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猿人
㈠ 中國歷史上下落不明的頂級國寶,它們還會再出現嗎
華夏上下五千年,神州縱數萬里,中國歷史上的國寶十分多,遠遠不止四件。近代百年屈辱,西方列強明火執杖到中國來搶掠珍寶;國內軍閥混戰,不少軍閥四處掘墓,也導致許多珍寶流落民間,部分珍寶漂洋過海去了異國他們。筆者認四件頂級國寶分別是大禹九鼎、秦皇玉璽、慈禧明珠、北京頭骨;前兩件國寶難以再見天日,後兩件會再現人間。
1929年冬天,考古學家開始在北京西南角的周口店挖掘,發現了距今約60萬年前的一些完整的猿人頭蓋骨,定名北京猿人,也叫北京人頭蓋骨。北京人遺址及化石的發現,是世界古人類學研究史上的大事。1941年,北京人頭蓋骨被移交給即將離開北京撤回美國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結果這支美軍在秦皇島被日本軍隊俘虜,從此北京頭骨不知所蹤。根據目前的線索,北京頭骨很可能在日本民間,不會隨著阿波丸號沉入大海。
㈡ 北京有什麼特點
一,地理
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中國政治、文化的中心,以及國際交往中心之一。北京位於北緯39度56分、東經116度20分,地處華北大平原的北部,東面與天津市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省相鄰。
二,氣候
北京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較長。年平均氣溫13度,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3.7度,七月最熱,平均氣溫25.2度,年平均降雨量507.7毫米。無霜期189天。
三,地形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流經境內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發源,穿過崇山峻嶺,向東南蜿蜒流經平原地區,最後分別匯入渤海。
四,旅遊
北京是著名的"北京猿人"的故鄉,有文字和文物可考的建城史已有3000多年,曾為遼、金、元、明、清五朝帝都。北京的故宮、長城、周口店猿人遺址和天壇、頤和園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北京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達200多處,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宮紫禁城、祭天神廟天壇、皇家花園北海、皇家園林頤和園,還有八達嶺、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各勝古跡。全市共有文物古跡7309項,其中國家文物保護單位42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22個。
五,房屋
北京四合院作是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築形式,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起,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
胡同是北京街巷的地方特色。北京的胡同名稱各異,每一個名稱背後都有其獨特的來歷。而且,胡同之間也是大不相同的。
六,京劇和相聲
在各種藝術形式中,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應該是京劇。京劇主要的特色常被稱為」綜合戲劇」,因為京劇的創作是完全地揉合了舞蹈、歌曲、話劇、默劇、武術及詩詞的藝術精品。
相聲起源於北京,流行於全國各地。一般認為於清咸豐、同治年間形成。是以說笑話或滑稽問答引起觀眾發笑的曲藝形式。
㈢ 我知道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的簡單歷史,那麼從地理位置講地球上是先有的中國猿人還是外國猿人
外國猿人,非洲南方古猿一支進化而來
㈣ 周口店遺址的地理環境
周口店遺址位於北市,房山區,周口店鎮,龍骨山北側,距市中心約50公里。地處華北平原和太行山脈的接壤處,中心位置地理坐標為,北緯39°41,東經115°51。
在北京市周口店附近發現的北京人 、早期智人、田園洞人、山頂洞人、動物化石、使用火的遺跡等,這些古人類、古文化和古脊椎動物化石地點,包括周口店龍骨山的北京人遺址、山頂洞人遺址、新洞 和附近6公里處的田園洞遺址等等所有第四紀古文化遺存。一共27個地點,被統稱為「周口店遺址」。
「第一地點」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西南48里房山區周口店村的龍骨山。這里地處山區和平原交接處,東南為華北大平原,西北為山地。周口店附近的山地多為石灰岩,在水力作用下,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山上有一東西長約140天然洞穴,俗稱「猿人洞」。
「第四地點」離「猿人洞」70米。1973年發現介於「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二者年代之間年代的「新洞人」,是更新世的早期智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續和發展。 第四地點是一處最能展示猿人生活的洞穴遺址,裡面冬暖夏涼、溫度適宜。觀眾可以深入洞穴體驗遠古人類的生活。
「第二十七地點」發現「田園洞人」的遺址。位於北京市西南部的房山區,田園洞地點和許多化石最初是於2001年6月由北京市田園林場工作人員在其承包的林場內發現的。距離北京人遺址「第一地點」約6公里。
龍骨山山頂洞,山頂洞人居住的地方。山頂洞分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4部分。洞口向北﹐高約4米﹐下寬約5米。上室在洞穴的東半部﹐南北寬約8米﹐東西長約14米。在地面的中間發現一堆灰燼﹐底部的石鍾乳層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燒炙﹐在1930年發掘出生活於2萬年前後的古人類化石,並命名為「山頂洞人」。 北京人在這里居住的時期,氣候和自然環境屢經變化。早期偏冷,可能還處於明德-里斯間冰期的初期,喜冷的動物如狼獾、洞熊、扁角大角鹿、披毛犀等在動物化石中占優勢。中、晚期較氣候溫暖濕軟,屬於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很多現今的熱帶和亞熱帶動植物都可以在該地區存活。如竹鼠、碩獼猴、德氏水牛、無頸鬃豪豬等占優勢。
北京人時期,這里的北面是重疊的高山,西面和西南為低緩的群山所環繞,東南方是廣大的平原,在龍骨山的東邊有一條河流。由於發掘出安氏鴕鳥和巨副駝等動物化石,證實這里有過乾旱的時期,出現過草原甚至沙漠。而水獺、居氏巨河狸、河狸等喜水棲動物的發現,又表明這里也曾出現過大面積的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