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地理事實

中國地理事實

發布時間: 2021-01-24 04:35:13

A. 古代中國錯過大航海時代,究竟是一種錯覺,還是事實呢

所謂的大航海時代,是15世紀到17世紀,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可以看作是歐洲國家力圖打破穆斯林國家對舊航道壟斷的行為,從這一方面講,同時期的明清並無此需求。而放眼歷史進程,古代中國並不是沒有航海活動,只不過中國的航海受到地理因素的影響較大,在大航海時代中的表現讓人產生了錯覺,認為中國與此無關!

歐洲大陸又是山脈、河流分割成若干板塊,因此形成了國家割據的版圖劃分。然而在東歐大平原上,游牧民族同樣是強悍的存在,他們壓縮了西歐國家的發展空間,歐洲國家不得不尋求向海上的突破,這也是歐洲國家航海技術較為發達的另一個原因。

當時遠洋航海的動力主要依靠風力和洋流,全球的季風與洋流對歐洲向西航行提供了很大幫助。出海時,東北信風、加那利洋流、北赤道暖流,都是他們順利到達中、南美洲的有力支撐;西風、墨西哥灣暖流、北大西洋漂流又是他們回航的助推器。古代打仗還將就個天時地利呢,更不用說對自然條件要求高的航海了,哥倫布就是出海走西南、回航向東北,一路算是順風順水。

B. 黃泉路真存在四川這條禁入百年的「黃泉路」,為何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引言

科學尊重事實,不能胡亂編造理由來附會一部學說。——李四光

在這個世界上,經常會有很多奇怪的現象發生,不過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科學也為我們解開了不少的秘密。就像現實生活中一些我們人類沒有辦法用肉眼所看到的現象,現在都能通過科學來進行解釋。不過那個時候在古代的科技是很落後的,並沒有那麼發達。而人們對於自然界中所出現的一些比較罕見又奇怪的現象並不能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識來解釋這些現象的發生,所以他們便會把信仰寄託在鬼神之上,正是因為這樣的情況,所以就讓迷信產生了。

不過時代也是會繼續發展的,等到科學技術變得越來越發達,這些謎題也都會被一一揭開,還希望大家能夠相信科學,畢竟科學能夠證明一些我們所不了解的事情。不知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嗎?

參考文獻:

《李四光名言錄》《葉劍英名言錄》

C. 為什麼說山東省的自然地理條件在全世界都算數一數二

地理位置山東省地處中國東部、黃河下游,省會城市濟南市。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帶。陸地南北最長約420公里,東西最寬700餘公里,面積15.7萬平方公里。境域東臨海洋,西接大陸。水平地形分為半島和內陸兩部分,東部的山東半島突出於黃海、渤海之間,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遙遙相對,廟島群島(又稱長山列島)屹立在渤海海峽,是渤海與黃海的分界處,扼海峽咽喉,成為拱衛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門戶。西部內陸部分自北而南依次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

山東地處中國大陸東部的南北交通要道,京杭大運河在境內自東南向西北縱貫魯西平原,黃河在境內自魯西南向東北斜貫魯西北平原。濟南、青島、煙台、威海、濰坊、濟寧等城市設有機場,山東的航空企業開辟航線290多條;山東鐵路以京滬、膠濟線為主體,與京九、菏兗石兩線形成兩縱、兩橫鐵路干線;山東公路交通居全國首位,高速公路貫穿全省各市,縣鄉公路實現村村通;山東擁有沿海港口26個,開通有國際國內航線,構成了境內海、陸、空立體交通。

氣候環境

山東省氣候溫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類型。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春秋短暫、冬夏較長。年平均氣溫11.2℃~14.4℃,由東北沿海向西南內陸遞增。魯中山區的沂源及膠東半島(除煙台、威海、萊州外)年平均氣溫低於12.0℃,半島東端的榮城、文登和成山頭最低為11.2℃。魯西南在13.7℃以上,濟南市最高為14.4℃。全省以一月份最冷,平均溫度-4.4℃~ -0.6℃。最熱月一般出現在七月,但半島東部、東南沿海,受海洋影響,最熱月在八月,平均氣溫比七月份高0.4~3.7℃。7月平均溫度23.6℃~27.4℃,由東向西遞增。極端最低氣溫在-14.2℃~ -26.8℃之間,極端最高氣溫34.0℃~43.0℃。

各地大於10℃的積溫,一般在3600℃~4600℃,可以滿足一年二作的熱量要求。全省日照時數年均2335~2768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5%~63%,較南鄰的江蘇省和安徽省高出三、四百個小時。

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00~900毫米之間,由西北向東南遞增。魯西北和黃河三角洲在600毫米以下,而魯南魯東,一般在800~900毫米。降水季節分布很不均衡,夏季最多,各地多在350~550毫米之間,約佔全年降水量60%~70%,易形成洪澇。冬季最少,僅14~50毫米,佔全年降水量5%左右。春季降水一般70~140毫米,秋季降水一般70~190毫米。冬、春及晚秋易發生旱象。

自然災害常有發生,其中以旱、澇、風、雹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最大。如1983年全省受災面積6000多萬畝,其中旱災佔76%,水災佔3%,風災和雹災約佔14%。

山東水系發達

山東水系比較發達,境內河湖交錯,水網密布,自然河流的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在0.7公里以上。幹流長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52條,50公里以上的有1000多條。主要有黃河、徒駭河、馬頰河、大汶河、小清河、沂河、沭河、膠萊河、濰河、大沽河、五龍河、大沽夾河、泗水、萬福河、洙趙新河等。黃河在境內自魯西南向東北斜貫魯西北平原,流程610公里。京杭大運河在境內自東南向西北縱貫魯西平原,長630公里。南四湖,通稱微山湖,總面積1375平方公里,為全國十大淡水湖之一。

山東半島三面環海,海岸全長3024公里,佔全國的1/6,僅次於廣東省,居第二位。沿海灘塗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線以內水域面積約13300平方公里,兩項合計共16300平方公里。為全省陸地面積的10.6%。全省近海海域17萬平方公里,比全省陸地面積還大。近海海域中散布著299個島嶼,岸線總長688.6公里,其中最大的是廟島群島中的南長山島,面積12平方公里。

D. 用政治,地理,歷史事實證明新疆是中國的一部分

西漢朝第一次將西域(現在的新疆)納入中華的版圖,並設立西域都護府。

E. 未來中國最有發展的城市有哪些

1、天津:雖然現在不怎麼行,但作為華北地區對外開放的窗戶,政府勢必加大濱海新區(開發區)的建設力度,並給與更多的政策扶持,這將進一步推進天津的全面發展。
2、無錫:目前,上海的人才等市場已趨於飽和,開發商勢必向周邊地區繼續延伸,而無錫具有強勁的發展潛力(據報道在全國城市排名中無錫大概居第四了)。因此……
有點像北京房價的堅挺直接導致石家莊的房價飆升
3、重慶:剛出來不久的直轄市,生命力旺盛啊,十年的時間啊,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應該能有所突破。但是,個人認為,重慶不去也罷……
4、南京:其實這個城市不錯,N
朝古都,文化底蘊深厚。單說經濟吧,可將南京分成南北兩部分。目前情況是南面繁榮,北面荒蕪。十年的時間可初步將南京的北部打造的初具規模,即可實現現在南京的兩倍那麼繁榮,憧憬……其實現在南京就不好進,但是南京北部的公司還行,不是很難進,而且房價不是很高。
5、揚州:現在這個城市不是很發達,但是名氣很大,第三產業發展的不錯,只要出台相關招商引資的政策,會吸引國內外的很多老總……
本人很中意該城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有人說下一個就是揚州了。在這個城市發展,壓力不會很大,現在北京、上海等地人活的都太累,不是很好……
閑來無聊,發發牢騷……

F.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怎麼樣

1952年7月14日,成立了北京地質學院籌備委員會,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主任李四光任籌委會主任。11月1日,在北京端王府夾道舉行了北京地質學院首屆開學典禮。學校決定每年的11月7日為北京地質學院的「校慶日」。12月24日,政務院任命紅軍老幹部劉型為北京地質學院首任院長,著名地質學家、中國地質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尹贊勛教授任副院長。

1954年後陸續遷入北京西北郊學院路新校址。1960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重點院校。1966年至1970年的5年時間中,學校停止招生。1970年遷出北京,在湖北辦學。1975年遷址武漢,暫時更名為為武漢地質學院。1978年,在原北京校址設立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原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總部設在武漢。2000年2月,學校由國土資源部劃歸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學總部撤銷,武漢、北京兩地獨立辦學。2006年10月,教育部、國土資源部簽署共建中國地質大學協議。2010年4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0年9月,教育部、國家海洋局簽署共建中國地質大學協議。2011年9月,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2017年9月,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G. 中國人沒拿過諾貝爾獎這是事實,但有沒有各學科的諾貝爾獎比如,地理學的瓦特林·路德國際地理學獎等。

又得到其他領域的。比如數學

H. 怎麼把微信定位在異地

以日本大阪的極客版安全衛士和安卓手機為例,將微信定位到不同的地方,點擊GEK版本安全衛士主頁上的「防止隱私泄露」,然後跳轉到頁面,選擇「隱私容忍」,然後打開偽裝的地理位置,選擇一個喜歡的區域,然後退出。

打開微信個人信息首頁,會看到目前微信的自動定位是日本,實際上,可以選擇所選地區的任何國家,然後返回微信通訊錄,選擇要發送的對象,點擊頭像,然後選擇「發送消息」。

在消息列表中,選擇「位置」,然後選擇「發送位置」,地圖將自動定位在日本大阪,下面大阪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可以選擇其中任何一個,在發送記錄中,可以看到對方收到的地點在國外。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首先,點擊極客安全衛士主頁上的「防止隱私泄露」。


注意事項:

1、位置可以設置為特定的位置。

2、設置後,只有在微信中找到好友的發送位置才能看到。

I. 為什麼四大文明古國其中三個都沒了,只有中國流傳了下來

四大文明古國,大約是我們最早接觸到的歷史概念之一了。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中國這四大文明古國,我們如今只能看到一個獨苗苗中國了。雖然許多人都說,其他三個文明古國比咱們厲害得多了,無奈看不到,再厲害也是空中樓閣和夢里花園了。那麼,為什麼四大文明古國其中三個都沒了,唯獨中國流傳了下來呢?



我認為,中國之所以能夠逃脫像其他三個文明古國一樣的命運流傳下來,最重要的原因在於——神農氏。神農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炎黃子孫」當中的炎帝。需要澄清一個問題的是,神農氏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王朝。我們現在的歷史教材上對這一點很模糊可,尤其寫到阪泉之戰的時候,讓人感覺好像炎帝和黃帝是同一時代的戰爭一般。史載: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慣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

意思是,等到神農氏王朝衰弱而不能控制天下的時候,軒轅黃帝開始崛起。面對天下大亂的局面,他開始整頓經濟,使得其他的諸侯都能歸附。這時候,末代的神農氏炎帝與黃帝發生了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他,並進一步確定了天子(那時候似乎不叫天子)的地位。這是神農氏王朝的一個大概情況。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