、語言地理學、旅遊地理學;

3、經濟地理學: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旅遊地理學、公司地理學(企業地理學)、區域經濟學;

3、環境地理學:災害管理、環境管理、可持續性及生態政治學;

4、地理資訊學:空間分析,例如地圖學、地理資訊系統、遙感探測及全球定位系統;

5、區域地理學

5、其他分支學科:地名學、方誌學、理論地理學。

6. 綜合基礎知識怎麼復習

你好,樓主:

每晚復習確定一個主題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說起來高三一年的復習,實際上從現在算起只有9個多月、不到300天的時間。為此,考生也應該重視日常每天每周的復習安排。
在高三一年的復習中,應注意合理安排每一天的復習時間。其實,在緊張的復習過程中,每天可供考生自己利用的時間並不多,其中最長的一段時間大約就是每天晚飯後至睡覺前的三個小時左右。能否利用好這段時間,是高三復習成敗的關鍵。

-確定精準目標

李林敬老師的建議是不要在一個晚上把所有學科全復習到,這樣做只會不分主次、自找麻煩。李老師建議大家在一個晚上專攻一門到兩門,抓住重點,集中精力,以爭取達到較高的學習效率。比如在高三每天晚上復習時,周日定為生物日,周一定為數學日,周二定為英語日,周三定為物理日,周四定為語文日,周五定為化學日,周六則好好休息、放鬆。每晚集中精力復習一門功課,長期堅持,效果不錯。

-建立知識網路

經過高一、高二兩年分章分節逐步的學習,學生已經積累了很多的知識,但這些知識是零碎的,不成體系的。高三復習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將這些散亂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建立起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形成知識體系和網路。

知識網路中的內容不是一盤散沙也不是所有知識的拼盤,而是一個相互間有清晰邏輯關系的整體,其中的每個知識點都有特定的位置,都可以通過不同的連線與其他各知識點聯系起來。

在一輪復習建立知識網路時學生應首先立足於各章節,每一章節的知識有其自身的結構,同一章節的知識聯系相對而言更緊密一些,具有一定程度的獨立性。在高三第一輪復習中,應在弄清各章節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的基礎上,掌握各章節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理解知識方法之間的內在聯系,建立起本章節的知識網路。

在一輪復習的基礎上,到明年三四月份二輪復習時,學生在形成章節知識網路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跨越章節的內容之間的聯系,建立某些板塊知識的網路結構。

以網路形式建立前後知識聯系,有助於學生扎實地掌握知識點,有助於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能快速、准確地提取相關知識,加快解題速度,更有助於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回顧2008年高考,我們欣喜地看到,無論是全國試卷,還是地方試卷,無論是舊課程試卷,還是新課程試卷,作為高考試題改革,隨著國家各方面的改革不斷深化。課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同步推進,穩定中調整提高,實現了高考的選拔功能,同時也更有利於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地理試題穩中有變

穩,體現在今年的地理試題總體上延續了近幾年的基本風格:

一是重視對地理學科主幹知識的考查。

試題的考查內容主要集中在地球運動(時區計算、晨昏線、經緯網)、區域自然環境特徵(地形、氣候、水文、災害)、人類生產活動及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經濟重心的變化、人口結構的變化)等方面。這些知識是中學地理學科的基礎、主幹知識,考點均圍繞地理學科的主脈和核心展開。

二是試題設計以能力考查為目的。

試卷提供了多樣新穎的地理圖、表和文字材料等信息載體,重點考查學生閱讀地理圖表和數據的技能,強調對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運用能力。試題的設問以「原因分析及問題解決」為主,考查學生對地理環境特徵、區域地理問題及解決途徑的認識、理解,強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綜合題的答案設置要求學生全面、准確、嚴謹、簡潔地進行表述,對地理學科概念的理解和對學科術語的精確掌握有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試題的情景設置和關注焦點凸現了人地關系的基本地學脈絡。

試題的情景設計和背景材料很多是與人類生產、生活相關的現實問題,比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人口問題、環境問題、經濟問題等。既表明了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科的研究范疇和主要脈絡,又體現了學科知識、理論與現實生產、生活的緊密結合。

變,主要體現為今年試題與去年相比,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和動向:

一是地理試題的整體結構發生了變化。

地理綜合題2008年只有36題一道題,而2007年是36、37兩道題。試題的絕對數量略有減少,試卷的知識覆蓋面也相應減小。

二是試題的知識內容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

從分值來看,試題中地球運動內容佔16分,氣候、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徵佔56分,農業相關內容佔8分,城市人口佔8分,產業結構調整和變化佔12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比重基本為7誜3,今年自然地理分值比重明顯高於人文地理。

三是地理試題選擇題的難度略大於去年,地球運動部分的試題最為明顯。

試題難度增大的原因是注重對考生「抽象概括、推理判斷、分析綜合」等地理邏輯思維的考查。

四是分數設置的變化。

2008年的地理試題由於綜合題大題數量的減少導致綜合題每一小題的分值略高於往年,其中36題第(2)(3)小題的分值分別高達11和16分。單個題目的分值較高有利於提高試卷的區分度,增強了試題的選拔功能,但是同時會使學生的得分率下降。

歷史試題注重能力考查

從歷史學習的基本能力看,高考試題所涉及到的全國Ⅱ卷第19題「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興亡」,考查學生從歷史資料中獲取信息以及解釋、分析信息的能力;全國Ⅰ卷第18題「新中國的誕生」,考查學生解釋歷史事實的能力;全國Ⅰ卷第37題「科舉制」,第39題「清朝和蒙古、新疆地區的關系」,全國Ⅱ卷第37題「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和世界」、「英國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的擴展和影響」,第39題「蘇德戰爭爆發和日軍偷襲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等,主要考查學生從歷史資料中獲取、解釋、分析信息的能力,恰當地運用原始資料和第二手資料的能力,以及解釋歷史事實的能力和客觀地評估事實的能力。

注重歷史學科基本能力考查的同時,高考也注意到了基礎知識的考查。2008年全國Ⅱ卷23題就明確反映出這種傾向。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教育部考試中心在創新上也起到了引領作用。如在寧夏卷中適當地進行了選擇性的嘗試,主要表現在最後一題,給出幾道難度、分值等都幾乎相同的試題,由考生自主選擇進行解答。這對歷史學科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基礎教育也應該鼓勵考生在廣泛學習的基礎上,學有專長。這是符合學生發展需要的一種嘗試。

政治試題關注社會生活

政治高考試題要關注社會、反映現實,這既是政治學科本身功能實現的要求,也是政治學科的生命力所在,近年來高考政治試題都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

今年高考政治試題直接考查了社會重大熱點、焦點問題。如我國宏觀調控的基本情況,糧食安全問題,收入分配公平問題,抗擊冰雪災害、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正確處理國際關系等,都是當前學生生活中所發生的重大社會問題。試題在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的同時,又使考生沒有陌生感。因為考查的背景是人所周知的,考查的知識是學科中最基本的,試題的設問也是直接具體明確的。

政治試題關注現實、關注生活,但並不是對生活的簡單再現,而是用學科理論、學科觀點分析現實,這是政治學科的基本功能。2008年的高考政治試題,在保持以往風格的前提下,繼續注重學科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考查,引導學生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和認同,注重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和研究。

近年來高考試題都堅持了能力立意、問題立意的命題原則,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作為文科綜合能力的高考測試,更具有綜合性。不僅表現在不同學科知識的綜合,更在於學科知識與現實問題的綜合性理解、學科知識與能力的綜合、學科知識和能力與考生的身心健康等綜合素質的關聯。在今年的高考試題中,文科綜合能力測試的要求又有了新的表現。如全國卷仍然很好地實現了歷史材料背景下與地理和政治的綜合性考查,北京卷恢宏大氣地把37題和38題綜合起來,考查了改革開放等方面的內容。

從創新性來看,主要表現在形式上的靈活多樣。上海卷繼續保持了多樣化的特點,其他各地及全國試卷也都在保持以往風格的同時,有所創新。經濟常識中考查計算類試題是近幾年的一大特點。去年考查利率與匯率的關系,今年則考查勞動生產率的相關問題。實則通過問題的設計,考查學生的綜合思考問題、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我們在肯定今年試卷試題特色的同時,也需要反思其有待改進之處。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是要摒棄繁難舊重的知識,使中學生學習對他們的實際生活有用的知識,以學生發展為本。2008年高考試題在多套試卷中加大力度地考查到了有關勞動生產率和價值量的試題,這類試題理論性較強,從考查意圖來看,顯然是希望加大試題的難度以有利於實現區分度,但從減輕學生負擔的角度看,應該強化學科主幹知識的考查,這一點是文科綜合考試多次強調的,也是基礎教育一貫堅持的原則。

高考「文綜」復習備考建議

2008年地理試題題目設計新穎、立意深遠、思維靈活,注重基礎知識、原理、規律和地理過程的考查,緊扣中學地理教材主幹知識,這些都體現了高考命題思路的成熟。2009年全國高考地理試題還將保持「穩中求進,穩中求新」的基本原則,在細節上可能會有局部調整:

一是試卷結構特別是知識內容比重將趨於穩定但不會固定,其原因是命題的出發點是思想立意和能力立意,而不會人為地刻意安排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所佔比重。

二是試卷信息的呈現方式以文字、數據表格、各類統計圖和局部區域圖為主,依然會突出考查信息的獲取、整理、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是試題整體難度穩定,但各個題目之間差異較大,必然會有15分左右的題目難度較高。這些具有區分價值的試題多來自地球運動、大氣環境等章節中。試題立意在「能力考查」的基礎上,強調對地理思維過程的考查,同時將適當增加對探究能力、應變能力等學習能力的考查試題。

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復習時應重視基礎知識的全面、准確掌握,抓住學科內最基本、最常見的主幹知識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地球運動中的時間計算、日照圖的判讀,大氣環境中的天氣與氣候、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陸地環境中的地形地貌、河流、地下水,海洋環境中的海水性質、洋流,人文地理中的農業和工業的區位因素、交通、人口、城市、區域國土整治、可持續發展,等等。

單一知識點或單元內容的教學,很難使學生建立起知識的縱橫向聯系,很難把握各知識點間的關聯,找到解題的切入點,在復習中應有意識地將教材中瑣碎的知識點由點連成線,由線織成網,形成多個相關知識點的網路化教學,這樣才能使學生站在一個新的角度去理解問題,從多個方向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從而大大提高復習效率。

歷史學科備考復習應區分重點知識與一般知識的關系,同時應注意時政熱點與教材知識的聯系。需要提醒的是,要注意史學範式定位。幾年來,階級斗爭史、生產力、近代化(現代化)、整體史、全球史和文明史等史學範式在命題中都有所出現,不同史學範式研究的側重點不同,造成試題考查知識點的不同方向。了解史學範式在高考命題中的運用,有助於進一步區分出重點知識。

《考試大綱》規定了高考的目標、能力要求、知識范圍和考查形式,不僅是命題者的出題依據,也是考生復習的主要依據。切實提高復習質量就是要充分了解考試復習大綱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形式,並且把這些能力要求和考查形式融入到平時的復習之中。

高考命題都是通過設置新情境、提供新條件,考查學生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把握,以及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政治學科知識的學習和復習中,許多考生都存在著認識誤區,以為只要背誦、簡單記憶就可奏效。

近年來的高考已反復證明,背誦的知識只是「知道」而已,由於沒有自己的理解,便不是「知識」。凡只是「知道」的知識,都是沒有「內化」的知識,不可能靈活運用。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還是需要在學習和復習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從高考的考查要求來看,學會知識是最基本的要求,重要的是對新問題、新情境的認識和解決過程的能力要求。試題看起來不難,答案也是簡單的,但其背後的思維過程卻是復雜的。即使同樣的問題,切入的角度不同,答題的思路和答案的設置也就不會相同。因此,學生不能停留在僅僅知道了社會熱點問題本身,要通過具體問題的設計和解答,培養思考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第一輪復習以後,你們所具有的知識應該能夠在高考中獲得高分,為什麼高考下來之後分數不盡如人意,有時候不是知識的問題,而是能力的問題。

今年文綜考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重要的地方,就是從原來考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轉到考察整個在答題過程中思維建構的能力。這樣給考生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如何把握最後60天進行沖刺,在高考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這里大家要非常注意兩點:

第一,是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探討和論證問題,產生分析。這中間非常重要的就是如何調動和運用知識,要想調動和運用知識,首先要建立在你具有一個較完整的知識體繫上,這樣在新的題型的時候,你才能完全調動你原有的知識,組成一個教學上所說的知識的模式然後同化你所遇到的新知識。

那麼如何建構以及進一步梳理你的知識呢?方法很多,你可以運用一個關鍵詞調動你的知識。比如整個環節里最重要的知識是什麼?我可以分成幾個專題,每一個專題最重要的內容是什麼,這些內容圍繞的核心關鍵詞是什麼,然後我進行思維發散。

比如講到洋流,比如洋流的概念,洋流的分類、洋流的模式、洋流與地理環境、溫度的關系,氣候的關系,與海洋、海運之間的關系,以及有關洋流的熱點問題。這樣建立起來一個以「洋流」為關鍵詞,為中心的一個知識體系。這樣當你遇到新問題的時候你知道該用哪一部分的知識解決這個問題。有的同學這種關鍵詞我必須得對教材、知識掌握的比較好,我只是對教材比較熟悉,那第二輪復習的時候也可以以教材體系進行梳理。

比如我們講到人類的地域聯系的方式,這時候應該想到人類地域聯系的方式三條:交通、商業、通訊。在交通上應該掌握哪些東西?交通線主要是鐵路線、航線、公路線,其中哪些是重要知識我要進行梳理當然是鐵路線和公路線。再一個所有交通網里我們應該重點解決哪一個網,應該是城市交通網,它的特點以及城市交通網它具有什麼樣的特點?這些特點怎麼樣解決城市裡的環境問題?

第二,就是要搞好知識的遷移。知識的遷移對同學們在後一階段的復習過程中間應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很多學生擁有了大量知識在答題過程中不知道運用這樣的知識,我們常常說這是「捧著金碗討飯吃」。

打一個比方,給了一個同學海河的學習圖,海河是山形水系,同天津注入渤海,如果我問海河泛濫與當地自然環境有什麼關系?有的考生可能會說,田老師海河我們老師沒說過,我無法回答。實際上你學過的知識能不能支持你來解決這個你們老師沒有說過的新問題呢?我認為是完全可以的。那麼任何一個地方如果發生水患無外乎兩條,一是來水多,二是排不多。如果我現在不說海河,如果你家門口經常有積水,你回家感覺不舒服,我家也住平房回家感覺很舒服,那你肯定說我家低窪,這是小學幼兒園的知識,我們把這個知識遷移過來,海河為什麼泛濫就是來多水,多暴雨。你應該看到山形水系是排泄不暢的,第二就是走不掉。就是與這個地方的地勢低有關系。

下一個例子,我畫了海河水繫上面有黃土高原,那麼你應該怎麼解釋呢?黃土高原可能造成海河的泥石淤積,這樣的知識能沒有嗎?這就是一個遷移的過程。實際上高考所需要的知識同學們在一輪復習過後你們應該完全具備了。

再舉一個例子華北地區某個山區過去種植大棗,效益不好,近年來突然火爆起來,火爆的原因問您為什麼?馬上很多同學想到了很多,我一般告訴學生回答的時候應該建築你的思維過程,過去效益不好,這兩年好了,會是自然條件發生了變化嗎?華北地區土壤肥沃了不可能。第二,哪些因素會影響華北地區這個山區大棗的種植,我的課堂上有的學生說改良了品種,有的說修建了道路,第三開拓了市場,有的說上了互聯網,有的說政府支持,有的說開辦了鄉鎮企業對大棗進行了再加工,從而使大棗的銷量好了。你們回答以後,你們對照教材,是把影響農業的因素遷移到這兒來。

講到這里,這段時間同學們在梳理知識的同時完成知識的遷移,可以遷移的很多。比如說我們的教材僅僅是一個教材的編寫方法,是按照德國的案例與教學法編的。書上的案例僅僅是一個例子而已,它要求的是培養一種能力。就像「你爸媽到駕校學開車」,你爸爸媽媽用的是大貨車、小貨車,或者是轎車,但是只要從駕校畢業了什麼車都會開了,未必開駕校學的車型,因為那時候只是培養的駕駛能力,所以教材也應該學會如何遷移,獲取那種能力,把這種能力遷移到其他地方去這才是至關重要的。比如說京九鐵路,這是書上的案例,我應該知道如何評價一個鐵路的影響因素,自然的、科技、經濟的。我們知道以後能不能從京九鐵路里知道的知識遷移到青藏鐵路上去?遷移到神黃鐵路上去,能不能遷移到寶中鐵路上去?就是說能不能進行遷移?

再一個比如說我們講生態農業村,教材上面大慶是留民營,應該記住誰建設了生態農業村的嗎?不是。我們應該從中間遷移出來的知識應該是任何一個生態村,它都應該解決,第一,發展經濟的問題,由原來的單一結構到調整自己的生產結構。第二,要綜合利用資源,從而使經濟能夠騰飛。再一個他一定要解決燒的問題。因此必須要解決掉農民燃料所需要的資源問題,平原地方留民營就必須合理利用沼氣,合理開發太陽能。反之,如果是遷移到南方地區,無論是哪個山區這個地方環境非常惡劣,現在經過幾年發展之後突然變化了非常好的生態村,請你分析一下它採取了哪些措施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生態村的?我可以在貴州某一個點給一個材料,也可以在湖南某一個點給一個材料,怎麼做?

只要有這個「果」,就必定具備那些「因」。山區要發展立體農業,要發揮三區的地區的資源優勢形成一種特色農業。能不能種果樹、茶樹等等,種一些綠色菜,我經濟上去了我要解決燒的問題,所有的生態農業村都要這樣,要解決燒的問題,怎麼解決燒的問題?在山區,只要在南方發展沼氣好,那應該發展沼氣。第二應該利用山區的水能資源豐富可以發展一些小水電,另外可以發展一些速生的薪材林。

所以第二點,應該注意的是搞好知識的遷移,把無論是選修教材還是我們的必修教材我們都應該要重點的把書本裡面的案例,所要告訴我們的東西遷移出來。我們所說的混合農業中國南方有,北方有台田模式我們能不能把這種思路遷移到寧夏平原去?這些都是可以遷移的。

第三點,學生們應該搞好思維素質的培養。一般講到了後期一個學生到了最後兩個月能不能有大幅度的提高,就看他能不能在短時間內提升自己的學科素質。科學素質講不要太復雜,舉個例子說明,北京市什麼氣侯?這是素質第一個最低的層面,我們回答北京屬於溫帶大陸性氣侯。第二,北京為什麼是大陸溫帶氣候?你回答海陸之間的差異等等。第三層,北京市溫帶大陸氣侯我們能夠做什麼?這就是科學思維的培養了。同學們回答過程中重點應該是在第三個層次上,也就是說牽扯到對每一個地方,我們不僅知道它有什麼?它為什麼?我們更多的應該能夠搞清楚我們能在這塊土地上,這個區域里利用這樣的自然條件我們能夠做什麼。

具體來講地理學科思維有很多方面,這兩年考試考的比較多的,用的比較多的,一個是逆向思維。逆向思維可以舉出很多例子,有很多,有點像我剛才所說的從果往因推。比如說我給了你一個河西走廊一幅圖,我告訴你一個葡萄園基地,這個地方有等降水量線,而且值小於100毫米,問這個地方發展葡萄種植優越的自然條件有哪些,應該怎麼回答?

實際上有的同學講我只知道這個地方氣侯乾旱,我就寫氣侯乾旱有什麼好處?光照強、晝夜溫差大,從而導致了有機質積累多。氣侯乾旱蒸騰作用親,糖份積累多。他只能回答出來這么多,那麼要叫我回答,我還要回答這兒有充足的灌溉水源,為什麼圖上沒有看出來,為什麼沒有寫,因為這個地方既然是優質的葡萄種植基地,那麼種植葡萄所有的因素它應該有,它不僅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它還應該有哪兩個條件呢?地形比較平坦、土地比較肥沃。這段時間一個是例題的逆向思維,

第二,同學們應該重點培養立體的思維。因為地理任何一個事物往往是在一個多維的空間里,如果沒有立體思維很多題沒有辦法做的。像今年天津試卷里在春分制看到日出,北京的時間應該是多少?我們的地球是一個曲面,登高才能望遠,這樣需要同學們在思考過程中有一個立體的思維。過去有人考同學們,給你6根火柴,能不能搭出4個平行三角型,很多同學把6根火柴放在一個平面上,他永遠搭不出來。他如果三根在下面搭一個等邊三角型,另外三個變成三個角,這樣變成了四個等邊三角型,同學們做地理試題的時候思考問題一定要多方面、立體的思考。

第三,要求同學們要有轉換思維。轉換思維目前來說一個是他往往從多個角度考慮,得出來的答案是不一樣的,但是他們都是對的。比如說同學們都熟悉的試題,一個懸崖有五條等高線經過,等高距為50米,問這個懸崖的高度可能是多少?那同學們都會做,應該說我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如果說最低下一條線經過崖低第五條線經過了崖低那應該是200米,如果上面的經過了下面的線沒經過,那肯定是大於200米小於250米,如果上下都沒有經過崖低那麼整個懸崖有可能相對高度是大於等於200米小於300米,都是對的。所以同學們在答題過程中應該要有轉換的思維。

問:主觀題還湊合,但是選擇題比較容易錯,怎麼樣做針對性的復習呢?

答:做選擇題的時候往往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逆向思維,當你如果找不到正確答案的時候,應該說多選擇一些錯的,看看哪些是非常明顯錯的,這是很重要的辦法。第二,考場上考生應該怎麼回答一些試題,我覺得第一個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在有平和心態的同時要有一個很強的自信心,你應該怎麼想呢?我會的,別人未必會,我不會的別人肯定也不會,這樣一種自信心會使你在考試中間有一個好心情。

第二,做選擇題,有很多老師都是專門研究選擇題如何判斷,如何進行選擇。我倒想,實際上每一年有時候丟分丟的比較多的,還是主觀試題。各個考生不一樣,就整體來講現在做選擇題大家感覺到相對來講比較容易一點,而對於後面的綜合題往往同學們感覺到組織不好語言,答了很多答不到點子上去。我覺得回答這些問題應該一要把題目審清,看一下這個問題到底是要求我回答的是哪些問題,這些問題是需要我調動哪些知識來回答它?然後我自己再思考,我如何選擇解決問題的路徑。

再一個,回答的過程中,地理在綜合題目范圍里,我給同學們提個建議。一般講是「多寫1、2、3、4,多分析要點」。第二,「結論性的東西寫在前面,如果想解釋寫在結論的後面」這是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比較重要的。

7. 我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三次班級第一,一次年段第三,但必修二人文地理才不到班級前十,我該怎麼讀

必修二可能你主觀題答題不規范之類的,就容易扣分。還有就是選擇題不能錯多,盡量不錯。

8. 人文地理學對建築學的影響

人地關系一直是地理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人文地理學是地理學科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人文現象為研究主體,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相互依存關系,側重於揭示人類活動的空間結構及其地域分布的規律性。人文現象的空間分布及其演變不僅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而且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文地理的研究內容非常廣泛,涉及人口、經濟、政治、社會、文化、行為等方面。隨著科學技術進步,人類利用環境的范圍擴大和強度的不斷提高,人對地的干擾和影響越來越大,人地關系的矛盾日益尖銳,表現為隨著人口數量加速增長,環境質量惡化、污染擴大、資源短缺、生態破壞嚴重、城市問題突出等。當前,地理學更趨於解決社會問題和深入研究國家建設,人文地理學日益成為地理學的發展重點。

一是人口,二是城市,三是生產活動,四是人文地理的基礎理論——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理論。之所以選擇這些內容,是因為人口問題是一切人文地理學習內容的核心,城市的發展與人口發展、人類居住地形態和人口遷移都有直接關系。產業活動,不論是工業、農業、商業還是交通,也都與人類居住地有關,特別是與城市的發展有關,例如:城市化進程對農業地域布局的影響;工業局部與城市位置之間的關系;城市內部的商業網點和交通局部的學習等。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的內容更綜合了其他三個學習主題,同時也貫穿在這三個主題的學習之中。

通過教育,培養人們對自身所處周圍環境以及地球表面上不同的自然人文特徵的興趣,一方面具備鑒賞奇妙無窮的大千世界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夠正確評價人們不同的生活條件,為了未來的一代關注環境質量和人類棲息地,在個人生活中能夠利用足夠而可靠的地理知識,承擔解決當地以及地區性和國際性的責任。

確定以人類經濟社會活動在空間地域上的表現及其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為基本內容,把培養學生形成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基本態度和價值觀念擺在重要地位上,是2l世紀人文地理教育的重要價值所在。人文地理的教學內容的性質決定了地理課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即謀求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教育中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重要作用。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