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國奇石

地理中國奇石

發布時間: 2021-01-24 13:13:41

A. 黃山奇石介紹

黃山屹立在中國安徽省南部(北緯30度1分,東經118度1分),盤垣於歙、黟、太平、休寧四縣之間,方圓250平方公里,精華部份154平方公里。黃山原稱作黟山,因傳說軒轅皇帝曾在此修身煉 丹,唐天寶六年(公元747年)改名。黃山不僅以奇偉俏麗、靈秀多姿著稱於世,還是一座資源豐富、生態完整、具有重要科學和生態環境價值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屬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黃山現已成為中國名山之代表,素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天下第一奇山」之稱,並與長江、長城、黃河並稱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之一。

黃山為群山構造,「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被稱為「黃山四絕」,神奇的冬景和壯美的日出,更讓遊客流連忘返。山中有名可數的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他們或崔嵬雄渾、或俊俏秀麗,布局錯落有致、巧然天成。蓮花峰、光明頂、天都峰為黃山三大主峰,海拔高度均在一千八百米以上,並以三大主峰為中心向四周鋪展,跌落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巒峭壁,呈現出典型的峰林地貌。「峰奇石奇松更奇,雲飛水飛山亦飛「,遍布峰壑的黃山松,破石而生,盤結於危岩峭壁之上,挺立余風牙決壑之中,或雄壯挺拔,或婀娜多姿,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黃山無時不松,奇特的古松,難以勝數。最著名者有迎客松、卧龍松、探海松、黑虎松等30餘株。多少年來,它們抵禦風吹雨打,霜劍冰刀,吸取岩石中的點滴水分和營養,迎著陽光穩穩地屹立於峰崖之上。而黃山雲流動於千峰萬壑之間,或成濤濤雲海,浩瀚無際,或與朝霞、落日相映,色彩斑斕,壯美瑰麗。

黃山溫泉,古稱「靈泉」、「湯泉」、「硃砂泉」,水質清澈,可飲可浴,是黃山一絕。黃山是 長江與錢塘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特殊的地理位置,構成36條大峽谷、形成36源,匯流24溪。山水迸瀉,形成飛瀑,懸垂如練,濺珠噴玉。「山中一夜雨,處處掛飛泉」,瀑布中著名者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龍瀑」。由於黃山花崗岩體垂直節理十分發育,斷裂和裂隙縱橫交錯,形成瑰麗多姿的花崗岩洞穴與孔道,使之重嶺峽谷,關口處處。更有力帶豐厚的文化積淀,摩崖石刻等名勝古跡200多處。加上日出、日落、雲霧、松濤、佛光、秋色、物松、冰掛等自然奇觀,幽谷泉鳴,鳥語花香,整個景區猶如一幅幅立體的壯麗畫卷。

黃山是美的綜合體,是天地造化的寵兒。隨便一處,或松或石、或雲海清泉,無一不美,無處不奇,置身其間,使人似覺得到了天上人間,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美麗的黃山,以她博大的胸懷,張開了熱情的手臂,迎接著五湖四海的朋友們。

黃山屹立在中國安徽省南部(北緯30度1分,東經118度1分),盤垣於歙、黟、太平、休寧四縣之間,方圓250平方公里,精華部份154平方公里。黃山原稱作黟山,因傳說軒轅皇帝曾在此修身煉 丹,唐天寶六年(公元747年)改名。黃山不僅以奇偉俏麗、靈秀多姿著稱於世,還是一座資源豐富、生態完整、具有重要科學和生態環境價值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屬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黃山現已成為中國名山之代表,素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天下第一奇山」之稱,並與長江、長城、黃河並稱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之一。

黃山為群山構造,「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被稱為「黃山四絕」,神奇的冬景和壯美的日出,更讓遊客流連忘返。山中有名可數的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他們或崔嵬雄渾、或俊俏秀麗,布局錯落有致、巧然天成。蓮花峰、光明頂、天都峰為黃山三大主峰,海拔高度均在一千八百米以上,並以三大主峰為中心向四周鋪展,跌落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巒峭壁,呈現出典型的峰林地貌。「峰奇石奇松更奇,雲飛水飛山亦飛「,遍布峰壑的黃山松,破石而生,盤結於危岩峭壁之上,挺立余風牙決壑之中,或雄壯挺拔,或婀娜多姿,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黃山無時不松,奇特的古松,難以勝數。最著名者有迎客松、卧龍松、探海松、黑虎松等30餘株。多少年來,它們抵禦風吹雨打,霜劍冰刀,吸取岩石中的點滴水分和營養,迎著陽光穩穩地屹立於峰崖之上。而黃山雲流動於千峰萬壑之間,或成濤濤雲海,浩瀚無際,或與朝霞、落日相映,色彩斑斕,壯美瑰麗。

黃山溫泉,古稱「靈泉」、「湯泉」、「硃砂泉」,水質清澈,可飲可浴,是黃山一絕。黃山是 長江與錢塘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特殊的地理位置,構成36條大峽谷、形成36源,匯流24溪。山水迸瀉,形成飛瀑,懸垂如練,濺珠噴玉。「山中一夜雨,處處掛飛泉」,瀑布中著名者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龍瀑」。

由於黃山花崗岩體垂直節理十分發育,斷裂和裂隙縱橫交錯,形成瑰麗多姿的花崗岩洞穴與孔道,使之重嶺峽谷,關口處處。更有力帶豐厚的文化積淀,摩崖石刻等名勝古跡200多處。加上日出、日落、雲霧、松濤、佛光、秋色、物松、冰掛等自然奇觀,幽谷泉鳴,鳥語花香,整個景區猶如一幅幅立體的壯麗畫卷。

B. 中國歷史上最完美奇石,你見過幾種

  1. 靈璧石

軒轅石,又名北辰石,產於北京市平谷區東北燕山南麓的丘陵地帶。形成於八億年前的元古代震旦紀,由於遠古時代氣候和地下水位的不斷變化,該石隨其表面的紅粘土自然乾裂,爾後再遭地下水的溶蝕。如此往復,致使其通體遍布小型龜裂紋,石體表面呈現凹凸不平的「鱷魚皮」狀結構,自然形成形態各異的眾多洞竅,龜裂程度因溶蝕差異而不同。該石質地堅密,純正細膩,含鐵量高,堅硬如鐵;多呈淺灰微綠、灰赭色調,古色古香;通體遍布小龜裂紋,呈凹凸不平的"鱷魚皮"狀結構;外表古樸雄奇、渾厚沉穩,質素純凈,石體有形態各異的眾多溝裂洞竅;造型變幻多端,巍峨雄渾,有的狀如山巒,群峰峻拔,重巒疊嶂,突兀險峻,有的形似高原,台高壑深,古堡樓閣,雄渾凝重,還有的象各種動物,靈動活潑。軒轅石兼具瘦、皺、漏、透於一體,樸拙成趣,大者可置於園林庭院,小者可置於文房幾案,自然成景,其狀如山巒者也是製作山石盆景的佳石。此石最初發現於廟山,因山上有座軒轅廟,故名軒轅石。

6.摩爾石

摩爾石的命名,得自於英國現代雕塑大師亨利·摩爾(1898—1986)的名字,這在石種的命名上可謂絕無僅有的一例。之前,當地俗稱之為磨刀石,這個命名多少帶有些貶低的意味。確實,相比起紅水河其他優秀的水沖石,如彩陶石、大化石、黑珍珠、卷紋石等等,摩爾石既無靚麗的色彩,也無玉質感的「寶氣」,更無凹凸有致的皺折紋理,水洗度也欠佳,甚而有的手感粗糙,沒有皮殼……將之打入「另類」也似無不可。

7.風凌石

風凌石風凌石是奇石中造型最為豐富的一個品種,其造型變化比較大,一般都具備傳統賞石的「丑、漏、透、瘦、皺」的要素。結構有細條狀、團塊狀、互層狀或不規則的細紋理狀等。由於硬軟程度有差別,千百萬年在強勁風沙的作用下,從而形成了各種造型。風凌石有的似景、有的似物。似景者有雄偉壯觀的群峰,有白雪皚皚的冰峰奇景,常以灰黑色的石質構成山體,以白色覆蓋在綿延的山頂或點綴在山坡上;也有的似古堡、石窟、石花等石品。似物者,靜態、動態的飛禽走獸,如待飛的鷹,海馬、龜等無所不有;人物如仕女、士大夫等形象。風凌石的微觀結構絕妙,表現在復雜多變、惟妙惟肖及對微細景觀的雕鑿,每件石品都是大自然的惟一作品,無一雷同。風凌石無論規格大小,或似景、似物,均可配底座,無需任何加工即獨自成景成型。 [1]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也開始順勢發展成為炒股以外最熱門的增值產業,收購具有收藏價值的收藏品成為本世紀最熱門的「愛好」。

風凌石作為中國大西北最具特色的石種之一,它的收藏價值也越來越高,尤其是近年來到中國大西北收購此石的人越來越多,風凌石資源隨之減少,它潛在的巨大增殖價值也越來越明顯。

8.沙漠漆

沙漠漆,就是戈壁基岩裸露的荒漠區,由於地下水上升,蒸發後常在石體表面殘留一層紅棕色氧化鐵和黑色氧化錳薄膜,像塗抹了一層油漆,故名沙漠漆。

因戈壁地區非常乾旱,地下的水中礦化度很高,除各種鹽類外,水溶液中也溶解高濃度的氧化鐵和氧化猛。由於含鹽量高,水分蒸發時被停留於地面上的礫石阻擋,在礫石底面形成許多露珠狀的水點。同時,荒漠中的石頭十分乾涸,拚命吸收,使這些礦物質不僅僅停留於石頭表面,也進入石內一定深度,形成各種美麗的畫面,似湖泊,如山水,以及像各種生物體形狀的圖案石。戈壁地區的各種礫石及原生岩石的節理裂隙表面,尤其是底面,常見有不同程度的沙漠漆化。礫石又被戈壁風暴掀動,經風沙研磨,使畫面更加細膩,韻味十足。沙漠漆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沙漠漆屬於戈壁石的其中一種。依據畫面來分類,可劃分出山水畫(中國畫)、油畫、朦朧畫、生物圖形等。依據載體的岩石來分,有板岩、灰岩、花崗岩、火山岩、瑪瑙、碧玉、蛋白石等。沙漠漆的觀賞價值及收藏價值,以畫面美麗、造型生動者為佳;以石質而論,載體岩石越硬收藏價值越高。沙漠漆並不少見,但難得一見的是畫面奇特且新穎。它與模樹石有類似之處,以做畫於硬質岩石上者為佳,如能被瑪瑙、蛋白石等透明礦物或岩石所包裹,則成絕品,價值倍增。

9.泥石

泥石是由泥質岩構成,質地堅密細膩,形態各異,有似扁條或葉狀;大多呈棕紅、紅褐、褚紅等色,另有黃褐、咖啡、黑色等,也有黃色底散布青花的,少純色;塊體數公分至數十公分,絕大多數至少一面有水紋或草狀紋理,象形的不多見;石表細、潤、脆,有薄薄的包漿,手感極好,但外皮易碰破;個別石內含有腔腸類動物化石。

10.戈壁瑪瑙

戈壁瑪瑙,是戈壁石的一種,也是瑪瑙的一種。主要產自我國內蒙阿拉善、新疆、外蒙等戈壁地區。大概形成時間要追溯到1.5~3億年前,海底火山噴發並迅速冷卻的產物,歷經海水侵蝕,地質地貌變化後風化雨雪、酷暑、嚴寒磨練所形成的寶玉藝術籽料原石。戈壁瑪瑙集「形態、質地、色彩、紋理、韻味」五味俱全的驚艷而令人折服。戈壁瑪瑙其形狀綺麗、色彩豐富在所有寶玉石中具有有不可替代的唯一性,是近兩年發現並確認的寶玉石新產品,產量少,極為稀缺,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此類收藏具有極高的升值潛力和藝術價值,已經被多種媒體重點推薦,預計之後升值潛力巨大。

C. 天下第一奇石

陽元石廣東丹霞山位於仁化縣城南9公里,離韶關市51公里。丹霞山有著神奇瑰麗的丹霞地貌,逶迤飄逸的錦水飛泉,夢幻迷離的仙山瓊閣……是地理學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是世界地質地貌景觀中的瑰寶,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特別是丹霞山的陽元石與陰元石更加神奇,大自然傑作出奇得讓人不敢相信又不能不信。

號稱天下第一奇石的陽元石,位於陽元山景區與丹霞山主景區隔江相望。該石高28米,直徑7米。由於風化作用,活脫一具男性陰莖直傲蒼穹。

被稱為天下第一女陰的奇景的陰元石,該石隱藏於深山幽谷之中。1998年才被發現。石高10.3米,寬4.8米。其形狀、比例、顏色簡直是一具擴大了的女陰解剖模型,被示為「母親石」、「生命之源」。

陽元石與陰元石隔山隔江相望,直線距離不到5公里,是大自然恩錫給丹霞山的瑰寶,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游覽。中國性協會也多次來到丹霞山研討自然景觀與性文化的理論,給陽元石與陰元石增添更加神奇的色彩。
夠奇了吧!嘿嘿

D. 中國十大奇石都是什麼

1、《東坡肉形石》
現收藏在台北故宮,如雞蛋大小,其礦物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硅。此東坡肉形石,是一塊天然的石頭,色澤紋理全是天然形成,看上去完全是一塊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塊,「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肌理也相當逼真,現它與翠玉白菜、毛公鼎並稱台北故宮的「鎮館三寶」。

2、《歲月》 這塊奇石約為成人拳頭大小,酷似一位西洋老婦人頭像,鼻子、嘴巴、額頭上的皺紋、頭發宛如真人。該奇石發現於兩億年前的火山噴發地區,經歲月滄桑,由三色瑪瑙形成面容,黑色瑪瑙形成五官,慈善安詳與現代老嫗形象巧合天成。這塊命名《歲月》的奇石,有專家評價,此石是國際石壇的天然力作,是舉世無雙的國寶。

3:《雞雛出殼》 彷彿蛋殼破裂,一隻色澤淡黃的毛茸茸小雞伸頭欲出,石質滋潤、神態逼真。

4、《中華神鷹》 屬黃龍玉石種,出自廣東紫金南母寺。這是一塊神話傳說中天然形成的奇石,彎彎的鷹嘴,犀利的眼神,完美的線條形神兼似,配上金黃色的玉質,大小又與真鷹比例一樣,讓人不得不感嘆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5、《中國版圖》 北京一家都市報詳細介紹了《中國版圖》奇石:「一塊中國版圖形狀的葡萄瑪瑙被估價9600萬元,這是中國地質大學及中國文物學會玉器研究學會等單位主辦的「中華奇石——葡萄瑪瑙『中國版圖』珍品鑒賞評估會」上評出的價格;這塊葡萄瑪瑙紫色與白色相間,葡萄球狀結晶十分完美,而且整體形狀與中國版圖極其相似。

6:《人之初》 這塊奇石高15厘米,寬13厘米,厚度為8厘米,石質細膩,通體四周是黑白相間的條紋框,框內畫面是一個惟妙惟肖的還處於早期胚胎階段的胎兒形象,眼睛已經發育,其它器官以及四肢尚不明顯。整個形象猶如靜靜蜷坐在母腹中熟睡的嬰兒。這塊奇石堅硬但表面非常光潔平滑,卻完全出於天然,沒有經過任何人工打磨拋光,而是長期被水流沖刷的結果。

7:《血膽金鰱》內包血色水膽。專家估價1.65億港幣。

8、《族魂》 2008年10月14日,在北京花鄉花卉市場第四屆奇石展上,一塊名為族魂的戈壁瑪瑙石,以其生動逼真的少數民族頭像造型,引了不少專家及愛好者的關注。為期10天的第四屆奇石展,匯集了來自全國20多個省區市300多個參展商的30餘萬件賞石,是北京石文化交流的一大盛會。

9:巾幗英雄。這塊打磨成46*37*17mm的天然水晶由內部黃膠花完美構成一古代女英雄畫像,五官俱全,英姿颯爽,惟妙惟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問世以後迅速震驚奇石界。

10.雪猿。產自南京的雨花石,布局合理,比例均勻,黑白鮮明。雖表面有紋裂,但瑕不掩瑜,上天之作,非俗人所能擁有。

E. 中國的觀賞石分布區域

全國各地觀賞石大全
(一)北京觀賞石:
1、金海石
金海石,產於北京市平谷區金海湖下游一帶的峽谷河床中。該石屬卵石類圖紋石,質地堅硬,形體完美,成渾圓和各種形狀,色彩艷麗,多呈黃褐或淺紅等色,紋理豐富,構成的畫面生動、獨特,格調高雅,清新明快。

海石的原岩是十幾億年前的石英砂岩類岩石,在遠古時代受火山岩漿中含鐵、猛礦液侵染、滲透而使高價鐵和低價鐵間隔分布,經漫長的風化而碎落江河,被不斷翻
滾運移、水沖磨礪形成褐黃色、暗紅色、黑褐色、墨色、紅紫色等色彩豐富的卵石。其褐黃色、暗紅色多數呈現群巒疊翠的山峰、谷崖、湖浪等。黑褐色、黑色的紋
理則有古柏、山川草花、森林湖泊、人物動物等。
金海石紋理縱橫交錯,變化萬千,多呈山巒疊嶂或水浪洶涌等氣勢磅礴的山水畫卷,但也不乏風拂秋草、天鵝顧影等清幽寂靜的圖案。畫面濃淡相宜、虛實相生、疏密得體,紋理清晰細膩,布局參差極富變化。金海卵石多需進行打磨拋光,才能顯現出美麗的紋理。
金海石因產於金海湖一帶而得名。另外也有叫獨勒石的,因在獨勒河也曾經采過這種石頭。

2、軒轅石

轅石,又名北辰石,產於北京市平谷區東北燕山南麓的丘陵地帶。該石質地堅密,純正細膩,含鐵量高,堅硬如鐵;多呈淺灰微綠、灰赭色調,古色古香;通體遍布
小龜裂紋,呈凹凸不平的"鱷魚皮"狀結構;外表古樸雄奇、渾厚沉穩,質素純凈,石體有形態各異的眾多溝裂洞竅;造型變幻多端,巍峨雄渾,有的狀如山巒,群
峰峻拔,重巒疊嶂,突兀險峻,有的形似高原,台高壑深,古堡樓閣,雄渾凝重,還有的象各種動物,靈動活潑。軒轅石兼具瘦、皺、漏、透於一體,朴掘成趣,大
者可置於園林庭院,小者可置於文房幾案,自然成景,其狀如山巒者也是製作山石盆景的佳石。此石最初發現於廟山,因山上有座軒轅廟,故名軒轅石。

轅石為硅質灰岩,肌理縝密,原岩在風化破裂後,孕育於紅粘土中,經水浸溶蝕後多皴皺溝壑、孔洞縱橫,因含鐵成分高,裸露的岩石表面有黑色豆狀小突起的鐵質
凝聚體。軒轅石外表古樸,色如鐵銹,石形奇特,體態玲瓏;肖形狀景,狀物類形,皆神韻動人。軒轅石一般都在岩石、土石縫中,需揭土才能挖得。
3、燕山石
燕山石,產於北京市房山區燕山。該石主要是指產於燕山的灰岩、白雲質灰岩類奇石,如雲紋石、虎皮石、燕石卵等,其中以雲紋石、虎皮石更具特色,亦較為常見。

紋石,也稱折帶石,呈灰黃色或灰白色,石肌頗多皺折,脈絡紋理凹凸參差,如行雲流水,或成雲層,或成壁畫,色調逼真,造型古樸凝重,具有很強的觀賞價值,
尤其適宜作盆景。雲紋石的原岩為灰岩或白雲質灰岩,且分層性較好,在地質構造變動過程中,表面薄層岩石受擠壓而褶皺變形,呈現雲層緞錦狀的效果,故也稱雲
錦石。雲紋石石源較少,在河北省淶水縣一帶也有分布。
虎皮石,京郊房山、門頭溝和昌平等地均有分布,呈灰黃、灰藍、黃藍相間等色,貌似虎皮,故
名。石體多稜角,形狀變幻豐富,常形成突兀險峻的峰巒景觀或逼真生動的鳥獸形象等,頗具觀賞性。虎皮石的原岩為白雲質灰岩,質地堅硬,常有方解石脈和燧石
條帶充填,經流水的長期沖刷浸蝕,發生差異風化,使其形成尖利脆薄的稜角和千姿百態的造型。
燕山地質結構異常復雜,具備典型喀斯特鍾乳岩地層,更
有石灰岩層和石英岩、千頁岩、板岩、海蝕岩、沉積岩等,賞石資源非常豐富。燕山所產的石種甚多,有幾十類,包括瓦井石、黃蠟石、上萬石、霧雲石等,也有的
將其統稱為燕山石。各類賞石多見有灰青、褐色、褚紅夾青、純白、青灰夾黃等,紋理逼真,富有變化,質感古樸,光澤凝重,其形態極為豐富,以象形狀物者較為
多見。
4、房山太湖石
房山太湖石,也稱北太湖石,產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地區。該石為石灰岩,形狀大體和南方太湖石相似,具有太湖石的渦、溝、環、洞的變化。容重比南方太湖石大,扣之無共鳴聲,多密集的小孔穴而少有大洞,體態麟峋透露,質地堅硬,一般用作修築疊石假山。
北京房山區蘊藏著豐富的太湖石,大部分埋在土層里,因紅色山土的作用,新開採的多呈土紅色、橘紅色、土黃色,日久後表面帶些灰黑色。質地不如南方太湖石脆,有一定韌性。外觀比較沉實,渾厚雄壯,和南方太湖石外觀的輕巧、清秀、玲瓏有明顯區別。
5、京西菊花石
京西菊花石,產於北京西山紅山口菊花石溝及周口店等地。該石基底為黑色炭質板岩,花瓣由束狀、放射狀灰白色紅柱石礦物組成;花形較小,質地灰黑,松疏,花瓣為緊密放射狀;呈灰白色、褐色或淺紅色;玻璃光澤,硬度6.5~7.5,風化後稍低,比重3.16~3.20。

西菊花石是紅柱石菊花石,存在於紅柱石岩中。紅柱石(A12SiO5)是變質岩,產於石炭——二迭系炭質頁岩與侵入岩體的接觸帶上,在地質學中屬接觸變質
成因而非沉積成因,主要為富鋁岩石(如頁岩、高嶺土等)分解再結晶而成,單晶體呈柱狀,橫切面近於正方形,集合體呈放射狀。西山地區所產的紅柱石質地很
好,且紅柱石的柱狀集合體還常呈放射狀形如菊花的花紋,奇特別致。
6、木化石
木化石,產於北京市延慶縣千家店鄉下德龍灣。該石大多垂直地
面出露,最大的直徑2.5米,小的有幾十厘米,一般為0.5~1.0米。顏色有灰白色、灰色和褐色。其橫斷面上,有清晰地一圈圈規則美麗、疏密相間的年
輪;在縱斷面上,有細微的縱向紋理和凹凸不平、厚約1厘米左右的化石樹皮。
下德龍灣木化石大多是裸子植物中的松柏類,保存在下德龍灣侏羅系後城組
砂頁岩地層中,至今已有1億3千萬年歷史。那時成片的森林由於燕山運動及火山噴發被埋入地下,在缺氧高壓環境中,富含二氧化硅的地下水慢慢滲透到樹木的內
部,二氧化硅分子與樹木的有機質成分進行置換,而樹木的結構則被完整地保留下來,變成了木化石,隨著地表抬升,木化石又露出地表。下德龍灣木化石,在方圓
幾平方公里內,出露的約有40多株,有的高出地表近2米,其出露面積之大、數量之多、樹徑之粗在國內都較為少見。
7、漢白玉石
漢白玉石,產於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高庄及南尚樂鄉石窩。該石屬沉積變質型大理岩,質地細膩、潔白溫潤,內含閃光晶體,熠熠生輝,是一種具有觀賞性的建築和雕刻材料。高庄、石窩漢白玉礦,開采歷史悠久,從元末明初至今已有六七百年。

庄和石窩地處低山丘陵帶,地層產狀平緩,礦層位於元古界薊縣系霧迷山組第二段下部,共有兩個含礦層,7個礦體,長約790~1190米,平均厚度
0.7~1.63米。白雲石大理岩,即為漢白玉,質地優良,顏色較淺,色澤純正,色調和諧。另有灰質白雲石大理岩的"艾葉青"和含藻類化石灰質白雲石大理
岩"螺絲轉"兩個品種,其品質也具有潔如流雲、潤如羊脂等觀賞特性。
8、上水石
上水石,產於北京市北京房山區西南部的十渡。該石狀似蜂窩,上面有大小不一孔穴,吸水性較好,採回後把外表的黃泥沖涮洗凈,石上可栽樹植草,是製作山石盆景的佳材。
拒馬河畔的十渡鄉,距京城約100公里。從張坊至平峪,拒馬河蜿蜒奔流,沿途要過橋渡水十次,十渡因此得名。十渡為岩溶峰林和河谷地貌,兩側崖壁連綿,奇峰峻美。一渡位於東端的張坊,順流而下過二渡渡橋,在千河口的五指山一帶的山坡上,遍地都是上水石。
9、京密石
京密石,產於北京市近郊山區密雲縣乾涸的古河道內。該石是由岩塊經流水剝蝕和沖磨而形成的卵石,稜角園渾,外形千姿百態,造型奇特、色彩美麗,石表風化輕微,石漿石皮較好,稍光滑,自然顏色和畫面較清晰,石紋理粗獷豪放,呈現出山水風光、動物植物等圖案。

密石與金海石的形成年代、地質結構和礦物成分大致相似,但硬度略高於金海石,京密石的成分多為鈣質石炭岩、方解石、鈣鎂質白雲岩的碳酸鹽及石英岩、硅質
岩。其中硅質岩者堅硬細膩、光潔滑潤。而單色卵石的成分多為以二氧化硅為主的硅質或硅酸鹽,其質地尤為細密、堅硬。石中筋紋主要以方解石脈、石英脈、鐵質
脈等構成。並有部分瑪瑙質卵石。
京密石有圖紋也有單色、有平紋也有凸紋。其顏色主要由所含的致色元素和帶色礦物種類的狀態及含量決定。圖紋卵石多
為風化過程中的次生染色,石體五顏六色,主要致色因素是亞鐵和高鐵離子,構成平紋卵石的褐色、棕黃色、暗紅色風化紋暈,凸紋卵石之凸紋亦是亞鐵及部分高鐵
離子的風化染色所致。單色卵石則多為原生色,以景觀和象形為主,顏色有紅、黃、蘭、綠、紫、白、黑等,色澤深淺不一,也有黃、黑相間的染色膜或色暈等。
京密石蘊存於古河道十餘米深的沙層中,近年采沙者取沙後,大量的卵石沿附近河道堆積長約十幾公里,為京密石的採集地。
10、拒馬河石
拒馬河石,產於北京市房山區拒馬河中。該石屬河卵石。
拒馬河發源於山西省靈丘縣,從太行山谷奔騰流入北京房山。在房山區境內,拒馬河約有30多公里,河谷拐了10個灣,人稱十渡。此段河床時寬時窄,兩岸峭壁奇峰連綿,河床中有60米厚的卵石層。
11、西山石
西山石,產於北京市西山,《素園石譜》有記載。
北京西山古稱"太行山之首",又稱小清涼山;屬於太行山余脈,南起拒馬河,北至關溝;歷房山、門頭溝、石景山、昌平等區縣,永定河(古稱無定河)貫穿其中。
其他還有:

(二)河北觀賞石:
1、唐堯石
2、模樹石
3、興隆菊花石
4、雪浪石
5、曲陽雪浪石
6、太行豹皮石
7、竹葉石
8、淶水雲紋石
9、千層石
10、上水石
11、邢石
(三)山西觀賞石:
1、歷山梅花石
2、大寨石
3、垣曲石
4、河曲黃河石
5、臨縣黃河石:
6、絳州石

7、石州石:
8、上水石
9、烏石

(四)內蒙古觀賞石:
1、葡萄瑪瑙石
2、巴林石
3、戈壁石

(五)遼寧觀賞石:
1、岫岩玉
2、瑪瑙石
3、金剛石
4、錦川石
5、寬甸石
6、綠凍石
7、太子河石
8、龍珠石
9、石魚
(六)吉林觀賞石:
1、松花石
2、長白石
3、橄欖石
4、安綠石
5、松風石
6、夫余國火玉
7、水浮石
8、柏子瑪瑙石

F. 一個和奇石有關的節目

《地理中國》 20121005 系列節目《尋奇天下》——奇石奧秘;<天下奇石>,希望幫到你。

G. 南陵奇石初探

An explorstion of Nan Ling's rare stone

南陵縣位於安徽省的東南部,現為蕪湖市所轄,總面積1236.7平方千米,其西南部多低山丘陵,崗巒起伏、溝壑縱橫,四季風景如畫,有全國重點名勝五霞洞和安徽省重點名勝西山風景區,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留下《南陵別兒童入京》詩篇;東北部為河谷平原,一馬平川,河網交錯,著名的青弋江和奎潭湖碧波盪漾,素有江南澤國水鄉之美譽。南陵獨特的地理環境塑造了獨特的南陵奇石。筆者從石種分布、奇石特色、形成成因三個方面介紹南陵奇石,意在拋磚引玉,與廣大石友互相學習,互相切磋,共同進步。

中國觀賞石.5

石種繁多,分布廣泛

南陵縣奇石資源十分豐富,奇石種類多樣,分布廣泛。總體來說,奇石產於兩類地區。

一是丘陵山區。在廣袤的804平方千米的丘陵山區分布著多種多樣的奇石,如煙墩、三里、峨嶺、城關、丫山、何灣、綠嶺、戴匯、工山、家發等十多個鄉鎮的山山嶺嶺、河流洞穴、九沖十八坳,奇石隨處可見。主要石種有:火山石、白雲石、千層石、龜紋石、太湖石、鍾乳石、流紋石(紅紫色流紋石)、黃蠟石、黃蠟石晶體、黃蠟珍珠石、黃蠟葡萄石、黃蠟凍石等,還有黃蠟虎皮石、墨石、浮雕墨石、浮石、雲母石、八角石;由於南陵地下礦藏豐富,有西周時期的古銅礦遺址、煤礦遺址,因此礦物晶體品種也較多,有孔雀石、方解石、石英,以及它們的共(伴)生體;而古生物的大量堆積,地下動、植物化石更加豐富,有曲雕筆石、柵筆石、狹窄柵筆石、梯形柵筆石、丁氏始石燕、羽齒蚶、王冠蟲、冬納氏螺、剌頭蟲、雙扭貝、線紡石燕貝、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以及多種魚化石、植物化石。

二是河谷平原地區。奇石主要分布於南陵東部邊陲的青弋江流域,以及葛林、奚灘、弋江、東河四鄉鎮沿江、沿線地帶的102平方千米范圍內。主要石種有:紅蠟石(紫紅、淺紅、土紅、血紅)、雞血凍石、黃蠟石(老黃、深黃、嫩黃、蛋黃)、黃蠟凍石、黑蠟石(眉紋黑蠟、水紋黑蠟、魚紋黑蠟、馨石黑蠟)、白蠟石(白紋白蠟、瑪瑙紋白蠟)、雲錦石(紋圖雲錦山水,樹木、花鳥魚蟲雲錦)、象形石(各種動物、日月星辰、文字象形石)、雕刻石(浮雕、鏤雕、雕塑)、五彩石(赤橙黃綠青藍紫,互映生輝),還有罕見的瑪瑙玉石(白黃紅紫色共存),罕見的磬石(黑磬石、灰黑石)聲音清脆悠揚。

風韻雄奇,氣韻清麗

從筆者尋找和收藏的南陵奇石來看,既具有瘦皺透丑之幽古,又具有質形紋色韻之奇麗。具體地說,丘陵地區奇石以雄渾、粗獷、奇特、沉穩、蒼古的風韻見長;河谷平原青弋江奇石以圓潤、細膩、玲瓏、清秀、亮麗的氣韻見美。所以,南陵奇石具有本地區的特性、特質、特點和特色,每一枚奇石都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都是大自然萬物的縮影,都給人以美好的精神享受。

滄海桑田,塑造奇石

南陵縣不同的地史時期,經歷了不同的地質作用。從寒武紀到第三紀沉積了一套以濱海、淺海相為主的地層。寒武紀以碎屑、化學、生物沉積為主。泥盆系為石英砂岩、粉砂岩和泥質粉砂岩;石炭系為頁岩、石英砂岩和砂質頁岩;二疊系為黑色炭質頁岩、硅質岩和黃綠色石英砂岩;三疊系為灰岩、紫紅色砂岩;侏羅系為一套火山岩系,包括火山熔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以及正常沉積的岩石,岩性主要為灰質礫岩、紅色砂岩、流紋岩、灰色安山岩、氣孔狀安山岩、凝灰質粉砂岩、肉紅色流紋岩、黃綠色砂質泥岩、鈣質粉砂岩、細粒岩屑砂岩、頁岩等。在南陵縣蝌蚪山(破頭山)火山口周圍的紫紅色流紋岩呈放射狀分布;白堊系為紅色礫岩、砂礫岩、暗紅色礫岩、砂岩及泥質粉砂岩;第三系為砂礫岩、粉砂岩、砂質泥岩、紅色碎屑岩,其上為第四紀沖積、坡積和殘坡積所覆蓋。另外,區內還有花崗岩和大理岩等變質岩分布。構成上述地層的岩石,為本區豐富的奇石資源提供了物質基礎。

【名稱】清溪石上流

【名稱】山

發育於三疊紀中晚期至侏羅紀的印支運動使本區由茫茫大海轉變為陸地,而中生代末期的燕山運動更為強烈,形成了本區「左挖山,右帶水」的地形地貌。它使上述地層大面積裸露,山上山下、斷崖沖溝、河流洞穴、山坳丘堆中所蘊藏著的大量奇石,或溢於地表,或埋藏於地下,有極大的開發前景。

南陵青弋江流域是奇石的聚寶盆,地處南陵東部河谷平原之中(南陵盆地),其上游之水,從黃山、太平、旌德、涇縣直瀉而下,夏季山洪暴發所引發的山體滑坡,使大量的山石搬運至此,奇石暴露於淺水之中和沙灘之上。

綜上所述,南陵奇石有兩種說法,一是黃山「飛來」,二是本地造就。筆者認為各有其道,兩者兼而有之。

【名稱】雲錦仙女鶴壽圖

H. 中國的傳說里有沒有關於石頭的

除了第一段外以後非原創 ,是我在網上復制的,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女媧補天:女媧時代,隨著人類的繁衍增多,社會開始動盪了。後人以兩位英靈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戰,結果共工氏因為大敗而怒撞不周山,導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間。女媧不忍生靈受災,於是煉出五色石補好天空,折神鱉之足撐四極,平洪水殺猛獸,萬靈始得以安居。非原創 ,是我在網上復制的,希望能幫到你!!
還有一個是一種寓言
說有一個人聽說有一種石頭拿在手裡的溫熱的,這種石頭就是能帶給人幸福的石頭,所以他就傾其所有去找那塊能帶給他幸福的石頭
他來到大海邊,撿起一塊石頭是冰涼的,他就隨手扔掉了
再撿起一塊還是涼的,就這樣他撿起的石頭都是涼的,他也一直重復著撿起扔掉這個動作,一直過了好多年,一天他又見到一塊石頭,像是慣性一樣他又扔了出去。但是,他就在一瞬間呆住了,因為他明顯感覺到了那塊石頭留在手裡的余溫。但是已經晚了,他把那塊石頭扔到了大海里
有時候一種習慣可以讓我們失去很多
望夫石
九牛嶺下的的江峽叫黃牛峽,沿峽你能看到"群龍戲水"、"青蛙過江"等奇觀,接著,就進入了斗米灘。在斗米灘,你能欣賞到望夫石。

以前,有一對撐船為生的夫妻,正值數九寒冬,他倆逆水行船,倍受辛勞。傍晚,夫妻倆泊船江邊,遇到一個老婦人,拖兒帶女的來向他們討米。夫妻倆見她們實在可憐,就把僅有的一斗米送給了老婦人。

夫妻倆斷糧後,只盼上下游有船往來接濟。可那時偏偏沒有往來船隻。正是屋漏更遭連夜雨。於是,丈夫便天天爬上山去瞭望船隻。

有一天,妻子見丈夫久不下山,就上山去找,結果發現丈夫已被大雪凍僵,餓死在山上。妻子一急,也死在丈夫身邊。

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對好心腸的夫婦,就把他們泊船的地方稱作"斗米灘"。後來夫妻倆化為石頭,人們便稱丈夫為"仙人石",妻子為"望夫石"。

卧牛石的傳說

在飲馬河的靠山鄉有一個自然村,相傳從前這里有一塊形似卧牛的大青石,雖然後來河流改道將這塊石頭沖入河裡,可是卧牛石的傳說卻在民間廣為流傳。
從前有一個農夫,養著一頭灰驢和有頭黃牛,黃牛黃牛終日每年每日老老實實的幹活,而灰驢卻處處偷懶蹭猾。拉車的時候灰驢把車套拽的很直,但卻一點力氣也不用,使重量全部落去黃牛的身上,農夫見黃牛累的渾身是汗,而灰驢卻一點汗也不費,他就認為灰驢比黃牛的力氣大,耕地的時候,黃牛隻是低頭默默的拉梨。而灰驢的眼睛總盯著農夫,一見農夫走近,它就趕忙伸出舌頭去舔農夫的手,給農夫留下了一個忠心的印象。
有一天,黃牛和灰驢在草地上吃草,農夫躺在松軟的草地上睡覺。突然,一隻餓狼從草叢里竄了出來,向農夫撲去,嚇的灰驢躲到草溝里一動也不動;黃牛卻迎了上去,擋在餓狼的前頭同餓狼搏鬥起來,雖然被餓狼咬傷了兩塊毛皮,但餓狼也受了傷,它依然奮勇直前,將餓狼攆到草地深處的沼澤里。灰驢見餓狼跑遠了,從水溝里留了出來把農夫喚醒,引呀到剛才搏地方,農夫看到草地上有狼毛和血跡,知道自己在睡覺的時候來過狼,他以為是灰驢救了他,感動的用手替灰驢撓癢癢,對從沼澤里回來的黃牛卻一理不理。
種蕎麥的時候,農夫將一袋蕎麥丟在路上了。黃牛找了一上午終於在路旁的草叢中找到了,它用兩只尖尖的角將裝有蕎麥的口袋馱了回去。回到村中的時候,灰驢從門洞里竄了出來親熱的說「牛大哥,看把你累的,讓我幫你拿吧。」說著,用嘴叼過口袋送進農夫的房間。從此,農夫認為灰驢有忠實有勤快,黃牛有賴有饞,他把好的草料都給灰驢吃,剩下的給草料和秸稈才給黃牛吃。
第二年春天,農夫要去飲馬河南岸去買棉花,他嫌黃牛不中用,只用灰驢架車出發了,回來的時候,正趕上飲馬河漲水,農夫做在車上用鞭子指引灰驢從淺灘處過河,行至河中間時,水湍急。漫過車廂。灰驢覺的橫流不如順水拉車省力,於是不聽農夫的吆喝,徑自向下流拉車,不管農夫怎麼鞭打和吆喝,灰驢也不聽,結果連人帶車沖入了松花江,那疏懶成性的灰驢也被江山淹死了。
黃牛在家耕完地,每天都卧在河岸上等它的主人回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連等了幾年。黃牛都沒有等回農夫,它自己卻卧在那裡變了一塊卧牛石。

黃大仙點石成金!

飛將軍李廣射石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史記-李將軍列傳》

相傳土司熱布巴拉家向阿詩瑪家提親,沒有結果,便把阿詩瑪搶走。這事被阿黑哥知道了,他翻過七七四十九座山,從遠方牧場匆匆回去救阿詩瑪。回到家後,阿詩瑪已被搶走三天三夜了。他又騎上神馬跨過九九八十一條河趕到熱布巴拉家。經過幾番周折,終於救出了阿詩瑪。

阿詩瑪和阿黑哥歡天喜地,騎馬踏上歸途。他們不知走了多少路、跨過幾條溝、翻了幾座山。天黑下來了,風大起來了,為了早日到家,他們顧不上這些,還是繼續往前走。走著走著,一陣亂風過後,天上烏雲滾滾,四野雷聲隆隆,眼看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他們只好雙雙下馬,但在黑夜裡什麼也看不見,結果兩人迷了路。這時風又大,雨又急,看是看不見,喊是喊不應。山洪下來,水越來越深,他倆走散了,誰也找不到誰。洪水漸漸退去後,阿詩瑪和阿黑哥又碰到一起,但兩人都已迷失方向。他們正犯愁時,一隻嗡嗡叫的小蜜蜂朝他們飛來。蜜蜂圍繞他們轉了三圈後,開始講話了:「嗡嗡嗡,嗡嗡嗡,今晚就來家歇,我家就在岩洞中。」於是阿詩瑪同阿黑哥朝著小蜜蜂飛的方向走去。

蜜蜂領著阿黑和阿詩瑪進了石林,這里又濕又滑,阿詩瑪伸手想找個癩石頭扶扶,不料一下粘在了崖壁上,再也下不來了。她只好傷心地對阿黑哥說:「阿黑哥啊阿黑哥,快快想法救下我,去找白豬、白公雞,拿來祭獻神爺。」

阿黑哥聽後,又傷心又著急,他擦乾眼淚,又翻過四十九座山,八十一條河,最後找來白公雞,但是走遍九村十八寨,就是找不到白豬。沒辦法,他只好找來一頭黑豬,又到山上挖來一筐白泥巴。他把泥巴和成漿,塗在黑豬身上充白豬,這樣白豬和白雞都有了。可就在他高高興興准備回石林時,由於連日奔波太疲倦了,爬過最後一座山後,一坐下來便睡著了。這時,沒斯帕瑪(老天爺)又下起一場大雨,雨水把他從夢中澆醒,過去看豬時,黑豬身上的白泥巴早被雨水沖得乾乾凈凈。崖神祭不成了,阿詩瑪也救不下來,阿黑後悔莫及,他呼天喚地大哭一場,但崖神不鬆手,阿詩瑪就永遠粘在那塊大石頭上。天長日久,在雨水的不斷沖刷下,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那個樣子。阿詩瑪石像旁的那一池水,就是當時把白豬沖成黑豬的那場雨水積下的。

★合婚石伏羲殿和老母廟
在雲陽河拐彎處的河道里,當地人們叫它「合婚石」。本是一塊看似平淡無奇的石頭,卻有一段離奇的傳說故事。相傳在上古時期,世間洪荒遍野,萬戶滅絕,天地之間只剩下伏羲和女媧兄妹二人。為了繁衍後代,締造人類,伏羲提出要和女媧成親,女媧說什麼也不同意:「哪有兄妹成婚的道理
」。但仔細想想,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好說道:「只要上合天意,下順地理,咱們就結婚。」可怎樣才算上合天意呢?女媧提出在東西山頭上各點然兩堆山火,若冒起的青煙能結合在一起,就算合了天意。於是,伏羲上了西山頂,女媧上了東山頂,各自撿了一堆山柴點了起來,只見兩股青煙,裊裊升起,突然刮來一股旋風把兩股煙攪到了一起,在雲陽河谷上方互相纏繞,直沖雲霄。天意已明,該輪到下順地理了。女媧又提出了從山頂往山下滾石頭,若滾下的石頭能結合在一起,就算下順地理。兩人又登上山頂,同時將兩塊大石往山下推。山石踏坡飛岩,在河底相撞,發現轟隆巨響,牢牢地合在一起,於是,伏羲對女媧說:「這次順了天理,咱們該結合了吧?」伏羲、女媧便就此結合,拜為夫妻。據當地老人講,末婚的男女只要手拉手,肩並肩地登上那塊石頭,並從上面走過,那麼將來倆人一定會婚姻美滿,白頭到老。這塊石頭至今仍保存在雲陽河谷底,中間有一道青紋,一邊是龍紋,一邊是蛇紋,分別代表伏羲和女媧。
為了紀念這件事,當地人就把伏羲,女媧滾到一起的那塊石頭叫合婚石。還在合婚石兩邊的斗山腰各修了一座廟宇,西邊的叫伏羲殿,殿里供奉著中華民族的祖先——伏羲氏;東邊的叫老母廟,殿里供奉著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女媧氏。
★女媧補天遺下的五彩石
五彩石是伏羲殿下平台上一塊五彩斑斕的巨石,它也和一段美麗的傳說聯系在一起。女媧造人後,人類慢慢地繁衍開來,他們採摘野果,追獵猛獸,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忽然有一天,一道晴天霹靂閃過,接著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同,天空突然裂開一道大口子,大雨傾盆而下,淹沒了田野和村莊
,轉眼間地上變成了一片汪洋。女媧看到人們哭喊著四處逃命,就決心要把天空的裂縫補起來。女媧背著砍山斧,從東山采來紅砂石,從西山采來白玉石,又從南山、北山、中山采來其他三種顏色的石頭,把他們一起放進熔爐里。過了九九八十一天,終於練成了與天空顏色一模一樣的五彩石,女媧
就用這些五彩石補住了天空的裂縫。大雨停歇,洪水消退,人們又過上了自在的生活。相傳這塊色彩奇異的巨石就是當年女媧補天後剩下的一塊五彩石。我們用水洇濕石塊後,可以看到上面分布著許多抽象的紋理和圖形,有的人說中部是中國疆域輪廓圖,四周是龍鳳呈祥圖;有的人則說石面上是許多原始人類的影像。總而言之,這塊石頭是這座山上獨一無二的奇石。

★石龜和白鶴古松
太上老君煉仙丹,當時一共建了兩座煉丹爐,一座建在天宮,一座建在地上。地上的那座就建在現沁陽境內的太行山紫金頂上。為了煉好仙丹,玉帝還派了一隻神龜,兩只仙鶴給老君當助手。仙鶴飛遍太行山,尋找靈芝瑤草,神龜品嘗煉出來的丹丸葯性,每每金丹出爐,經神龜品嘗定了葯性,再由白鶴飛送天宮

到了秦朝,秦始皇統一中國,登上了至高無上的皇帝寶座。每天吃的山珍海味,穿的綾羅綢緞,戴的金銀玉器,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所以他最怕死,他說人只要一死,再多再好的東西也就歸別人了。為了尋找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葯,秦始皇派出了許多人馬,上華山,下瀛州,入東海,到處尋仙訪道,可這些人馬到頭來不是掃興而歸,就是渺無消息。後來聽說無紀律君在太行山紫金頂煉丹,就親自帶領人馬,日夜兼程,浩浩盪盪,朝河內郡趕來。
太上老君當然知道秦始皇的作為,心想:要是秦始皇這樣兇殘暴虐、殺人不眨眼的昏君得了仙丹,長生不老,那還會有老百姓的活路嗎?所以不等秦始皇到來,他便一腳蹬了煉丹爐,背起丹葫蘆跨上青牛,駕起祥雲返回天宮了。神龜、白鶴在外還沒有回來,老君走的太急,竟把這兩個神物留在了凡間。
秦始皇帶領大隊人馬爬上紫金頂,見山上爐倒火滅,丹凈葯絕,空空無人,頓時惱羞成怒。下令把山上的一切全部毀凈滅絕。搜山時,神龜、仙鶴回來了。神龜、仙鶴沒有得到老君有指令,不敢貿然返回天宮。略一猶豫,竟被秦始皇捉住。秦始皇高興地說:「有這兩個仙物,吃了也能長生不老。」
再說這神龜、仙鶴,畢竟是天上仙物,哪能在人間受此侮辱!神龜一急,就變成了一隻大石龜,和紫金頂的山石緊緊連為一體,任憑千軍萬馬也休想挪動半點。仙鶴呢?急忙把脖子一伸,兩翅一展,變成了松樹,根扎危崖,枝伸天際,任你武藝再好的兵丁也到不了它跟前。秦始皇沒法,只得灰溜溜地下去回京城去了。
俗話說:千年龜、萬年鶴。神龜仙鶴留在人間,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因為紫金頂上的松樹是仙鶴變成的,樹身一色白亮,所以叫白鶴松,也叫白皮鬆。後來,南蠻知道了石龜的來歷,就想偷走。當地群眾知道後,就在石龜背上立了一通七尺高的大石碑,還修了碑樓,保護起來。朝山的善男信女登監紫金頂,都要專門到石龜身上摸一摸,以消災祛病,在老君殿後邊,至今還有一大堆灰白色的軟石頭,據說就是老君蹬倒煉丹爐流出的東西,雖無長生不老之神效,卻能治療多種疾病。人們稱做老君石、丹爐遺石,又因它質地松軟,手能摳動,又叫「摳石」。
★祝融乘青龍的傳說
祝融是伏羲的後裔,他喜歡乘龍從北方到南方出遊。伏羲在紫金頂劃八卦,定極向,神農設壇祭天神的事他耳熟能詳,所以一心想乘駕青龍雲游四方。
一天他來到青龍山巔,瞬間一股青嵐見紫的氣流穿身而過,剎時成為青龍,只見祝融坐在上邊揮著手馳向遠方
。青龍去處現出一個平台,被後人稱為祝融台,祝融台在神農仙壇以北230米處。誰知祝融從南方回來,乘駕的是青龍和火龍兩條龍,他把南方炎熱的氣候也帶到了白松嶺。
神話傳說總有些離奇,但祝融台一直保留至今。在海拔千米高的大園,「嚴冬不結冰,白松伴青藤」的亞熱帶生態現象也會讓人注目難解。

但在福州卻流傳著另一種版本的美麗傳說。據說,女媧補天之後,還剩下許多大小不一的靈石。於是她在神州大地上空巡視,最後發現福州壽山的山川嵐氣藏納,林壑清幽,景緻絕美,就把這些曾經用於補天的靈石撒向了壽山的大地,這就是蘊藏於壽山水田中的「田黃石」。
關於田黃石,福州還有個傳說。

相傳乾隆皇帝曾經做過一個夢,夢見自己受玉皇大帝的召見,玉皇大帝賜給他一塊黃色的石頭,還賜給他「福壽田」三個大字。乾隆皇帝醒後高興得不得了,覺得這是一個「瑞兆」,但是對夢境中的情況,又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他召集群臣給自己「圓夢」,一位閩籍大臣聽後連忙跪倒稟告:玉皇大帝賜給皇上的一定是產於福州壽山的田黃石,因為這正合玉皇大帝賜書的「福壽田」三字。乾隆皇帝聽後極為高興,認為這確實是老天他對自己的恩賜。從些,他就在行祭天大禮的時候在祭桌中央供上了田黃石。

這個傳說,同樣是美麗的。

與這兩個傳說相比,另一個傳說則要相形見絀了。相傳元朝末年,天下大亂,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在安徽鳳陽有個窮小子朱元璋,為了躲避災荒,逃到了福州壽山,他飢寒交迫,又偏偏碰到了大雨,走頭無路地躲進了一個壽山石家採掘壽山石的山洞,這場雨一連下了幾天,他也就在山洞裡睡了幾天,幸好沒有餓死,否則就沒有後來的明太祖了。等到雨止天晴,朱元璋一骨碌爬了起來,這時奇跡發生了,他原先滿身的疥瘡竟然不治而愈,原來他睡在田黃石的石粉上面了,是田黃石治好了他的病。到後來,他當了明朝的開國皇帝,還專門派太監來開采田黃石。

很多名人都跟石頭有關
毛澤東小名石伢子
彭德懷也是跟石頭有關
還有蔣介石等等

《山海經·海內經》說,鯀是黃帝的孫子。他偷來黃帝的「息壤」,採用「堵」的辦法去治理洪水。黃帝大怒,命祝融殺了鯀。鯀死了三年不腐,肚子里孕育了大禹後,才化為黃熊。
屈原的《天問》里,對鯀和大禹的事跡都有記錄。
據《孟子·滕文公上》記載,帝堯時代,洪水泛濫,大禹受堯的命令,繼承父親鯀的職位治理洪水。除了北方的河流外,他還移師南方,先後治理了漢水、長江和淮河。
禹長期在外治水,年過30而未婚娶。上天讓九尾狐現身,提醒他該婚娶了。於是大禹娶了塗山氏為妻。婚後,他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還與塗山氏約定,讓塗山氏聽見鼓響就為他送飯。禹因為長年治水,行走有些不便。一天,「跳石」擊中了鼓面。塗山氏依約送飯,看見大禹變成了一頭大熊。她一氣之下,離開了禹,到嵩高山下變成了一個石頭人。大禹追尋過來說,把我的兒子歸還給我。石頭人的北面裂開,生出了啟——後來成為夏朝的開國君主。
據袁珂先生概括,大禹有五大政績:一曰會群神於會稽山,殺後至之防風氏;二曰逐共工並殺其臣相柳;三曰得羲皇(伏羲)、瑤姬之助以治水;四曰降伏水怪無支祈;五曰化熊通轘轅山。
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曾得到一條黃龍的幫助——當是應龍幫助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的衍變。大禹治水成功後,大會諸侯於會稽時,曾有海神來朝拜他。
從民間傳說來看,大禹治水的足跡曾印在了長江流域的山山水水。民間傳說,大禹治理了四川青城的水患後,又開了夔門。在治理三峽時又得到神女的幫助。大禹不但治了水患,還為百姓掃平了交通障礙。洪水退後,玄龜搬來的土就堆成了桐柏山和大別山,阻礙了豫州與荊州之間的交通。是大禹揮起開山斧,砍出了三個口子,這就是後來的鄂北三關——平靖關、武勝關、九里關。
在長江下游,秦始皇趕山的傳說融入了大禹治水的傳說。說的是一位仙人給民工一人送了一根絲線,眾人挑起擔子一個個快步如飛。大禹把眾人的絲線收了攏來編成鞭子,鞭子一揮,就開出了河道一大截。大禹在治理長江下游時,不但身體力行,還折下柳枝作弓箭,射穿圌山泄洪水。
就對人類的貢獻而言,炎帝神農飽了人們的肚腹,使人們無飢饉之虞。而大禹治理洪水則解除了人們的性命之憂。所以,人們以眾多傳說的廣為傳播來表示人們對大禹王的感激、紀念之情。
《楚辭·離騷》記錄了「少康中興」的傳說。寒浞氏派澆殺了少康的父親夏後相,少康逃到了有虞氏部落,有虞氏把二姚嫁給了他。在有虞氏的幫助下,少康滅澆復國,成為夏朝的中興之主。
至於商代的神話傳說,除了人們所熟悉的商紂王和妲已外,有地方特色的不多。出土文物所記載的婦好多次南征在民間傳說里一點蹤影都不見,想必是被時光磨礪殆盡了吧。
有周一代給長江流域所留下的神話傳說也不是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則:
屈原《天問》,記錄了周祖後稷誕生的事跡,還記錄了周昭王南巡漢水,土著以膠船渡王、至中流船解體而溺昭王之事。
《山海經》記錄了周王封孟塗於巴、以血衣斷案的傳說。
民間有周王之子太伯為避王位而奔荊楚入吳為君的傳說。
據《史記》等文獻記載,鬼方氏之妹女嬇,嫁給了陸終為妻,懷孕三年,從左脅生出三個兒子,又從右脅生出了三個兒子。他們是昆吾、參胡、彭祖、會人、曹、季連。季連是羋姓楚族的始祖。

I. 天下第一奇石有什麼特點 福建東山島的那塊石頭為什麼被稱為風動石和有氣節的山石

風動石地方誌稱之為「東壁文星」。高4.37米,寬4.47米,長4.69米,重約200噸,上尖底圓,狀似玉兔,又像仙桃,稍「搭」在一塊卧地凸起且面海傾斜的磐石上,兩岩石接觸面積僅方寸,懸空斜立,半座半垂,危危欲墜,其勢險絕。大風襲來,巨石微微晃動;人躺在磐石上,用腳蹬之,則隨之擺動;站在磐石上,以手推之,亦微微而動,蔚為奇觀,被譽稱為「天下第一奇石」,因其奇、險、大而被載入《中國地理之最》,是東山島的標志。 據考證,風動石形成於第四紀海侵時期,是「球狀風化」的結果。風動石及其下岩石原本是完整的一塊石頭,由於海浪沿著巨石的縫隙劇烈的長期沖刷而形成的。 風動石正面的右前方立著一塊石碑,上面題刻著明水師提督程朝京詩曰:「造化原來只一丸,東封函谷萬層巒。天風吹向閩中墜,海飆還能逐勢摶。五丁欲舉難為力,一卒微排不飽餐。鬼神呵護誰能測,動靜機宜在此觀。」這首詩道盡想推動風動石的奧妙在於「在勢不在力」的問題,要找准角度,選好著力點,即要背向西南方向,由此向東北方向推之就可。 風動石的正面是一個巨大的平面,上面刻著明永曆戊子二年(1684年)秋,巡撫路振飛題寫的「銅山三忠臣:黃道周、陳瑸、陳士奇」。這三位都是東山先賢,黃道周任武英殿大學士,史兵尚書;陳瑸任七省軍務,陳士奇任四川巡撫。三位都是當時征戰沙場、堅貞不屈的風雲人物。人們把三位先賢的名字刻在風動石上,供後人憑吊。

J. 中國奇石收藏鑒賞全集的介紹

世界上幾乎所有岩石都可以成為奇石的原石。奇石種類甚多,歷史書籍上記載奇石有數百種之內多,現在新增的奇容石種類可能達到千種之上。看似普通的奇石涵蓋天文、地理和古生物等廣泛領域,涵蓋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方方面面。奇石是天地,是世界,了解奇石就是了解自然世界,鑒賞奇石,收藏奇石是多麼有意義的事情,多麼美妙的事情啊!《中國奇石收藏鑒賞全集》深入淺出地全面介紹了奇石的歷史、成因類別和奇石鑒別等內容,尤其對一些容易混淆的石種進行了較詳細的敘述,對如何鑒賞奇石提出了一些建議。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