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山东省东平县地质灾害情况

山东省东平县地质灾害情况

发布时间: 2021-03-15 01:38:07

①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主要地质灾害

在上面论述地区稳定性时,已涉及地震的灾害。地震也是地质灾害的一个重要灾种。在有关水资源的讨论中,也已经分析了山东半岛的旱涝灾害问题。这节着重讨论山东半岛存在的其他主要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自然界不可避免的现象,人类的不当开发,或未能对其很好地进行防治,都会激发、加速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增大其危害性。自然界中的地质灾害,有缓变性地质灾害,如海水入侵、地面沉降、沉陷等,也有急变性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下面分别简略分析。

1.海水入侵灾害

在海岸带地区,经常会产生海水入侵使陆地地下水被海水浸染,增大含盐度,会失去作为饮用及工农业供水的价值。海水入侵也会破坏岩体的力学性质,增大产生滑坡等灾害现象的危险性。海水入侵还会增强对碳酸盐岩的岩溶作用,等等。

环渤海地区,海水入侵是广泛的现象(图18)。实际上,除少数为海水完全入侵地带外(图18中1区),多数是海水入侵与地下水相混合地区,形成咸水-微咸水的混合带,其影响宽度在1km至15km以上。

图18 环渤海地区海水入侵现状图(据孙晓明,2005)

莱州是重要的海水入侵地区,其地下水矿化度可由150g/L,经32km的渗流途径,与入侵地下海水不断汇合相混后,变成矿化度为2g/L的微咸水(图19)。大王—羊口地下水矿化度变化见图20。

图19 莱州湾南岸固堤—央子地下水矿化度变化剖面(据徐建国,2005)

图 20 大王—羊口地下水矿化度变化剖面( 据徐建国,2005)

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当时是局部地区发生海水入侵,后来由于 80 年代初潍坊、昌道、库克等地加强了地下水资源开采,另外河流中、上游修建水库,使地表水补给量减少,而诱发了海水大量入侵,使咸 ( 海水) 与淡 ( 地下水) 界面向陆地迁移,形成大宽度的海水 - 淡水混合带,原先淡地下水的矿化度一般在 500mg/L 以下,少数达 1000mg/L。

莱州湾地下水超采与海水入侵关系见表 29。

表 29 莱州市地下水超采量与海水入侵

( 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研究所)

莱州市1976年海水入侵面积为15.8km2;至1989年,海水入侵面积已占全市面积的11.12%,入侵速度由46m/a增至404.0m/a;至2001年,莱州市海水入侵已达260km2(李萍,2004);目前海水入侵面积为304km2。据1976~1989年的初步统计,莱州湾地区累计开采地下水38×108m3,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5m左右,地下水漏斗面积达2000km2,低于海平面的负值区有1600km2

龙口市海水入侵面积为78.4km2。烟台市从70年代起开采地下水,由于海水入侵,地下水氯离子含量由0.13g/L至1981年已变为1.7g/L,1989年,海水入侵线已达850m。

青岛地区海水入侵面积达95.6km2,也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1981~1988年,大沽河流域海水入侵峰面内移750m。1981年开始开采地下水资源,在李哥庄一带形成面积约100km2的地下水降低漏斗,中心最低水位-8.13m。1990年由于引贵济青工程输水,地下水开采减少,1994年丰水期漏斗平复。

青岛其他地区,如白沙河—城阳河下游、黄岛辛安等地,也有海水入侵,加上胶南市、胶州市和平度市,这几个地方海水入侵面积已达159km2

渤海的海水总矿化度为34.4g/L,黄海为33.33g/L,在大连地区海水与岩溶含水层中总矿化度为0.62g/L的淡水混合后,形成的地下咸水总矿化度为8.14g/L,是由76.78%的岩溶淡水和23.22%的海水相混形成的(卢耀如,1999),则: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式中:Vf、Vb、Vs———形成体积为Vb的咸水时,相应地下水和咸海水的体积为Vf和Vs(L);CClf、CClb、CCls———分别为地下淡水、混合后咸水和海水中Cl离子含量。

在山东半岛莱州湾地区,卤水矿化度达50~150g/L,这不是海水的自身总矿化度,实际上是经蒸发、浓缩的盐卤水,就是说海水入渗后,经过自然和人工蒸发浓缩,使地下水中矿化度达到50~220g/L,其中包括了古海水入侵后,经过地下蒸发不断聚集的卤水。从这个数值上看,莱州湾海水入侵是叠加了古海水入侵的影响。

莱州湾东南岸地区海水入侵面积于1979~1993年是急剧增加的,近几年面积扩大率稍有所下降(图21)。

图 21 莱州湾东南岸地区海水入侵面积变化( 据徐建国等,2005)

海水入侵,在世界滨海城市也多有发生,地下水中所含 Cl-离子含量可作为海水入侵强度的一个指标,前面已讨论了环渤海北岸大连地带海水入侵的强度,下面将国外一些地区海水入侵、造成 Cl-离子增多的情况列于表 30。

表 30 世界部分沿海国家 ( 地区) 海水 Cl-含量

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是严重的,其中也包括高浓度盐卤水入渗形成的地下水。

2. 地面沉降灾害

在莱州湾地带的东营市,由于开采油气资源及地下水资源,于 1985 年发现了地面沉降。地震部门曾用大面积精密水准测量复测了地壳形变规律,结果表明,丘陵区、莱州湾南岸及鲁北平原埕宁隆起的东部,几十年来处于抬升状态,最大抬升区在胶北断块隆起区,上升速率为 4 ~8mm/a,东营—垦利地面沉降量最大达 80mm,利津县以北地带,沉降速率为 4 ~8mm/a,寿光西部地区,沉降速率也是 4 ~8mm/a。2000 ~2003 年,对该地进行了复测,发现地面沉降量为248 ~397mm。2002 ~2003 年,东营地面沉降观测点有43个,沉降量在 10 ~30mm 以上。

地面沉降,必定会诱发或加剧海水入侵,莱州湾其他地区存在的地下水大降落漏斗,也存在着加剧海水入侵的问题。

3. 矿区地面塌陷

地面沉降,相对是个缓慢形变的过程,而地面塌陷,主要是由矿山开采引起的,有缓变发展的过程,也有突然发生的现象。山东半岛地区采煤、金、铁等矿产资源引起了较多的地面塌陷现象,特别是大面积煤田采用冒落式方法开采,引起地面塌陷、沉降现象更加严重。山东半岛城市群矿区地面沉降概况见表 31。

表 31 山东半岛城市群矿区地面沉降概况

(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目前已闭矿的矿山,有的进行了复垦。矿山开采过程中,尾矿、排土厂等对环境影响较大,尚需治理。总的看来,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煤矿、金矿及铁矿的矿山环境问题,相对影响的地域比环渤海北翼这一带要小些,但也是今后需予以关注的地质灾害现象。

对山东半岛地区开采地下水诱发地质灾害、影响地质环境的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见图 22。

4. 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是常见的地质灾害,山东半岛地区也常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是突发性的,易造成突发性灾害,但是,多有相应的早期形变迹象,如后沿岩土体开裂,滑坡前沿的挤压、隆起,或有少量塌方、崩落等前兆现象。

图 22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下水诱发灾害对环境质量影响评价( 山东国土资源厅供图)

1648年,郯城-莒县地震,诱发了体积为480×104m3的滑坡;近期有济南长清马山滑坡、崩塌群,长600m,宽500m,平均厚15m,体积近300×104m3,都是规模较大的滑坡。济南历城区西营镇十崖村,于2000年8月暴雨后山体坡面出现35处滑塌点,形成泥石流,毁农田4hm2,牲畜死亡50头,冲垮桥梁7座、树木3000多棵。1998年,淄博山区也发生了泥石流,20多公顷耕地被毁,270hm2农作物被毁,并毁坏光缆、供电线路。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情况见表32。山东半岛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规模比中国西部地区小得多,最主要的是减轻及避免这类灾害,需要及早监测发现,以便提供适时的依据,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治。最主要的一点是,工程建设中,特别注意不要随意开挖施工,避免天然状态下稳定的岩体坡角被破坏而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表 32 山东半岛城市群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概况

(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5. 岩溶塌陷灾害

在碳酸盐岩分布区,长期超量开采岩溶地下水,会使岩溶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并导致岩溶水与上覆第四系孔隙水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并对岩土体稳定性产生影响,从而诱发岩溶塌陷的发生。目前,鲁中南地区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泰安、枣庄、莱芜等地,危害性非常突出。

(1)泰安市岩溶地面塌陷

主要发生于泰安旧县、铁路三角区及东郊訾灌庄一带。1970~1994年,在25km2范围内,共发生塌陷152处。塌陷直径一般1~6m,最大16m,深度在铁路三角区为4~8m,訾灌庄一带为2~5m。旧县地面塌陷造成9个村庄房屋开裂倒塌。20世纪90年代初期,京沪铁路行经本段列车车速限在5km/h。后来,经过勘测处理,如采用旋喷桩、灌浆、连锁铁轨及控制地下水开采等途径,使这一带岩溶塌陷的灾害得到控制。

(2)枣庄市岩溶地面塌陷

主要发生在十泉水源地、丁庄—东王庄水源地及薛城区大吕巷等地,1980~1996年累计产生塌陷200处,目前塌陷分布面积达25km2。塌陷多为点状椭圆形,直径3~10m,东王庄西桥附近一处最大塌陷坑,长80m,宽60m,深1.5m。

塌陷的发生使部分村民住房的地面、墙壁开裂,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一定威胁。同时,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又导致顺河道排放的污水渗入地下,使岩溶水遭受污染。

(3)莱芜市岩溶塌陷

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阵公清—西泉河一带铁矿区,由于铁矿生产和当地工农业生产长期大量采排岩溶地下水而引起。1973~1997年间,共发生岩溶塌陷139处,塌坑最大直径35m,最大深度13m,累计塌陷面积6435.0m2

在这个岩溶塌陷区范围内,共有13个村庄的民房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199户的1001间房屋破坏严重,裂缝宽度超过4cm,被迫搬迁。

此外,在临沂市区、沂源县、平阴县、蒙县及蒙阴县等地,亦有一定规模的岩溶塌陷发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② 山东省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资质单位有哪些

这个资质属于国土局批,建议去国土局网站查询。

迪博资质网 解答

③ 山东省矿山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现状、趋势分析及其防治

寿冀平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济南,250014)

摘要本文通过对山东省矿山开采引发的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的现状分析,结合矿产开发规划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减轻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面塌陷现状趋势分析防治措施

前言

山东省是我国矿业大省、经济大省,全省累计发现各类矿产150种,其中能源矿产11种、金属矿产45种、非金属矿产90种、水气矿产4种。山东省采矿历史悠久,矿业在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目前全省95%的一次性能源和80%的原材料依靠开发矿产资源提供,矿山企业达9482个。随着矿业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的增大,矿山地面塌(沉)陷问题越发突出,成为主要的矿山地质灾害类型。

1矿山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山东省矿山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按其成因和塌(沉)陷特征分为采空地面塌(沉)陷和岩溶地面塌陷。

1.1采空塌(沉)陷

采空塌(沉)陷是山东最主要的矿山地质灾害,涉及煤矿、金矿、铁矿、石膏、滑石等所有地下开采矿山,伴随采空塌(沉)陷出现的往往还有地裂缝、山体开裂等。采空塌(沉)陷主要分布于煤矿采空区,其次是金、铁矿及石膏、滑石矿等采空区,但从突发性和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上来讲,又以金、铁、石膏、滑石矿更为严重。全省17个地市有10个地市存在规模不同的采空塌(沉)陷,主要分布于煤炭资源开采强烈的地区。塌(沉)陷面积规模较大的依次为泰安(主要分布于煤炭资源丰富的新泰、宁阳、肥城三地)、济宁(主要分布于兖州及济宁煤田)、枣庄(主要分布于滕州及陶枣煤田、峄城及底阁石膏矿区)、莱芜(四大国有煤矿区、张家洼及小官庄铁矿区、莱芜铁矿马庄矿区)、烟台(主要分布于金矿资源开采强烈的招远、莱州、牟平及龙口煤矿区)。

1.2岩溶地面塌陷

矿山岩溶地面塌陷是开发排水(包括矿坑突水)为主导因素引发的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具备岩溶塌陷条件的莱芜铁矿谷家台及叶庄矿区、蒙阴洪沟煤矿区、沂南铜井金矿区等,其中以莱芜铁矿岩溶塌陷最为发育。

2矿山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发育现状

2.1采空地面塌(沉)陷

采空塌(沉)陷是由于矿层(体)采出后,采空区上方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离层乃至冒落而形成。其发生发展过程和地表变形程度,主要取决于矿层条件、顶板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和采高、开采条件等。据2002年调查资料可知,我省各类矿山采空塌(沉)陷面积为403.01km2,其中煤矿采空塌(沉)陷最大,占采空塌(沉)陷面积的97%。各主要矿种的采空塌(沉)陷现状分述如下:

2.1.1煤矿采空塌(沉)陷

山东省采煤历史悠久,开采方式从以往的小规模开采转入现在的机械化深部大规模开采,随着采空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各采煤区相应地发生了一系列规模不等、形状各异的采空地面塌(沉)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省因采煤造成的采空塌(沉)陷已达800余处,累计塌(沉)陷面积392.625km2,其中绝产面积大于50km2,平均采万吨煤地面塌(沉)陷率为0.0037km2。山东省煤矿区采空塌(沉)陷基本情况见表1。

表1山东省煤矿区采空地面塌(沉)陷情况统计表

塌(沉)陷的平面形态多为圆形、椭圆形的塌(沉)陷盆地,盆地中心下沉深度各地不一,最大下沉深度12.50m(肥城王瓜店),最小下沉深度0.10m(枣庄黄庄煤矿)。其中塌(沉)陷区最大下沉深度小于1.50m,地表形态相对变化较轻的塌(沉)陷区面积累计124.6km2,占全省总塌(沉)陷面积的31.74%;塌(沉)陷区下沉深度大于1.50m,地表形态相对变化较大的塌(沉)陷区分布面积累计达268.03km2,占全省塌(沉)陷区总面积的68.26%。此类塌(沉)陷分布区,地表地形起伏较大,在第四系沉积厚度较大或地下水位埋深较浅的地段,常形成季节性乃至常年性积水洼地,导致土地复垦困难或不能复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部分老塌(沉)陷区的常年积水面积已达48.2km2以上,造成了耕地的大面积绝产和荒废。

由于各地区成煤条件(厚度、埋深、顶底板岩性等)的差异,以及各采煤区开采方式的不同,使得各采区采空塌(沉)陷的发育规模差异较大。省内济宁、枣庄、泰安、龙口、临沂、淄博和坊子七大采煤区,除淄博采煤区的采空塌(沉)陷的发育规模较小外,其他地区的采空塌(沉)陷均较严重。尤其以泰安、济宁、枣庄三地市所辖煤田区的采空塌(沉)陷最为严重,累计塌(沉)陷面积达312.81km2,占全省采空塌(沉)陷总面积的79.67%。不但塌(沉)陷分布面积大,下沉深度深,而且积水面积广,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也极大。

2.1.2铁矿采空塌(沉)陷

省内铁矿采空塌(沉)陷相对较轻,尽管目前济南、莱芜、淄博等铁矿主要产地的矿山开采已具规模,但由于矿石采出后对采空区大都进行了尾矿充填。因此,铁矿采空塌(沉)陷的发生得到了有效控制。据调查,至2002年底,全省仅发生3处采空塌(沉)陷,淄博1处、莱芜2处,累计塌(沉)陷面积2.673km2

2.1.3金矿采空塌(沉)陷

金矿采空塌(沉)陷主要分布于胶东金矿区的招远、莱州、牟平、威海等地,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金矿开采区发生采空塌(沉)陷160多处,累计塌(沉)陷面积约0.851km2。塌(沉)陷的形态多为条形,走向与矿脉走向一致。塌坑两侧边坡陡立,地表岩体内沿矿脉走向的张性裂隙发育,裂隙宽度可达20cm。受矿脉地质特征和开采规模的控制,塌坑的发育规模(长、宽、深等)差异悬殊。塌坑长度一般10余m到数10m不等,最长达800m。

2.1.4石膏、滑石等其他矿产采空塌陷

(1)山东省石膏矿储量十分丰富,石膏生产量逐年上升,因此矿区采空塌(沉)陷也越发突出。目前采空塌(沉)陷主要分布于临沂市平邑县、苍山县石膏矿区和枣庄底阁石膏矿区,累计塌(沉)陷面积1.774km2

(2)滑石矿采空塌陷区主要分布于栖霞、莱州等地,现已发生采空塌(沉)陷3处。最大的一处发生在莱州市滑石矿采空区,塌陷形态为椭圆形盆地状,面积约0.45km2,塌(沉)陷中心下沉深度3m左右,该塌陷的发生对位于其西部的莱州市滑石矿构成了很大威胁,目前厂院围墙已有多处倾斜开裂,墙体裂缝最宽达10cm。

(3)此外,临沂、潍坊等地在开采重晶石矿的过程中,也先后发生较大规模的采空塌(沉)陷,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

2.2岩溶地面塌陷

矿山岩溶地面塌陷是因开采矿产资源疏排地下水(包括矿坑突水)而导致的岩溶塌陷。目前,全省岩溶塌陷面积约30.6544ha。相对于采空塌(沉)陷,岩溶塌陷面积较小,目前只局限于莱芜铁矿区、蒙阴洪沟煤矿区、沂南金矿区三个矿区。

3矿山地面塌(沉)陷趋势分析

3.1煤矿采空塌(沉)陷

现阶段煤矿开采主要在鲁西地区的淄博煤田、肥城煤田、新汶煤田、兖州煤田、滕州煤田、陶枣煤田、临沂煤田和鲁东地区的黄县煤田。就目前采空塌(沉)陷情况分析,山东煤矿采空塌(沉)陷基本分两种情况:①淄博、陶枣、临沂等煤田,多处于低山丘陵区,煤层薄,上覆第四系厚度均小于100m,开采深度多在-500m以下,煤层采出顶板冒落后,很快自动叉实,地表只出现小规模地面变形、斑纹或裂缝,对地表或农业耕作不产生重大损害;②兖州、滕州、肥城、黄县等煤田,多处于山前冲洪积平原或盆地中,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大,开采煤层厚度大,多8~12m,煤层产状平缓,采出后,顶板煤层失去支撑,形成破碎冒落、弯曲下沉,随着采空面积的逐渐扩大,在地面出现缓慢、连续的盆状塌(沉)陷坑,严重破坏了地质地貌景观,对农田、村庄等破坏严重,给矿山建设和矿区农业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也为矿山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由此可见,后者采空塌(沉)陷规模及危害要大于前者。

根据煤矿开发规划,近期煤炭生产的重点地区是济宁、兖州、滕州、新汶(含莱芜)、肥城等深部煤田。煤矿采空塌(沉)陷也主要发生在济宁、兖州、滕州煤田,其次是肥城、龙口、新汶煤田。淄博煤田面临闭坑期,采煤塌(沉)陷影响很小。也就是说,除了淄博煤田外,其他各煤田采空塌(沉)陷仍将继续发展,尤其是济宁、兖州、滕州三大煤田,开发潜力大,采煤塌(沉)陷又属于第(2)种情况,故其采空塌(沉)陷规模和危害程度显得尤为突出。

据省煤炭工业局资料,近期我省煤矿采空塌(沉)陷面积年均增长20.4km2,按此推算(以2002年采空塌(沉)陷面积392.625km2为基础),到2005年和2010年我省由于采煤将增加塌(沉)陷面积分别为102km2和204km2

未来煤炭资源开发远景区在鲁西南及黄河北煤田,此处煤田正处于黄河冲积平原区。尽管煤层埋深大,但由于具有上覆第四系厚度大、煤层厚度大、煤层产状平缓与济兖煤田类似的自然地质条件,推测未来开发会产生严重的塌(沉)陷危害。采用采煤塌(沉)陷系数法,结合2010年规划采煤量9000万t,预测采空塌(沉)陷面积为21.6km2

3.2铁矿采空塌陷

省内铁矿采空塌陷相对较轻,目前主要发生在淄博黑旺铁矿朱崖矿区庙子采空区、鲁中矿业公司(莱芜)张家洼小官庄矿山区及莱芜铁矿马庄矿区三处。据2002年调查资料,庙子采空区由于当地乡镇和个体采矿影响,范围有所扩大,对正处于采空区上方的庙子村而言,仍存在潜在的采空塌陷危害;张家洼、小官庄、马庄矿区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以及各矿区采用了科学合理的采矿方法(砂土、尾矿充填法),并作为莱芜市重点恢复治理区,区内采空塌陷面积将逐年减少。

3.3金矿采空塌陷

据金矿开发规划,2003年至2010年,采空塌陷将随着采空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加剧。由于三山岛、新城、金城等金矿已经转入海下或深部开采,故其采空塌陷发生规模不会增幅太大;而牟平、乳山、龙口,尤其是招远金矿,由于资源相对丰富,加上国有矿山和集体、个体矿山的联合无序开采,采空塌陷面积将不断增大,采空塌陷危害将越发突出。

3.4石膏、滑石矿采空塌陷

山东省石膏矿产资源集中分布于鲁中地区,尤以泰安、枣庄、临沂三区资源丰富;滑石矿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鲁东北部地区。目前石膏、滑石开发强度较高,产品已供大于求,采空塌陷时常发生,给矿区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随着开采强度的加大,其采空塌陷也会越发突出。

3.5矿山排水岩溶塌陷

矿山开发排水(包括矿坑突水)为主导因素而引发的岩溶塌陷,主要发生于莱芜铁矿区第三系缺失的“天窗”内及断裂带附近。据监测资料,该区岩溶塌陷近年来发展迅速,1997年塌陷面积6320m2,2000年达到8450m2,2002年达9912.17m2,塌陷面积年均增长700多平方米,累计塌陷坑228个,塌陷密度最大达252.5处/km2。随着矿山开采强度的增大及部分矿山恢复(如顾家台矿区等)建设,区内岩溶塌陷面积将不断增大。

4矿山地面塌(沉)陷防治措施

矿山地面塌(沉)陷是由人类开采矿产资源诱发引起的,因此,防治应首先考虑人类活动因素,目的是既要预防和减轻灾害带来的破坏和损失,又能保障矿产资源有序开发。根据前人生产实践经验,提出防治建议。

4.1探索科学的采矿方式

4.1.1充填法采矿

预防采空塌(沉)陷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充填法采矿。这里推荐中国矿业大学研制的高水速凝充填材料,该充填材料具有充填速度快、强度高且较稳定等特征,充填液只需20分钟便连砂带水一起固化成高结晶水冲填体,其强度一天可达3兆帕,三天可达4~5兆帕,最终可达5兆帕以上。该充填材料不需脱、排水且有一定膨胀性,充盈系数优于混凝土,在招远金矿进行充填试验,效果良好。

充填法采矿防止采空塌(沉)陷,在目前开采的铁、金矿山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为这类矿山矿体多呈脉状或条带状发育,相应采空区也呈条带状,便于充填,所需充填材料也相对少,经济上不需投入太大而且效果明显。充填法开采铁、金矿目前在全省已进行了全面推广和应用,其中莱芜铁矿区及招远金矿区基本上都采出了此种采矿方式。而煤矿等沉积型矿产开采由于采空区范围广,如果实行充填,花费巨大且效果不明显,从煤矿开采经济效益上分析也不合算,因此,目前煤矿开采以顶板陷落法为主。

4.1.2煤炭地下气化工程研究

煤炭地下气化(UCG)工程是指煤层在地下直接燃烧变成可燃气态燃料的过程,是一种化学采煤方法,属洁净煤新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气化炉所产煤气目前除用于矿区居民生活用气和小型工业锅炉燃气外,主要用于燃气发电机组发电,另外,还可以用于煤气化工,生产甲醇、二甲醚等化工产品。此技术方法的应用可有效减轻煤炭生产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压力,改善矿区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是今后煤炭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值得很好的研究发展推广。

目前,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公司鄂庄煤矿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实验,并于2002年投入生产,综合效益良好。莱芜鄂庄煤矿煤炭地下气化站工程是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十五”期间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重点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稳定控制技术的研究,目前已被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实验研究基地。

4.2科学采煤方式研究

4.2.1“自下往上”异向开采

煤矿开采一般是从上层煤起自上往下采,这样对煤矿建设来说,具有见效及投资回收快等优势,但对于采空塌(沉)陷来说,是愈采愈烈,许多塌(沉)陷区是反复塌了再塌,同时浅部采空塌(沉)陷也构成对深部采矿的威胁,比如,在汛期,大气降水直接通过塌(沉)陷坑进入巷道,增加矿坑排水量乃至造成淹井事故的发生等等。

湘潭矿业学院与煤炭部门立项研究煤矿开采方式,提出具有多层煤的煤田,采用自深部→浅部开采的方式,可有效地减轻采空塌(沉)陷危害。目前,这一研究已经通过国家正式鉴定,如果这种开采方式可行的话,我们认为,对鲁西南及黄河北远景煤田区,在未来开采时应该参考、借鉴。

4.2.2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采煤技术水平

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井下采煤矸石不出井,用来充填井下采空区,既可以减轻采空塌(沉)陷,又可避免排矸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真可谓一举两得。而省内煤矿的采煤方式与我国大多数煤矿一样,使得利用煤矸石充填井下采空区变得复杂化且费用较高,这在新汶矿务局张庄煤矿及国内其他煤矿都已得到证明。也就是,目前技术水平条件下,欲使矸石不排向地表直接充填采空区是不现实的,因此,需加强科学研究,努力改进采煤技术,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目前,煤矿开采为减轻采空塌(沉)陷危害,根据各矿实际条件,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有:①同一煤层多工作面协调开采,减少地表不均匀下沉,减少倾斜和水平变形对民房的影响;②分煤层交错布置工作面,可减少不均匀下沉和静态变形值,使部分变形得以抵消。不同煤层开采边界交错布置。错距控制在40~80m;③积极推广沿空送巷、沿空留巷等采煤新工艺、新方法,实行无煤柱开采,以使地表均匀下沉;④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如华丰矿通过注浆减沉,取得较好的效果;汶南矿在采13层、15层煤时,采用矸石充填老空,既减少了矿井排矸量,又减缓了顶板下沉,减轻了采动对地表的影响。

4.3帷幕注浆堵水法

采用大型帷幕注浆工程既可以治理水害保护地下水资源,又可以减轻岩溶塌陷,已成为除疏干法以外,可供选择的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理矿区灾害的方法。该方法在济南张马屯铁矿、肥城矿务局陶阳煤矿等矿区得到了成功应用。

4.4矿山矿坑水预先疏干排供结合

据本次调查不完全统计,仅鲁中地区,国有煤矿和铁矿矿坑排水量就达4亿m3/a,这个水量是非常惊人的。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还产生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采用该法将水资源提前利用,同时降低了产生岩溶塌陷的水动力条件。

4.5合理有序开采及灾害治理恢复

采矿前,在压矿地区实行一次性征地,减少采空塌(沉)陷损失。为减轻采空塌(沉)陷危害,除了进行村庄搬迁、重点交通和水利设施布置禁采区或留设防护煤柱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重点建筑物不受损害外,更重要的是对于塌(沉)陷地区进行治理和复垦利用。根据实际情况,塌(沉)陷区内大部分土地可以复垦还田,少部分地区塌(沉)陷程度严重,常年积水或地形起伏过大,不能复垦,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业,也可修建公园,既美化环境又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5结语

本文以全省矿山地质灾害调查报告为基础,通过对灾害现状分析,结合矿山开采规划对灾害趋势进行了分析,对前人在矿山灾害防治的生产实践经验进行了梳理总结,希望能对矿山地面塌(沉)陷的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

④ 山东地质灾害预警扩至潍坊,临朐未来几天都是雨雨雨

15日16时,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与山东省气象局继续联合发布黄色预警。根据未来24小时降雨预报及前期实际降雨量分析,济宁东部、枣庄大部、淄博南部、临沂大部、潍坊南部、日照、青岛大部、烟台、威海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黄色预警),请当地政府及相关单位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下雨天,天气凉爽了许多

但是,小伙伴们出门一定要带好雨具哦

要不然就要这样挨淋了

↓↓↓

⑤ 年月全国地质灾害灾情及月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国土资源部通报 2011 年第 66 期

一、地质灾害灾情

(一)2011 年 1 ~10月灾害灾情

2011 年 1 ~ 10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 15514 起,其中滑坡 11430 起、崩塌 2267起、泥石流1374 起、地面塌陷300 起、地裂缝84 起、地面沉降29 起; 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 114 起,236 人死亡、32 人失踪、129 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 39.6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减少(表 1)。

1 ~ 10月全国共成功避让地质灾害 393 起,避免人员伤亡 34141 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 7.09 亿元。

表 1 2011 年 1 ~10月与去年同期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对比表

(二)10月灾情

10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 492 起,其中滑坡 316 起、崩塌 134 起、泥石流 20起、地面塌陷 15 起、地裂缝 4 起、地面沉降 3 起; 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 5 起,13 人死亡、11 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 0.7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减少 (表 2)。

10月全国成功避让地质灾害 21 起,避免人员伤亡 2371 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7994.6 万元。

表 2 2011 年 10月与去年同期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对比表

10月地质灾害分布在 18 个省 (区、市)。按发生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广西、四川、福建、云南等 (表 3); 按造成的人员死亡人数由多到少失踪依次是山东、贵州、广西、陕西等 (表 4); 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依次是四川、福建和云南等(表 5)。

表 3 2011 年 10月各省地质灾害发生数量统计表 单位: 起

表 4 2011 年 10月地质灾害造成死亡失踪人数统计表 单位: 人

表 5 2011 年 10月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统计表 单位: 万元

二、10月地质灾害特点

(一)与多年同期相比灾害发生数量较多,死亡失踪人数最少

与 2005 年以来多年同期相比,今年 10月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次高,仅低于 2010年; 因灾造成人员死亡失踪人数最少; 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次高,仅低于 2010年。原因是受台风 “纳沙”带来的强降雨影响,10月初在广西南宁市、钦州市等地区引发 129 起滑坡、崩塌灾害。

(二)西部地区受灾最严重,其他地区相对较轻

人员伤亡一半分布在西部地区,因灾共造成7 人死亡失踪,占总数的53.85%;四川、云南、西藏、广西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共造成 0.44 亿元的财产损失,占总数的 62.78%。

(三)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灾害级别以小型为主

10月份,全国共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470 起,占总数的 95.53% 。灾害级别以小型为主,共 477 起,占总数的 96.95%。

(四)以自然因素引发为主

全国 492 起地质灾害中,自然因素引发的有 386 起,占总数的 78.46%; 人为因素引发的有 106 起,占总数的 21.54%。自然因素主要为降雨、重力作用等; 人为因素主要为采矿、人工切坡、开采地下水和爆破等。

三、重大灾害实例

9月25日,山东省烟台莱州市夏丘镇京长采石矿因降雨和采矿发生崩塌,灾害规模达 1000 立方米,造成 6 人死亡。

四、11月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地质灾害多年发生规律,11月份是地质灾害的低发期,但仍需防范秋季异常强降雨和人类活动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总体预测 11月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危害程度可能较 10月份轻,灾害可能主要发生在西南、东南和西北的局部山区。

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⑥ 移民避险工程要在原址上新建楼房,如何移民避险

农村低保补贴建房后,可以买卖或交易,但交易后无房户再建住房时,不版能再享受相关补贴。权由于各地政策的不同,具体以当地政策性规定为准。
四种情况在农村建房可以享受补贴:
1、困难户:如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失独家庭、残疾困难家庭和伤残军人家庭等对象建房,一般由民政部门给与补贴。
2、新农村建设:一些地方实行新农村建设,对按规划要求建房、改建、外观改造的给予补贴,一般由当地负责。
3、迁村腾地和移民避险解困安置建房:有些地方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迁村腾地、移民避险解困安置,重新建房的,由国土资源部门给予一定补贴。
4、危房改造补贴:财政部要求,各省(区、市)要依据农村危房改造方式、建设标准、成本需求和补助对象自筹资金能力等不同情况,合理确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分类补助标准,切实减轻困难农户危房改造负担。

⑦ “1·” 山东省沂南县纸坊村地面塌陷灾害

1 引言

2014年1月23日,沂南县孙祖镇纸坊村发生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形成地面塌陷坑,坑内充水,民宅陆续出现墙体裂缝。为保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临沂市国土资源局成立了应急调查专家组,启动三级应急响应,采取了一系列应急处置措施,由于应急反应迅速,应急措施到位,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2 地质灾害灾情概况

2.1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位于沂南县孙祖镇纸坊村,该处主要为山前冲积及河流冲积平原区,大部分被第四系所覆盖,局部出露寒武系李官组、馒头组及朱砂洞组地层。根据物探分析,灾害点附近有一东西向阻水断裂通过。

由于受地形、构造的控制,本区主要含水层为下伏岩溶发育区裂隙岩溶水,含水层富水性较丰富,与上覆第四系水、地表水水力联系密切,地下水径流较快。

2.2 地质灾害特征

2014年1月23日15点,距沂南县孙祖镇纸坊村民宅区100m处出现小型地面塌陷,塌陷坑直径3m,深2.5m(照片1)。2014年2月3日3点左右,该村出现新的地面塌陷坑,上口直径1.5m,下口直径5m,高4.7m(照片2);2014年2月7日1点左右,该坑持续塌陷,形成直径为8m,表面深度为3.5m的大坑(照片3)。

照片1 2014年1月23日形成的地面塌陷坑

照片2 2014年2月3日形成的地面塌陷坑

照片3 2014年2月7日地面塌陷坑塌陷范围扩大

2.3 灾情险情

2014年1月,沂南县孙祖镇纸坊村民宅陆续出现墙体裂缝。本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涉及住宅4户,人口11人。分别位于原塌陷坑西北20m处1户、西南120m处3户,受损最严重的住宅墙体裂缝长约3m,最宽达1cm(照片4)。

照片4 民宅出现墙体裂缝

3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趋势预测

3.1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根据调查走访,纸坊村附近六处石英砂加工厂有六眼深井,井深约为200m,主要取水层位为岩溶裂隙水,单井涌水量大于1000m3/d。由于周边工厂大量开采地下水,已造成该村地下水位下降约30m。该地区下伏基岩为张夏组青灰色厚层鲕状灰岩,厚层灰岩夹薄层泥质条带灰岩,为可溶性岩石。

通过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分析,认为引起地面塌陷、房屋变形及开裂的主要成因有:

(1)调查区基本被第四系覆盖厚度为4~24.6m,下伏基岩为朱砂洞组上灰岩段,基岩为可溶性岩石。该区浅部岩溶发育强烈,可溶岩顶板起伏较大,并有洞口和裂口,洞穴无充填物或充填物少,且充填物多为砂、碎石、粉质黏土。

(2)调查区位于孙祖河两侧范围内,第四系主要为沂河组砂砾岩及临沂组松散细砂,易随地下水流失,调查区内取水较为混浊,初步判断为溶洞填充物。

(3)该区水位波动为3.14~21.68m,波动范围主要位于第四系与基岩接触地带,地下水与地表水补给情况符合岩溶塌陷特征。

3.2 地质灾害趋势判断

从岩溶塌陷发育程度来看,该区仍有再次发生地质灾害的趋势,特别是周边的石英砂加工厂继续过量地开采地下水会加剧岩溶塌陷、房屋开裂等灾害的发生。

4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

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发生后,孙祖镇政府与村委迅速组织村民撤离危险区域,妥善安置了房屋严重受损的村民。临沂市国土资源局成立了应急调查专家组,启动了三级应急响应。临沂市积极开展抢险救灾,采取多项应急处置措施,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孙祖镇政府与村委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牌和防护栏,组织开展了地质灾害调查评估,确定了岩溶塌陷成因、影响区域,预测了发展趋势。

二是沂南县政府组织孙祖镇政府、经信局、安监局、水利局暂时封闭周边石英砂加工厂地下水开采井,停止地下水开采活动,减少可能的扰动。

三是安排专人进行监测预警,每天向相关单位汇报,并设置了地下水监测点,对本区内的地下水水位波动进行长期监测工作。

四是沂南县国土资源局对当地居民进行了预防地质灾害的宣传教育,向相关住户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及《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提高了防范意识。

5 经验与启示

(1)领导重视。临沂市国土资源局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纳入全局工作重点。在地面塌陷发生后,迅速响应,成立了专家调查组,查明了塌陷区范围、预测了发展趋势、提出了合理的防治建议。当地政府领导也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措施,降低了群众的损失,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群众的利益。

(2)积极开展隐患点排查、巡查,建立健全隐患点排查台账。该灾害点在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范围内,设有专门的群测群防员,在灾害发生后,群防员及时地将信息报告给县国土资源局。

(3)宣传到位。对确认的地灾威胁户及时发放房屋搬迁通知、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单和防灾避险明白卡,增强了群众的防范意识。

⑧ 山东省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与生态省建设

石宝玉1 邢立亭2 程秀明1 张伟1 于世林1

(1.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济南250014;2.济南大学,济南250002)

作者简介:石宝玉,1982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工系。主持完成了山东省环境水文地质编图、山东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等多项水工环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摘要:建设生态省是山东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战略举措。 本文根据山东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从环境地质学入手,探讨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及其与生态省建设的关系。从宏观上提出地质环境整治与恢复的措施、建议,对生态省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环境地质;生态省;地质环境整治与恢复;山东

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物产丰富,是我国的资源大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在追求资源潜在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所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直接制约着山东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开展生态省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的重大战略举措。“生态省”要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实现协调发展,要求我们用科学的发展观,使各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地质环境管理与保护是生态省建设的重要环节。

山东省地质环境脆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破坏越来越严重,导致地质环境质量和容量降低,直接威胁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地质背景及地质环境问题发育规律

山东省中部山地地势突起,东部缓丘起伏,北部、西部地势平坦,构成了以低山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环列交错的地势。山东在地貌可分为鲁东丘陵、鲁中南低山丘陵和鲁西北平原。从地层发育看,以沂沭断裂、齐河-广饶断裂及聊城-兰考断裂为界分为鲁东、鲁中南、鲁西北三个地质建造单元。鲁东地区发育元古宇、太古宇、中生界、新生界,以一套变质岩系为主;鲁西北平原地表为第四系,以冲积的松散堆积物为主,下伏地层有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鲁中南地区是山东全省地层发育最全的一个地区,分布一套典型的华北型地层系统。

独特的地质条件导致山东省地质背景复杂,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多、储量大、分布广;山东省地质环境问题也较多。从成因角度看,山东省地质环境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①矿山开采引起的矿山环境问题如地面塌陷、山体开裂、崩塌、滑坡、泥石流、矿坑突水、瓦斯爆炸、水土流失、水土污染、矿渣尾矿堆积占压土地及区域水均衡破坏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②地下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的海(咸)水入侵、地面沉降、岩溶塌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及地下水污染等问题;③工程活动引起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及水土流失问题等。

山东省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和分布有其规律性:①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区,地势相对陡峻,地形高差较大,矿产资源丰富,其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是矿山环境问题、岩溶塌陷、水土流失及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问题;②鲁东地区三面环海,为低山丘陵地形,富含金矿,其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海水入侵、金矿矿山环境问题及水土流失;③鲁西北地区,多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其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地面沉降、深层地下水超采失衡形成永久性地下水漏斗等问题;

人为地质作用的过程,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形成了许多的不良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这些问题的发生、发展严重制约着生态省建设的宏伟目标(见图1)。

图1 山东省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与生态省建设关系图

2 威胁生态省建设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2.1 矿产开采破坏矿区地质环境系统,矿山环境问题严重

山东省是我国矿产种类比较齐全的省份。到2001年底,全省已累积发现150种矿产,其中能源矿产11种、金属矿产45种、非金属矿产90种、水气矿产4种。由于地下采空,边坡开挖,废渣、尾矿排放,矿坑疏干排水和废水排放等矿业活动,诱发地面塌陷、岩溶塌陷、山体开裂、崩塌、滑坡、泥石流、坑道突水、瓦斯爆炸、水土流失、水土污染、尾矿库溃坝和区域水均衡破坏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对矿山开发建设构成威胁。在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同时,大大改变了矿山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据调查,截至2001年底,山东全省各类矿山企业占用土地面积共8228.16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3%;矿山尾矿、固体废料年产出总量为5270.82万吨,其占地面积约以每年4km2的速度增加;矿坑水及选矿废水年产生总量为9.36亿立方米,年外排量达5.07亿立方米。因矿坑突水、采空区塌陷等矿山地质灾害造成伤亡98 人,财产经济损失11.99亿元。

矿产资源开发中,造成地面塌陷的主要是煤矿、铁矿、石膏矿、金矿,尤以煤矿最严重。山东全省采矿塌陷面积332.23km2,其中采煤塌陷327.76km2,占总塌陷面积的98%以上;塌陷土地中,常年积水面积48.2km2,地面下沉深度一般2.5~7.5m,最深可达9.2m。由于采空塌陷,使地表植被、土壤及地层结构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因地形起伏过大及地表常年积水而荒废绝产的耕地面积达36km2以上。采矿塌陷同时还造成公共设施的破坏和地表水资源的破坏。

建材及其他矿产的开采对自然环境和地质地貌景观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也加重了水土流失。这类矿山多为露天开采,长期的露天采石、采砂、采土,形成许多采石(砂、土)坑、挖掘面、弃渣和滚石带,严重地破坏了地质地貌景观,尤其是在交通沿线、海岸带,露天开采带来的地表破坏更显突出。此外,其边坡或多或少均存在着岩体失稳隐患,尤其是在汛期或受震动影响时,极易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此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在山东省时有发生。另外,开采石油、卤水及其他金属、非金属矿产的过程中,均对周边环境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

2.2 海(咸)水入侵危及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地下水资源、农业生态遭受破坏

山东省海(咸)水入侵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30多年来,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海(咸)水入侵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从广饶至龙口整个莱州湾南岸,均有不同程度的海(咸)水入侵。在青岛、威海、烟台等地河口地带也出现了规模不等的海水入侵现象。

2.2.1 咸水入侵

咸水入侵出现在广饶-寿光-寒亭-昌邑至平度灰埠的沿海低平原。该地段地形平坦,潮滩宽10~18km,高程5m以下,多为潮滩盐碱地。地下水径流滞缓,多为咸水或卤水。咸水之南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其地下水径流畅通,水交替强烈,水质为低矿化淡水。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由南向北径流,部分排泄补给咸水。近20多年来,由于该区大量开采地下淡水,导致淡水区水位大幅度下降,在咸、淡水界面附近水位低于咸水,形成反向补给,造成咸水入侵,目前山东全省咸水入侵面积已达1869.6km2

2.2.2 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主要发生在莱州-招远-龙口一带的莱州湾南岸的堆积平原。该地段呈狭窄带状,宽3~5 km。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向海水方向径流排泄。地下水超量开采造成地下水水位低于海水位,海水向内陆补给,形成海水入侵。烟台、威海、青岛等城市的河口地段,是当地的主要供水水源地,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使沿河两岸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也形成海水入侵。目前山东全省海水入侵面积已达587.64km2

海(咸)水入侵使入侵区地下水变咸、土壤盐渍化、地表植被稀疏,严重地区只能生长少量耐盐植物,原本良好的农业生态遭到破坏;地下水咸化后,原来的企业供水水源遭受破坏,被迫关闭搬迁,损失严重;胶东地区是山东省最缺水的地区之一,海水入侵破坏了紧缺的地下水资源,使地区经济发展受到更大制约。

2.3 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贫瘠,山区生态系统弱化

山东省横跨黄、淮、海三大流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是全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水土流失面积6.35×104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0.5%。其中山丘区水土流失面积5.2×104km2,平原风沙区水土流失面积1.15×104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轻度为1.98×104km2,中度2.37×104km2,强度1.38×104km2,极强度0.65×104km2,剧烈流失面积0.21×104km2。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农田,减少土地肥力,降低农作物产量,而且淤塞水库、桥涵等水利设施。据有关资料,由于水土流失全省每年冲走土壤2.8×108t,侵蚀模数1787t/(km2·a),年均侵蚀深1mm,损失养分相当于419t标准化肥,考虑土壤的自肥能力及基岩裸露的无耕种山地,每年因水土流失折合经济损失在10亿元以上;因水土流失,主要河道每年每平方公里平均淤积1.19×104m3,水库、湖泊、塘坝每年淤积6.9×107m3

水土流失不仅损失土壤肥力,淤塞河湖塘坝,更重要的是使山区植被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恶化了生态环境。严重的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山东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4 地面沉降破坏城市供排水系统,危及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鲁西北平原区,主要原因是人为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含水层及邻近弱含水层失水压密所致。山东省产生地面沉降较明显的城市有德州市、济宁市及菏泽市(表1)。地面沉降可导致建筑物破坏、港湾码头功能降低、桥涵净容减小影响水利交通、城市疏排水不畅等一系列危害。

表1 山东省主要地面沉降区基本情况表

2.5 岩溶塌陷,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交通运输及工农业生产

岩溶塌陷是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特别是在抽取岩溶地下水时,地下水动力条件、土体与地下水之间的力学关系发生变化造成的。开采岩溶水引发的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泰安、枣庄、莱芜、临沂等地。

岩溶塌陷可导致住宅损坏、人员伤亡、道路损坏、矿山停产、水质污染等多方面问题。

2.6 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永久性超采漏斗

山东省已出现多处地下水超采漏斗(见表2)。地下水超采漏斗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因为长期不合理开采地下水,破坏了开采地段地下水的采补动态平衡,导致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的储存量部分被疏干,而形成超采疏干漏斗。地面沉降多是由于超采深层地下水造成的。

表2 山东省主要地下水超采漏斗基本情况统计表

其他方面的地质环境问题也较突出,如土壤盐渍化、地震及沙土液化、黄河淤积与尾闾摆动、胀缩土与湿陷性黄土的危害、地方病等,如果对这些问题认识不清,不加强研究,不能有效地采取措施予以遏制,也会直接威胁山东省生态省建设的宏伟大业。

3 地质环境的整治与恢复

人类对地质环境的利用应当是有限度的,凡事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必须在地质环境容量允许的限度内从事活动。由于经济建设中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利用不当,产生了大量的地质环境问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地质环境研究、管理、保护工作十分重要,刻不容缓。

3.1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政策,加强管理

建立相关的法规体系,实施有利于地质环境的管理政策,是管理保护好地质环境的保障。经过多年的努力,山东省在地质环境管理方面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法律法规,但尚不够完善。下一步应加大建设力度,使其逐步健全完善。在此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和管理力度,不断提高各级政府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地质环境意识,使其上升到法制高度而得到重视。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内部的监察制度,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执行环境、资源等方面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情况的监察,实施责任追究制度,以保证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和计划与规划的落实。

3.1.1 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化管理

地质环境保护和整治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应明确职责,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全面履行职责,切实做好管理、保护工作。

3.1.2 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

由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且责任重大,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规、规章办事,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针对山东省实际,完善各项法规、规章配套的实施细则,促进地方法规建设。

3.1.3 把地质环境的保护整治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各级政府在制订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计划时,应把地质环境的保护整治规划纳入其中。

3.1.4 加大经费投入

根据“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以中央财政为主,全省重点地质环境的保护整治经费以省财政为主,市财政为辅;各产业、企业部门所辖建设区的保护整治经费由各部门自己负责,并鼓励企业和个人资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以经济杠杆做好地质环境保护整治工作。

3.2 加强科学研究,为综合治理和恢复生态地质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各种地质作用及过程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人为地质作用,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形成了许多的不良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主要应研究其质量、容量和经济承载能力。地质环境的容量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工程发展的最大潜能。它可用地质资源量和接纳人类废弃物的能力来衡量,地质环境的容量是有限的。

3.2.1 勘察研究是环境整治的前提

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基于成因机制分析,而成因机制分析是以地质勘察为工作手段,才能避免防治工程的失误。对地质环境问题现象及其发生机理的正确认识是地质环境整治最重要前提。

3.2.2 重视新技术的运用

当前,CAD、GIS和三维动画技术已引入地学勘察研究领域,目标是建立基于地质成因机制的智能化辅助设计系统,进行预警、预报,在国内外已有成功的先例。

3.3 加强勘察研究、约束人类活动、整山治水、保护地质环境

3.3.1 加强研究,科学管理,整治矿山环境

山东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主要是历史遗留问题太多,新的问题又不断产生。现在企业根本无法承担沉重的生态环境治理任务,其结果形成资源环境恶性循环,严重制约矿山经济发展,有的矿山达到难以逆转的后果。

加快老矿区地面塌陷综合整治与复垦工作,逐步解决老矿区地面塌陷问题。按照“谁开采,谁复垦”的原则,对新矿区地面塌陷应及时进行整治和复垦。加大对著名风景名胜区、主要交通沿线两侧的露天采场、采坑的恢复治理力度。对城市周边、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可视范围内已被破坏的山体进行生态环境恢复工作。

3.3.2 进一步勘察评价地下水资源,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

地下水环境是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地下水体本身及其介质环境。总体看山东省水资源严重不足。关于地下水资源方面以下问题比较突出:①勘察研究程度不够。全面的地下水勘察评价工作完成于20世纪80年代,距今已有二十多年,许多环境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地表水、气象条件变化很大,需要开展新一轮地下水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工作。②地下水环境保护研究工作不够。山东全省多数地区未进行地下水保护区划分,应根据地质环境条件的敏感程度和地下水资源的供水功能,按要求划分出一、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及早落实保护措施。③开发利用布局不够合理。城市布局的不合理性是用水布局的不合理性的主要因素。胶东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多,用水量大,但胶东是山东省相对缺水地区;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富水性较差,深层地下水补给来源不足,大规模开发利用受到限制;山前平原地区城市集中分布,地下水资源多处于超采状态,地下水污染较严重。④地下水人工调蓄勘察试验工作不足。对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调蓄能力,调蓄工程类型、位置,地下水合理埋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问题未做深入研究。⑤大部分地区都有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潜力。地下水资源是可再生的,多数山区的地下水交替循环都很快,有潜力而不开发利用也是一种浪费。

3.3.3 科学规范工程活动,防止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

人为地质作用直接参与岩石圈的改造及地貌形态的破坏再造过程,如工程建设中爆破、削坡、开挖、弃渣、填方等工程活动。这些活动可能导致斜坡变形、岩体松动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

地震、暴雨和人类活动是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三大重要因素,前两者目前人类尚不能进行控制,可以规范约束的是人类自身的经济活动。因此工程活动中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充分认识、尊重自然规律,做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因此各类工程活动前,必须认真勘察研究地质环境条件,进行相关的工程建设适应性评价。勘察、设计、施工过程必须严格规范,使工程建设做到规范设计、合理布局。

3.3.4 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治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本来是一个自然地质过程,其所以形成灾害,主要是人为破坏植被、乱垦滥伐导致这一过程的加剧。因此,应该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改善山区的生态环境;使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逐步建立起水土流失预防监督体系和水土流失监测网络;做到水土保持与开发建设协调发展,防止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有明显改观。

3.3.5 因地制宜,实行地质环境问题分区与重点整治

根据山东省目前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需突出重点,进行针对性整治:① 黄河三角洲,重点整治开采地下水、采油引发的地面沉降。② 鲁北平原以地面沉降、咸水入侵、采空塌陷防治重点;在德州城区重点防治地面沉降;宁津、博兴、广饶、寿光、昌邑等以地面沉降、咸水入侵为防治重点;东阿、阳谷、齐河、茌平、济阳、等地蕴藏尚未大规模开发的煤炭资源,注意预防潜在采空塌陷和地面沉降。③ 山东西南部菏泽、济宁、兖州、汶上等地,以采空塌陷、地面沉降为主。④ 鲁中南中低山丘陵以崩、滑、流为防治重点,其中济南、淄博、潍坊、泰安、济宁、枣庄、临沂等地,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岩溶水的过量开采引起的采空塌陷、岩溶塌陷为重点。⑤ 鲁东低山丘陵采空塌陷、崩塌、泥石流和海水入侵问题较多,沿海地区的海水入侵问题突出;在莱州、招远、龙口、栖霞和崂山,以采空塌陷、崩塌、泥石流和海水入侵为防治重点,威海、日照、烟台和青岛沿海以崩塌、泥石流和海水入侵为防治重点;临沭、诸城和胶莱盆地以地裂缝为防治重点。

4 结语

地质环境保护是生态省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地质环境恶化对山东省社会经济的制约,各级领导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针对山东省各地存在的不同地质环境问题,加强勘察研究,统一规划,科学治理。保护地质环境,功在当代,利泽千秋!

参考文献

姜建军.2004.地质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04.29

徐军祥,石宝玉,程秀明.2002.山东省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与调查评价方法探讨.山东地质,12

⑨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演练方案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2013年7月29日)

进入汛期,我省地质灾害进入高发期,为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应对能力,省厅决定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联合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实战演练,拟邀请省气象局相关人员参加,现制定如下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锻炼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队伍,检验应急装备和能力,提升技术响应能力,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水平。

二、演练任务

主要任务是模拟一次单体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通过演练检验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应急调查能力,测试我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平台建设及相关应急装备的技术保障程度。

具体任务是:

(1)进行一次地质灾害调查部门、应急测绘部门、气象信息服务部门的应急拉动。

(2)实施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卧虎山水库北坝肩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3)试用前期地质灾害应急技术平台建设的系统和装备。

(4)模拟地质灾害视频声频远程会商与指挥。

(5)编制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技术报告、应急处置措施建议和信息发布初稿。

三、演练地点、时间、背景

演练地点: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卧虎山水库北坝肩。

演练时间:2013年7月29日13:00-18:00。

演练背景:卧虎山水库北坝肩灾害点群测群防员发现滑坡险情,经初步调查,受威胁人员3户、12人,威胁卧虎山水库北坝肩和水库下游居民安全。群测群防员立刻将灾情逐级上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并直报国土资源厅应急值班人员,值班人员认为险情紧急重大,快速编制了应急工作方案,并及时报告了国土资源厅应急管理办公室。省国土资源厅接报后,启动一级地质灾害技术响应,立即要求济南市国土资源局开展先期调查,采取先期应急处置。

四、参加单位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气象局,济南市国土资源局,山东省气象台,山东省气象信息服务中心,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山东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

五、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系统装备

三维地质环境信息系统1套;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1套;三维激光扫描仪及配套测量设备1套;GP S动态监测系统1套;卫星通信车1辆,其他车辆4辆;地质灾害调查单兵设备1套、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单兵2套、手持GP S3部;航拍无人机1架;对讲设备4部;卫星电话2部;气象预报系统设备若干;地质灾害视频监视系统;移动气象站。

六、演练内容

(1)演练地质灾害应急技术响应程序。

(2)与气象部门联合开展单点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

(3)通过视频会商系统对灾害点应急调查工作进行实时会商和指挥。

(4)单体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监测技术方法及内容。

(5)试用卫星通信系统、单兵设备、三维扫描仪系统、无人航拍系统针对单点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的技术方法、程序。

(6)应急调查报告、应急处置方案、信息发布编制过程、方法。

(7)地质灾害视频监视及单兵实时传输。

七、演练组织及人员

1.应急调查指挥部

指挥长:宁廷河

副指挥长:董同玉 王光信 张志光 李国祥

成员:付英 现场总协调,林海 颜景生(后方专家组长),申玉德 韩景敏 现场调查期应急处置,任重 高善坤。

职责:负责演练技术工作的组织、协调、指令、点评、参与研讨灾害基本情况,调查期应急处置,向省政府和国土部汇报。

具体分工:宁廷河负责下达指令及演练结束的点评;董同玉负责航拍工作总指挥;王光信负责本次演练主持;张志光负责气象信息协调;李国祥观摩指导;付英负责演练现场总协调;林海负责演练技术指导;颜景生负责演练组织与会商工作;申玉德观摩指导;韩景敏负责指挥现场调查期应急处置工作;任重负责灾情险情速报;高善坤负责演练信息汇集。

2.后方会商专家组

组长:颜景生

副组长:常允新 李玉华 杨 颖

成员:寿冀平 盛根来 张世杰

职责:负责会商、灾情险情判定、调查成果编制、研讨灾害基本情况。

3.关系协调组

组长:王良龙

成员:郭瑞、岳庆杰、术鸣鲁、张明亭、崔京河

职责:负责地方关系的协调工作,参与会商,警示牌6块,分别放置在滑坡道路两端路口和两个崩塌点处。

4.灾情险情调查组

组长:胡玉禄 现场技术负责

副组长:杨成芳 杨宗波、边文超

(1)地质地形调查小组 方庆海(小组长)、张景康

(2)灾情调查小组 张永伟(小组长)、梁浩

(3)险情调查小组 王庆兵(小组长)、邵明、孟凡奇

(4)应急监测小组 董强(小组长)、杨培杰、王宁、赵琳、李永超

职责:负责携带单兵、三维激光扫描仪、手持GP S等设备进行地质灾害险情灾情调查。

具体分工:胡玉禄为现场技术负责,携带对讲机。

杨成芳、杨宗波、边文超负责现场气象人员、设备。方庆海负责地质地形调查,张景康配合,携带照相机、手持GP S、地形图,精确绘制地质图和地质剖面图。

张永伟携带对讲机、卫星电话、自动化监测单兵1套,负责灾情调查;梁浩携带照相机,手持GPS,填写灾害点灾情调查表;王庆兵携带卫星通讯单兵设备,负责险情调查;邵明、孟凡奇携带手持GPS,填写灾害点险情调查表。

董强负责应急监测工作,携带对讲机;董强、杨培杰、承担静态GPS监测,携带自动化监测单兵1套;王宁、赵琳李永超负责三维激光扫描。

5.影像航拍组

组长:杨艳萍

副组长:毛继军

成员:张伟国、张衡、吴学超、何有刚、张广庆、杨建、高岷

职责:负责影像的航拍与处理工作。

6.技术网络保障组

组长:魏嘉

副组长:郑庭明、任翠爱、张声涛、韩保栋

成员:张晔、沙令宝、郑秀荣、胡红文、王心兵、邹连庆、曹春山、刘洋

具体分工:魏嘉负责后方专家会商技术保障、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灾害基本情况汇报(应急途中时间);张声涛负责省厅与总站应急大厅连接调试;邹连庆负责三维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应用、应急大厅声频视频系统切换、应急大厅连接调试;任翠爱负责专家意见整理;沙令宝留守预报值班,负责气象数据传输;胡红文负责图件查找、修改工作;郑庭明负责网络通信顺畅和突发状况的处置;王心兵、张晔、刘洋负责卫星通信车连接调试、切换;曹春山负责卫星通信车驾驶。

7.后勤服务组

组长:宋和平

副组长:韩保栋

成员:陈清芳、李清海、林明、李大勇、朱国

具体分工:宋和平负责后勤服务,突发事件的处置;韩保栋、陈清芳负责应急车辆准备调度、司机安排;李清海、林明、李大勇、朱国为应急车辆司机。

8.宣传报道组

组长:吴文峰

成员:杨学作、胡笑伟、赵培培

八、演练程序

本次演练分为4个阶段:

(1)应急调查启动阶段(13:00—14:00):群测群防员报灾,省厅启动一级技术响应,编制应急调查方案,成立应急调查队伍,做好出发准备。

(2)应急调查阶段(14:00—16:25):各小组到达指定位置分组开始调查。

(3)应急会商阶段(16:25—16:50):前后方专家开展应急会商,形成应急调查报告、应急处置措施建议、信息发布初稿。

(4)应急结束阶段(16:50—17:18):宣布演练结束,指挥长点评。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⑩ 山东省地矿局大地质工作实践与展望

伊丕厚

(山东省地矿局,济南250013)

作者简介:伊丕厚(1955—),男,硕士,研究员,现任山东省地矿局副局长。

1 大地质工作的内涵

1.1 大地质工作的战略思路

所谓大地质,是相对于传统的按照国家计划进行的单纯的地质勘查找矿工作而言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资源环境的制约作用凸现,地质工作的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管理体制的属地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经营的企业化等客观条件下形成的。它要求地质工作必须突破原来的被动局面,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中,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说到底,大地质战略,就是主动服务的战略。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重大转型,资源的瓶颈作用和环境的制约日益明显;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面临重大挑战,重大自然灾害、突发特大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地质工作必须走在应对这些问题的前沿,才能体现其价值,地质工作的内容不断向生态环境地质、城市地质、灾害地质、海洋地质、农业地质等领域扩展,解决国家、区域、地方等不同层次的经济社会问题。

1.2 大地质战略基本布局及成效

从全国的情况看,以国土资源部为统领、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为核心、以各区域地质调查所(中心)为支撑的国家地质工作的框架初步形成,以地质大调查为中心的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对整体地质工作的导向作用显著。一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环境地质、海洋地质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效,如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省开展的区域多目标农业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北京、济南、南京等重点城市开展的立体化综合城市地质调查项目;环渤海经济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三江平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华北地下水资源调查等。

以各省属地化的地勘单位为主,立足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地质勘查主力军的作用,紧紧围绕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提供资源保障的基础上,着力为一批重大工程决策、重点建设项目做好地质先行工作,拓宽了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以山东省为例,2004年山东省地矿局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经营收入首次超过1亿元大关,达到1.0756亿元,同比增长83.7%。其中,地热调查、论证及地热井施工,收入3000多万元;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132项,收入1500余万元;供水水文地质勘查及水井施工收入3500余万元,环境地质调查及其他收入2500万元。此外,全年探明地下水供水水源地6处,提交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量21×104m3/d,提交地热田4处,提交地热水可采资源量 20×104m3/d。完成环境地质调查面积 25000km2,完成农业地质调查面积12000km2

2 取得的初步进展

近年来,大地质工作在理论方面的探讨不断深入,实践上也卓有成效。以山东地矿局为例,属地化管理以来,部署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推动大地质工作的地质勘查项目,取得了较好成效。

2.1 城市地质勘查

完成了山东省济南城市多参数立体化综合地质调查、日照市奎山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调查等城市地质勘查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基本查清了所在城市的资源及地质环境条件,为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了地学依据。其中,《山东省济南城市多参数立体化综合地质调查报告》是全国第一个城市多参数立体化综合地质调查成果,济南电视台、《济南日报》、《济南时报》、《齐鲁晚报》等30多家新闻媒体对调查成果进行了系列报导,在济南市和省内外影响较大,许多企事业单位和济南市民就此提高了对防范地质灾害和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已有6家建设单位就地基安全、地质灾害防治和泉水保护等问题向山东省地矿局进行了咨询。

2.2 环境地质调查

完成了山东省巨野煤田开发前环境地质背景调查、黄河三角洲地区油气资源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等环境地质勘查项目。其中,《山东省巨野特大型煤田开发前环境地质背景调查报告》在对现状煤田区生态环境地质背景调查的基础上,对煤田开发后引发的诸如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进行了定量预测,并提出了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防治对策。该成果对于煤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大众日报》曾头版对该成果进行了报导,社会效益显著。

2.3 海洋地质调查

开展了黄河三角洲海岸侵蚀与岸坡稳定性灾害防治勘查等海洋地质勘查项目。《黄河三角洲海岸侵蚀与岸坡稳定性灾害防治报告》运用长达近30年的系列遥感数据对黄河三角洲的淤积和侵蚀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996~2004年间造陆面积出现负增长,陆地面积蚀退60.64km2,平均每年蚀退面积7.58km2,入海沙量小于每年2.78×108t时,黄河三角洲处于侵蚀状态。上述结论将对黄河调水调沙工程及黄河三角洲海岸带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新华社、《中国日报》(英文版)等10余家新闻媒体对本成果进行了系列报导。

2.4 地下水水源地勘查

在勘查难度逐年增大的基础上,山东省地矿局水工环地质工作者依靠先进的理论技术方法,继续保持地下水水源地勘查主力军位置,为国家及山东省大型企业里能集团、兖矿集团等找到了理想的大型地下水供水源地。同时,也为地方缺水城镇居民供水找到了理想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地。

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在嘉祥地区发现了我国极其罕见的岩溶水富水地段,单井单位涌水量达3.3×104m3/(d·m),现已建成4.5×104m3/d的集中供水水源地,解决了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山东里能集团煤炭地下气化发电示范工程(总装机容量2.1×106kW)的供水问题,同时结束了当地10万群众饮用高氟浅层地下水的历史,为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

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在贫水的平阴县低山、丘陵区,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寻找到能够集中供水的中型水源地——前寨-凌庄水源地,并成功打出了4眼优质高产水井,初步试验出水量高达1.2×104m3/d,解决了平阴县城区13万居民生活饮用水源问题,改变了长期以来黄河水是平阴县城区居民唯一生活饮用水水源的局面,提高了居民生活用水质量,为平阴县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2.5 地热地质勘查

实施了济南北部地热田地热资源勘查评价、临沂市地热地质勘查、日照市地热地质勘查、遥墙机场地热资源调查、鲁西经济区(黄河以南)地热资源综合调查、山东省临沂市蒙山地热普查、山东省定陶县地热地质普查、山东省曹县城区地热普查等地热项目21项,合同金额1270万元;在东营、滨州、惠民、陵县等地施工地热井13 眼,合同金额1550万元。其中济南北部地热田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在基本查明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计算评价可利用地热资源量3.652×1018J,折合标准煤1.247×108t、电能1158MW,达到大型地热田规模;计算评价地热水可采资源量7.9×104t/d,可以布置地热井39眼。

2.6 农业地质调查

开展了嘉祥县、沂南县等农业地质勘查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名特优农产品的种植区划提供了地下水及土壤背景条件。

2.7 地质灾害勘查及防治

目前,局属单位有地质灾害防治勘查甲级资质的3家、乙级资质的6家,在山东省17个地市都开展了这项工作。据统计,全年共完成“枣庄至临沂高速公路”、“国电博兴超超临界大型发电厂”、“大唐东营超超临界大型发电厂”、“邹平职业学院”、“济南市奥体中心”等国家和省级大中型重点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173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建设项目免遭地质灾害危害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山东省的经济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开展了济南市东部产业带及周边地区环境地质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调查,青岛市浮山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勘查,青岛、泰安、临沂、枣庄、菏泽、威海等地市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为山东省建设项目的防灾减灾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山东省首次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新建、改扩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取得突破进展,完成莱州、泰安、济南、枣庄、临沂等地金矿、石灰岩矿、铁矿、煤矿矿山环境评价项目200余项,为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与治理创造了条件。

2.8 地下水及地质环境监测

各市地下水及地质环境监测站继续开展了全省范围的地下水及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所提供的监测资料和监测报告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了主要的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地质灾害防治依据。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布的山东省地下水水情及地质灾害通报、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正是基于17个市地下水及地质环境监测站提供的地下水及地质环境长期监测资料。

2.9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开拓实施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包括兖煤菏泽能化有限公司巨野煤田万福矿井及选煤厂水资源论证、山东巨野新汶矿业集团龙固矿井水资源论证、兖矿菏泽能化有限公司2×106t/d及2×105t/d甲醇工程水资源论证等,所提出的供水方案为这些项目的立项建设奠定了必须的水源条件。

3 大地质工作展望

经过地质工作者50年来的辛勤劳动,山东省地质勘查工作程度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基础性地质调查及浅部的地质勘查工作已基本结束,下一步工作的目标是深化实施支撑山东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以“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生态地质环境支持工程和走出去战略”(“两工程一战略”)为中心的大地质工作。结合山东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展望山东省的大地质工作,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环境地质综合调查

开展山东省新一轮1∶50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更新区域水工环地质图系。开展1∶10万重点生态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地质环境调查,包括“两湖(东平湖、南四湖)一河(黄河)”、高速公路两侧、黄河三角洲等地区,面积16000km2。开展1∶25万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包括鲁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面积45000km2;鲁中南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面积50000km2;山东省平原地区地下水污染与脆弱性调查评价,面积65000km2

3.2 地质灾害调查

加强重点地区突发性、缓变性地质灾害调查,突出地面沉降等区域性地质灾害和矿区、风景名胜区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测预警。继续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做好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10万地质灾害调查:包括全省平原区地面沉降专题调查,重点工作区为德州、滨州、东营、菏泽、济宁等城市,面积约25000km2;泰安、枣庄、临沂等城市岩溶塌陷防治调查,面积约6000km2

1∶10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包括章丘、兖州、滕州、胶州市等49个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面积约40000km2

1∶5万典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调查评价:包括肥城煤矿区、济宁-兖州煤矿区、招远北部金矿区、平邑石膏矿区、巨野煤矿区、济南北部煤矿区等,面积约5000km2

1∶5万重大建设项目地质环境影响调查评价:包括海阳、乳山、荣成等核电站和石油储备基地项目及青岛、济南等城市建设项目等。

3.3 海洋地质调查

通过近海与海岸带资源及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重点查明海岸带演化规律、港口城市区域稳定性条件、沿海湿地资源特征、海(咸)水入侵等海岸带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开展1∶25万沿海海岸带海洋地质调查,调查区分为黄河三角洲海岸带、莱州湾南岸海岸带、烟台-威海海岸带、环胶州湾海岸带、胶南至日照海岸带五部分,面积约33000km2;开展1∶5万重点港口规划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评价,包括东营、烟台、威海、日照等,面积约10000km2

3.4 城市地质调查

重点对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鲁南城市带等进行城市地质综合调查。主要解决山东省大城市(群)发展、扩张面临的环境工程地质稳定性、水环境、地质灾害和其他环境地质问题及水源地供水安全等。

开展1∶5万城市地质综合调查评价及1∶2.5万城市供水水源地安全性勘查。主要调查区包括: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烟台、威海、济宁、东营、日照九市城区及影响圈,面积约9000km2。分析全省17个地级以上城市附近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潜力,建立城市应急后备供水水源地,提高饮用水安全保证程度,构建水资源战略储备及保障体系。

3.5 农业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以县域为单元,开展山东省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生态地质调查评价。重点查明规划区的农业地质背景和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规划调查区包括:胶东半岛水果-绿茶基地、鲁中南小杂粮-调味品基地、鲁西北-黄河三角洲进京蔬菜基地、鲁西南-南四湖冬小麦基地和鲁北麦棉基地,规划调查区总面积约33000km2

3.6 地质环境监测

地质环境长期监测:继续开展山东省17地市地下水、地热、矿泉水水位、水质、水量和水温长期监测。

专项地质环境问题监测:监测的重点为重点城市和经济开发区、重要旅游区、重大建设工程和主要矿区。重点规划监测区有:地面沉降监测区,包括济宁、德州、菏泽、滨州等城市,面积约2000km2;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区,包括济宁-巨野采煤沉陷区,莱州-招远、烟台-牟平金矿塌陷区等,面积约3000km2;岩溶塌陷监测区,包括泰安-莱芜盆地,临沂-枣庄断陷盆地,面积约3500km2;海水入侵监测区,包括莱州湾、胶州湾,面积约1500km2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监测:针对山东省矿山生态环境特点,重点开展煤炭、铁矿、金矿等矿区地质环境监测和预测预报,主要油气开发基地落地油污染调查与水土监测,煤、金矿山矿渣与尾矿堆放对水环境的影响监测等,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提供基础依据。

4 措施建议

4.1 充分认识大地质工作在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大地质工作在山东省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大地质工作对树立地勘部门在政府与社会中的良好形象亦十分重要。因此,应加强对大地质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在体制、队伍结构等方面进行改革,形成合力,建设一支作风硬、人才多、技术精、装备良的大地质勘查队伍。

4.2 利用多元化渠道,加大大地质勘查资金投入

发挥国家、省、地方政府和企业等多个方面的积极性,加大对大地质工作的投入。在尽可能多地争取国家投入的基础上,通过省财政资金、矿产资源补偿费和专门地质勘查基金及企业等多个渠道争取资金。

4.3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大地质勘查新突破

根据大地质勘查工作的特点和山东省的实际情况,近期要建立和完善对地观测、信息、地面和地下探测、地质灾害监测与治理四大技术体系,加速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争取出现一批具有省域特点的大地质新理论,使山东省大地质科学技术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为地勘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做出更大的贡献。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