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讀中國地理

讀中國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1-23 20:51:20

① 怎樣讀好中國的地理

首先你要端正心態,不要怕苦,先從看圖入手。看圖必掌握的基礎知識(緯線經線等),等看圖積累多了,在接觸一些文字知識,最好對著圖看方便記憶。如地球地理知識、世界地理、中國地理人文地理。這些知識記憶的時候要先從大的點入手,從宏觀上建立知識體系,再從細點出發分析每個事物的特殊性。如要了解中國地理,首先要從中國地形、區域劃分等概況出發,然後在細分,記憶如氣候類型,河流,礦產分布,鐵路樞紐等,再細分到各個區域的狀況。 一、養成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 1、落實學習常規 就地理科的學習而言,學習常規應包括預習、上課、作業、復習、考試、課外學習等六個方面: 預習一般是指在老師講課以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課的准備。預習要做到:通覽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預習時如發現與新課相聯系的舊知識掌握得不好,則查閱和補習舊知識,給學習新知識打好牢固的基礎;在閱讀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發現自己難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並做好記載,以便在聽課時特別注意。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環節,上課也應是同學們學好功課、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決定性一環。上課要做到:課前准備好上課所需的課本、筆記本和其他文具,並抓緊時間簡要回憶和復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要帶著強烈的求知慾上課,希望在課上能向老師學到新知識,解決新問題;上課時要集中精力聽講,要緊緊抓住老師的思路,注意老師敘述問題的邏輯性,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要特別注意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如果遇到某一個問題或某個問題的一個環節沒有聽懂,不要在課堂上「鑽牛角尖」,而要先記下來,接著往下聽。不懂的問題課後再去鑽研或向老師請教;要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對於地理筆記,我認為有些最好是記在地圖冊上,以便在看地圖時復習。 作業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通過作業不僅可以及時鞏固當天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學過的知識加以運用,以形成技能技巧,從而發展自己的智力,培養自己的能力。作業必須做到:先看書後作業,看書和作業相結合;注意審題,要搞清題目中所給予的條件,明確題目的要求,應用所學的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作業經老師批改後,要仔細看一遍,對於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要認真改正。要知道,出錯的地方,正是暴露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弱點的地方。經過更正,就可以及時彌補自己知識上的缺陷;作業要規范,書寫要工整,切忌寫了又改,改了又擦。 復習的主要任務是達到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的過程中提高運用知識的技能技巧,使知識融匯貫通。同時還要通過歸納、整理,使知識系統化,真正成為自己知識鏈條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復習包括:當天的功課當天復習;單元復習;期中復習;期末復習等。 考試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通過考試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以便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學習方法,為以後的學習明確努力方向。所以要正確對待考試,重視考後分析,將每一次考試作為檢查自己學習效果、調整學習狀態、改進學習方法的機會。 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擴展,二者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整體。尤其是地理學科與社會方方面面的話題聯系密切,所以適當進行課外學習,既可以開闊自己的知識領域,發展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同時對課內學習也會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2、重視地理圖像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圖像,地理圖像包括了地圖、結構圖、素描圖、坐標圖、原理圖等等。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類型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學習時,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視圖的學習和運用,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准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地理內容紛繁復雜,但絕大部分的地理知識都源於它在相關圖上的位置。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每次看圖的時間不宜太長,但要堅持經常看,把地圖印在腦子里,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 3、改變學習方式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帶來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深刻變革。傳統的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和依賴性基礎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新課程改革力圖逐步改變這種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局面,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與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新課改中,倡導的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這就要求學生必須積極適應教師教學方式的變化,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以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能力。 二、科學的地理學習方法 1、比較法 比較法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過各種類型的地理事象的比較,經過思維加工,並獲得地理知識的方法。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下面三個方面。 (1)有助於認識地理事象的特徵和規律。比較的目的就是認識比較對象的共性和個性,亦即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由此使地理事象自身的特徵更加突出,使地理事象在時間上的變化規律和空間上的分布規律更加明了,這樣也使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做到思路條理清晰,一目瞭然,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2)有助於使知識系統化。無論是同一時間尺度不同地域的地理事象的比較,還是同一空間范圍不同時段的地理事象的比較,它都至少有兩個比較對象,這樣,在比較過程中就把幾個地理事象有機地聯系起來。同時,所比較的內容既有舊知,又有新知,這樣也可以使新舊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由此可以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3)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由於比較法所涉及的是不同地理事象的比較,不同知識點的比較,因而在比較過程中可以促使學生開動腦筋,廣開思路,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使所學知識前後貫穿起來。這樣,既可以使學生了解地理事象之間的內在聯系,又可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並使所獲取的知識記憶牢固,這樣在知識的獲取-比較-獲取的循環往復螺旋上升運動中,使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並在比較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地理比較分析能力。 2、聯系法 我們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區域地理基礎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區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統地理,特別是人文地理的基礎。因此,具備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識是學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同學的初中地理知識已經淡忘,影響到高中地理的學習,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適當復習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識。一是可以抽點時間(讀報刊雜志的時間即可)瀏覽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圖知識、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基本情況、中國分區地理等內容,加深這些基礎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當涉及初中知識時,及時查找區域地圖或復習初中相關內容,注意高初中知識的有機聯系,把系統地理知識落實到具體的地理區域中去理解、分析、解決問題,使知識得以融會貫通。例如,在高中地理上冊「全球性大氣環流」一節中,「海陸熱力差異使緯向的氣壓帶被分裂為一個個的高低氣壓中心」 的內容,就涉及到初中的海陸分布、印度、蒙古、西伯利亞、夏威夷等具體地方,及時復習熟悉這些地方,才能較好地掌握相關的大氣活動中心的位置、范圍及其移動和影響等內容。在「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一節,需要密切聯系美國、澳大利亞、阿根廷、南非、日本、南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初中地理知識,才能學好這一節內容。聯系法應包括橫向聯系法、縱向聯系法、多向聯系法等。 3、文理交融,學法兼用 在高中的各門課程中,地理與其它學科相比,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嚴密性與邏輯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動與靈活。因此,學習高中地理就要針對不同的內容,分別採用理科或文科的學習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於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② 怎樣學習看中國地理地圖

一,把中國地圖分解,可依據東北地區,華北平原,黃土高原等分解,把各個地區的經緯范圍記住,最後自己一塊一塊的畫出來,就會整出中國來。然後再把零碎的填進去。只要多看幾遍一定會熟的。

③ 讀「中國地理區域劃分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中A和C區域的分界線是______山脈和祁連山脈;A和B

(1)從圖中看出,A區域是我國的西北地區,C區域是我國的青藏地區,兩區域的專分界線是昆侖山、阿爾金山、祁屬連山;B區域是我國的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與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分界線一致;
(2)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降水稀少,受降水影響,自東向西自然景觀變化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詩句「大漠孤煙直」說的就是西北地區內的景觀;
(3)青藏地區地高天寒,在海拔較低,氣溫較高的雅魯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分布著河谷農業.
故答案為:(1)昆侖;季風區和非季風區;(2)西北地區;降水;海陸位置;(3)雅魯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④ 如何學習中國地理知識

要說的是,地理主要是大洲大洋、自轉公轉、經緯度、氣候類型、產業類型等等。
告訴你吧,我地理學習是這樣的:
世界地圖+中國地圖+地球儀 一個盒子裝滿了我需要記得的山脈、海峽或城市的名字,隨機抽出來,說出它的經度緯度,在地球儀或者地圖上找。
地理要學好,最重要的就是經緯度。
所謂的參考書不過是按著大洲或者國家把以上知識復述一遍,你拿著地球儀啊地圖啊,自己順著大洲看完就夠了。
其次是各地區的氣候。氣候的話,分出熱帶亞熱帶溫帶寒溫帶寒帶,降水溫度是其一般判定方法,這個要背的。
以上是自然的。
地理還有一部分是人文,人文的話主要是要記住畜牧業種植業之類的分布情況。

話說以前我們同學還喜歡自己畫世界地圖或者中國地圖,這個對人的提高也超級大的。
ps:你如果不能自行組織知識框架最簡單的就是看知識點 = = http://wenku..com/view/80d62574f46527d3240ce039.html

⑤ 讀「中國地理分區圖」,回答下列問題。(6分) (1)圖中C地區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徵是___________,D地

(1)高寒乾旱
(2)
項目
A地區
B地區
氣候類型
熱帶、亞熱帶季專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耕地屬類型
水田
旱地
主要糧食作物
水稻
小麥
傳統運輸方式
水運
陸路運輸

⑥ 讀「中國地理區域示意圖」,判斷回答:(1)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不同,可以將我國劃

(1)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不同,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內區域.其中D是青藏容地區,其自然環境特徵是高寒.
(2)海峽C的名稱是瓊州海峽;圖中的PQ線大致為我國人口稠密區與稀疏區地理界線.
(3)E河河道特別彎曲,有「九曲回腸」之稱的河段是指荊江,每到汛期該河段兩岸容易發生洪水災害,採取的治理措施有裁彎取直、修建水庫等.
(4)西北和青藏地區是我國主要的牧區,除畜牧業外,在西北地區河套平原、寧夏平原等地區發展了灌溉農業,在青藏地區的藏南谷地、湟水谷地,發展了 河谷農業.
(5)圖中山脈A和河流B組成的界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試舉二例說明其地理意義.
①1月份0℃等溫線經過的地方.
②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
故答案為:
(1)青藏;高寒;
(2)瓊州海峽;人口稠密區與稀疏區;
(3)荊;裁彎取直、修建水庫;
(4)灌溉;河谷;
(5)1月份0℃等溫線經過的地方;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

⑦ 讀「中國地理位置示意圖",回答1~2題.1.960萬平方千米是指我國的) a .陸地總面

中國幅員遼闊,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
故選:A.

⑧ 讀:中國四大地理區域示意圖回答!

(1)南方地區;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
(2)青藏地區;
(3)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4)秦嶺--淮河;
(5)乙,北方地區
(6)丙,西北地區;
(7)丁,青藏地區;

⑨ 讀「中國地理示意圖」,回答.(1)a山脈的名稱是______,是內蒙古高原和______平原的重要地理分界線.(

(1)抄a山脈的名稱是大興襲安嶺,是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重要地理分界線.
(2)昆侖山脈在圖中c河南側.
(3)c是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
(4)b山脈的名稱是秦嶺,它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既是我國1月份0℃等溫線,又是我國800mm年等降水量線.
(5)d河是我國第一大河--長江,其下游有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
(6)連接西寧和拉薩的鐵路線名稱是青藏線,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線.
故答案為:
(1)大興安嶺;東北;
(2)
(3)塔里木;
(4)秦嶺;0℃;800;
(5)滬寧杭;
(6)青藏.

⑩ 讀中國地理四大分區圖,回答下列問題.(1)①______地區,②______地區,③______地區,④______地區.

(1)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④北方地區、③南方地區、①西北地區和②青藏地區;
(2)①西北地區地處內陸,氣溫冷熱變化劇烈,年降水量表現出由東向西逐漸減少的態勢.新疆的東部和南部降水甚少,吐魯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遜年降水量僅5.9毫米,是全國降水最少的地方.新疆西北部因受西風氣流的影響,降水略多一些.由於海拔較高和雲量較少,本區成為太陽輻射高值區.本區河流稀少,且大多數是內流河.總的來說,乾旱是本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徵;
(3)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大的自然環境特點是高寒.本區的農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麥的一種)、豌豆、小麥、油菜等.由於太陽光照強,小麥等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比較高;
(4)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把我國大致劃分為東南與西北兩大半壁.也是我國西北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東南半壁受季風影響,雨熱同期.西北半壁地處內陸,除少部分山地有較多降水外,大多數地區嚴重缺水,或者水熱資源配合欠佳,是我國重要的牧業地區;
(5)秦嶺與淮河是③南方地區和④北方地區的地理界線.在它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
(6)④北方地區煤、鐵、油等礦產資源豐富,建立了東北重工業基地和京津唐工業基地.此外,太原、西安、蘭州等都是北方地區重要的工業中心.
故答案為:(1)西北;青藏;南方;北方;(2)乾旱;內流;(3)高寒;青稞;(4)400;(5)秦嶺;淮河;(6)D.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