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新聞
㈠ 傳媒大亨默多克個人資料
魯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1931年3月11日—),世界報業大亨,美國著名的新聞和媒體經營者,出生於澳大利亞墨爾本以南30英里的一個農場,畢業於牛津大學。他是全球龐大傳媒帝國新聞集團的主要股東,董事長兼行政總裁。以股票市值來計算,新聞集團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國媒體集團亦稱為「默多克的傳媒帝國」。
默多克報業集團的投資極為廣泛。除出版業外,從宣傳媒介到電視台到石油鑽探、牧羊業等都涉足。早在70年代,在國內已擁有悉尼電視第十台、墨爾本電視第十台和安塞航空公司50%的股權,並經營歡樂唱片公司和圖書公司等。短短的三四十年間將其發展為跨越歐、美、亞、澳幾大洲,涉足廣播、影視、報業諸領域的傳播媒介帝國。在他的麾下,既有久負盛名的英國《泰晤士報》,也有美國電影界的大腕級電影公司——20 世紀福克斯公司。
2014年1月2日,傳媒大亨默多克的21世紀福克斯出售了所持有中文電視公司星空傳媒剩下的47%股權。
為了在當今的媒體市場中更好地生存,歷史長達127年的《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近日被21世紀福克斯公司收購,脫去非盈利性質的外衣,迎來新老闆默多克。「國家地理」旗下雜志、網站等一系列媒體資產均將轉移到一個新公司旗下,21世紀福克斯將擁有該公司73%股份,老東家、非盈利性質的國家地理學會擁有27%股份。
㈡ 愚人節有什麼比較搞笑的整人方法
英國媒體愚人節惡搞薩科齊要「拉腿增高」
2008年愚人節當天,英國《太陽報》圖文並茂地宣稱,由於受到英國媒體的嘲笑,53歲的法國總統薩科齊不滿自己的身高,已經和瑞士日內瓦市的「四月魚」醫學中心取得了聯系,決定接受一項先鋒性的「拉腿助長」手術。該報圖文並茂地報道稱,這一先鋒性手術由以色列教授烏拉希姆克發明,該報還援引希姆克的話說,如果薩科齊接受手術,他在一年內就可增高13厘米。
本尼斯在eBay上宣布出售一具「妖精」的遺骸
作為一家知名拍賣網站,eBay具有愚人節惡搞傳統。一些拍賣者每年都要在eBay上惡搞,其中最著名的大概要算是英國藝術家丹·本尼斯(Dan Baines)。2006年愚人節,本尼斯在eBay上宣布出售一具「妖精」的遺骸,結果是僅僅回復收到的所有電子郵件就花費了他好幾天的時間。他在接受BBC采訪時說:「我收到了各種各樣的郵件,其中有人說他們曾經看過完全相同的東西,還有一個人命令我立即把『遺骸』交還到墓地,否則後果自負。」
ESPN愚人節惡搞火箭 奧拉朱旺將復出打季後賽
今年的愚人節,各大媒體都拿一些NBA球星開起了玩笑,昔日火箭巨星「大夢」奧拉朱旺也未能倖免。《ESPN》著名專欄作家約翰·謝里丹今日神秘的透露,哈吉姆·奧拉朱旺即將復出,他將代表火箭隊參加今年的季後賽,以彌補姚明受傷的空缺。
愚人節玩笑:「健力士時間」取代「格林尼治時間」
1998年3月30日,愛爾蘭著名啤酒公司健力士啤酒宣布,該公司已經與格林尼治天文台達成協議,該公司將成為天文台千年活動的贊助商。作為交換條件,從1998年到1999年底,「健力士時間」將取代「格林尼治時間」。
英國女王上街遛狗買彩票
2004年的愚人節,《倫敦每日郵報》用一整版刊登報道說,伊麗莎白女王牽著寵物狗去彩票店買彩票,還附上了照片。當然這篇報道全部是編輯杜撰的,照片也是合成的偽品。英國媒體有在愚人節這天報假新聞的傳統。
首相夫人將首相府的黑大門換成了「紅大門」
《每日郵報》的一則「愚人節」假新聞將許多不明真相的英國讀者氣壞了。該報報道稱,英國首相夫人切麗·布萊爾為了給唐寧街10號帶來新氣象,竟然將首相府的黑大門換成了一扇漆成紅色的「紅大門」。《每日郵報》一本正經地寫道:「她難以置信地打破了幾十年的老傳統,將唐寧街10號的黑大門漆成了紅色。因為這是代表工黨的顏色。還有人稱,將首相府大門漆成紅色的決定是首相布萊爾親自做出的,因為他真的將唐寧街10號當成了自己的家。」
英財政大臣阿利斯泰爾·達林買彩票事後被證明是愚人節惡搞
《每日郵報》刊登了一張據稱是英國財政大臣阿利斯泰爾·達林在報攤上買彩票的照片。報道稱,他的座駕在倫敦西部一家商店停了一會兒,達林走進店裡買了一張彩票。其他顧客在看到達林刮彩票時感到很震驚。當達林發現沒中獎後,他還爆了粗口。商店老闆瓊-斯蒂爾說:「他從去年起才開始買彩票,我覺得他不是很懂得該怎麼買。他第一次填卡時填了7個數字,而不是6個。我們可好好地嘲笑了他一番,他說他的算術從來就沒太好過。」財政大臣是否曾贏過錢?斯蒂爾說:「他有一次贏了10英鎊。」
男女分用電話
1993年愚人節,以嚴肅、理性著稱於世的德國人也在愚人節開起了玩笑。德國的一家地方報紙《Sudkurier》稱,當地正准備引進一種新的電話系統,男人和女人將使用不同的電話,原因是「女人佔用電話的時間太長」。
不準「酒後上網」
1994年愚人節,著名的電腦雜志《PCComputing》發表了一篇文章稱,美國國會將通過一項法案,將酒後上網和酒後駕駛一樣視為「非法」,另外,在網上談論「性」這一話題也被定為「非法行為」。
木星發現生物
1995年,還屬於新興媒體的互聯網也很快加入了「愚人節」假新聞的製造者行列。當年4月1日,「美國在線」的用戶登陸後看到的第一條新聞就是:有政府官員透露,在木星上已經發現了生物。該報道稱,美國政府已經掌握了木星生物的證據,但是將這一消息秘而不宣,「美國在線」老總和一位知名生物學家一起出面證實這一新聞的可靠性。這條新聞上網之後,跟帖達到1300多張,人們紛紛打電話到政府有關部門詢問消息。
趕走動物的汽車
1997年愚人節,德國寶馬汽車公司宣布,該公司研製出了一種新型汽車,這種汽車能夠發出一種超聲波,趕走擋在路上的動物,從而達到減少和避免交通事故的目的。
英國女王冒出親叔叔
1991年4月1日,英國《獨立報》突然報道說,有一位65歲的威爾士農夫是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祖父喬治五世的私生子,換句話說,他擁有繼承英國王位權利。這一報道以「女王的王位受到威脅」為題,將這位農夫的身世形容得有板有眼,還稱這位王位的合法繼承人已經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重新奪回本應屬於自己的王位繼承權。後來人們才恍然大悟:這是個愚人節玩笑!
「007」變雙性戀
2008年愚人節,英國《明星日報》杜撰了對「007」詹姆斯·邦德的扮演者丹尼爾·克雷格的一段采訪。報道說,克雷格希望電影製作方把邦德塑造成雙性戀。
希爾頓上了《國家地理雜志》封面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4月1日刊一反常態,封面照片不再是莊重大氣的人文自然景觀,而是希爾頓酒店集團女繼承人、娛樂名人帕里斯·希爾頓的靚照。這本雜志其實是哈佛大學社團「哈佛諷刺文社」製作的模仿刊。學生們成功說服希爾頓為模仿刊拍攝封面照片。模仿刊主編、哈佛大學學生羅斯·阿爾貝斯說:「我們告訴希爾頓,照片能讓她出名。」事實上,編輯們把希爾頓寫進一篇特寫報道,文章題目叫《你最狂野的動物幻想》。這本模仿刊得到《國家地理雜志》社的鼎力支持。雜志社不僅幫助印刷,還把模仿刊與同一天發行的正式刊「捆綁」發行至一些地區。
道路用餅干做成
英國建築工人用餅干鋪路的「假新聞」是由《每日快報》報道的,該報稱,一些工人將餅干整齊地排列在路面上,然後用壓路機壓過,因為用餅干鋪路,將會使道路更加堅固和耐用。但《每日快報》又在另一個版面的角落,承認「餅干鋪路」的故事是愚人節的一個玩笑。
迪斯尼買下列寧遺體
1995年4月1日,《愛爾蘭時報》報道,迪斯尼公司正在和俄羅斯政府商討購買列寧遺體一事。該報稱,迪斯尼建議將列寧的遺體從莫斯科紅場遷移至歐洲的迪斯尼樂園,供遊人瞻仰,同時還將有「列寧襯衫」出售。該報還分析說,歐洲迪斯尼樂園可藉此吸引大批遊客,走出困境。後來證實這是媒體的又一次愚人節惡搞。
樹上長出女王肖像
英國《每日鏡報》另一則圖文並茂的「愚人」報道更加離奇,該文竟稱英國漢普郡新森林的一棵樹上,竟然離奇地同時長出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丈夫菲利浦親王和查爾斯王子3人的肖像。該報還刊登出了這棵「英國王室家庭樹」的照片,但樹上的王室肖像顯然是通過電腦特技製作的。
外星人光顧美國51區?Google Earth愚人節惡搞
各大網站都不會錯過4月1日這個有趣的節目,Google也不例外,這不,有用戶發現了Google Earth帶給我們的愚人節玩笑:外星人光顧美國51區。
左撇子漢堡
1998年愚人節,美國快餐連鎖店「漢堡王」在《今日美國》報上刊登了一整版廣告,宣稱他們為美國3200萬左撇子人群設計了一款「左撇子巨無霸」漢堡。廣告中說,新漢堡的配料和平常一樣,只是漢堡里夾的所有東西都旋轉180度放置。「漢堡王」說,廣告登出後數千名左撇子要訂這種漢堡,而也有很多右撇子要求訂傳統的「右撇子餐」。
自由鍾更名
1996年美國的墨西哥式快餐連鎖店「塔可鍾」在「愚人節」宣布,他們已經買下了象徵著美國獨立戰爭勝利的「自由鍾」,並且將它命名為「塔可自由鍾」。憤怒的美國民眾打爆了政府的電話,還有人把電話打到了白宮。當時的白宮新聞秘書也借機開玩笑,聲稱林肯紀念堂也被福特公司買下,將改名為「福特林肯水星紀念堂」。
南極企鵝遷徙過冬
英國廣播公司在其科學紀錄片《進化的奇跡》中稱,他們的紀錄片攝制人員在阿根廷馬爾維納斯群島南部750英里處的喬治國王島上發現一群會飛翔的企鵝,報道中播放的企鵝飛翔畫面可謂活靈活現。報道稱,這群笨重的南極企鵝張開翅膀飛翔數千英里,抵達亞馬遜叢林過冬。同日,英國《每日電訊報》、《每日鏡報》兩家大報也對此事件進行了圖文報道。媒體聯手和讀者開愚人節玩笑,這可是開創了一個先例。
《馬卡報》披露齊達內因計票錯誤獲足球先生
2006年12月西班牙《馬卡》報報道,國際足聯宣布由於之前的計票錯誤,2006年的世界足球先生將不屬於卡納瓦羅。在經過重新計票後,國際足聯公布了最終的正確計票結果,已經退役的齊達內得分最高,這樣法國人將獲得本年度的世界足球先生,而卡納瓦羅只能遺憾地交出放在手裡還沒捧熱的金色獎杯。然而值得一提的是,12月28日是西班牙語地區和地中海地區天主教國家的愚人節。
火星之水
多年以來,NASA(美國國家航空與航天管理局)的愚人節慣例是在其每日天文圖(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網站上惡搞。其中,太空魁地奇(Quidditch)比賽、貓頭鷹奧利(Ollie the Owl)星座以及太空人在月球射門得分等都是上乘之作。不過,說到它最得意的作品,則非2005年愚人節的「火星之水」照片莫屬。
2007年愚人節惡搞文章「手機植入」
從2006年開始,HowStuffWorks每年都會在愚人節推出一篇惡搞文章。2006年是「動畫紋身」,2007年則是「手機植入」。
瑞典電視台惡搞黑白電視前掛尼龍襪可變彩色
在1962年,世界上的電視觀眾,當然也包括瑞典人,都還在收看黑白電視。愚人節這天,瑞典僅有的一家電視台發布新聞說,電視技術取得突破,只要觀眾在自己的電視機屏幕前掛上一隻尼龍襪,就可以收看彩色畫面。
1985年愚人節惡搞 美國職棒聯盟出現超級新秀
《體育畫報》雜志刊登報道說,美國職棒聯盟出現了一名超級新秀,紐約紐約大都會隊新加盟的新秀投手擲球速度可以達到270公里/小時。球迷們開始期待這名超越常人的明星,後來卻發現他們只是看了條謊言。
蒙娜麗莎的皺眉
1991年愚人節,英國《獨立報》報道稱,一個藝術小組在清洗名畫《蒙娜麗莎》時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在將畫上的蒙塵去掉之後,這位以「神秘的微笑」風靡世界的女子竟然皺著眉頭。
分割比利時
在1992年的愚人節,《倫敦時報》用大版篇幅報道了比利時將被一分為二的消息。該報紙稱,比利時北部說荷蘭語的部分將並入荷蘭,南部講法語的部分則被並入法國。這篇報道說得煞有介事,還附上了詳細的分割地圖,竟然愚弄了當時英國外交部部長,他還表示准備接受電視采訪,討論這一「重要問題」。
尼克松復出
1992年愚人節,美國公眾廣播電台報道說,因「水門事件」而下台的前總統尼克松已經宣布復出,角逐總統寶座。節目中還播出了一段「尼克松」的演講,宣布他的復出,並稱「從來沒有做錯過任何事」。節目播出後,觀眾反響強烈,紛紛打電話到電台,主持人才道出事實真相:其實尼克松的講話只是喜劇演員的表演。
㈢ 國家地理 偉大工程巡禮 國語版本 廣東新聞頻道\TVS1 有播過的.... 大哥們,我要國語配音的,謝謝...
我也求 國語音軌!
㈣ 拍攝人文社會類的亞洲著名攝影師有哪些
[人文]參與亞洲旅遊攝影展的攝影師
首屆「影像亞洲」攝影展特別邀請到世界著名攝影師為攝影愛好者帶來專業攝影講座。麥克·山下曾贏得多項專業攝影大獎,包括國家新聞攝影協會(NPPA)、亞美新聞記者協會(AAJA) 最佳照片等獎項。
首屆「影像亞洲」攝影展特別邀請到世界著名攝影師為攝影愛好者帶來專業攝影講座。從《國家地理》雜志的金牌攝影師麥克山下,到輾轉阿富汗印度等地,拍下「阿富汗少女」的Steve McCurry,《亞洲地理》帶來的攝影師們絕對是世界級的。攝影愛好者不容錯過的精彩講座就在「影像亞洲」攝影展。
麥克·山下
麥克·山下出生於美國舊金山。作為著名的攝影師,從1979年開始為國家地理提供照片,他拍攝的地點遍及世界各大洲,而亞洲始終是他最愛的地方。麥克·山下曾歷時三載,美國《國家地理》著名攝影師,1973年正式跟《國家地理》簽約,至今已有25年,其間,主要在亞洲進行拍攝,《馬可。波羅》和《鄭和下西洋》等作品廣為人知。
麥克·山下曾贏得多項專業攝影大獎,包括國家新聞攝影協會(NPPA)、亞美新聞記者協會(AAJA) 最佳照片等獎項。他的作品曾經在國家藝廊、洛杉磯郡美術展覽館等地做展出。麥可·山下也經常在攝影講座及研討會擔任演講者及講師,包括紐約攝影展、海洋攝影講座和托斯卡那攝影講座。憑借非凡的洞察力,麥可·山下選擇了馬可·波羅700多年前記述並編著的《東方見聞錄》,重走了馬可·波羅當年所走過的路程。他歷時三載,跨越十國,拍攝一萬多卷膠卷。 除此之外,麥可·山下1992年出版的圖書《在日本的花園里》獲得了包括美國花園作家獎和全美商協會的本傑明·富蘭克林獎在內的多個獎項。1995年出版的《湄公河 —— 母親河之旅》獲得美國國際新聞攝影家協會(NPPA)最佳攝影作品大獎。
史蒂夫·麥可瑞
1950年出生於美國費城,從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報社工作了兩年,隨後前往印度,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SteveMcCurry是最先拍攝下俄羅斯入侵阿富汗戰爭照片的攝影師之一,當年的報道立刻獲得RobertGapa金獎,並毫無懸念地在WorldPress Photo上包攬了4個一等獎。
和絕大多數瑪格南攝影師一樣,McCurry也經常奔走於戰地之間,從南斯拉夫、貝魯特、菲律賓,到阿富汗、印度、伊拉克、葉門,他也曾經為《國家地理》完成過西藏專題的拍攝項目。而McCurry最著名的作品——阿富汗女孩Sharbat Gula肖像,是世界上最廣為流傳的照片之一。
在亞洲從事攝影工作達15年之久。其攝影作品獲獎無數。他最為人所知的一組作品攝於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那組反映戒毒所生存狀態的作品獲得了2008NPPA 最佳圖片故事獎一等獎。他所出版的第一本黑白攝影作品集《帝國:印象中國》和《日本:漫畫國度》分別在著名歐洲畫廊leica展覽展示。《帝國》更是唯一一個在最富盛名的義大利La Triennale Di Milano藝術博物館展示的個人作品展。他的作品出現在《時代周刊》、《國家地理》、《新聞周刊》、《名利場》等一系列世界知名的刊物上。
㈤ 以宣傳環保為主題的活動的報道怎麼寫
以下是我當老師的時候,做過個一個策劃,希望你用的上
「構建環境友好型校園」環保宣傳活動策劃
一、活動目的:
增強大學生的環保意識、美化家園環境、創建節約型平安校園。並通過這次活動回應今年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生態安全與環境友好型社會
二、活動主題:
環保家園,生態中國
三、活動主辦單位:
濱州市環境保護局濱州學院城市與環境系
協辦單位:
濱州電視台濱州日報
濱州廣播電視台濱州學院團委
四、.活動內容:
活動一:《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環境與生活」校園徵文活動
活動二:成立青年環保志願者服務隊
活動三:向中小學生講解環保知識及其重要性
活動四:環保自行車隊圍城宣傳
活動五:①以「保護母親河、新立河」為主題,以義賣黃河水的形式舉行募捐活動及簽名活動
②響應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民政部、教育部的號召,協助濱州市環境保護局在居民小區內號召居民捐獻閑置物品,開展舊物交易的愛心小屋活動。
活動六:環保志願者千人行活動
五、.活動聯系媒體:
濱州電視台、濱州日報、濱州廣播電視台
六、.活動具體實施方案
活動一:《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環境與生活」校園徵文活動
一、徵文要求:
1、 文體不限,字數在2000字以內,標題自擬
2、 原創,首次公開發表的文章
3、 體現環境變化對我們生活的改變和影響
二、活動時間:2006年5月22日—5月28日
三、參賽對象:濱州學院全體同學
四、參賽形式:本次活動可以系(院)為單位統一組織,也可個人自由參加,並鼓勵電子稿件。
五、評獎辦法:
◆獎項設置:個人獎分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5名。
◆評獎辦法:參賽作品由組委會評定,確定獲獎人員名單
◆結果公布:2005年6月中旬公布獲獎名單,獲獎者頒發證書和獎品。
◆在5月25日之前評選出的優秀作品,我系將其推薦到《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參加該社舉辦的「環保家園生態中國」主題徵文活動,獲獎個人將獲得2006年《中國國家地理》典藏版一套,獲獎作品將刊登在搜狐網站並附專題報道。
活動二:號召青年環保志願者
為使校園環保工作長期不懈地展開,定期宣傳環保知識,體現當代大學生求真務實的精神風貌,城市與環境系決定成立「青年環保志願者服務隊」。服務隊將統一著裝,定期開展環保活動。
(一)加入環保志願者條件:
1.熱愛環保、關心環保,有正義感和責任感;
2.組織紀律性強,身體健康;
(二)報名時間及辦法:
時間:2006年5月22日——6月4日下午3點至6點及晚上7點半至9點半
申請者到濱州學院文科北樓(B15)401室城市與環境系會議室報名
活動三:向中小學生講解環保知識及其重要性
時間:2006年6月1日
分別在兩所幼兒園及一所小學內做環保宣傳,幫助他們樹立環保意識,讓環保從小做起。如:交小朋友用樹葉作成書簽,告訴他們樹是人類的好朋友,人離不開樹。
活動四:環保自行車隊圍城宣傳
時間:2006年6月4日
50名環保青年志願者上午9點以騎車的方式從濱州學院出發圍繞濱城區,以沿途演講、交流等形式宣傳環境保護,屆時濱州市環境保護局局長會在出發前開動員講話。
形式:每名志願者所騎車子後面插上帶有環保標語的旗幟
活動五:①以「保護母親河、新立河」為主題,以義賣黃河水的形式舉行募捐活動並附以大型環保教育圖片展覽。
②響應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民政部、教育部的號召,協助濱州市環境保護局在居民小區內號召居民捐獻閑置物品,開展舊物交易的愛心小屋活動。
(一)活動時間:6月3、4、5日
(二)具體內容:
時間:6月3日9:00——16:00
地點:濱州市政廣場
「環保家園,生態濱州——保護母親河、新立河」市區人民大型橫幅簽名活動,以義賣黃河水的形式舉行募捐活動並展示環保教育圖片
時間:6月4日10:00
地點:居民小區內
響應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民政部、教育部的號召,協助濱州市環境保護局在居民小區內號
召居民捐獻閑置物品,開展舊物交易的愛心小屋活動。
時間:6月5日11:00——16:00
地點:濱州學院東餐廳
「愛護環境、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全校師生大型橫幅簽名活動,以義賣黃河水的形式舉行募捐活動並在東餐廳展示環保教育圖片。
義賣黃河水形式一:濱州市是黃河的流經地,環保志願者將黃河水注入到從醫院收購的廢用小瓶中(已消毒),瓶內底部為淺淺的黃沙,上層為澄清的黃河水。讓人們了解黃河為什麼「黃」
形式二:義賣用裝滿黃河水沉澱後殘留泥沙的廢用小瓶製作成的風鈴,讓人們看到資源再利用的例子。
活動六:環保志願者千人行活動
時間:6月3日上午8點
參與人員主要為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及在校大學生
以市政廣場為起點、銀茂大酒店為終點,按指定的「口」字型路線(避免過十字路口時對交通帶來的不便),千人長跑,以此來宣傳環保。
九、.經費預算
獎品花費500元
服裝:T恤15元×80件=1200元
帽子5元×80頂=400元
旗子10元×50=500元
橫幅100元×5面=500元
海報300元
玻璃瓶0.5元×1000個=500元
攝影展展版300元
膠卷及沖洗費:
膠卷20元×10卷=200元
沖洗25元×10卷=250元
後備資金:1000
共計:5650元
注:如此活動方案有幸能被貴刊採納,在走訪各個學校及居民區時我們還會義賣貴刊提供的《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所籌得的資金將會用到校園環保活動當中!
㈥ 古盜鳥事件的事件
起因
這一故事開始於1999年2月初,當時猶他布蘭丁恐龍博物館館長斯蒂芬·賽克斯在位於圖桑的世界最大的化石市場,買下了他認為非常具有科學價值的一塊化石,這就是後來「著名的」古盜鳥標本。賽克斯是一位狂熱的恐龍愛好者,也是一位藝術家,他曾經寫過一些有關恐龍的科普書籍和學術文章,但從來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古生物學訓練。他後來承認,當時他絲毫沒有懷疑標本的真實性。在買下化石一個星期後,賽克斯夫婦請求著名的加拿大科學家、皇家特瑞爾古生物博物館的菲利普·居里合作撰寫一篇論文。居里是世界上研究獸腳類恐龍方面最有經驗的專家,享有很高的聲譽。他聽說後表示有興趣介入研究。由於居里經常向美國《國家地理》提供古生物方面的咨詢,所以他把這件事告訴了該雜志的藝術編輯斯隆。斯隆認為《國家地理》也許可以寫一篇關於這件化石的報道。不過居里和斯隆知道中國的法律不允許走私脊椎動物化石,作為知名學者和著名雜志,他們不想捲入對走私化石的研究和發布這一有損形象的事件中,但如果化石能夠回歸中國,那情況就會不一樣了,因此他們試圖說服賽克斯夫婦在完成化石的研究後把標本歸還中國。我首次聽說這件標本是在1999年4月。當時斯隆一行正在訪問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以下簡稱「古脊椎所」)。在交談中,他們提到有一塊「帶羽毛的恐龍」化石走私到美國,現被一地方博物館收藏。美國國家地理學會願意協助將標本歸還中國。在過去幾年中,化石走私非常猖獗,對我國的古生物學事業是巨大的損失,現有人願意歸還走私標本,當然是一件好事,因此古脊椎所的領導同意和對方接觸,商討如何將標本早日歸還中國。在居里和斯隆的努力說服下,賽克斯夫婦終於同意把標本歸還中國。斯隆在信中寫道:「首先我高興地通告你們,標本的擁有者願意歸還標本,但他們為標本花費了8萬美元,希望得到補償。國家地理學會願以某種形式補償他們的投入。其次,他們還希望貴方能夠做些什麼來作為對歸還化石的友好表示,比如提供一些中國化石的模型以加強猶他博物館的展示。他們還希望標本能夠在美國借展5年。他們強調研究必須在美國完成,不過歡迎中國科學家參加研究。」
最初的懷疑
盡管條件較為苛刻,古脊椎所考慮到標本的重要性以及它一旦回歸中國後對制止化石走私產生的積極影響,古脊椎所如此答復:「如果標本能在研究後歸還中國,我們可以考慮接受部分條件。」並答應將保持和猶他恐龍博物館的學術交流。居里建議古脊椎所派我參加古盜鳥標本的研究,所長邱鑄鼎進一步提議我去美國3到5個月,幫助研究古盜鳥標本,並完成科研論文。由於國內工作繁忙,計劃一直沒有付諸實施,因此在參與研究過程中一直未能親眼觀察到標本。早在1999年3月6日,居里就飛往布蘭丁看過古盜鳥標本。居里後來回憶說,「我當時意識到這里有點問題,因為在身體和尾巴之間沒有關聯,而且兩條腿顯然是正副模。」然而賽克斯夫婦說居里當時只提到古盜鳥的一隻腳,並沒有涉及尾巴。盡管如此,居里並沒有把他的擔心告訴斯隆。他後來解釋說,他以為賽克斯夫婦會這么做。但賽克斯夫婦說,沒有理由擔心標本會有問題,因此沒有必要告訴斯隆。本來按照《國家地理》雜志的審稿程序,編輯會向專家詳細咨詢有關問題,不過這一次有像居里這樣的著名專家參與,編輯盡管也讓一些專家審閱了稿件,但似乎沒有往常那樣細心。後來負責科學內容准確性的編輯凱瑟·馬霍回憶說,當時認為絕不會有什麼問題,國為是居里在負責,沒有理由不想念他。現居里承認自己失責,他說:「我絕對應該自己警告《國家地理》,而不是依賴別人。」
古盜鳥CT掃描
1999年8月2日,居里和賽克斯夫婦在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進行了短暫的會面。該校教授蒂莫西·婁和同事對古盜鳥化石進行了100小時以上的CT掃描。婁同意只收10000元的掃描費用。作為回報,居里和賽克斯同意他作為研究論文的另外一個作者。實際上在居里到來之前,婁和賽克斯就一起討論了掃描結果。婁後來說,掃描結果表明,化石總共由88個岩塊組成,有些裂縫似乎是人為拼接在一起的,尾巴並非自然地連接到身體上,他告訴賽克斯夫婦,這件標本有可能是假造的。但居里卻記得當他到達的時候,賽克斯夫婦和婁已經達成了一致的意見,認為身體和尾巴確屬同一動物。後來婁和居里告訴記者,當時他們確實對化石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但屈從了賽克斯夫婦的壓力。
相關宣傳
1999年9月初,特瑞爾博物館的愷文·奧蘭伯克化石技師前去布丁修理古盜鳥標本。在返回的飛機上,他寫了一個詳細的備忘錄,並通過電子郵件告訴正在戈壁考察的居里:古盜鳥標本至少是由3件,甚至可能是5件標本組合起來的。但當時他不知道這些碎片是否來自同一動物或者多個動物。遺憾的是,《國家地理》沒有及時了解到有關古盜鳥標本的爭議。在華盛頓,斯隆想知道的只是古盜鳥是否會飛,在得到肯定答復後,《國家地理》決定把古盜鳥作為11月刊登的《霸王龍長羽毛了嗎?》一文的題頭部分。大約在1999年8月13日,在修改了近20遍後,由賽克斯、居里、婁和徐星共同署名的論文被寄往倫敦《自然》雜志編輯部。在論文准備過程中,我曾幾次收到草稿。雖然我針對稿件提出了十幾條修改意見,但由於沒有親眼觀察過標本,所以對文章的貢獻很小,被安排為第四作者。就在文章寄往《自然》的時候,我收到了編輯亨利·吉傳抄來的電子郵件,他說《自然》不會考慮論文的發表。後來他對《今日美國》解釋說,原因在於沒有中國研究單位的標本編號。
化石標本編號
本來賽克斯夫婦同意歸還標本,而且我本人也在某種程度上參與了文章的撰寫,應該給古盜鳥標本編上我所的標本編號,但考慮到有關歸還的一些技術問題尚未解決,如尚未簽署正式協議等,還是暫時不給標本編號為好,否則就有可能將一件有古脊椎所編號的標本流失國外。後來論文改投《科學》雜志又被拒絕了。居里和賽克斯繼續向斯隆和《國家地理》雜志的主編比爾·艾倫保證:科研論文將會在《國家地理》雜志的科普文章之前發表。然而到1999年9月19日,載有古盜鳥文章的1999年11月斯的《國家地理》雜志已經送往印刷廠,而相關的科研文章尚未被任何科學刊物接受。
化石疑問
10月份我來到華盛頓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總部,隨後前往布蘭丁恐龍博物館匆忙停留了兩天。我在博物館的一個工作室中第一次觀察了古盜鳥標本。當時我向賽克斯指出標本的尾巴部分是背向保存而身體部分則是腹向保存,表明標本被拼接過。賽克斯表示同意我的看法,不過,正像所有看過標本的人一樣,我們同意雖然標本被拼接過,但根據化石各部分的比例關系、化石骨骼的特點和岩性,還無法找到這一標本是由不同動物拼接而成的證據(發現化石是拼接而成的,與提供確鑿的證據證明化石是由不同動物拼湊而成的,兩者在科學上有著本質的區別)。賽克斯還告訴我,他還邀請加拿大的一個實驗室做了岩性分析,並向我出示了有關照片和一些CT掃描的照片。所有這些證據都傾向於支持古盜鳥標本屬於同一動物個體的觀點。後來居里告訴記者,他也是由於這些原因才認為古盜鳥標本沒有問題的,因為這是古生物學家判定標本是否屬於同一個體的常用標准。
新聞發布會
1999年10月15日在華盛頓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居里和賽克斯介紹了古盜鳥的科學意義,我介紹了中國龍鳥和北票龍的發現。在會議上,我代表古脊椎所與賽克斯先生簽署了正式協議,表明古盜鳥標本將回歸中國。1999年10月底,我參加了在丹佛召開的北美古脊椎動物學年會並做了「中國帶羽毛恐龍」的學術報告。會上我遇見了婁和亨利·吉,我們一起討論了古盜鳥問題。吉同意《自然》破例重新考慮古盜鳥論文的發表,但前提是必須用我所的標本編號,由我來撰寫解剖方面的內容,婁負責CT掃描的結論,因為吉對上一稿的質量很不滿意。我們一致認為,從現有的信息來看,尚無古盜鳥標本是由不同動物拼接的證據,但是在論文中也必須指出身體和尾巴之間存在非自然裂縫,這的確是個問題。
湊巧的事情
然而,一件非常湊巧的事情發生了。1999年12月,我和同事們在研究另外一件采自遼寧的獸腳類恐龍標本時發現,這件標本的尾巴恰恰是古盜鳥標本上拼上去的尾巴的正模,因此有充足的科學證據表明,「遼寧古盜鳥」是一個由不同動物骨骼拼湊起來的人為「物種」。我們隨即通過電子郵件通知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這一消息震驚了包括《國家地理》主編在內的所有人。本著有錯必糾的原則,國家地理學會於2000年1月宣布了這一消息,隨即在西方引起軒然大波。包括NBC、《今日美國》、《自然》和《科學》等著名媒體紛紛予以報道。《國家地理》雜志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拼接的動物
2000年第3期的《國家地理》雜志上刊登了我寫給《國家地理》雜志編輯的一封簡訊:「在觀察了一件私人收藏的新的馳龍標本,並且把它和『古盜鳥』化石進行比較之後,我肯定『古盜鳥』是一個拼湊起來的動物。這兩件標本的尾部一模一樣,但新標本的其他部分和『古盜鳥』很不相同,實際上新標本和中國鳥龍更為想像。盡管我不願相信這一現實,但『古盜鳥』在確實是由一條馳龍的尾部和一隻鳥的身體拼湊在一起的。」從現情況來看,「遼寧古盜鳥」標本至少是由兩種不同的動物拼湊而成的。它的頭部和身體部分代表一種全新的中生代鳥類,初步觀察表明,這種鳥類比大多數同時代鳥類要進步,具有更強的飛行能力,對於研究原始鳥類向進步鳥類的演化可能具有重要意義。盡管「遼寧古盜鳥」是一件假標本,但標本的不同部分分別包含著重要的科研信息,它依然是一件重要的標本,只不過現在蘊含的科學意義和人們最初所期望的不同。
㈦ 想要看懂時代周刊、新聞周刊、美國國家地理這些雜志,需要背哪種詞彙啊GRE的還是托福的六級還是專八
跟這些都無關。堅持閱讀,有不懂的就查,查不到的就去問。
寄託六八,都只是考試而已,不能完全代表閱讀能力。
㈧ 古盜鳥事件的觀點
中華龍鳥是鳥的祖先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及古人類研究所數名
專家談鳥類起源問題和「遼寧古盜鳥」事件
......
「遼寧古盜鳥」標本事件
關於「遼寧古盜鳥」標本事件,中國地質博物館館長季強先後在香港《文匯報》《南方周末》上稱,指出錯誤的人並非徐星等人,而是其他一些科學家(兩位外國專家,陳丕基和董枝明研究員)。對此,中科院古脊椎及古人類研究所專家作出了解釋。
徐星說,在他糾正這一錯誤之前(即1999年12月通知美國國家地理學會這一錯誤,2000年1月至4月陸續通過各種渠道在國際上公布這一錯誤),國內外任何專家,包括季強所說的外國專家和陳丕基和董枝明研究員都沒有在任何媒體或者學術列物上指出這一錯誤。如果外國專家早已發現這一錯誤,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絕不會明知有錯,還冒著雜志名譽可能受到巨大損害而發表這一文章;美國媒體不可能把美國科學家的發現當成中國科學家的功績而宣傳中國科學家,這在邏輯上是講不通的。
徐星說,作為一個世界著名雜志,《國家地理》具有一套嚴格的審稿程序。有關這塊標本的岩性分析、CT掃描等測試早在1999年8月就得出了結果;其實,在《國家地理》的文章發表之前,許多看過這塊標本的專家學者也都發現「遼寧古盜鳥」標本經過了拼接,對標本產生疑問,但因為標本的拼接也是常有的事,關鍵是沒人能提供證據證明「遼寧古盜鳥」的標本是由不同動物拼接而成的。這是《國家地理》最終決定發表這一文章的原因。徐星等在研究產自遼西的另外一塊小型獸腳類恐龍化石材料的時候,發現確鑿的科學證據表明「遼寧古盜鳥」系由不同動物拼接而成,於是立即通知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美國國家地理學會隨即於2000年1月發布了這一消息。美國2000年1月15日出版的《科學新聞》以及其他著名媒體,包括《今日美國》和《自然》雜志等都予以了報道。事實上,在2000年3月的美國《國家地理》的讀者來信一欄中,已刊登了徐星寫給編輯的一封信,指出「遼寧古盜鳥」是由一隻鳥的身體和一條弛龍尾巴拼湊而成的。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為了徹底了解「遼寧古盜鳥」一事,邀請徐星攜帶證據前去華盛頓,接受一個由美國和加拿大5位專家組成的評判小組的檢驗。2000年4月初,國家地理學會正式發布消息,認為徐星等提供的證據確鑿,「遼寧古盜鳥」確實是由一隻鳥的身體和一條恐龍尾巴拼接成的。國外一些媒體隨即再次報道了這一消息。國內最初的報道見於2000年4月8日《參考消息》轉發美聯社的消息。後來,由於國內一些記者在國外媒體和《參考消息》看到了這則消息,和古脊椎所聯系,要求提供詳細情況。
古脊椎所於5月中旬左右發布了這一消息。「遼寧古盜鳥」標本的實質中國地質博物館館長季強在《南方周末》上稱,「『遼寧古盜鳥』是由一個爬行動物的頭、孔子鳥的身體和恐龍的尾巴拼接而成。」周忠和、徐星等說,這實在令人吃驚。不僅侯連海研究員,而且中央電視台就此事采訪過徐星和美國洛杉礬博物館古生物學家恰佩博士等,他們一致認為:「遼寧古盜鳥」的前半部分代表一種新的進步的鳥類,有趣的是,恰佩博士是季強研究孔子鳥的合作者。他和徐星明確地告訴中央電視台的記者,「遼寧古盜鳥」的身體是一種新的中生代鳥類。季強博士曾經和國外學者合作寫作過多篇有關孔子鳥的文章,有些文章他還是第一作者,應該非常熟悉孔子鳥化石,可是竟然把一種全新的進步的鳥類的身體當作孔子鳥的身體;更令人驚訝的是,他把一個典型的早期鳥類的頭顱當成爬行動物的頭,作為一個鳥類研究方面的專家,說這樣的話真實在是蹊蹺。
古脊椎所稱,「遼寧古盜鳥」是由遼西的化石販子拼接而成。1999年2月走私到美國,被美國猶他州布蘭丁博物館的一位工件人員買去。美國地理學會邀請美中科學家合作研究該化古,為了這塊標本的歸還,中國科學院古脊推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許多同事和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工作人員做出了許多努力。在美國方面同意把「遼寧古盜鳥」標本歸還給中國的前提下才答應和美方合作的。現這一標本已經回到了中國。存放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動物館中。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無償歸還中國珍貴脊椎動物化石標本。這是世界上其他收藏有從中國走私出境的文物和珍貴標本的博物館或者個人樹立了一個榜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他們也能早日歸還中國的的文物和珍貴標本。
《科學時報》2000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