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地理試卷

中國地理試卷

發布時間: 2021-01-23 14:47:47

中國地理填圖集試卷答案

你的卷子在哪裡?

⑵ 中國地理試卷難嗎

不是很難···多看看圖,多練幾套題

⑶ 「中國文化地理」試題

1,舉幾個例子:
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部貫穿了多民族戰爭、沖突、交往、融合的大戲,飲食文化豐富多彩,比如:
漢代經營西域:
胡餅就是饢,與胡餅類似的漢族餅類食品有「燒餅」、 「爐餅」,「麻餅」等。漢代控制西域後,引進芝麻,胡桃,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也被稱為「胡餅」。
元末農民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劃,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起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
軍事調動:

豬肉燉粉條子,該菜是東北菜,發源於四川,在唐朝期間薛仁貴非常喜歡四川菜,薛仁貴奉命征討高句麗,他也把四川菜帶來東北,並根據當地的風格將其發展成了東北菜系。

茶的普及:
我國是茶的原產地,據國內外研究證明,我國種茶最早的地方是在巴蜀地區和今雲南省境內。早在秦代以前,巴人和蜀人即已種茶、飲茶。秦滅巴蜀,將巴蜀之茶傳入中原,陝洛之地才逐漸開始飲茶,故顧炎武說:「自秦人取蜀而後,始有茗飲之事。」至魏晉時期,長江流域已普遍種茶。而早在兩漢之時蜀人已將茶作為商品。唐開元以後因修禪而掀起的飲茶熱,將茶飲之風在全國推開。從而使茶成為「國飲」,並傳播於日本、朝鮮等國。之後又傳至世界各國,成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蜀茶西傳至青藏高原,使茶成為藏、羌等民族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並繁衍出我國各民族的豐富多彩的茶文化。

我國各民族對中華飲食文化的發展所起的偉大作用總是伴隨著國家統一興盛、民族間的友好交往而發展的。歷史上的漢唐盛世,由於各在區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頻繁的交流,也使各民族的飲食文化互相交流,互相促進,大大發展。漢武帝通西域,開西南夷,致使西北和西南少數民族的許多創造成果傳播於中原乃至全國。例如音樂、樂器、舞蹈、服飾、風物、宗教等等。其中在飲食方面亦吸收了不少。
《搜神記》說:「羌煮,貊炙,翟食也,自太祖(漢武帝)始,中國尚食之。貴人富室,必言其器;吉享嘉賓客,皆以為先。」可見漢時少數民族的飲食和食具、食法已成為中原地區的時髦飲食風尚。因張騫通西域而引入內地的食品,如胡餅、大蒜、葡萄、馬潼等都成為後來我為人民普遍喜愛的食品,大大豐富了我國飲食文化。
將小麥加工成麵食,是秦漢以後由西域民族傳入內地的。胡餅、搭納等食物在唐代的長安就很流行。契丹人統治西域時也把西瓜從中亞、新疆經甘肅河西走廊傳到內地。胡蘿卜、石榴、葡萄從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起就開始從西向東傳到中原,現在已成為內地的常用蔬菜、水果。

⑷ 高二中國地理測試題

先說你的選項哈,B為山東半島,處於溫帶,夏季高溫冬季寒冷,氣溫年較差大,季風版氣候,夏季多雨,冬權季乾燥,年降水量變率大,所以B項正確。而C為長江三角洲,亞熱帶,冬季溫和少雨,故C說法不正確。
下一題注意讀題:問的是四地發展農業著眼點,即為什麼發展對應的農業,也就是要回答發展此種農業的好處,這才是著眼點的意思,不是說應該發展什麼農業,你看看D項的回答少了點東西
希望能夠幫到你,雖然沒有分唉

⑸ 《中國地理》考試卷1

1.中國地理是一門集(自然 )科學與(人文/經濟)科學於一體的綜合性學科。
2.中國地理的研究對象包括(自然地理)環境、(人文地理)環境和(經濟地理)環境三部分。
3.長江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分別是(宜昌)、(湖口)。
4.人口過程包括(人口增長過程)、(人口結構變化)、(人口空間過程)三個過程。 還是填自然變動,遷移變動,社會變動好
5.旅遊業的基本特點包括(季節性)、(地區性)、(多樣性)、(大眾性)和(偏在性)。
6.太行山是(高原)地形與(平原)地形的分界線。
7.中國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第二大的沙漠地(巴丹吉林沙漠),最大的湖泊地(青海湖)。

1.中國地理的基本特徵是(對稱性)和(多樣性)。
2.中國地理的研究對象包括(自然地理)環境、(人文地理)環境和(經濟地理)環境三部分。
3.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分別是(內蒙古河口鎮)、(河南省舊孟津)。
4.人口年齡構成包括(衰退型、(穩定型)、(增長型)三個類型。
5.中國近海中,全部位於大陸架上的是(渤海)、(曾母暗沙);屬中國內海的是(渤海)、(瓊州海峽);水文特徵受大陸影響最大的是(黃海)。
6.大興安嶺是(高原)地形與(平原)地形的分界線。
7.中國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瑪干沙漠),第二大的盆地(吐魯番盆地),最大的淡水湖泊是(鄱陽湖)。

1.中國地理是一門集(自然)科學與(人文/經濟)科學;
2.中國地理位置四至點最東和最南點分別是(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匯合處)、(曾母暗沙);
3.中國近海海岸類型主要有(侵蝕海岸) 、(峽灣式海岸)、(三角洲型海岸);
4.地下水資源按埋藏分為(上層滯水)、(潛水)、(承壓水);
5.人口過程的結果是使人口數量發生(結構)和(空間)的變化;
6.中國最大的平原是(東北平原),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小的海域(渤海);
7.中國地理中的三條走廊分別是(河西走廊)、(海上走廊)、(遼西走廊);
8.土地資源包括(自然)和(社會)兩大屬性

1. 中國地理的研究對象包括自然地理環境、(人文地理環境)和(經濟地理環境)三個組成部分。
2.屬中國內海的海域分別是(渤海)和(瓊州海峽)。
3.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人口最多的省是(河南),直轄市(重慶)。
4.靈渠溝通(漓)江與(湘)江,又稱(興安運河或湘桂運河)。
5.中國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馬干沙漠) ,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就是貝加爾湖))、 最大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6.中國地理中的「三三」是指(三個氣候帶)、(三個溫度帶)和三個經濟帶。
7.中國地理位置中四至點的最西和最南點分別是(新疆帕米爾高原)、(曾母暗沙)。
8.人口年齡構成一般分為(衰退型)、(穩定型)和增長型三種。
9.黃河上、中、下游分界點分別是(內蒙古河口鎮)、(河南省舊孟津)。

1.地理學的基本特徵突出表現為(對稱性)、(多樣性)。
2.中國疆域最北、最南點所處的熱量帶分別是(北寒帶)、(熱帶)。
3.中國近海中,海水水文特徵受陸地影響最大的海區分別是(黃海) 、(台灣海峽)。 這個題目還是不會
4.人口過程包括(自然變動)、(遷移變動)和社會變動三種過程。
5.影響中國氣候形成夏季主要氣壓中心分別是(亞洲低壓)、(北太平洋高壓)。
6.長江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分別是(宜昌)、(湖口)。
7.土地資源具有(自然)和(社會)兩種屬性。
8.我國主要成煤時期包括(侏羅紀)、二疊紀、(白堊紀)和第三紀。
9.「靈渠」溝通的河流是(湘江)、(灕江)。
10.地下水資源按其埋藏條件分為(上層滯水) 、潛水和(承壓水)。

⑹ 初中中國地理試題

1、中國分為幾個省級行政區,都是什麼?
2、三級階梯
3、地形區
……

⑺ 中國地理期中試卷 地理考試卷 一、選擇題(30分) 1.下列商品糧基地中以產小麥為主的是 A、洞庭湖平原 B

1~來5DDCAC 6~10CABCD 10~15BCCBC 填空1,華北 燕 2,夏季我國南北自普遍高溫 亞熱帶季風 3.6 黃河 4,遼中南 滬寧杭 5,橘子 樟腦 6澳門特別行政區 廣西壯族 7,濁水溪 日月潭 8長江 東海 9,遼中南 珠三角 10,京津唐 秦山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