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與旅遊
A. 從中國旅遊資源地理特徵淺談中國旅遊業的發展
08酒管的吧 嘿嘿 找到了 給你發
中國旅遊資源具有四大特徵:
多樣性
中國是世界上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國家,資源種類繁多,類型多樣,具備多種功能。以地貌景觀而論,從海平面以下155米的吐魯番盆地的艾丁湖底,到海拔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絕對高差達9003米,中國擁有類型多樣、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風景地貌景觀,這在世界上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再以旅遊氣候資源為例,中國不僅有緯向性的多樣氣候帶變化,還有鮮明的立體氣候效應,尤其在橫斷山脈地區,可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國南北既有四時如春的繁花似錦的美景,又有類型多樣的海濱、山地、高原和高緯地區的避暑勝地,還有銀裝玉雕的冰雪世界,以及可避寒趨暖的海南島。多樣的風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氣候資源,為生物界提供了優越的生存棲息環境,使自然景觀更加絢麗多姿。 中國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曾創造出輝煌燦爛的歷史業績,流傳至今的寶貴遺產構成了極為珍貴的旅遊資源。古老的華夏文明是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既有各兄弟民族文化匯融的結晶,又吸取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長,而宗教文化影響較為深遠。
豐厚性
中國旅遊資源雄厚,開發利用保證程度高,以花崗岩山景為例,既有節理發育又經風雨剝蝕塑造的、以奇峰怪石、劈天摩地而著稱的黃山;也有因斷層發育使巨大花崗岩體突兀凌空以險稱絕的華山,還有因花崗岩組分特性而導致的球狀風化,由其形成的造型奇異的各種小尺度的風景地貌散見各地。至於古城遺址,帝都王陵,禪林道觀,古代建築,園林藝術,民風習俗,更是不可勝數,多采多姿,其資源之豐度足以位於世界各國前列。
古老性
中國是古人類的發源地之一,許多旅遊資源以其歷史悠久、文化古老而著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數不勝數,遍及29省、市、自治區。雲南開遠小龍潭的古猿化石分屬於森林古猿和臘瑪古猿(見開遠市),雲南祿豐石灰壩發現的古猿化石,據測定距今有800萬年歷史,祿豐臘瑪古猿頭骨化石在世界上乃屬首次發現(見祿豐縣)。迄今為止已發現的猿人化石有元謀人(見元謀縣)、藍田人(見藍田猿人遺址)、北京人(見周口店古人類遺址)、丁村人(見丁村文化遺址)、長陽人、大荔人、桐梓人、柳江人、峙峪人、資陽人、山頂洞人及安徽和縣龍潭洞和營口金牛山(見營口市)的古人類遺址。在眾多的古人類遺存中,以元謀人歷史最早(距今170萬年),周口店龍骨山的古人類遺物最豐富,龍潭洞猿人化石的一具頭蓋骨最完整。其他如仰韶文化(見仰韶村文化遺址)、半坡遺址(見西安市)、陽城故都(夏都)、安陽殷墟、岐山周原、豐鎬周京、咸陽秦城(見咸陽市)、京杭運河、萬里長城(見長城)、秦陵兵馬俑坑(見臨潼縣)、銀雀山漢墓(見臨沂市)等,無不以古稱絕。旅遊資源的古老性是發展中國旅遊業,特別是發展中國國際旅遊業的巨大優勢所在。
奇特性
從萬里長城到大熊貓的故鄉皆中國所特有的旅遊資源。以喀斯特地貌風景為例,千形萬狀、千嶂疊瘁、怪石嶙峋的路南石林,奇幻無比的興文石林洞鄉和具有奇山、碧水、異洞三絕的桂林山水(見桂林市)皆著稱於世。1980年貴州發現織金打雞洞,全長13公里,最大跨度1750米,洞內有各種類型的喀斯特構造,還有舉世罕見的特異景象——發育在鍾乳石上的捲曲石,其中心為密封儲水的空心管道所貫通,管壁極薄,通體透明,在周圍的障礙中曲屈四旋,自由伸展。這種奇異的喀斯特構造,引起了旅遊者、世界洞穴家們的興趣和關注。 中國的自然奇觀不可勝數,有一年一度的大理蝴蝶泉的蝴蝶盛會(見大理市),洱源的萬鳥朝山的鳥吊山奇景,能發出不同音符鳴叫的峨眉彈琴蛙,隨節令變化不斷更換羽色的大興安嶺的柳雷鳥,每屆中秋的錢塘大潮(見錢塘江),西藏高原上的周期性的水熱爆炸泉等(見查布間歇泉、瑪旁雍熱田)。 人文方面的奇景更加豐富多姿,如周原一帶出土的《大豐簋》、《盂鼎》、《毛公鼎》等西周著名的青銅重器和1976年扶風庄白一號窖藏發現的數量眾多的青銅器,其中《史牆盤》銘文284字為20世紀50年代以來出土銅器中銘文最長者,銘文前段頌揚西周文、武、成、康、昭、穆諸王業績,後段歷敘家世,是研究西周歷史極珍貴的資料。 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和銅車馬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已建成的兵馬俑博物館每年吸引上百萬遊人(見臨潼縣)。長沙馬王堆漢墓的完整女屍和大量帛書 (見長沙市)、江陵鳳凰山漢墓保存完好的男屍(見江陵縣)、滿城陵山漢墓的金縷玉衣(見滿城縣)及監沂銀雀山漢墓的大量竹簡文獻等出土令中外考古界神往,這些墓葬地和出土文物珍品成了吸引旅遊者回溯歷史的最佳場所。 敦煌莫高窟的壁畫被公認為世界藝術寶庫(見敦煌石窟)。「柱腳懸空永不落,三層木閣無釘鐵,絕招結構聖人作」的廣西真武閣也是建築史上的一絕。雄踞凌雲山,俯視三江的樂山大佛,坐像高71米,體寬28米,實屬世界上最大的石佛(見樂山市)
B. 中國旅遊地理的簡介
中國國土廣袤,山川錦綉,自然絢麗,景觀多姿,位置適中,形勝優越,歷史專悠久,文化燦爛,屬民族眾多,習俗迥異,土產豐饒,工藝絕倫,風味佳餚,名揚海外。由於中國旅遊資源的無比豐厚及其巨大魅力,中國旅遊業起步雖較晚,但在興旺發達的世界旅遊業中,卻有雄厚的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1991年全國有組織接待的海外旅遊者達470萬人次,國內旅遊人數近3億人次。
C. 中國旅遊地理與旅遊地理學的關系和區別是什麼
旅遊地理是書,旅遊地理學是個專業;
《旅遊地理》共20章。第1~回7章主要介紹旅遊地答理的基本知識;第8~15章著重講解中國八大旅遊區劃下所涵蓋的各省市的旅遊地理常識及其著名的旅遊景點;第15~20章為國外旅遊地理部分,主要介紹了歐洲、北美洲、東亞及東南亞、非洲和大洋洲的主要旅遊國的旅遊地理知識。《旅遊地理》在編寫時借鑒了最新的旅遊地理信息,加入了旅遊資源開發和旅遊環境保護的內容,充分體現先進性。並且加入了旅遊路線、旅遊地圖和自助旅遊的內容,旨在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為他們日後的成長鋪墊良好的基礎。
旅遊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旅行游覽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又稱娛樂地理學。旅遊地理學系指觀光旅遊而言,娛樂地理學則包娛樂在內,是廣義的旅遊地理學,二者均為人文地理學的分支。旅遊地理學不僅同地理學的許多分支關系密切,而且與社會學、民俗學、考古學、歷史學、建築學、園林學、經濟學彼此滲透,因此它又是一門邊緣學科。
D. 中國地理位置對旅遊的好處
中國地理位置對旅遊的好處? 中國地域遼闊,各種氣候特徵、動植物、人文風貌、自然景觀專差異較大。旅屬游就是一個地方呆膩了,到不同的地方見識一下,有新鮮感。所以中國地理位置對旅遊的好處極大,不用出國就可以看到很多東西。 我的答案你滿意嗎?
滿意請採納
E. 中國地貌旅遊資源的特點
一、地貌旅遊價值
各種地貌類型以其獨特的形態和魅力構成千姿百態的旅遊資源。我國地質歷史復雜,歷經大規模的地殼運動,其中尤其是新構造運動奠定了我國地貌的基本輪廓。五種基本地貌類型齊備,並廣泛分布。地貌對我國自然景觀的形成與演變有著深刻的影響,其作為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潛力巨大。
平原地區一般地勢低平,起伏和緩,自然景觀相對比較單調。但各平原又由於成因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表現出自然景觀的差異性。如東北和華北平原一望無際,沃野千里;長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河湖密布,地勢低窪,一派江南水鄉的風光。平原是人類聚居的地區,開發歷史悠久,種植業發達,交通便利,由於人為因素的長期作用,其原來的面貌已不同程度地有所改變,因此,平原地區人文景觀薈萃,適於發展田園風光旅遊。
高原地勢高亢,因其高度和地表組成物質的不同而景觀各異。內蒙古高原開闊坦盪,「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黃土高原溝壑縱橫,支離破碎,是個「瘋神捏就」的世界;雲貴高原岩溶地貌廣泛,奇峰林立,山石嶙峋,洞穴異特,其奇景奇觀引人入勝;青藏高原具有「世界屋脊」之稱,它以獨特的高原氣候,雄偉絢麗的現代山嶽冰川,濃郁的藏族民情和極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宗教建築、宗教文化等吸引著人們前往旅遊、探險、觀光。
山地受人類的影響相對較小,較多地保留了原始景觀,因此具有天然雕飾之美。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以它們獨特的形態、飛瀑、流泉、奇花異草強烈吸引著久居平原和城市的人們。尤其是風景名山,不但具有典型山嶽景觀的自然美,而且還滲透著人文景觀之美,兩者融合使山地成為旅遊價值最高的一種地貌形態。現在,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崇尚自然,返樸歸真」的呼聲愈來愈高,人們嚮往環境幽靜、空氣清新、溪流潺潺、山泉汩汩、鳥語花香的大自然進行休閑、療養、旅遊等活動,而這些優點正是山地自然景觀所具備的,由此進一步提高了山地的旅遊價值。
我國在五種基本地貌的基礎上,由於各地岩性不同,又加上氣候、流水等自然要素對地表雕刻作用的程度不一,又發育了大面積的岩溶、丹霞、流水、海岸、冰川、火山等地貌,它們形態獨特,景觀奇異,具有很高的地貌旅遊價值。
二、中國地貌旅遊資源
我國擁有各種類型的地貌旅遊資源,其中以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火山地貌、花崗岩地貌和海岸地貌旅遊資源最具吸引力。
(一)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是指地表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溶解作用和機械的作用共同形成的各種地貌形態,如石芽、石林、峰林、溶斗、落水洞、暗河、溶洞、溶蝕窪地等。我國碳酸鹽類岩石面積約有130萬平方千米,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4%,加之長期以來氣候溫暖濕潤,所以岩溶地貌十分發育,是世界岩溶面積最大的國家。該種地貌以桂、黔、滇東部分布最廣,岩溶發育最完善;其次,鄂西、湘西、川東和魯、晉、京等地分布亦較廣。因氣候和岩性的差異,各地岩溶地貌發育程度相差大,或以地面奇峰為主,或以地下溶洞見長,或以泉水為特色。我國有不少地區由於岩溶地貌發育典型而形成著名風景區。
1.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是指廣西東北的灕江沿岸,北起興安南至陽朔,以桂林為中心的岩溶風景區。地貌上屬於峰林溶蝕谷地和孤峰溶蝕平原地帶,是亞熱帶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
2.路南石林
路南石林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它位於雲南省昆明市東南120千米的路南彝族自治縣境內。「群峰壁立,千峰疊翠」。巨大的石峰、石柱拔地而起,直沖雲霄,遠遠望去猶如一片莽莽森林,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
(二)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又稱紅層地貌,是指在巨厚的紅色砂礫岩上發育的名山、奇峰、陡崖、赤壁、巨石等特殊地貌,具有較高的旅遊價值。我國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贛、閩、粵、湘四省的交界處,特別是粵北仁化和閩西北武夷等地,發育十分典型。由於受地球內外營力的作用,該地貌形成形態各異的懸壁陡崖,孤峰、峰林,饅頭般的山形,渾圓的峰頂及線條流暢的岩面和岩石,同時也易被溶蝕沖刷成洞穴。因其形態類似於岩溶峰林,故有假岩溶之說,丹霞地貌風景資源豐富多彩,精巧玲瓏,可用「丹山碧水」概括之。
1.武夷山
武夷山位於閩西北武夷山市,是我國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區。風景區內的群峰由砂礫岩層疊生成,劈地而起,不與外山相聯,兀突林立,溪谷環繞,山回水折,以「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構成武夷山風景區的骨架和精華。
2.丹霞山
丹霞山位於廣東省仁化縣境內,是我國第二批國家級重點名勝風景區之一。我國地質學家於1928年首先在丹霞山一帶對這種地貌作了深入考查,並把這種發育在白堊紀、第三紀紅色岩層,形態類似岩溶的地貌,命名為「丹霞地貌」。區內奇峰林立,丹崖赤壁,錦江蜿蜒穿行於峰巒之間,岩穴古洞、溪流飛瀑隨處可見。且森林茂密,構成紅岩綠樹,奇山秀水相互烘托,吸引無數遊人。並與西樵山、羅浮山、鼎湖山並列為廣東四大名山。
(三)火山地貌
火山地貌是因火山活動形成的地貌。火山的噴發奇景,休眠火山的圓錐形體動人的風姿和熔岩流構成的奇異微地貌形態,都是十分引人的旅遊資源。我國鄰近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是一個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我國共有火山800餘座,大多為死火山和休眠火山。集中分布在東北、雲南和台灣等地,構成著名的火山地貌風景區。
1.五大連池火山群
五大連池座落在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北部,小興安嶺西南側,在火山群環抱之中。風景區包括14座玄武岩火山錐,5個串珠狀堰塞湖和一塊熔岩台地。
2.鏡泊湖
鏡泊湖位於黑龍江省寧安縣西南,因牡丹江下遊河道被火山熔岩堰塞而成。湖形狹長,面積90多平方千米,是我國最大的高山堰塞湖。沿岸群山起伏,森林茂密,構成「群山環抱翠湖清,水溢泉流波自平」的絢麗風景。湖水沿斷裂處跌下20米,形成吊水樓瀑布,氣勢磅礴,頗為雄渾壯觀。
(四)花崗岩地貌
花崗岩在我國分布相當廣泛,尤以南方為最。花崗岩岩性堅硬,但節理特別發育,在長期內外營力作用下,形成千姿百態的奇峰、奇石、台地、石丘、石蛋等花崗岩地貌形態。如黃山怪石,太姥奇石,福建東山的風動石、廈門鼓浪嶼的日光岩,普陀山上的「普陀西照」等。
1.黃山
黃山地處皖南低山的中心,有72峰,群峰相連,以主峰蓮花峰為最高,海拔1873米。黃山風景名勝多為天然雕琢,以怪石、奇松、雲海、溫泉「四絕」最負盛名。黃山的花崗岩垂直節理發育,經長期的內外力作用,造就出各種奇峰怪石。
2.太姥山
太姥山位於福建省福鼎市境內。發育有典型的花崗岩地貌,如「仙人鋸板」、「金貓撲鼠」、「金龜爬壁」、「九鯉朝天」等形象之極
五)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是指海岸地帶受波浪、海流、潮流等外力因素綜合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它包括海蝕地貌和海積地貌兩大類,前者有海蝕平台、海蝕柱、海蝕洞、海蝕拱橋、海蝕碑和海蝕崖等;後者有海灘、沙壩、沙嘴和瀉湖等。這些都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尤其在陽光、海水和沙灘(即Sun,Sea,Sand,習稱「三 S」)已成為重要旅遊資源的今天,海岸地貌的旅遊價值更為上升。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灌木林,高約5米~10米,抗鹼性強,能改良灘地土壤,起防風護堤作用,同時也能美化海岸環境。我國溫州以南的海岸都可栽培紅樹林,但以福建、台灣、廣東和海南紅樹林海岸最發育,自然景觀獨具特色。
(六)風沙地貌
風沙地貌是指風力對地表物質的侵蝕、搬運和堆積形成的地貌,可分為風蝕和風積地貌兩大類。風沙地貌區雖然環境惡劣,但仍有發展旅遊業的潛力。「茫茫戈壁一馬平川,萬里絕人煙」的景觀以及沙漠中的綠洲、風蝕城堡、風蝕蘑菇等等都帶有極神秘的色彩,成為具有冒險精神的遊人所嚮往的地方。
(七)冰川地貌
冰川是極地或高山地區沿地面運動的巨大冰體。冰川地貌是指主要由冰川的侵蝕和堆積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有角峰、刃脊、U形谷和冰川湖等景觀。尤以冰川湖和冰川消融形成的冰塔林最具吸引力。在冰川末端,受冰川消融的影響,冰塔成林,與冰蘑菇、冰瀑布等錯落相間,構成了童話般的「水晶園林」景觀。
(八)黃土地貌
黃土地貌是黃土地區發育的一種特殊的溝谷流水地貌。在我國,黃土地貌分布之廣,發育之典型舉世罕見。它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以西烏鞘嶺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的黃土高原,黃土覆蓋層厚度一般在100米~120米。黃土的成因,一般認為主要是由風力從西北廣大沙漠地區搬運而來的第四紀堆積物,其結構疏鬆,具有多孔性和垂直節理,透水性強,易被雨水沖刷和流水切割,形成梁、峁、塬、柱等地貌景觀。區內溝壑十分發育,密度大,溝谷地貌和谷間地貌廣泛分布,地表被切割得支離破碎,水土流失嚴重。但對旅遊而言,黃土高原以它粗獷、豪放的高原面貌,壯觀、奇特的土柱「峰叢」以及獨具一格的黃土窯洞和民俗吸引著遊客。
(九)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是指由地表流水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而塑造的地貌。如溝谷、河谷、河漫灘、河流階地、沖積平原、三角洲等。在陸地表面,流水地貌無處不有,其中因河流切穿山地而形成的峽谷地貌,是一種極富觀賞價值的地貌形態。我國河流眾多,長江、黃河、珠江、黑龍江、瀾滄江、怒江等名川大江,沿途(尤其在上游段)都發育有壯觀的峽谷,其中尤以長江三峽聞名於世。大河的中下游,常形成大面積的沖積平原和三角洲。它們都以不同的景觀吸引遊客。
三、中國山地旅遊資源
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旅遊資源豐富。其中許多山地雄偉、險峻、奇特、秀麗,以及有眾多的名勝古跡,是理想的游覽、避暑或登山之地。
(一)五嶽
五嶽是我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它們是以中原地區為中心的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和中嶽嵩山。五嶽是歷代皇帝加封的。由於五嶽獨有的勝景,古今對之頌揚甚多,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就有「五嶽歸來不看山」的贊嘆。
(二)四大佛教名山
「天下名山僧佔多」。我國山水壯美的風景勝地,遍藏名寺古剎,成為著名的宗教聖地。山嶽因宗教而揚名。五台山、峨眉山、九華山和普陀山為我國四大佛教名山。
(三)四大道教名山
道教是我國宗教之一,歷史悠久,創立於東漢,盛行於南北朝,奉老子為教祖。我國亦有許多道教名山,著名的有山東嶗山、四川青城山、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並稱為「四大道教名山」。
(四)高山雪峰
高山雪峰不僅以它豐富多彩的冰川地貌吸引旅遊者,而且還憑它的高、險成為登山探險的好場所。現在體育探險登山運動已成為一項很重要的旅遊活動。自1980年以來,我國先後開放了珠穆朗瑪峰、希夏邦馬峰等九座山峰,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及世界登山探險的旅遊活動。
(五)其他風景名山
我國除了五嶽、四大佛教名山、四大道教名山以及在各種地貌旅遊資源中已列舉的名山外,還有許多風景名山。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的風景名山主要有廬山、雁盪山、天柱山等。
F. 新出的《中國國家旅遊》跟《中國國家地理》什麼關系
中國國家地理裡面專業知識比較多,我定過半年,沒有一定地理知識的人看的就會很懵懂。 中國國家旅遊注重旅遊風俗和景觀方面,比較適合一般人群訂閱,有利於旅遊知識的積累。新出的《中國國家旅遊》跟《中國國家地理》什麼關系?
G. 中國旅遊地理的景色類型
著名的五嶽是中國山景的代表。四川的四大山景勝跡「夔門天下雄」、「劍門天下險」、「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皆從大尺度造型論其意境。奇異的山石以鳥獸物象喻景者比比皆是,加上繪聲繪色的神話傳說,使許多山石更富神秘色彩。承德的磬錘峰、武夷山的玉女峰、桂林象鼻山、雁盪合掌峰、黃山蓮花峰等屬中尺度的造型山景。小尺度乃至微尺度的山景,如廈門萬石園笑石,普陀雙龜聽法石,東山島風動石,黃山夢筆生花,路南石林中的象踞食台、鳳凰靈儀、孔雀梳翅等。
中國山景依其成因大體可分為:①新生代造山運動隆起的世界高峰。如珠穆朗瑪峰、希夏邦馬峰、慕士塔格峰等。②花崗岩形成的風景名山,如黃山、九華山、華山、盤山、嶗山等。③石灰岩溶蝕而成峰林和溶洞喀斯特景觀,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安順龍宮等。④砂岩經過濕熱氣候長期作用而形成的丹霞地貌,如武夷山脈、韶關金雞峰、劍川石鍾山、承德雙塔山、僧帽山等。⑤砂頁岩不均衡侵蝕而構成的奇峰,如廬山、梵凈山、新疆烏爾禾的「魔鬼城」。⑥火山噴發物流紋岩再經風化作用造就的奇峰,如 雁盪山、天目山等。⑦由火山噴溢的玄武岩構成的火山景觀,如雲南雞足山、長白山白頭峰和五大連池火山群。⑧古老變質岩形成的名山,如泰山、嵩山、五台山等。⑨由構造斷裂而隆起的名山,如點蒼山(見蒼山)、峨眉山、恆山等。⑩新構造運動和冰川作用塑造的奇峰,如貢嘎山、四姑娘山等。 水景按其形態又可細分為河、湖、瀑、泉、海不同類型。
①河景。中國江河如織,從涓涓細流的山澗到坦盪寬闊的大江皆有。在眾多的河景中,尤以桂林—陽朔間神奇的灕江和雄偉磅礴的長江三峽為佼佼者。飽含詩情畫意的富春江,恰賽人間仙鄉的九寨溝(見九寨溝自然風景區),咆哮奔騰的黃河峽谷,潺潺流水雋永幽雅的北京西山櫻桃溝,均系別具情趣以水景為主體的不同尺度的旅遊資源。
② 湖景。波光瀲灧的湖泊自古被人視為風景佳地。「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馳名於世(見西湖風景名勝區),全國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不下數十處。中國擁有大小湖泊 2萬多個,許多湖泊因其風光明媚而具有療養與旅遊價值。構成不同旖旎風光的湖泊成因有構造湖、河跡湖、海岸潟湖、火口湖、堰塞湖、冰川湖、風蝕湖、喀斯特湖等多種類型。從水天一色的鄱陽湖與洞庭湖,煙波浩渺的太湖與五百里滇池,美如碧玉的洱海,天山天池、賽里木湖和阿爾泰山的喀納斯湖(見喀納斯綜合自然景觀保護區),到京都側畔的昆明湖(見頤和園),都是著名旅遊勝地。20世紀50年代以來,各地興建大量的人工湖──水庫,其中已有多處辟為游覽地,如新安江水庫、劉家峽水庫(見劉家峽水電站)、紅楓湖水庫、大夥房水庫、燕塞湖水庫、十三陵水庫(見明十三陵)等。
③瀑景。中國瀑布大多集中南方,著名的黃果樹瀑布上下22級並連,其中18級為地面瀑布,4級為地下瀑布,組成一組典型的喀斯特發育過程的瀑布群,其中主瀑落差74米。除了黃河壺口瀑布、鏡泊湖吊水樓瀑布(見鏡泊湖),許多名山也不乏瀑布勝景,如廬山香爐瀑布、三疊泉瀑布、黃山百丈瀑、人字瀑,北雁盪山的大小龍湫瀑,雞足山玉龍瀑,台灣陽明山第一瀑,廣東西樵山玉岩瀑等。金華冰壺洞瀑布則是在岩洞中形成的地下瀑,瀑布跌入地下暗河潛流而去,人稱其為「銀河倒瀉入冰壺」。
④泉景。可分為甘泉、礦泉、奇泉三大類。北京玉泉被賜名「天下第一泉」,是金元明清皇家的飲用泉,為中奧陶系與中石炭系灰岩接觸帶形成的斷層上升泉,以「玉泉垂虹」成為燕景八景之一。「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泉城濟南,有「平地忽堆三尺雪」的趵突泉,在七十二泉中日涌水量最大,平均為13萬立方米/日,是大城市區內少見的湧泉(見濟南市)。
奇異的泉類頗多,有聲壓誘發虹吸作用泉涌或阻止地下水毛細現象的喊泉、含羞泉;由於特殊地質現象構成的雌雄泉、雙味泉;有因水溫高,溶解大量純凈碳酸鈣,湧出後水溫驟降,使之隨水流在泉口周圍析出沉澱而形成蔚為奇觀的乳泉、白泉;有在特殊地理環境中因地表氣溫低,地下冷泉湧出後立即成冰而成為罕見的冰泉,有的冰泉體積竟達100萬立方米之巨;有受岩漿加熱的淺層熱儲中的地熱流體在特定的條件下突然爆發的水熱爆炸泉等。
全國的各種礦泉不下2600多處,每處又有眾多的泉點,其中西藏(630處)、雲南(440處)、廣東(230處)、福建(200處)、台灣(103處)最集中。開發歷史最早,歷久不衰的礦泉風景勝地首推西安驪山華清池(見臨潼縣)。雲南安寧、廣東從化、內蒙古阿爾山、遼寧湯崗子、北京小湯山、黑龍江五大連池(見五大連池火山群)都是馳名的礦泉療養地。山東嶗山、廣東龍川礦泉為享有盛名行銷世界的礦泉水產地。
⑤海景。中國現有的海濱旅遊勝地有大連(見大連市)、北戴河、煙台(見煙台市)、青島(見青島市)、普陀(見普陀山)、廈門(見廈門市)、深圳(見深圳市)、澎湖、崖縣,目前正在開發與待開發的尚有遼寧金縣、河北昌黎、撫寧,山東海陽,江蘇連雲港,福建湄州島、廣東大鵬灣、珠江口,廣西北海等。其中有避暑勝地,也有難得的避寒勝地。 許多動植物既能起到烘托主景作用,又能獨立成景,構成頗具魅力的旅遊資源。就是常見的松柏也能成為名勝,如黃山的迎客松,北京戒台寺的卧龍松、九龍松、活動松、松抱塔,河南中嶽書院的將軍柏,陝西軒轅廟的掛甲柏等。再如昆明黑龍潭的唐梅、宋柏、明茶,以梅飾山的南京梅花山、無錫梅園及浙江國清寺古老的隋梅等即是很好的例證。
中國具有世界上特有的奇花異木,珍禽貴獸。珍稀特有動物資源,如大熊貓、金絲猴、白唇鹿、褐馬雞、黑頸鶴、黃腹角雉以及揚子鱷等,均為中國特有種。銀杏、銀杉、金錢松、台灣杉、白豆杉皆珍稀孑遺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中,中國佔世界總科數的53%,其中不乏古老類群和特有種,如珙桐、香果樹、昆欄樹、連香樹、鵝掌楸、水青樹等。
一些動植物的棲息繁衍區,如黑龍江扎龍鶴鄉(見齊齊哈爾市),江蘇與青海鳥島(見鳥島),福建鴛鴦溪(見屏南宜洋鴛鴦獼猴保護區),雲南大理蝴蝶泉,世界罕見的物種基因庫──神農架林區,有動植物生命搖籃之稱的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以景色奇秀而新辟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以及列入聯合國組織的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的長白山、卧龍(見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卧龍自然保護區)和鼎湖山自然保護區等等,都是發展旅遊的得天獨厚的地方。
中國許多珍稀動物足以引起很多人有興觀賞,如大熊貓被稱為「和平友好的使者」,其他一些稀有動物──金絲猴、丹頂鶴、黑頸鶴、朱䴉、長臂猿、蜂猴、白唇鹿、澤鹿等都十分名貴。1984年冬在江西永修縣鄱陽湖區發現1350隻白鶴越冬(見鄱陽湖),遠遠地打破了國際鳥類保護組織所公布的世界白鶴保有數字,吸引許多國家的鳥類專家來觀賞研究。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歷史古跡遍及各地,尤以黃河流域最集中,可供人們游覽觀賞並獲得知識啟迪的有古人類遺址、帝都宮苑、園林建築、寶剎古寺、石窟碑碣、名人故居、革命文物等。
中國歷史上作為中央王朝的京都或封建割據政權首府的,從禹都陽城到元明清三代帝都的北京,不下百餘處,其中南京市、杭州市,安陽市、北京市、西安市、洛陽市、開封市居於顯赫地位,被稱為中國七大古都,遺留古跡最多,西安與北京幾乎平分了封建社會前期和後期的帝都歷史。舉凡宮殿、園囿、稷壇、陵寢、王府、第宅、寺廟、道觀等,大多集中在京城及其郊區,成為人文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名城。 中國古典造園藝術有「世界園林之母」之稱。它把建築、山池、園藝、雕刻、繪畫、書法、裝飾、美學等融合一體,使生境、畫境、意境巧妙結合,雖為人作,卻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古典園林可分為皇家園林(帝王宮苑)、第宅園林和寺廟園林等類。
①皇家園林。專門為帝王皇族游樂而建,以規模宏大、莊重、豪華為主要特色。保存下來的皇家園林有圓明園、頤和園、北海公園,承德避暑山莊(見承德市)等。
②第宅園林。以蘇州為薈萃之地,又稱文人寫意派山水園林,在當地先後建造園林200多處,使人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又具林泉之致。現存的有宋元明清的園林代表作,如滄浪亭、拙政園、留園、怡園等。
③ 寺廟園林。是園林藝術和宗教建築結合的產物。現存的寺廟園林如蘇州獅子林、 靈岩寺, 南京靈谷寺、棲霞寺,鎮江金山寺和揚州大明寺等。
H. 中國地理環境與旅遊資源的特色
地理環境
中國文化產生和發展的地理生態環境,是指中國進入文明社會以來的整個歷版史時期的地理環境,即權歷史地理環境。地理環境包括兩個主要方面: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一般說來,自然地理環境,如氣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陸分布等,發展變化的速度比較緩慢,有時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為人們所覺察。但在某些階段和某些局部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也可能發生得非常迅速,非常劇烈,造成巨大的影響。人文地理環境,如疆域、政區、民族、人口、文化、城市、交通、農業、牧業等方面,發展變化的速度比自然地理因素發展變化的速度要快得多。當然,這兩方面的是相互作用,不能截然分開的。歷史上的地理環境不同於今天的地理環境,.因此我們在考察中國的傳統文化時,必須將它們放在當時的地理環境條件下,注意研究地理環境對文化發展的影響,才能真正了解中國文化及其形成和發展的原因。
I. 中國十大地理奇觀什麼,要區分出地理奇觀和旅遊景觀的
我國古代偉大的工程之一.始建於春秋戰國(公元前770~476),今存者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遼寧丹東鴨綠江畔的虎山口,橫亘甘肅,寧夏,陝西,山西,蒙古,河北,遼寧等地.沿線險要或交通要沖都設有關口,如山海關,居庸關,娘子關等.簡稱為長城.最初修築長城的是戰國時代的燕,趙等國,目的是為了防禦北方異族的侵襲.
秦始皇後來將這些斷斷續續的長城連接起來.據說當時動用了三十萬的兵士和數百萬的人民與奴隸.不過,長城並不能達到完全防止異族入侵的效果.因為長城完成之後,北方異族依然常跨越長城,偷襲中國邊境的村落,搶奪農作物或家畜.
長城是有史以來唯一在太空中可見到的三度空間建築物.以現代科技來修築都不容易,而我國竟能建築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實在難得.長城的建材系就地取材,各地頗不相同.漢代以泥和蘆葦修築長城.長城體積也各不相同,以居庸關一帶來說,高約8.5公尺,下部寬8.5公尺,上部寬約5公尺.每隔70~100公尺有一堡寨(相當於城樓),高約12.3公尺,多數堡寨是一重的,要害之地則置兩,三重.
長城東段經過山地或丘陵地,古稱「塹山堙古」,「用險制塞」,起伏蜿蜒,形式雄偉;中段,西段都在乾燥區域,人煙稀少,僅色荒涼.如果登臨其間的雁門關,居庸關,古北口或山海關,遙望我國山川的偉大形勢,將令人嘆服先民開疆拓土的艱難,而激起無限的壯志雄心.
秦始皇兵馬俑:
外國元首,學者參觀秦俑博物館後認為,秦俑坑的發現,不僅在中國,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發現,可以說是世界第八個奇跡,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臘雕塑相媲美,公認它是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
震驚中外的考古發現 1974年,中國考古工作者把沉睡千年的7000多件陶捅發掘出土,被認為是古代的奇跡,是本世紀最壯觀的考古發現.秦兵馬俑,無論在數量上,質量上,還是在考古發現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見,它對於深入研究公元前二世紀秦代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和藝術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材料.它既是中國人民的藝術珍品,又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遺產.
古代泥塑藝術的寶庫 秦始皇兵馬俑是以現實生活為題材而塑造的,藝術手法細膩,明快,手勢,臉部表情神態各異,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時代特徵,顯示出泥塑藝術的頂峰,為中華民族燦爛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給世界藝術史補充了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