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地理
❶ 中國茶區的,氣候地理位置及代表名茶
中國現代茶區的分布
中國茶區平面分布在北緯18~37°,東經94~122°的廣闊范圍內,有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雲南、湖北、廣東、廣西、貴州、江蘇、江西、陝西、河南、台灣、山東、西藏、甘肅、海南等19個省區的上千個縣(市)。地跨6個氣候帶,即中熱帶、邊緣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和暖日溫帶,各地在土壤、水熱、植被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在垂直分布上,茶樹最高種植在海拔2600米高地上,而最低僅距海平面幾十米或百米,同樣構成了土壤、水熱、地物等差異。地域的差異,對茶樹的生長發育和茶葉生產影響極大。
在不同地區,生長著不同類型和不同品種的茶樹,從而決定著茶葉的品質及其適制性和適應性,形成了一定的茶類結構。
茶葉生產的發展,除受上述諸因子的制約外,還受栽培歷史、勞力、社會經濟、技術力量、交通運或、飲茶習俗、生活水平等影響。茶區屬於經濟概念,它的劃分是要在國家總的發展生產方針指導下,綜合自然條件和經濟、社會條件,注意行政區域的基本完整來考慮的。我國茶區遼闊,茶類繁多,茶樹品種豐富,加之地形復雜,因此,茶區劃分採取3個級別,即一級茶區,系全國性劃分,用以宏觀指導;二級茶區 系由各產茶省(區)劃分,進行省(區)內生產指導;三級茶區,系由各地縣劃分,具體指揮茶葉生產。
目前,國家一級分為4個茶區,即華南茶區、西南茶區、江南茶區、江北茶區。
江北茶區 南起長江,北至秦嶺、淮河,西起大巴山,東至山東半島,包括甘南、陝南、鄂北、豫南、皖北、蘇北、魯東南等地,是我國最北的茶區。
江北茶區地形較復雜,茶區多為黃棕土,這類土壤常出現粘盤層;部分茶區為棕壤;不少茶區酸鹼度略偏高。與其它茶區相比,氣溫低,積溫少,茶樹新梢生長期短,大多數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5.5℃以下,≥10℃的積溫在4500~5200℃,無霜期200~250天,多年平均極端最低溫在-10℃,個別地區可達-15℃,因此,茶樹凍害嚴重。
江北茶區的不少地方,因晝夜溫度差異大,茶樹自然品質形成好,適制綠茶,香高味濃。降水量偏少,一般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個別地方更少。四季降水不均,夏季多而冬季少。全區乾燥指數在0.75~1。00,空氣相對濕度約75%。植被系綠闊葉樹,夾雜針葉樹種。茶樹大多為灌木型中葉種和小葉種。
江北茶區中不少地區種茶的不利條件是冬季既旱又凍,致使茶樹遭受旱寒兩害,生長發育受阻,因此,江北茶區在發展茶葉生產時要特別慎重。
江南茶區 在長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連江以北,包括粵北、桂北、閩中北、湘、浙、贛、鄂南、皖南和蘇南等地。
江南茶區大多處於低丘低山地區,也有海拔在1000米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廬山、安徽的黃山等,幾乎都是「高山出好茶」的名茶產區。江南茶區基本上為紅壤,部分為黃壤。土壤酸鹼度一般在5.0~5.5。有自然植被覆蓋下的茶園土壤,以及一些高山茶園土壤,土層深厚,腐殖質層在20~30厘米,缺乏植被覆蓋的土壤層,特別是低丘紅壤,「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團糟」,土壤發育差,結構也差,土層淺薄,有機質含量很低。整個茶區基本上屆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則為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5.5℃以上,≥10℃積溫為4800~6000℃,極端最低溫度多年平均不低於-8℃,無霜期230~280天。但晚霜和北方寒流會對該茶區的北部帶來危害。降水量比較充足,一般在1000~1400毫米,全年降水量以春季為多。部分茶區夏日高溫,會發生伏旱或秋旱。
江南茶區產茶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歷史名茶甚多,如西湖龍井、君山銀針、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等等,享譽國內外。中國目前已審定或認定的良種,如福鼎大白茶、鳩坑種、祁門種以及龍井43、福雲6號、湘波綠等等,均出自該茶區。該茶區種植的茶樹大多為灌木型中葉種和小葉種,以及少部分小喬木型中葉種和大葉種。該茶區是發展綠茶、烏龍茶、花茶、名特茶的適宜區域。
西南茶區 在米侖山、大巴山以南,紅水河、南盤江、盈江以北,神農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東的地區,包括黔、川、滇中北和藏東南。
西南茶區地形復雜,大部分地區為盆地、高原,土壤類型亦多。在滇中北多為赤紅壤、山地紅壤和棕壤,江川、黔及藏東南則以黃壤為主,酸鹼度一般在5·5~6·5,土壤質地粘重,有機質一般含量較低。
西南茶區各地氣候變化大,但總的來說,水熱條件較好。四川盆地年平均溫度為17℃以上,而川西雅安則為16℃;雲貴高原年平均氣溫為14~15℃。整個茶區冬季較溫暖,除個別特殊地區,如四川流不息源冬季極端最低溫度曾到-8℃以外,一般僅為-3℃。≥10℃積溫為5500℃以上,無霜期在220天以上。年降水較豐富,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有的地區如四川峨嵋,年降水量則達1700毫米。茶區年平均乾燥指數小於1.00,部分地區小於0.75。該茶區霧日多,但冬季仍顯乾旱,降水量不到全年的10%。
西南茶區茶樹資源較多,由於氣候條件較好,適宜茶樹生長,所以栽培茶樹的種類也多,有灌木型和小喬木型茶樹,部分地區還有喬木型茶樹。該區適制紅碎茶、綠茶、普洱茶、邊銷茶和名茶、花茶等。
華南茶區 位於大樟溪、雁石溪、梅江、連江、潯江、紅水河、南盤江、無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閩中南、台、粵中南、海南、桂南、滇南。
華南茶區水熱資源豐富,在有森林覆蓋下的茶園,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全區大多為赤紅壤,部分為黃壤。不少地區由於植被破壞,土壤暴露和雨水侵溶,使土壤理化性狀不斷趨於惡化。整個茶區高溫多濕,年平均溫度在20℃以上,≥10℃積溫達6500℃以上,無霜期300~365天,年極端最低溫度不小於-3℃,大部分地區四季常青。全年降水量可達1500毫米,海南的瓊中高達2600毫米。但冬季降水量偏低,形成旱季。乾燥指數大部分小於1.00,只有海南等少數地區才大於1.00。
華南茶區茶樹資源極其豐富,薈集了中國的許多大葉種(喬木型或小喬木型)茶樹,適宜加工紅茶、普洱茶、六堡茶、大葉青、烏龍茶等。
其實茶區劃分經歷了一定的歷史演變才到現代的茶區劃分。
❷ 誰能告訴我中國一些名茶的地理分布如雲南的紅茶,西湖的龍井等等,多謝了。
中國六大茶類介紹
綠 茶
綠茶是歷史上最早的茶類。古代人類採集野生茶樹芽葉曬干收藏,就可以看作是綠茶加工的開始了,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但真正意義上的綠茶加工,是從公元8世紀發明蒸青製法開始,到12世紀又發明炒青製法,綠茶加工技術已比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並不斷完善。
綠茶為我國茶量最大的茶類,產區分布於個產茶省、市、自治區,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生產量最高,質量最優,是我國綠茶生產的主要基地。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綠茶占國際貿易量的70%以上,銷量遍及北非、西非各國及法、美、阿富汗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市場上綠茶銷量占內銷總量的1/3以上。同時,綠茶又是生產花茶的主要原料。
綠茶,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製成的茶葉。其干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
綠茶的特性,較多的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其中茶多酚、咖啡鹼保留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從而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最新科學研究結果表明,綠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質成分,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為其他茶類所不及。中國綠茶中,名品最多,不但香高味長,品質優異,且造型獨特,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綠茶按其乾燥和殺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為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綠茶。
紅 茶
紅茶的干茶色澤與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所以稱為紅茶。以適宜製作本品的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微雕、揉捻、發酵、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製而成。
紅茶開始創制時稱為「烏茶」。紅茶在加工過程中發生了化學反應,鮮葉中的化學成分變化較大,茶多酚減少90%以上,產生了茶黃素、茶黃素的新的成分。香氣物質從鮮葉中的50多種,增至300多種,一部分咖啡鹼、兒茶素和茶黃素絡合成滋味鮮美的絡合物,從而形成了紅茶、紅湯、紅葉和香甜味醇的品質特徵。
紅茶按製造方法的不同,又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
烏 龍 茶
烏龍茶,也稱青茶、半發酵茶,以本茶的創始人而得名。它是我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綜合了綠茶和紅茶的製法,品質介於二者之間,既有紅茶的濃鮮味,又有綠茶的清芬香,所以有「綠葉紅鑲邊」的美譽。飲後齒頰留香,回味甘鮮。烏龍茶的葯用作用,主要突出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烏龍茶被稱為「美容茶」、「健美茶」。
烏龍茶的產生,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相傳在清朝雍正年間,福建省安溪縣西坪鄉南岩村裡有一個茶農,也是打獵能手,名字叫做蘇龍,因為他長的黝黑健壯,鄉親們都叫他「烏龍」。一年春天,烏龍腰掛茶簍,身背獵槍上山採茶,採到中午,一頭山獐突然從身邊溜過,烏龍舉槍射擊,但負傷的山獐拚命逃向山林之中,烏龍也隨後緊追不舍,終於捕獲了獵物。當把山獐背到家時已經是晚上了,烏龍和全家人忙著宰殺、品嘗野味,將制茶的事全然忘記了。當第二天清晨全家人才想起此事,沒想到放置了一夜的新鮮葉子,已鑲上了紅邊了,並且散發出陣陣清香。製成的茶葉,滋味格外清香濃厚,全無往日的苦澀之味。於是,經過反復的試驗與細心的琢磨, 通過萎雕、搖青、半發酵、烘焙等工序,終於制出了品質優異的茶類新品——烏龍茶。安溪也就成了烏龍茶的著名茶鄉了。
黃 茶
在炒青綠茶的過程中,人們發現,由於殺青、揉捻後乾燥不足或不及時,葉色即變黃,於是產生了新的品類——黃茶。
黃茶的製作與綠茶有相似之處,不同點是多一道悶堆工序。這個悶堆過程,是黃茶製法的主要特點,也是它同綠茶的基本區別。綠茶是不發酵的,而黃茶是屬於發酵茶類。
黃茶,按其鮮葉的嫩度和芽葉大小,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黃芽茶主要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和霍山黃芽;黃小芽主要有北港毛尖、溈山毛尖、遠安鹿苑茶、皖西黃小茶、浙江平陽黃湯等;黃大茶有安徽霍山、金寨、六安、岳西和湖北英山所產的黃茶和廣東大葉青等。
白 茶
白茶,屬輕微發酵茶,是我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白茶的歷史悠久,其清雅芳名的出現,迄今已有八百八十餘年了。它的主要品種有白牡丹、白毫銀針。
白茶的產區主要在福建省的一些縣市。境內丘壑其夫,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山地以紅、黃壤為主,主要種植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及水仙等優良茶樹品種。
白茶的製作工藝,一般分為萎凋、乾燥兩道工序,而其關鍵是在於萎凋。萎凋分為室內萎凋和室外萎凋兩種。要根據氣候靈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悶熱的晴朗天氣,採取室內萎凋或復式萎凋為佳。其精製工藝是在剔除梗、片、蠟葉、紅張、暗張之後,以文火進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襯托茶香,待水分含量為4~5%時,趁熱裝箱。白茶製法的特點是既不破壞酶的活性,又不促進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顯現,湯味鮮爽。
黑 茶
黑茶,在鮮葉選料、工藝流程和對其色澤、品質的要求上,都具有其獨特的標准與風味,形成了同其它茶類不同,獨佔一個「黑」字的茶類。
綠色的鮮茶葉,是經過何種製作工序變成黑茶的呢?最早的黑茶是由四川生產的,由綠毛茶經蒸壓而成的邊銷茶。四川的茶葉要運輸到西北地區,由於交通不便,運輸困難,必須減少體積,蒸壓成團塊。在加工成團塊的工程中,要經過二十多天的濕?堆積,所以毛茶的色澤由綠逐漸變黑。成品團塊茶葉的色澤為黑褐色,並形成了茶品的獨特風味,這既是黑茶之由來。
黑茶的採摘標准多為一芽五至六葉,葉粗梗長。其製作基本工藝流程是高溫殺青、揉捻、堆積做色、乾燥。由於黑茶一般原料較粗老,加之製造過程中往往堆積發酵時間較長,因而夜色黝黑或黑褐,故稱黑茶。黑茶因產區和工藝上的差別,由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邊茶和滇桂黑茶之分。而其中雲南黑茶是用滇青毛茶經潮水漚堆發酵後乾燥而成,統稱其為普洱茶。普洱散茶是黑茶類中,獨具濃醇陳香的品種。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10個省區近200處發現有野生大茶樹。 黃荊大茶樹位於四川古藺縣黃荊林場,樹高108米,干徑502厘米。
中國野生大茶樹有4個集中分布區,一是滇南、滇西南,二是滇、桂、黔毗鄰區,三是滇、川、黔毗鄰區,四是粵、贛、湘毗鄰區。少數散見於福建、台灣和海南省。野生大茶樹主要結集在30°N線以南,其中尤以25°N線附近居多,並沿著北回歸線向兩側擴散。這與山茶屬植物的地理分布規律是一致的。黃龍頭大茶樹主幹基部位於廣東省台山縣大隆洞牛圍山。樹高6.5米,干徑217厘米。
在分布區中,以雲南省的南部和西南部的野生大茶樹為最多,其次是四川省的南部和貴州省,這些地區的茶樹多屬高大喬木樹型,具有較典型的原始形態特徵。
雲南省的野生大茶樹最具典型性。其中樹干直徑在100厘米以上的就有十多株。在思茅地區鎮源縣九甲區和平鄉千家寨發現野生茶樹群落數千畝,其中龍潭大茶樹高18.5米,樹幅16.4米,最低分枝10米,基部干徑1435厘米,景東縣石門大茶樹高25米,基部干徑83.4厘米。雲南的巴達大茶樹,被稱為野生型古茶樹王。
巴達大茶樹生長在勐海縣巴達大黑山原始森林中,喬木,直立。1961年發現時,樹高為32.12米, 政府後因被狂風吹折,現樹高為23.6米,樹幅8.8米, 基部最大幹徑1003厘米,離地8米處有5個分枝, 其中1個分枝直徑達40厘米。據考證該樹樹齡已有1700餘年。
謝謝。
❸ 中國哪裡的茶葉比較好
我國是一個產茶大國,茶葉的種植面積佔全世界的一半以上,每年茶葉的產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尤其是南方地區很多省份都有茶葉的種植和生產,茶葉也成為我國對外出口產品中的重要一部分。
一、武夷山市
潮汕地區位於廣東沿海一塊,包括汕頭、潮州、揭陽3市。潮汕功夫茶盛極一時,著名茶葉品種有鳳凰單叢、嶺頭單叢、鳳凰水仙、石古坪烏龍等。
這5個地區,相信大部分人都聽說過、去過。這些著名的茶葉對愛茶之人來說,也早已聽聞、品嘗。不過,我相信,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心境與收獲。
中國產茶的地方多不勝數,每一個茶葉產地因為其特殊的地理、氣候和人文,所產的茶葉也獨具特色,別有風格。每個人的口感偏好不同,所喜歡的茶也會不同。每種茶都各具特色,再加上自身品質優良導致的擁躉偏愛,於是就有了所謂的中國名茶。
❹ 茶葉的生長環境
茶為常綠灌木,適應力極強。但欲求產量高、品質好,除具有優良的品種、精湛的採制技術外,還要具備優越的氣候環境。
一般亞熱帶及熱帶地區的氣候為宜;年降雨量1500毫米至2500毫米均適合。溫度以20~25℃生長最旺,海拔自數十米至2000米,表土深,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或砂質黏土為佳。
氣候條件
茶樹的分布,主要受雨量、溫度、海拔、風力與日光等自然環境的支配,自北緯40度至南緯30度之間,均可栽培。影響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有:雨量、溫度、海拔、風與日光
(1)雨量:茶樹性喜潮濕,需要多量而均勻的雨水,濕度太低,或雨量少於1500毫米,都不適合茶樹生長。依測驗分析,成木茶園1年間耗水量集中在春夏季,倘若年降水量超過3000毫米,而蒸發量不及1/2~1/3,即濕度太大時,茶易發生霉病、茶餅病等病症。換言之,雨量及濕度對茶葉的生長影響很大。世界著名茶區,如印度阿薩密邦年降雨量在1500~3000毫米;大吉嶺在2000毫米以上,四季都不太明顯;錫蘭受東北季風及西南季風的影響,雨量高大6000毫米。
在秦嶺以南的茶區受季風影響,都無特別乾燥期,雨量在1500~3000毫米,如祁門茶區雨量在1700~1900毫米,相對濕度70%~90%,武夷茶區1900毫米、濕度80%,分布極為均勻。
全年雨量分配均勻無名顯旱季,三分之二以上雨量集中在主要生長的春夏季,並且年均氣溫在16~20℃的地區均適合栽培茶樹。不僅有利於茶樹生長,且品質也佳。一般而言,台灣北部,因受東北季風影響,冬季有雨,年降雨量分布較均勻,中部及東部山區夏季有午後陣雨,足以彌補夏季所卻。雨量蒸發量與濕度的關系應為雨量減蒸發量等於濕度。蒸發量大,必須雨量多,才能供應茶樹生長需求。印度阿薩密邦的乞拉朋吉,年降雨量高大12000毫米,因蒸發量大,並不妨礙茶樹生長。
凡空氣中濕度較大的山地區域,多適茶樹生長,著名茶區多沿江河而上,如杭州的西湖、武夷九曲、台灣文山的淡水河、新竹東頭前溪等,都位於山川秀麗之地區。
(2)溫度:茶樹生長最適宜的溫度在18~25℃之間,低於5℃時,茶樹停止生長,高於40℃時容易死亡。其適應性視品種而異,一般來說小葉種生命力較大葉種強。
溫度較低的茶區,茶產量不及溫度較高的區域,但品質卻較優。茶區氣候差異並不十分顯著,平均溫度在21℃左右,氣溫垂直分布差異也不大。如海拔10米的林口及800米的魚池茶區,溫差不足2℃,冬季氣溫多在10℃以上。因此茶葉不但品質佳而且產量豐富。
(3)海拔:海拔高低決定茶葉的好壞。高山茶葉之所以較平地優良,主要是因為雲霧籠罩、濕度足夠且氣壓低、日照長,使得茶芽柔嫩,芬芳物質增多,因此醇而不苦澀;另外紫外光照射多,對茶葉水色及出芽影響極大。
(4)風與日光:風達二級則非經濟植茶區,大葉種茶樹,更須選無暴風的山地為宜。
日光的長短強弱直接影響茶葉的品質和產量,在日光充足照射下茶樹生長健全,單寧增多,適制紅茶;在弱光之下,如適當遮陰則單寧減少,葉內組織發育被抑制,葉質屬軟,葉綠素含氮量提高,適制綠茶。一般以上午10時至下午3時採摘的品質最優,日光溫度在31℃時最適制包種,在37.2℃較適制烏龍茶。
土壤條件
優良茶區土壤首先需排水良好,表土深厚,在成分方面以含腐殖質及礦物質為佳,以PH值4.5~6最適合。
❺ 中國茶葉之鄉是哪裡
並沒有茶葉之鄉的說法,只有某某茶之鄉的叫法.
福建安溪—專—中國烏龍茶之屬鄉
紹興--中國珠茶之鄉
武義-中國有機茶之鄉
潮州鳳凰-中國烏龍茶之鄉
杭州-中國龍井茶之鄉
英德-中國紅茶之鄉
在我國的許多的省份都出產茶葉,但主要集中在南部各省。一般可以將我國的產茶區劃分為四大茶區:
1.江北茶區:這是我國最北的產茶區。包括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山東、安徽、蘇北、河南、陝西、甘肅等地。主要的產品是綠茶。
2、江南茶區:這是我國茶葉市場最為集中的地區,包括長江中下游以南的浙江、安徽、蘇南、江西、湖北、湖南、福建等地。茶的品種較多,有紅茶、綠茶、烏龍茶等,產量也很大,品質好。
3、華南茶區:指南嶺以南的產茶區,即廣東、廣西、海南、台灣等地,是我國最南的茶區,以生產紅茶、烏龍茶為主。
4、西南茶區:指我國西南各省產茶區,這一帶地理和氣候很適宜發展茶葉生產,是茶樹的原產地,目前盛產綠茶和邊茶。
❻ 全國各種茶葉的產地
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屬綠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龍井村周圍群山,並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歷史 。清乾隆游覽杭州西湖時,盛贊西湖龍井茶,把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西湖龍井按外形和內質的優次分作1~8級。
廬山雲霧
產自中國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而得名。廬山雲霧茶是漢族傳統名茶,是中國名茶系列之一,屬於綠茶中的一種。最早是一種野生茶,後東林寺名僧慧遠將野生茶改造為家生茶。始於漢朝,宋代列為"貢茶"。
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產於安徽省黃山(徽州)一帶,所以又稱徽茶。
太平猴魁
安徽黃山山脈的猴坑一帶 中國傳統名茶,中國歷史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尖茶,為尖茶之極品,久享盛名。
六安瓜片
安徽省金寨縣麻埠齊頭山附近的後沖,唐稱"廬州六安茶",為名茶;明始稱"六安瓜片",為上品、極品茶;清為朝廷貢茶。
白毫銀針
現在產地主要集中在福鼎、政和兩地。政和縣在1889年選育繁殖了政和大白茶茶樹品種,隨即也開始了用該品種產制白毫銀針。福鼎所產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產制的白毫銀針稱"北路銀針"。政和所產的白毫銀針稱"南路銀針"。
武夷岩茶
產於福建閩北"秀甲東南"的武夷山一帶,茶樹生長在岩縫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
祁門紅茶
安徽省西南部黃山支脈區的祁門縣,以安徽省祁門縣為核心產區,以祁門櫧葉種及以此為資源選育的無性系良種為主的茶樹品種鮮葉為原料,按傳統工藝及特有工藝加工而成的具有「祁門香」品質特徵的紅茶。
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洞庭山。只有山上才產茶,湖邊怎麼可能產茶呢?而且洞庭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東洞庭山、西洞庭山兩地的統稱。
英德紅茶
它產自廣東英德市坑口嘴一帶,研製於1959年,1964年工藝基本定型。
峨山銀毫
這個峨山與峨眉山,可謂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這里說的峨山,是指雲南峨山彝族自治區。而峨山銀毫是產於雲南峨山的條形烘青綠茶。
鶴岡紅茶
是主產於台灣花蓮縣瑞穗鄉鶴岡村的條形紅茶,採摘阿薩姆品種一芽二三葉,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製成。干茶呈條狀,色澤深褐,湯色橘紅,有焦糖香,滋味濃醇鮮爽,主銷台灣及歐、美、日本。
普洱茶
普洱茶,產自雲南,原產地是普洱市。現在普洱茶的產地幾乎遍布雲南全境,西雙版納、臨滄、普洱,楚雄、德宏、保山、大理、文山、玉溪、紅河等地,也都是普洱茶的地理標志保護范圍。
拓展資料:
茶葉,指茶樹的葉子和芽。 別名茶、檟(jiǎ),茗,荈(chuǎn)。泛指可用於泡茶的常綠灌木茶樹的葉子,以及用這些葉子泡製的飲料,後來引申為所有用植物花、葉、種子、根泡製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種葯材泡製的"涼茶"等,在中國文學中亦稱雷芽。
陸羽《茶經·八之出》
❼ 中國茶葉之鄉
中國十大名茶-黃山毛峰
舉世聞名的黃山座落在安徽省黃山區境內,巍峨奇特的山峰,蒼勁多姿的勁松,清澈不湍的山泉,波濤起伏的雲海,號稱黃山"四絕",引人入勝。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把黃山推為我國名山之冠,留下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名言。
黃山地區,由於山高,土質好,溫暖濕潤,"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雲霧縹緲,很適合茶樹生長,產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黃山茶在400餘年前就相當著名。《黃山志》稱: "蓮花庵旁就石隙養茶,多清香冷韻,襲人斷齶,謂之黃山雲霧茶"。黃山雲霧茶就是黃山毛峰的前身。《徽州府志》記載: "黃山產茶始於宋之嘉佑,興於明之隆慶"。
黃山毛峰茶原產於黃山風景區和毗鄰的湯口、充川、崗村、芳村、揚村、長潭一帶,其中桃花峰、布水峰、雲谷寺、慈光閣、崗村、充川等的品質最好。
黃山毛峰分特級和一、二、三級,特級黃山毛峰在清明前後採制,採摘1芽1葉初展芽葉,其他級別采1芽1、2葉或1芽2、3葉芽葉。選用芽頭壯實茸毛多的制高檔茶。經過輕度攤放後進行高溫殺青、理條炒制、烘焙而製成。
特級黃山毛峰形似雀舌,白毫顯露,色似象牙,魚葉黃金。沖泡後,清香高長,湯色清澈,滋味鮮濃、醇厚、甘甜,葉底嫩黃,肥壯成朵。其中"魚葉金黃"和"色似象牙"是特級黃山毛峰外形與其他毛峰不同的兩大明顯特徵。
黃山毛峰的品飲,沖泡時水溫也以80℃左右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一般可續水沖泡2-3次。
中國十大名茶——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中國極品名茶,全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黃山區新明鄉,尤以猴坑高山茶園所採制的尖茶品質最優,特稱「猴魁」。外形兩葉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翹,不曲;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葉面色澤倉綠勻潤,葉背淺綠,葉脈綠中藏紅;入杯沖泡,芽葉成朵,或懸或沉,懸在明澈嫩綠的茶計之中,似乎有好些小猴子在杯中對你伸頭縮尾,有「刀槍雲集」、「龍飛鳳舞」的特色。其滋味鮮綠醇甘甜,香氣高爽持久,湯色清綠明凈,有爽口、潤喉、明目、提神之效。
中國十大名茶——祈門紅茶
祁門產茶可追溯到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留下:「湖州上,常州次,歙州下」 的記載,當時的祁門就隸屬歙州。
祈門產紅茶,事出近代。當時的英國、法國、俄國、丹麥等國家都有著巨大的紅茶市場。公元1875年前後,祁門人士胡元龍借鑒了外省的紅茶製法,在祁門加工出了紅茶。
英國是世界上飲紅茶最多的國家之一,而飲下午茶更是一種高雅的社交活動。在英國,人們在進下午茶點時,茶要點點潤飲;點心要細細品嘗;著裝要典雅入時,人們將飲茶視為一種高貴身份的象徵,而當時的祈門紅茶是下午茶中的極品。
祈門境內,海拔600米左右的山地面積佔九成以上,氣候濕潤,雨量充沛,早晚溫差大,這些優越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
祈門紅茶的採摘季節,是在春夏兩季。茶農們只採鮮嫩茶芽的一芽二葉,然後,經初制、揉捻、發酵、等多道工序。紅茶的加工與綠茶相比,最重要的是增加了發酵的過程,揉捻細碎的嫩芽發酵後,由綠色變成了深褐色,還要經過人們細心挑選、將茶梗剔除,加工一千克上好的紅茶,一般需要六千克鮮嫩的芽葉。
一百多年過去了,祁門紅茶早已走紅了世界。而祁門百姓以茶待客的習俗,也由綠茶改為了紅茶。人們閑暇相聚,談今論古,海闊天空,一杯紅茶伴著老人們度過一個愜意的午後。
由於祁門所產的紅茶有一種特殊的芳香。外國人稱祁門紅茶為「祁門香」;「王子香」;「群芳最」。早在公元1915年的《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上,「祁門紅茶」曾獲得了特等獎憑和金牌。所以,英國緯氏大辭典中收錄「祁門紅茶」這一片語,也就不足為怪了
黃山布水峰茶廠座落在黃山
布水峰腳下,是黃山高山綠茶優質產區之一,主要產品有:黃山毛峰 太平猴魁。
❽ 中國海峽大茶都的地理位置
該項目位於104國道與省道甘下線交匯處,距離瀋海高速公路僅14公里,國回道、高速、港口交通答運輸條件便利。便捷的交通優勢、寬松的優惠政策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將使項目匯聚全國各地茶企入駐茶都,將中國海峽大茶都打造成中國海峽兩岸檔次最高、品種最全、管理最先進的茶葉專業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