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南方地區
Ⅰ 中國南方人文地理環境
南方地區以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其中熱帶季風氣候為全年高溫。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山地迎風坡降水較多。台灣火燒寮為全國「雨極」,年平均降水量6558毫米。東部沿海地區夏秋季節受台風影響大。冬季氣溫在0度以上。雷州半島,雲南和台灣南部以及海南在15度以上。雲南,廣東,海南,台灣受寒潮影響小。
南方地區地勢東西差異大,主要位於第二、三級階梯,東部平原、丘陵面積廣大,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平原,河汊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國最大的丘陵,大多有東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間分布;南嶺地區岩漿岩分布廣泛;西部以高原、盆地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又被稱為聚寶盆)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雲貴高原地表崎嶇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區,山間「壩子」是當地主要的耕作區;橫斷山脈和秦嶺山脈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Ⅱ 中國的南方地區
關於中國的南方地區有不同的認知概念,不同地區的人對於南方的認知是不同的,同時南方版的劃分權方法也有很多標准
1:按照教科書的分類法:在地理上中國以秦嶺淮河分南北,秦嶺淮河以南為南方
2:按照行政區域劃分:廣東、廣西、雲貴川、浙江、江西、兩湖、福建、江蘇、安徽、重慶、上海、海南、港澳台為南方,其餘為北方
3;不同地域的人對南方認知不同,廣東人認為廣東以北都是北方,只有自己是南方,東北人認為山海關以南都是南方,雲貴川人認為四川以北是北方,江南、湖南、江西人認為長江以南才是南方,當然這些觀點都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4:按氣候上劃分:兩廣、福建中南部、雲南、四川川西南等地為狹義的南方,秦淮以南為廣義的南方
請採納為答案。謝謝
Ⅲ 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地理知識點
中國區域地理
1、我國的北方大地常被稱為「黃土地」,主要有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兩大地形區,東北平原主要為黑土地。
2、北方地區的交通主要以鐵路為主。
3、東北平原土壤肥沃,是我國春小麥、玉米、大豆、高梁、甜菜的主要產區 。
4、北方地區為濕潤、半濕潤的溫帶季風氣候。
5、北方地區煤、石油、鐵資源豐富。山西是全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6、大慶、勝利、遼河、中原和華北等油田,是全國主要的石油工業中心。
7、北方地區的交通運輸,陸上以鐵路、公路為主。
8、被譽為「神州第一線」的是大秦線;被稱為「北大倉」的是東北平原。
9、北方居民的主食是麵食,以小米為主食的地區是黃土高原。
10、北方地區蘋果產量最大的地區是山東半島、遼東半島。
11、我國冬小麥、棉花、花生的主要產區是華北平原。
12、環渤海工業帶的國內生產總值約佔全國的1/4。
13、南方地區面積約佔全國25%;人口約佔全國的55%,少數民族有30多個,人口500多萬。
14、南方地區降水豐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屬於 濕潤的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
15、南方地區農作物可一年兩熟至三熟。水稻是本區主要的糧食作物。長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國重要的糧棉產區。
16、南方地區出產多種亞熱帶和熱帶水果,其中產量最大,分布最廣的是柑桔。
17、南方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南方水鄉,船舶是農村的重要運輸工具。
18、被稱為「紫色盆地」的是四川盆地。
19、南方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
20、南方地區有「三大火爐」之稱的城市是重慶、武漢、南京。
21、號稱「華南大動脈」的水系是珠江水系,素有「水鄉」之稱的地區是長江中下游平原。
22、西北地區大體上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面積佔全國30%,人口約佔全國4%。
23、西北區 要的自然特徵是乾旱,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西部新疆境內,山脈和盆地相間分布。西北地區的地面植被,由東向西,大體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4、「西氣東送」是將新疆塔北油氣田天然氣通過管道送到長江中下游地區。
25、河套平原、寧夏平原,自古以來被譽為「塞外江南」。甘肅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塊塊綠洲,是西北的糧棉瓜果之鄉。
26、西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煤、石油、稀土的儲量大,前景廣闊。
27、我國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瑪干沙漠,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28、稀土礦主要分布在白雲鄂博。
29、我國地勢最低窪的部分位於吐魯番盆地。
3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該區重要的農業區有西藏南部的雅魯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省東部的湟水谷地。
31、青藏高原既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又有可供開發利用的地熱資源。拉薩以北的羊八井有我國目前最大的地熱蒸氣田。
32、高原上第一條鐵路— 從西寧到格爾木的青藏鐵路(北段)通車,加速了青海省柴達木盆地的開發和建設。
33、有「日光城」之稱的城市是拉薩。
34、青藏地區的自然特徵是高寒。
35、我國正在建設的我國最大的水電站是羊卓雍湖。我國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達木盆地,被稱為「聚寶盆」的是盆地是柴達木盆地。
36、我國藏族的主要聚居區在青藏地區。
37、台灣省最長的河流是濁水溪,最大的湖泊是日月潭。 38、台灣自然資源豐富,被譽為「祖國的寶島」。
39、北回歸線穿過台灣中部,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
40、台灣是我國重要的林區,也是亞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園。樟樹最為著名,樟腦的產量居世界首位。
41、台灣已形成「進口— 加工— 出口」型的經濟。出口商品中以工業製成品為主。
42、台灣人口絕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平原。是我國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高山族。
43、台灣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台北是人口最多的城市,第二大城市是高雄,最大的港口是高雄。
44、台灣享有「祖國東南鹽倉」美稱的地方是台灣西海岸。
45、台灣產量居世界首位的農產品是樟腦。
46、大陸與台灣隔海相望的省份是福建。
47、香港位於廣東省珠江口東側,毗鄰廣東省深圳市。它是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的200多個島嶼組成。
48、香港人多地狹,工業多屬加工工業,以出口外銷為主,對外貿易是本區經濟的重要支柱。
49、香港的旅遊業很發達,被譽為「購物者的天堂」和「東方明珠」。
50、澳門位於珠江口西岸,毗鄰廣東省珠海市,東隔珠江口同香港相望。 51、澳門現在成為以賭場收入維持其經濟的旅遊城市。70年代後,加工工業興起,產品主要出口美國、香港和西歐。 52、我國北方「黃土地」的主要農作物是冬小麥、棉花、花生和穀子。
53、我國天然橡膠的生產基地是海南島、雷州半島、雲南南部。
54、我國四大區域中,降水量少,沙漠廣布的是西北地區。
55、我國最大的鉀肥廠分布在察爾汗鹽湖附近。
56、我國最大的島嶼是台灣島。
57、位於黃河下游的兩大油田是勝利油田和華北油田。
58、在香港和澳門的中國血統居民中,祖籍最多的是廣東。
Ⅳ 中國南方有哪些地區
中國的南方
根據不同的情景,關於中國的「南方」概念亦存在差異:
自然地理概念中的南方,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南,東臨東海,南臨南海,大陸海岸線長度約佔全國的2/3以上。包括江蘇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雲南大部、貴州、四川東部、重慶、陝西南部、廣西、廣東、香港、澳門、海南、台灣、甘肅最南端、河南最南端,面積約佔全國的25%,人口約佔全國的55%,其中漢族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多居住在西南和中南地區。
中國地理分區示意圖
中國地理分區示意圖
以秦嶺-淮河一線作為「南方」的北界是學術界普遍接受的觀點。1908年,原中國地學會首任會長張相文從自然地理分區等角度出發,在其所著的《新撰地文學》中首次提出「北嶺淮水」為我國的「南北分界線」。當時,與南嶺相對應的北嶺,即是秦嶺。當代學者多認為,「秦嶺—淮河」不單純是「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而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分界帶」(簡稱「中國南北分界帶」)。在中國,人文意義上的南方地區常指中國的南部沿海地區,如廣東、廣西、海南、福建中南部、海南、雲南最南部、香港、澳門、台灣和劃歸上述省區管轄的臨近海島。南方南麵包括遼闊的南海和南海諸島,與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等國相望。西南界線是中國與越南、寮國、緬甸等國家的界線。
具體大致包括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省、福建省、海南省四省三區,及國家劃歸上述省區管轄的臨近海島,如中沙群島、南沙群島、西沙群島(瓊)、東沙群島(粵)、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台)、白龍尾島(桂)等。這使福建省和台灣省成為華東地區、華南地區兩個概念的交迭區。雖然在某些時候,福建省、台灣省名義上被列入華東地區,但閩台兩省在文化上,風俗上,血緣和人員移動等方面,傾向於華南板塊。尤其是福建省閩中南地區的華僑文化,跟廣東省西江流域(廣肇)、東江流域(惠嘉)、東翼沿海(潮州)的華僑文化,有著共同的歷史淵源和表現特徵;國家一般將福建、廣東兩省共同視為重點僑鄉。區劃概念中的南方,大致包括西南、東南、中南與港澳台地區,即江蘇、安徽、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雲南、貴州、四川、重慶、廣西、廣東、海南、香港、澳門與台灣。
按南北方位二分法的中國南方:按南北二分法中國可以從大體上分為中國南方地區(含青藏地區)和中國北方地區(含西北地區)兩部分,一般以昆侖山-秦嶺-淮河為界。
參考鏈接:南方_網路
http://ke..com/subview/238338/8792416.htm
Ⅳ 中國南方地區有哪些省
包括江蘇省大部、安徽省大部、浙江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雲南省大部、貴州省、四川省東部、陝西省南部、廣西省、廣東省、海南省、台灣省、甘肅省東南部、河南省的信陽市、南陽市以及上海市、重慶市、香港、澳門。
自然區劃概念的「南方地區」,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當今中國四大地理區劃之一,主要是指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漢地九州地區,西面為青藏高原,東面和南面分別瀕臨黃海、東海和南海,大陸海岸線長度約佔全國的2/3以上。
(5)中國地理南方地區擴展閱讀
中國地理區劃:
1、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
2、華中地區: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3、華東地區:「華東六省一市」包括: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和上海市。
4、華南地區:華南三省(區)包括:廣東省,海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廣義上的華南地區還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灣、香港、澳門。
5、西南地區:中國西南地區包括中國西南部的廣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東南部,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大部。西南四省(區)一市包括: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和重慶市。
6、西北地區:中國西北地區是中國西北內陸的一個區域,地理上包括黃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內蒙古高原西部,柴達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廣大區域。通常簡稱「西北」。西北五省區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7、東北地區:黑龍江、吉林。
Ⅵ 中國南方有哪些省市
自然地理意義上的南方省份:江蘇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雲南大部、貴州、四川東部、重慶、陝西南部、廣西、廣東、香港、澳門、海南、台灣、甘肅最南端、河南最南端。
人文地理意義上的南方省份:廣東、廣西、海南、福建中南部、海南、雲南最南部、香港、澳門、台灣和劃歸上述省區管轄的臨近海島。
行政區劃概念中的南方省份:江蘇、安徽、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雲南、貴州、四川、重慶、廣西、廣東、海南、香港、澳門與台灣。
南方,指南面、南邊,即和北方相對應的地方,常特指位於一特定的或暗示的方位點以南的地區。在我國,「南方地區」一般指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廣大地區。
Ⅶ 讀中國地理區域圖回答:(1)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是______.北方和南方地區的農田類型為:______
(1)南方和北方地區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北方的耕地類型為旱地,南方為水田;(版2)各地權自然條件存在很大差異,特產也不一樣,現在,人們把人參、貂皮、鹿 茸角稱作東北三寶;成都平原由於所處的獨特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環境,被稱為「天府之國」;(3)青藏地區的氂牛,是藏民的主要運輸工具,被稱為「高原之舟」;(4)西北地區由於距海較遠,加上山脈對暖濕氣流的阻隔,降水較少,制約著本地農業的發展,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沿岸生長著許多耐旱的 胡楊林,西北地區有我國最大的省區-新疆,其地形特點是「三山夾兩盆」,哈密瓜、葡萄聞名全國. 故答案為: (1)秦嶺-淮河; 旱田; 水田; (2)人參; 貂皮; 成都平原; (3)氂牛; 高原之舟; 柴達木盆地; (4)水資源;「三山夾兩盆」;胡楊林; 哈密瓜、葡萄. |
Ⅷ 結合我們所學的中國地理有關知識以及平時中的生活習慣,試著找出我們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存在著哪些主要的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地理界線,在它的南北兩側,由於內氣候的差異,農業方面有很容大的不同,北方地區作物生長期較短,降水較少,以旱地為主,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主要的水果是蘋果,由於冬季有雪且河流封凍,溜冰、滑雪就成為人們主要的運動項目;南方地區作物生長期較長,降水豐富,以水田為主,糧食作物是水稻,水果以柑橘為主,河湖眾多,游泳、賽龍舟就成為人民喜愛的運動項目. 故答案為: 耕地類型:南方水田、北方旱地;糧食作物:南方水稻、北方小麥;油料作物:南方油菜、北方花生大豆;作物熟制:南方一年兩熟或三熟、北方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傳統民居:南方屋頂坡度大,牆體高、北方屋頂坡度小,牆體較厚;傳統交通工具:南方船舶為主、北方馬車為主. |
Ⅸ 中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地理特點的差異是
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全國可分為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青藏高寒區三個自然區。其中東部季風區由於南北緯度差別較大,以秦嶺——淮河為界,又分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因此全國可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部分。
北方地區
北方地區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大興安嶺、烏鞘嶺以東的地區,東臨渤海和黃海。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肅東南部,內蒙古、江蘇、安徽北部。面積約佔全國的20%,人口約佔全國的40%,其中漢族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有居住在東北的滿族、朝鮮族等
南方地區
南方地區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地區,西面為青藏高原,東與南面臨東海和南海,大陸海岸線長度約佔全國的2/3以上。本區的范圍包括長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區。面積約佔全國的25%,人口約佔全國的55%,漢族佔大多數。區內的少數民族有30多個,其人數5000多萬,主要分布在桂、雲、貴、川、湘、瓊等地,人數較多的為壯、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西北地區
西北地區深居內陸,位於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長城以北,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的西北部。這一地區國境線漫長,與俄羅斯、蒙古、哈薩克等國相鄰。本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30%,人口約佔全國的4%,是地廣人稀的地區。西北地區是中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之一,少數民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
青藏地區
青藏地區位於中國西南部,橫斷山脈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南,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面積約佔全國的25%,人口不足全國的1%。這里是中國藏族聚居的地區。西藏自治區同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相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